登陆注册
1336600000079

第79章 使 民 战 栗 (1)

题目来自《论语·八佾》,断章取义兼量材为用。原文云:

(鲁)哀公问社(祭土之所)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种松树),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孔)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段记事不复杂,可是很难讲。宰予(字我)虽然是“朽木不可雕也”的人物,推想学问、见识未必很差,因为还敢议论三年之丧,认为时间过长。若然,他说周朝的社中种栗树,取义为使民战栗(即显耀镇压之力),不会是无中生有吧?孔子的评论可以作为旁证,是说过去的事用不着再纠缠,而没有说他理解错了。可是祭祀之地种一些树,竟会有这样的深义吗?依常情,也可能是牵强附会(始作俑者未必是他)。讲不清,也来一次实用主义,即取其中的四个字,古为今用,以表示红卫英雄喊造反之后真造,有不少人立即落入苦难中,暂在岸上的,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也落入,何时落入。总之,稍微夸张一点说,情况就成为全民战栗。

战栗来于战“绩”,还应该具体说说战绩。大致是8月下旬起,延续到9月10月,红卫兵组织得到大力支持之后,狂热加了热,立即变为行动,对所设想为“反”的一切消而灭之的行动。这所谓反,站在前排的当然是“人”,于是这消而灭之的行动就最先触及人。红卫之风起于中学,推想是小学离黄口期过近,力量还不够大;大学呢,知识多些,狂热之热会相对降温。所以横扫的豪举,冲锋陷阵的仍是中学。口耳相传,有些中学之内已经设了公堂、监狱,捕所谓有问题的,刑讯,打,已经死了一些人。具体情况,详细情况,当然不知道,因为不敢接近,也不想接近。

也是口耳相传,有些所谓有问题的,不是捕入中学,审问,打,而是红卫兵登门,打,死在自己家里。至于具体如何打,以及死的情况,自然只有改名为什么军、什么兵、什么武的,以及受打之家和近邻能够知道。扩大为总的情况,不知道其时还有没有统计学家,还能不能有统计之事,也就只能“不知为不知”了。但也不少确凿的耳闻,只举二事。一件,是听住在鼓楼前方砖厂的老同学刘佛谛的儿媳说,正是抄、打之风刮得最厉害的时候,她有一天在门口,看见由东开来一辆三轮卡车,上面是几具尸体,吓得她立刻回来,不敢再到门外去。另一件,是听说,清除黑几类,大兴县闹得最厉害,死了不少人,以致官方出动,去制止云云。情况如何,《文化大革命十年史》有记载,我觉得有教育意义,且可省力,抄有关部分:

八月二十七日,红卫兵将个别所谓“表现不好”的“四类分子”拉出来斗打。把人打死后,红卫兵还觉得没有捕捉到对手的“变天账”,于是义愤便转移到其他“四类分子”及有一般问题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身上。有的还拍电报、写信催促在外工作的家属返回原籍,以便满门抄斩。从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一日,大兴县十三个公社,四十八个大队,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三百二十五人,最大的八十岁,最小的出生才三十八天,有二十二户人家被杀绝。

这就是狂热加无法的结果,使“人之初,性本善”的人不能不痛心。痛心之后如果继以想,想到无法之后还有无理,即连流氓出身的刘邦所定“杀人者死”的法也不能推行,甚至不许追究,剩下可行的路还有什么呢?也就只能心里问一下,“今是何世”了吧?

狂热的行动,打、杀之下还有抄家。抄家,旧时代也有,名曰“籍没”,都是圣旨下达,对个别人,如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之类。红卫兵之抄虽非疏而不漏,却也不是个别的,所以京城之内,各街、各胡同,京城之外,各镇、各乡,相加,数目就会大得惊人。多,据说可以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一种荣誉,我孤陋寡闻,不知道曾否有人统计,并为争得此项荣誉而申报云云。且不管它,只说抄家之风,也是由8月下旬刮起。有组织,是红卫兵若干人;像是也有计划,比如一条胡同,自西徂东,有的门,过而入,有的门,过而不入,可证。单说人的,因为是武戏,也免不了打,但重点是抄,也就只求疼而不求死。

