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600000063

第63章 既 往 咎 之 (3)

到此,卖白纸上黑字的路走完了,我黔驴技穷,还是不能活,就还要想办法。家中老中幼三代,两端的六口当然无挣钱能力,只剩下“中”一口,女性,文,化不高,武,身不强,但是语云,兔子急了还能咬人,况人乎?于是绞尽脑汁,找机会。究竟是比我这黔驴还不如,“上穷碧落下黄泉”,只找到机会两种,一种是给人看(读平声)小孩,另一种是到小市卖家里可有可无的旧物。所得必很可怜,而能得却又大不易。何以不易?要为不知者道。先说看孩子,是同院西房来于四川的一对青年夫妇的小男孩,两岁,略知人事,却又不能自我约束,也就除入睡以外,不能离开人。而我家里这位中,且不说“衣”,单是“食”,数口之家,上市买,到厨房做,一日三餐,又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围着别人家的孩子打转转!然而,正如我之为二十元与活命的血肉相连而隐匿《现代佛学》的编辑费不报,她如果肯打转转也是每月二十元,也就只好咬牙承担下来。之后,忙碌的情况可想而知,幸而她有个稀有的美德,忍而不怨,因而困难就像是不太大而慢慢流过去。

不幸是好景偏偏不常,只是一个月有半,这对四川夫妇搬到西城朋友家去住,这每月的二十元竟成为“黄鹤一去不复返”。妻所得应该是三十元,人家客气,给两个整月的。且说这四十元,还可以引来后话,而且是两本(话本之本)。其一是大革命时期,我这位一生坚守家门的中也要交代历史,如果没有这四十元,她就可以说一生没领过工资,多清白干脆,由这个角度说,这四十元就成为“污点”,至少是累赘了。

其二是回顾往昔,我阮囊不羞涩之时,以钱救人急的次数不少,数目不小,我都希望双方统统忘却;可是受人之惠,记得共三笔,1937年卢玉柱十元,1974年王景徽兄二百元,其中一笔就是1952年这对四川夫妇多付的十元,我都想还,或报,可惜景徽兄早已作古,卢玉柱和那对夫妇,不知在何处了。我在这里唠叨这些,是想利用一次整风时某天才的天才发明,“交心”,以略清心头之债。这债是一,我不劳而得的二百二十元,长存于心,到盖棺时还不能还或报,就带往地下,永世不忘。还有二,敢敬告大胆怀疑以及视我为贪污分子的诸君,到执笔写这些话为止,我不劳而得之钱,八十余年,也只是这三笔,共二百二十元,如果连这也不能算贪污,则诸君就成为多劳而无获,对于为我而多劳,我就只能赔礼道歉了。

再说另一个弄钱的机会,到小市卖家里可有可无的旧物,困难比看孩子就大多了。可有可无的旧物不多,值钱的更少,这是欲卖而无货的第一难。还有二,要起早,或手提或背负赶往小市,身不强就会特别劳累。还有三,走到,摆摊,恭候买主掏钱而未必有买主。最后还有个更大的难,是必须使脸皮变厚。我这位中出身于破落世家,出嫁前还赶上些流风余韵,以上市购物为例,她说是入我的寒门之后,第一次进商店,同售货员搭话,说买什么,是壮了胆,舍去羞,才完成此大举的。现在要变买(暗示有路)为卖(暗示无路),就必须壮胆如斗,舍羞为零。可是她并未表示为难,我想是孩子的总是感到吃不饱给了她力量,她把一切都抛开,只想由小市回来,能够带回三两块钱,哪怕只是块八毛钱也好。记得若干年之后,孩子们有时还说:“妈妈上小市卖东西,回来,卖没卖,我们一看脸色就知道,有笑容就是卖了。”还要感谢她,乱七八糟的卖了不少,却没卖一本书,是我舍不得,她不只谅解,也舍不得。

还要说,就是如此挣扎,有时来了不时之需(如病),还是不免于必须立刻拿出钱而袋内空空,那就要到几个可告以难言之隐的同学处去借,多则一二十,少则三五块。不说告帮而说借,是因为他们比我也好不了很多。这样的钱,绝大部分勤借勤还,少数,到我有可能卖白纸上黑字的时候就拼命写,兼以省吃俭用,也还了。

