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600000054

第54章 迎 新 (1)

仍是在贝满女中任课时期的1949年,随着学校师生活动,参加两次在政治史上占重要地位的集会:一是2月3日的欢迎解放军入城,二是10月1日的庆祝建国大典。“人生七十古来稀”,有这样的亲历机会不容易,除非生在五代。至于心情如何就一言难尽。单说老百姓,孟子有如意的想法,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想法,明清之际的扬州人和嘉定人就不能同意。上升到士大夫,甲申之变,闯王入城,洪承畴、龚鼎孳之流,推想也会同于陈子龙或顾亭林,先疾首而后痛心的。但历史的车轮是不会如人所希望,不转或转向喋方的,所以对于变,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希望真能够痛苦减少、快乐增加而已。

且说人们都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甚至信心,参加这次活动。天不作美,由清晨就起了大风,很冷。我于八时赶到学校,师生列队,南行,到分配的地段东交民巷,站在街两旁恭候。记得等了很久,因为返校已经是下午。幸而我有准备,穿了厚皮衣,没有感到冷。大概到了接近中午吧,先是听见锣鼓响,接着远远望见,自西而东,解放军来了。为首的是一辆卡车,车上并排立着两个半身像,后面是几个人敲锣打鼓,声音洪大而嘈杂。车后是长长的队伍,也许还有秧歌队?好容易等来了,欢迎的人群有人带着,都摇旗喊口号。人像是都融化于狂热中。就这样,总有二三十分钟吧,队伍过去,空气才静下来。然后是原路回学校,风力不减,很饿很累。傍晚才回家,路上重温集会的印象,所见解放军都是灰土布棉衣,确是艰苦朴素;纪律也好,在街头走,几乎目不斜视。所感呢,也许多年来中了儒家中庸、道家无为的毒,对于狂热就感到陌生,甚至不能适应。这样的感觉还有个历史来源,过于远的且放过,单说近的清代,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都失之狂热太多而理智太少,而讲治平,真能治平,是只能靠理智,平心静气处理事务的。

闲话少说,为了文不离题,要跳过近八个月,说参加10月1日的建国大典。十一以前,为了庆祝,学校已经忙了两三天。到正日子,像是反而轻松许多,记得只是到天安门前,席地而坐,看升旗,听礼炮,听讲话。典礼开始不早,兼以时间不短,记得近晚才回家。与欢迎解放军入城相比,这是更大的大事,或如许多先进人物所宣扬,大喜事,因为这之后必是除旧布新,总的,国家,分的,个人,都蒸蒸日上。我当然也希望能这样,甚至相信很可能是这样。说“很可能”,不说“必然”,是因为头脑里盘踞着历史,而历史中的改朝换代多到数不清,改以后真就蒸蒸日上,坏都变为好,或说小民真就由水深火热变为平安幸福,是直到辛亥革命的变帝制为共和,也没有成为事实。不能实现,原因很多。主要想占有求享乐的,如隋炀帝之流可以不计,单说意在求好的,也未必就能够,从长远看,使坏变为好。只举近的两种情况为证。一种是善举,如入城之后不很久,有一天,雷厉风行,封闭了妓院,解放了妓女。这是除了极少数靠妓女血汗赚钱、用妓女肉取乐的坏蛋以外,没有不欢欣鼓舞、颂为德政的。我当然也是这样,而且确信不疑,从此就不会再有卖笑嫖娼之事。

可是几十年过去,“小班”“茶室”之类的牌子没有恢复,而据说,土味儿变为洋味儿,名不很正的按摩室、KTV包房,名正的咖啡厅、饭店,也许还有其他花样,就仍是可以进行钱肉交易。以作战为喻,这是变阵地战为游击战,因为可以游,数量就更大了吧?更可怕的是想除之,就不像封闭妓院那样容易。如此悲观也不是无中生有,因为如果容易,就用不着隔些日子就高喊一次“扫黄”了。

另一种情况是乱举,如入城之后的几年之后,想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社会的档次,先是风传,继而实行,城乡,都以群居的某一范围为单位,成立人民公社,各家的人不再自炊自食,而要吃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公”共食堂,两个“公”,与一个或千千万万个“私”斗,依理,应该转瞬之间就看到胜利,可是很意外,来的竟不是胜利,而是很多人不再能吃饱饭。不管依照什么理论,很多人没有饭吃总不能说是好事吧?而不幸,这不能算好,想变为好或恢复为好又非常之不易。其结果是在上者必忙于改弦更张;在下者呢,有办法即能移动的,遵从“人挪活,树挪死”的俗训,背井离乡,另谋生路,绝大多数不能移动的,自然就有“转乎沟壑”的危险。与前一种情况相比,这是意在求好,而来的并不是好,也就可证,除旧布新,蒸蒸日上,并不像希望的那样容易。