也有断续的审问,如问有枪没有,问变天账藏在什么地方,问金条埋在什么地方,等等。问,答,红卫英雄都是怀疑主义者,必不信;就是信,也仍要动手。于是而翻箱倒柜,甚至挖地拆墙,找名为反、实为贵重的东西。凭灵机一动分为两类:一类当场毁,或烧或砸;另一类装于门外静候的车辆之上,运到某个地方。所有这些活动,目的明确,是让被抄者成为家徒四壁,即使还能活也困苦万分。再说这两类的处理办法,后一类的运走,不违背“人失之,人得之”的大方之道,像是较为可取。至于烧和砸,所谓玉石俱焚,就百分之九十九会成为社会的损失。举亲闻的两次烧为证,一次是烧了一个明朝沈周的画卷,一次是烧了某碑的世间仅存的拓本,推想未闻之烧、砸必不少于千千万万件,愚昧至此,真是太可悲了。

抄家还有个附带措施,是对于某些来于农村的,要“打回老家去”,即抄完,人也扫地出门,并勒令立刻还乡。遵命走,紧眼着来的是三道关:奔赴车站,那里聚集着大批红卫兵,上车之前要毒打;上车之后,车上还有红卫兵,继续打;到站下车,也是还有红卫兵,仍是打。至于到了本乡本土,会受到什么待遇,那就千变万化,谁也说不清了。

较之抄家再“温厚”些,还有除四旧。四旧有没有定义,我不知道;推想红卫兵手持尚方剑,有生杀予夺之权,也用不着定义。没有定义,可以推想。先要年代久,但年代久的未必都算,如渭水、泰山之类就不在除之列。这样说,是指一部分年代久的,究竟包括哪些呢?幸而有些“勒令”中曾举例,为书画、瓷器、玉器之类,即常语所谓文物。但箧中、案头有几件这类东西,人怎么就会“修”了呢?又是谁也不知道。勒令中像是没有说书(读书之书)也算,想是书中还包括宝书。但古旧书想当在除之列吧?因为听说,刘盼遂因为存书都被送往造纸厂,夫妇结伴自杀了。语云,凡事要多往坏处想,红卫兵不登门,勒令自除,就最好宁多勿少,性质难定的都算,或烧或砸,从重从快。

于是随着抄家之风,更普遍的除四旧之风也刮起来,家家“主动”检查,认为有问题的就拿出来,如书,就烧,如瓷器,就砸,以防万一红卫兵来复查,除旧不尽,如勒令所说,“由本人负责”。这样除除除,扩大到四海之内,究竟除了多少旧物(几乎都是珍贵的文物),是任何数学家也算不清的。但也可以由一斑以窥全豹。我住在广化寺之旁,红卫之风一起,就有某中学的红卫兵开进去,像是未打和尚,只除佛像。大约有一个月吧,佛像都砸了,变为碎块,堆在大门外偏东的空地上,成个小五陵。旧时代,北京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据说,除了碧云寺的罗汉堂,卧佛寺的卧佛(因铜铸,坚固,砸时震手疼而获免),少数铜佛,铁佛以外,所有佛像都毁了,只保留个信教自由的口号!

以狂热为动力,施展为打、杀,为抄家,为扫地出门,为除四旧,人总是肉长的,“性相近也”,具体说是都想活,而难得活,所以就不能不怕。怕引来多种结果,其中一种是“自愿”离开这个世界,如老舍,傅雷夫妇,叶盛兰、叶盛章兄弟,等等就是。怕,竟至深到这种程度吗?另有两件小事使我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一件是同事几十年的蔡公,遵勒令交四旧,连我代他求金禹民先生刻的印章也交了。另一件,是70年代末,我住在北大,到东门外成府街萨师傅(苗族,人很温雅,其时年已耳顺)那里去理发,他拿几个瓷茶杯给我看,意思是让我鉴定年代,我看看上面的干支纪年,断定是民国十几年,问他从哪里买的,他说是大革命初起时,由街西口垃圾堆上捡的。连茶杯也不敢存了,为什么会怕得这样?及至十几年后,看文化大革命时的纪事,知道红卫兵的标语中还有“红色恐怖万岁!”才恍然大悟,是不少人,只是因为怕就精神失常了。