欠账还钱,还了,像是文也可以打住了。可是因为钱,单是在这本书里就,“伤哉”三次,总该有些感慨吧?确是有,那就说说。用吾乡某先辈的处世壮语,凡事要先及其国,后及其家,先说国。记得西方某名人有一句名言,是“求人服(听话),与其给他幸福,不如给他痛苦”。这秘诀,其实唐周兴、明魏忠贤之流早已用了,只是未总结为定理并广而告之。更上推,如求河源,那就应该说是法家精神,只求速达目的而不择手段。我呢,正如某君所评,思想落后,总觉得,想长治久安,还是走儒家的路好,那是“以德服人”加“养生丧死无憾”。

假定这种想法不错,则迷信并使用压力,使有些人不能活,这妙法究竟合适不合适,就很值得研究了。还是归结到钱,我以为,为国者首先要做的是使人民都有适度的钱,以便食而能饱,衣而能暖。不如此,而用使之无钱的办法以求人服国治,在三十年开头的河东时期也许像是可以如愿,到三十年后的河西时期,情况如何,就要走着瞧了。由“走”和“西”,思路就不由得飞出去,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到了北欧诸国,据眼见的人说,他们的名号是福利国家,实际也是,在有明确规定的法律范围之内,人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而只要有一条命,就总会有活路,所以他们就取得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向压力跪拜,还是多看看人家吧。

然后转到及其家,承室中人推我为一家之主,无妨只说我自己。为钱少已经“伤哉”三次,我当然不会轻视钱。但我不是拜金主义者,因为既不想多存,又不想多享乐。由正面说,是只想维持这样一种情况:过朴素的日子(用形象化写法是可以食无鱼,出无车,室内无地毯,老伴颈上指上没有黄澄澄,等等),不为难;还有些余力,可以应不时之需(包括救亲友之急)。再多,我以为没有用。还会有反作用,比如,像是古语就曾见,“庄稼汉多收五斗粮,便思易妻”,至少站在诸女士的立场,还是以不多收为好,那就可以知足常乐,糟糠之妻不下堂了。

辛 安 亭

50年代,辛安亭先生是出版社的副社长,由兰州调来,比我到社晚一些。列为专题写他,是因为我敬重他,于50、60年代之间,他离开社回兰州,1976年在太湖边养病,我还去看过他,想不到其后转为不治之症,于1988年末作古,不知道弥留之际在何处,也就未能去看他,因而有时想起他就特别怀念。他山西人,长我五岁,像是我上北京大学时期(或稍前稍后),他也在北大上学,未毕业就投身革命,到延安。建国以后在兰州教育部门(兰州大学?)工作。想是还主持过编教材的工作,所以为充实中央编教材的力量,把他调来北京;接着以他之介,把王微也调来北京,任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成为我的直接上司。这里单说辛安亭,外貌瘦弱,风度文静,我第一次看见,也许看惯了官场的通行气派吧,推想他必是新分配到某室的小职员,管抄抄写写的,及至听说他是副社长,真是大吃一惊。

我们几乎没有交往,但常看见他。他住在出版总署门外以东不远,每天准时上班,一身朴素的制服,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到办公室安安静静地看文件和书稿,很少到院里来。来往的路上遇见社里人,认识,必是点头微笑,很少说话。总之,给人的印象是规矩,温厚,用旧话说是“克己复礼”吧。关于克己,还听说一件可以算做轶事的。他家里只夫妇二人,妇也是山西人,姓卫名明,家庭妇女,脚像是先缠而后解放的。所吃不多,但也要购进粮食。粮店离家有一段路,辛安亭总是自己去买,肩扛到家。一次,一个年轻力壮的看见,要替他扛,他坚决不肯,还是很费力地扛到家。由一般处世随和的人看,这样狷介似乎洁身太过,反而不近人情。我的体会,是他觉得位在他人之上,就决不该让别人伺候自己。他的心不容许自己高高在上,指使无位的人惶恐听命,这就是辛安亭!

这种克己复礼的作风,我也亲历一次。其时我在总编室检查科工作。检查科,顾名思义,是书稿编成之后,看看还有没有失误和缺漏,我扩大范围,兼做修润工作。其时正是迷信苏联,事事学老大哥的时期,因而交来修润的,有些是俄语汉译的书稿。我不懂俄语,有言在先,是只管“达”(即通顺,像汉语),不管“信”(假定译文的意思不错)。可惜送来某女土的译文,离汉语习惯很远,改动就不能不大。常情,女士是更重视脸面的,改动大,不好看,于是照韩文公的高论,不平则鸣,辛安亭大概是负责编辑业务的,她就到辛安亭那里诉苦。辛安亭处理什么事,总是一碗水端平,于是找我,说明情况之后,问我能不能少改一些。我说:“我多年审稿改稿,拿起笔不会客气,总要做到自己认为满意才交出去。她不愿意多改动,可以不交我改;让我改,我就只能这样做。”我的态度和言语都偏于生硬,他听了,还是那样平静温和,说:“就谈到这里吧。”过了几天,他又找我,说那位女士又来,说细看看,觉得确是比原来好了。他告诉我,意思显然是我做得对,希望我对上次的小波澜不要介意。我和他的公事交往只此一次,但也能感到,他对人,居心总是宽厚,态度总是尊重,在新时代是很少见的。