写至此,回头看看,忽然想起一个熟人,爱人以德,其时曾勉励我,头脑里旧东西多,会阻碍自己前进,不前进即落后,不好,应该急起直追,先把旧的清除出去,以求破之后很快能立。我感激这样的厚意,也真想全力自讼,先求能破。可是上面提及的疑虑表示自己的所行并不是弃旧,而是仍戴着旧眼镜看新事物,何以对熟人的盛意?虽事已过去近半个世纪,想起来仍难免心不能安,怎么办?先跳出来个想法,是不写或改写,改,即只记身的活动而不记心的活动。刚想到这里,又一个想法跳出来,是写旧事,决不应该以半面妆见人。头脑中出现吵架现象,只好再思三思。思的结果是决定走写实的路。何况这实,即当时回溯历史,对于“齐一变”就“至于道”的如意算盘还未能全信,一是并无恶意,二是其后的许多情况表明,所疑并未失误。疑未失误其实也不无好处,是确认治平并不像幻想的那样容易之后,处理众人之事,要平静谨慎,少诉诸狂热。至于如何才能够平静谨慎,不随着幻想乱走,乃题外的大问题,从略。

望 尘 莫 及

这一篇想写离开贝满女中的情况,时间大致是1950年及其略前略后。内容主要是“思”方面的;“事”琐碎,又年深日久,大多忘了,可写的很少。思,总的说,是形势要求急起直追,而自己脚步太慢,苦于跟不上。分着说,就不能不触及原因、情况、结果等等,可说的也许不少吧?

治病,要找病因,由探索原因说起。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原因是怀念故国,如庾子山之写《哀江南赋》,因而就厌恶新的。我显然不属于这一种。也可以说说原因,一是在过去,我未腾达;二是退一步说,总是在贫困中挣扎,依常情,就不会产生恋慕的心绪。情况也确是这样。我的故国,如果政权易主都算,应该说先后有三个(日本侵略时期不计,因为不配称为“故”)。第一个是大清帝国,我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年底,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依旧说,不过方免于父母之怀,帝制,好也罢,坏也罢,都不知道,也就谈不到有什么爱憎。从有觉知力起,所见所闻是北洋军阀的争权夺利,胡闹,当然就更不会有什么好感。1928年在通县上学,迎来所谓北伐成功,国民党胜利,也曾随着兴奋一阵,可是不久就变热为冷,尤其九一八以后,所见不过是对外屈服,对内镇压,统治集团贪污腐化,己身呢,是缺衣少食,这样的国,显然就只能引起憎恨之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说抗战胜利之后,说,写,就多有牢骚。其时的牢骚表示思想开明,有正义感,所以思想排队,我还是荣居前列的。

新的政局变化带来排队的变化,因为许多人适应新潮,飞速前进,我原地踏步,自然不久就移到后面。这种形势,我自己也觉察到,无论是为声名还是为实利,都应该也急起直追。不幸是身心都不由己,一时想一鼓作气,紧接着就泄了气。正如许多人所断定,我自己也承认,这是思想问题。于是我在思想方面找原因。由远及近,兼由轻到重,找到不只一种。其一像是来于“天命之谓性”,我喜欢平静,惯于平静,因而就不欣赏狂热,难于趋向狂热。其二是受北京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熏陶,多年来惯于胡思乱想甚至乱说乱道,一霎时改为“车同轨,书同文”,要求头脑里不再有自己的想法,信己之未能信,就感到如行蜀道之难。其三就更为严重,如前面讲自己的所学时所说,是而立之年前后,为求深知,读了不少西方谈思想的。所得呢,单说与这里有密切关系的,可勉强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知识论性质的,如何分辨实虚、真假、对错、是非。应该遵从的规律不少,但也可以总而统之,是信任“自己”的理性,或用康德的术语,纯粹理性。另一方面是道德学性质的,限于知的领域,应该怎样活动。这包括的信条很杂,如疑多于信,无征不信;不管如何有权威的道理,可信不可信,要用自己的理性判断;人人有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意见不同,可以坚持自己的,但应该尊重别人的,等等都是。并进一步相信,只有这样,知才可以近真,行才可以少错误。至少我觉得,新潮的要求不是这样,而是有什么信条和措施,要不经过自己的理性评断而信,不许疑。我也曾试着这样做,可是旧习总是闯进来捣乱。在心里争持,旧的能退让也好,可是常常是不退让,即经过理性衡量,竟觉得说是正确的那些其实并不可信。公然表示疑是行不通的,于是可行之道就只剩下沉默或装做信。总之是难于心安理得。