如果精神还未失常,或失常之后又变为常,就不能不平心静气地想想:一个社会,容许随意打、杀,以致百分之九十的人战栗,百分之九的人精神失常,用这样高的代价以换取不修,合理吗?还有,所谓修,表现为具体的生活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对立面,不修,表现为具体的生活情况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免于战栗甚至精神失常的人迫切希望知道,可是谁也说不清楚。损之又损,比如某君,遵守勒令,把原刻的《楹联丛话》交了,换得不修的资格,若干岁月之后,落实政策,发还,而就真去领回,算不算又修了呢?又是谁也说不清楚。我想,尤其在迷离恍惚会与打、杀联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更要推重“明确”。明确来于平心静气地思考,即讲理——不好,讲理是臭老九的痼疾,要从速躲开,只说希望。人,只要还活着,尤其兼有怕,就不能忘掉希望。希望什么呢?已经举起鞭子和刀,“德”治是不可能了,那就卑之无甚高论,只求能够“法”治。法,是指由天子至于庶人都守的法,而如果真能有这样的法,惩治的事自然仍会有,但那是走入法庭,听完判决之后的事,不走入法庭,或走入法庭之前,就用不着战栗。生活而可以不战栗,在刮红卫之风的时候,也成为“此曲只应天上有”,每一念及,不禁为之叹气。

还有甚焉者,是有时由无法而想到“所以”会无法。开门见山说,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其中有不少人,以迫害他人为乐,这是个什么问题?如果事实俱在,不能不承认,像伟大的民族、灿烂的文化,以至可爱的祖国这类大话,还能厚着脸皮说吗?说不说是小事,如果愚昧和残忍真是来于久远的根性,那就成为值得痛哭流涕的大事了。大事要大办。如何办?万言难尽,只说所求,不避理想主义或右倾之讥,是有那么个机会,可以打、杀人而不负法律责任,任怎么煽动、蛊惑而没有“一个”人去打、去杀,如此,我们就可以恢复说伟大,说灿烂,以生而为炎黄子孙自豪了。何时才能这样呢?难,但向往文明,路只有这一条,也就只好走。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又号老聃,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即现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
  • 天聪崇德——皇太极

    天聪崇德——皇太极

    《天聪崇德(皇太极)》由姜正成编著。《天聪崇德(皇太极)》简介: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满洲酋长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二十二岁登后金汗,在位十七年,他完善后金的政治制度,为清王朝的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改国号为清后,尊其父努尔哈赤为太祖。在位十六年。庙号太宗。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不幸的是,他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 行走的青春

    行走的青春

    本书是继《娱乐这圈儿,琪实很幸福》之后,作为娱乐圈八大推手之一的陈琪所著的第二本书。《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16岁离家只身闯荡北京的男孩的励志奋斗史,而这本书我们则可以清晰地把脉这个男孩的心灵成长史。本书共分10个章节,第一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讲信念。在作者看来,少年时候在老家的影视城反复徘徊逗留,命运已经在此埋下伏笔。许多少年曾与作者一样,无限向往着一种璀璨耀眼的舞台,但许多人在往后的生活里渐渐将这个梦想遗忘,而只有作者,依然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踽踽而行。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这个小镇少年已经攀折了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是强调“梦想”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中国两千年皇权社会,宋朝是个独特的存在。在这个武将开创的朝代里,文人却历史上第一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演绎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宋。他莺歌燕舞,华晔玉瑾,性格如宋词般温婉,气质如兰花般高雅。他市列珠玑,云盈丰华,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繁华和登峰造极的文化。还是这个宋朝,又被诟病效率低下,内部倾轧,积贫积弱、金瓯残缺。最能代表宋朝特色的是仁宗时代。这一时期名人荟萃,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狄青、富弼、包拯等名臣辈出,足以令前人汗颜,更为后世津津乐道。这些名人生活于同一个舞台,演绎出惊天动地、跌宕起伏的风云际会。中国文明造极于大宋,仁宗朝是大宋的巅峰。本书从第一手史料入手,以时间为轴,从宋仁宗亲政到嘉佑开科、苏轼题榜,全方位展现宋朝之绝代风华,亦揭示盛世背后的纷争权斗,以此揭秘大宋王朝的政治特色、时代气质与人文气象。观点新颖,试图突破社会对人物事件固有的平面印象,对原有史料也进行了新的挖掘和解读。宋仁宗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且看那些旷世巨擘们如何倾情出演,让读者真正理解这个中古世界的黄金时代。
热门推荐
  • 再难遇见晚晚