他还有个很少见的习惯,是心口如一,比如什么事,出于钦定,他人都堂下百诺、至少是隐忍不言的时候,他却提出疑问。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成立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的时候,眼所见是家家做家破的准备(如处理贵重家当之类),耳所闻则是一片欢呼声,他为什么事回家乡一次,回来就说,这个办法恐怕不成,因为农村的情况远不像说的那样。为这样的实心话,他受到批判,也许不久就证明他的话并不错吧,像是没受什么处分。是后话,不记得听谁说,他因为思想偏右,心口如一,几乎遇到什么风吹草动就犯错误,重则受到批判,轻则受到批评。不知道是否因为有这样的“缺点”,在出版社也许只是几年吧,他又调回兰州了,听说是到兰州大学做领导工作。王微没有跟着回去,想是因为,虽然也对人宽厚,处理事情稳重,却嘴严,不说不合时宜的话。

我是加过冠的,又适应新风,对于像辛安亭这样的人,虽然敬重,愿意亲近,却不敢通音问。就这样,将近二十年,我和他天各一方,只能“隔千里兮共明月”了。也曾听人说,他身体一直不好,推想必是有时工作、有时休养吧。是1976年的春天,我早已由干校放还,应南京郭翼舟兄和苏州王芝九兄之约,于4月15日到南京,由他们二位陪伴,游南京、扬州、无锡、苏州、杭州诸地。18日到苏州,住在芝九兄家,游各名胜。知道辛安亭在太湖边养病,26日游光福、司徒庙、邓尉山等地,我们三人就乘车到太湖桥,登山,往铁路疗养院去看他。他精神还好,只是显得衰弱,例如那一天天气很好,我们穿得薄还觉得热,他却穿很厚的衣服。态度还是那样温厚,见到我们,不只很高兴,还表现为很感激的样子。他夫人卫明女士也在,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是那样温厚,总是想方设法招待我们。其时已经是中午,疗养院的开饭时间已过,还是非留我们吃饭不可。我们也乐得享受一次厚意的温暖,就吃了食堂补做的肉丝冬笋面条。我们问他的病,是肺气肿,说休养一个时期,好多了。饭后,我们辞出,他们一定要送,站在高处看着我们下山。

又过了几年,出版社休克近十年之后,恢复工作,我也回到社里,参加编《古代散文选》下册的工作。干校结业,王微的组织关系也回兰州大学,人却还在北京住,编文选的这个摊儿就由他担任主持之名,由我负责编注之实,我们常见面,也就不断听到辛安亭的消息。他身体还是不好,可是不忘革命事业。大概是80年代中期,我编注完《文言文选读》三册的时候,他还主持编了一种旨在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文言读本。选编过程中曾征询我的意见,出版后寄给我一本,印象是内容丰富,书本厚,还没细看,不记得谁借去看,不还了。其后就听到不吉利的消息,是患了不治之症,正在多方求医。其间也曾到北京来,当然也就要到出版社来。他不忘旧谊,主动约他还记得的人见面,问候,叙离别之情。其中有我,记得还一起照了相。其后,我当然关心他的病情,问几次,都说还平稳。究竟人力不能胜天,最后传来消息,他作古了,想是在兰州吧。

我有时想到他,并想到一些大问题,如立身处世、治国平天下之类。他是老革命,终生不忘救世的弘愿,可是不疑人如敌而爱人如己,即不以压力对人而以仁恕对人,难道这就不能除旧布新吗?总是值得不鄙的肉食者好好想想了。

同类推荐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

    本书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以李嘉诚的个人语录或者提炼他的语言为小节标题,以李嘉诚的从商经历为全书主线,详细解读了李嘉诚如何攫取财富的智慧,多角度论述了他取得财富的方法与胆略,并以建议与忠告的形式呈现给希望成就财富人生的年轻人。这些内容紧扣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力求为那些站立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年轻人指明方向。
  •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晚清第一外交官李鸿章传