年岁大一些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不心安理得必对生活有影响,小是吃饭不香甜,大是可能没饭吃。我懦弱,怕自己没饭吃,也怕妻女没饭吃。可是想把头脑中那些旧存储都赶出去,用力,竟不能生效。这有时使我想到人不能手握己发把自己提起来的情况,因为既想离地又不能离地,自己就无能为力了。用自己思想改变自己思想,推想也是这样,“能”改和“所”改是一个,自己也就无能为力了。这里想岔出一笔,为思想改造中未能“真”改造好的书生之流说两句请海涵的话,是依据“思想”的性质,其中绝大多数推想必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如果竟是这样,则思想改造的妙法是否真妙,就颇为可疑了。又是疑!其时我是有决心变疑为信的,记得“屡败屡战”之后,想到佛家的意根之后加了个末那识,末那识之后再加了个阿赖耶识,深怨上帝造人,通过智慧果与人以思想能力,为什么不在思想之上或之后再来个末那思想或阿赖耶思想,如果多给这样一个思想,则新时代带着新要求来了,那高高在上的思想就可以下令,让其下的思想立即把旧的不合时宜的记忆都清出去,记忆之房变为空空,新的种种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走进来定位,岂不懿欤!显然,这是加料的幻想,正如梦中的钞票,是连一根火柴也换不来的。

还是转回来说现实,是不管我怎样努力求适应,心里的不安然之态是难得都隐而不露的。于是在有些人(包括一部分学生)的眼里,我就成为不积极前进的人物,再升级就成为落后的人物。如何知道的?过去近半个世纪,加以记忆力差,不记得了,推想是还谈得来的几位同事善意相告,也许少数学生还有所表示。自知不好在佟府再呆下去,可是哪里去呢?不能不有走投无路的悲哀。而新时代,又很难自己找职业,只好忐忑不安地坐待。记得是1951年1月的下旬,学校诸事刚结束的时候,校长陈哲文说有事找我,我去了,一同到一个小馆吃午饭,席上他说出版总署用人做编辑工作,叶圣陶先生(时任副署长)托他找人,他推荐我去。并说如果同意,一两日后去见叶先生,确定做何工作。我表示感谢。就这样,我事后想,算是由崎岖小路转向阳关大道,因为变面对学生为面对书稿,就可以多动笔,少动口,且不说可以应付裕如,总不会像在学校那样困难了。

这可喜的事还带来一些悲痛,是我将离开佟府的消息传出以后,不少同事设宴送行,表示眷念之情。这送不能称为欢送,因为心照不宣,我是不得已而离开的。但终归都是中年或中年以上的人,凄凉之意可以融化于杯箸间。学生就不同,记得有石英、任和等几个,总是来看我,谈着话就落泪。这使我既感激又悲伤。但是终于别了,我有时想到她们,也不年轻了,今生还能有机缘,花间、樽前,促膝谈谈往事吗?我是盼望能有这样一天的。

花 事

同类推荐
  •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

    分众的蓝海:创意江南春

    本书介绍了目前各大媒体聚焦度最为集中的分众传媒及其年轻总裁江南春。对于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户外广告媒体商和它的领军人物,本书一方面以分众传媒的建立、成长与发展为时间推移的主线,另一方面又将江南春个人的创业经历穿插其中,娓娓道来的不仅只是分众传媒的发家历程,也并非江南春的成长传记,而是将二者凝结在无形的时间与空间的叙事当中。
  •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研究

    李约瑟(JosephTerenceMontgomery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4日),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其所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影响深远。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世界十大文豪——普希金

    世界十大文豪——普希金

    普希金于1799年6月6日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世家,其父热爱文学,对法国的戏剧很有研究,有“莫里哀”专家之美称。这对普希金的日后从事文学创作不无影响,伯文瓦里西·普希金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未来的诗人8岁就开始写诗。1811年,进入徒得堡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在这里受到了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萌生了作为一个自由诗人的愿望至1817年毕业为止,创作了120多首诗歌,在当时的俄国诗坛上引起振撼。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热门推荐
  • 汉掳