    再难遇见晚晚

    六岁那年遇见你你的笑容很甜让我迷上了你小学初中高中我都陪你走过来了你说大学我们也要考上一个学校你就像初恋一样美好我真希望生活能一直甜下去可是呢幻想总会被现实打败吧我们也会输给现实吗...
  • 辣手弃妃:杠上腹黑邪王

    辣手弃妃:杠上腹黑邪王

    穿越到坟堆里她忍了。刚一穿越就遇见一个随时要她命的神经病她也忍了。可不打招呼吃干抹净拍屁股走人她可绝对忍不了。“你睡了我,我亏大了!”男人扯开衣带,凤眼微眯,勾魂摄魄:“所以你的意思是要睡回去?我不介意,来吧!”某女:“……”
  • 到达地狱的路

    到达地狱的路

    女孩一脸茫然的看着神,“你自己选择去哪,我不会阻拦。”她苦涩的笑了笑,走向了通往地狱的路。她来到了黎朝446年,从新的遇见他们还记得自己…
  • 我的恶魔美女上司

    我的恶魔美女上司

    意外碰了恶魔女上司的腿,还以为要被打入十八次地狱,然而,女上司却助我一路直抵天堂……
  • 超时空管理者

    超时空管理者

    昔日的白马王子,为何成了流窜犯?身娇腰柔的小红帽,为何血染双手?李磊,韩梅梅,又为何反目成仇?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神的爆发,还是管理者的无奈?欲知各种真相,还请准时收看《超时空管理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极毒王

    太极毒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苍穹虽可仰望,日月不见莹光;英雄绝伦,举世无双。看世间谁主沉浮,品江湖太极毒王。易经传人,太极宗师,又得唐门不传秘法,如果得知这一切是命中注定,是顺应天命,还是逆天反抗?换做是你,是选择平庸富贵且平安的度过一生,还是选择危难与机会并存,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傲世巅峰?吾等不甘为人后,揭竿斩木露锋芒。万丈风潮平地起,血雨腥风杀戮狂。数年征战复荣光,身死沙场又何妨。一朝留名千古史,短短人生亦辉煌。
  • EXO之熏衣草的约定

    EXO之熏衣草的约定

    熏衣草,神秘、浪漫、芬芳,它代表着甜美的田园风格,倾诉着世间的美好动人,我的青春,就此借过。
  • 此情岂可罢

    此情岂可罢

    为苍生,墨焰甘愿献出生命,甘愿舍弃代表自己荣耀的醒尘,将之丢入凡俗世界。而这一切,似乎是一个契机,司之悲痛丧母,平日里要好的兄弟们也为了他而被碎肉街头,机缘巧合之下,他被醒尘带到了修真界,为了答应给兄弟们的报仇,他异界拜师,努力生存。然而,修行之路漫漫,况且他身负醒尘,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绝望,一次又一次地破而后立,待到一切述至结局时,是否绝望不再?所谓结局,又真的可谓结局?
  • 嫡女清歌传

    嫡女清歌传

    重生前的叶清歌是兵部尚书嫡女一个贤良淑德,深明大义,善解人意,一心为了夫君的女子。重生后的叶清歌立志要做狠毒无比的妖女——哦,不,是巫女才对,她有个心愿,就是希望所有辜负了她和准备辜负她的人都尝一尝身首异处的滋味......世人对麟亲王爷的评价是麟亲王爷是个阴晴不定,残暴不仁心狠手辣的皇子。后来世人便只知麟亲王爷惧内,十分惧内!麟亲王爷对此表示毫无压力,他就是为了歌儿而存在的,歌儿让他往东他就往东,往西就往西,她要杀人他就递刀,她要放火他就添柴,她要报仇他就为她铺路,总之歌儿要做什么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