    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酒酿百味

    酒酿百味

    世有南烟山,南烟山有酒馆。曰百味,百味藏美酒无数。有缘人可遇之,寻回前世
  • 哎呦,我的狼王殿下

    哎呦,我的狼王殿下

    一次山崩,她从未来世界的金牌兽医,变成了妖皇的祭品,又莫名其妙被一群狼拐了!不不,她要冷静,她要淡定,她必须逃离这个不属于她的危险世界,但那位长得像宠物的狼王同志,您今天吃药了吗?
  • 我的前世是僵尸

    我的前世是僵尸

    一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如正常人一般,直到两起诡异离奇的坠楼事件将我拉入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正如那句多年后我听到的话语一般“你的命运是和它们交织在一起的,就算你不去找它们,它们也会来找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年默等花开

    十年默等花开

    一场措不及防的相遇,让八个跟本不可能在一起的人,碰撞出了火花。某女:“如果十年之后,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天涯还是海角,你都会在我身旁,一直守护我,做我的护花使者吗?”某男抱着某女说“傻瓜!无论什么都不会将我们分开,我会一直在你身边,直到天荒地老。”
  • 前生孽今生缘

    前生孽今生缘

    作为地球上绝无仅有的飞仙者,却到了一个蛮荒世界,它后悔自己在地球上的作死行为,决定老实做人。无奈似乎命运已经注定,尽管她努力寻求安稳低调做人。但现实却残酷的告诉她,自己的命运无法安稳。一朝醒悟,强势崛起,既然无法泯然众人,那就凤舞诸天为自己搏一个安稳出来。若自己登临绝颠看谁还敢打扰她的安稳?一览众山小之日,回望诸天前尘往事。却原来这一切前世早已注定。这一世她游戏男女情爱,却最终无法摆脱宿命情缘。
  • 庐州岳

    庐州岳

    谁说没有器魂就没前途?谁说不凝金丹就没方向?谁说书法家玩穿越就没未来?看一代书神如何玩转异界,令国君俯首,使女王倾心,重现家族旧日辉煌。傲骨铮铮入苍黄,壮怀如刃锋所向,视阔千载闯洪荒。志在为国斩苍狼。群英逐鹿吾何惧,凌空一喝九霄破,雄心敢吞万里江。云散风清醉倚枪。
  • 我们都曾途经幸福

    我们都曾途经幸福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破旧的芭比娃娃跟好朋友吵一架,有时候我们会愤怒地在黑板上写上“XX是王八蛋”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因为那个时候年幼的我们,以为友谊不过是生活中的附属品,而芭比娃娃却是一个奢侈品。五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却不得不接受一连串地变故:一直恋爱的夏禹海和兔子突然分手了、而阮空空暗恋的男孩白小池,对混血姑娘佐薇一见钟情……当大家的感情都变得微妙时,夏禹海爸爸突然去世,他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友谊和爱情都十分冷淡,而兔子又被人嫁祸进监狱……接踵而来的灾难,让阮空空觉得,五个人曾经纯真的感情,成了这世间最奢侈的物品,她求之却不得。而这些灾难,到底是意外,还是某个躲在暗处的黑影的阴谋?
  • 提前进入农场游戏

    提前进入农场游戏

    让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崩塌,为了让地球人存活下来,上帝开开辟了一个空间,并做成游戏让大家进入,而这个游戏就是人类的第二人生而少年叶洛获取了唯一的一张邀请函,提前进入这个世界,并开始自己的种田养宠的悠闲生活。[种田文]生活不易,所以我觉得种田文看起来比较轻松一些。
  • 你从草原来

    你从草原来

    一句话简介:青春年少的一句承诺总以为那便是一辈子的事,可是后来才知道,惊艳了时光的人,只有那么一个。片段一:“陆藏,我要走了。”程词看着远处的天空说,“阿词你要去哪?以后,还回来吗?”陆藏看着这个女人的背影问,嘴里发苦。”片段二:“阿藏,这草原有多远,尽头在哪里?”“唔,这个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老一辈的人说:没有尽头。但我不相信,哪里有没有尽头的草原呢。估计最远边是山?是悬崖?”陆藏抱着程词笑着说。他宽厚的胸膛抵在背后,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振动,他的怀抱和他的人一样,温暖。程词不由也笑了,“阿词笑起来了真好看”阿藏想。“阿藏。”程词突然仰头亲吻上他的唇。“阿藏,我真的好爱你啊!”陆藏眼睛里全是星星,把这个吻加深,唇间含糊不清的说了句“阿词,阿词,我也爱你,一辈子爱你!”清冷的微生物学家&超man的藏族汉子(可能有的专业知识错误了,请悉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