    汉掳

    励志作为高富帅的王累梦回穿越居然成了汉末的一位小乞丐,唉这年头什么都不好做啊,当一个乞丐都要交保护费,为了能让自己干瘪的肚子能够填饱,王累只有去打劫别人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的世界只有她

    你的世界只有她

    陆丝语和杜婉莹是最好的朋友,读幼儿园便认识了,一直以来我们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直到高中,可能因为一起相处久了连喜好都变得一样了,很不巧她们喜欢上同一个人,他叫陈牧,丝语一直都是学校校花,追逐她的人不计其数,特别是林宏毅,一个吊儿郎当的纨绔子弟,仗着自己有点聪明才智且家境富有而胡作非为,对于他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可偏偏就是这个人,爱丝语时可以为她做任何改变且不惧生死,不爱了便不闻不问最后丝语跳楼自尽,还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却昏迷几天,苏醒后的她经过大家的劝告对林宏毅彻底死心,她是幸运的,陈牧离她虽然遥远可一直关心着她,深爱着她最终回到她身边陪伴她,照顾她,最后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然而杜婉莹死心塌地一直喜欢着陈牧,知道陈牧喜欢陆丝语家庭变故后远走他乡,可她并不知道有一个人默默的喜欢自己很多年,因为她说了一句长大了相当歌手演员,李煜然便努力考取国内最好的音乐学院。当他成为受千万人喜爱的明星时,杜婉莹早已嫁与他人,他们的人生早已形成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 决战MC之巅

    决战MC之巅

    一群少年穿越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MC世界。四个大陆,天下三分,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各种冒险接踵而来。这一切的背后仿佛有一只大手在操纵着一切。他们能否击败幕后大boss?他们能否回到自己的世界?让我们在书中拭目以待。
  • 回魂本来,废材逆天

    回魂本来,废材逆天

    啊啊,我好好读大学,咋魂穿了。不过也不错,父母和和睦睦,兄弟姐妹宠,有个同样混穿的人,更重要的是——有个独宠自己的王爷。太棒了~
  • 命运之牢

    命运之牢

    这次是最复杂的一次穿越,王绮则成了最惨的一位穿越者。醒来后不仅要解决衣食住行身份证,还得掩盖自己身份,同时必须想方设法抱大腿。没有接受科技侧五千年的知识,也无法学习这世界的魔法,那只有去研究外挂了。外挂名称不明、作用不明、来历不明、代价不明、使用方式不明、使用后果不明,总之很强大。但是谁知道该怎么用啊!在他发现自己与最终Boss绑定在一起后,便必然以死亡来迎接最终的GoodEnd,甚至这次穿越的原因之一便是让他死得其所、死而后生。(陷入改简介综合征不能自拔)
  • 夙鸢传说

    夙鸢传说

    传说云山之巅住着一位千羽仙人,他挥手便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不食五谷杂粮人间烟火,却永葆青春仙身不死不灭。当我还是一只拥有灵气的白鹤时遇见了他,我愿为他化身成人修炼成仙。原以为化身成仙就能与他在一起,却没想到越离越远。“千羽,你可知你背后永远都有一个追逐你脚步的小小仙鹤,可愿回头与我一起白头偕老像人类一样永结同心!”“栖舞,你可知仙妖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你说仙妖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那我化身成仙你是否就能回头看我一眼呢?
  • 相思莫相负

    相思莫相负

    隐世才女白落梅,执温润的笔法,继续演绎宋词里的悲欢离合。是谁在月下立雪听香?是谁在梨花细雨里等待佳人?是谁在江尾盼望夫君归?漫漫长路,相思莫相负。愿君知我心,莫和相思一并缺席在梦里。就让我们带着厮守终身的爱人,沉醉在白落梅的文字里,梦回宋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妃太轻佻

    王妃太轻佻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全能型人才,高智商,并且可以运用塔罗牌作为武器攻击,唯一的一次失误,让她来到异世。他是异世的王者,冷酷的帝君,紫色妖艳的双眸似会催眠一般,瞬间就能让人动弹不得。因他身上久医未愈的内伤,让她卷入一次又有一次的危险中,两人萌生的爱意,惊天动地,越是在险象环生的危机中,爱意就迈进一点点,爱情,强大的足以毁天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