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5600000067

第67章 神经系统病症(2)

患者病前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突然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重则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

诊断

1.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2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危及生命。

(2)感觉主诉通常不如运动症状明显,但较常见,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约30%的患者有肌肉痛。感觉缺失较少见,呈手套袜子形分布,振动觉和关节运动觉不受累。少数病例出现Kernig征、Lasegue征等神经根刺激征。

(3)少数患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可为首发症状,常见双侧面神经瘫,其次为延髓性麻痹,数天内出现肢体瘫痪。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较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出汗增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肺功能受损、暂时性尿潴留、麻痹型肠梗阻等。

2.辅助检查

(1)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即脑脊液的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半数病例蛋白质在起病第1周内可正常,第2周蛋白增高,第3周增高最明显,到第12周后绝大多数又恢复正常。蛋白增高程度不一,通常为1~5g/L。细胞数一般少于10暳106/L,偶可达50暳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中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2)心电图:严重病例可出现异常,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和T波改变,如T波低平,QRS波群电压增高,可能为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所致。

(3)肌电图:早期肢体远端的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但此时F波的潜伏期已延长,随着病情的发展,80%的病例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常超过60%~70%,波幅可正常。

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1)血浆交换(PE):每次交换血浆量按40ml/kg或1~1.5倍血浆容量计算,可用5%白蛋白复原血容量,减少使用血浆的并发症。轻、中和重度患者每周应分别做2次、4次和6次PE。主要禁忌证是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凝血系统疾病等。

(2)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成人剂量为0.4g/(kg·d),连用5日,尽早或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应用。临床实验比较,此类患者用后可导致IgA致敏,再次应用可发生过敏反应;对发热和面红等常见不良反应,减慢输液速度即可减轻。个别报道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肾衰竭和脑梗死,后者可能与血液黏度增高有关;引起肝功能损害停药1个月即可恢复。

IVIG和PE是AIDP的一线治疗,可消除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和抗体等,减轻神经损害。尽管两种疗法的费用昂贵,且PE需在有特殊设备的医疗中心进行,但严重或快速发展的病例,早期应用可能改变病程及减少辅助通气的花费。

(3)糖皮质激素:通常认为对GBS无效,并有不良反应。但无条件应用IVIG和PE的患者可试用甲泼尼龙500mg/d,静脉滴注,连用5~7日;或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7~10日为一疗程。

2.辅助呼吸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危险,重症患者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当患者出现气短、肺活量降至1L以下或动脉氧分压低于9.3kPa(70mmHg)时可行辅助呼吸。通常先行气管内插管,1日以上无好转应行气管切开并插管,连接呼吸器。呼吸器的管理至关重要,可根据患者症状及血气分析调节通气量。应加强护理,如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1)重症病例应持续心电监护,窦性心动过速常见,通常无须处理,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少见,需植入临时性心内起搏器。

(2)高血压可用小剂量球受体阻滞剂,低血压可扩容或调整患者体位。

(3)可穿长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小剂量肝素有助于预防肺栓塞。

(4)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和治疗坠积性肺炎和脓毒血症。

(5)保持床单平整和勤翻身,预防压疮。

(6)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被动或主动运动防止挛缩,用夹板防止足下垂畸形,以及针灸、按摩、理疗和步态训练等。

(7)不能吞咽者可取坐位鼻饲,以免误入气管窒息。

(8)尿潴留可加压按摩下腹部,无效时留置导尿。

(9)疼痛常见,常用非阿片类镇痛药,或试用卡马西平和阿米替林,有时替代应用大剂量激素有效。

(10)及早识别和处理焦虑症和抑郁症,可口服氟西汀20mg,每日1次,并始终给予患者鼓励。

(第五节)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脊髓急性横贯性损害的炎症性脊髓疾病。本病临床表现为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或秋末冬初较为常见。

主诉

患者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数日或1~2周,伴背痛或胸腰部束带感,随后出现麻木、无力等症状,多于数小时至数日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症状。

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在脊髓症状出现之前1~4周有发热、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或有负重、扭伤等诱因。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数日内发展为完全性瘫痪,部分患者在出现瘫痪前、后有背部疼痛、腰痛和束带感,肢体麻木、乏力、步履沉重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对于早期明确脊髓病变的性质、范围、程度和确诊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是最可靠的依据。急性横贯性脊髓炎MRI表现为急性期病变脊髓节段水肿、增粗;受累脊髓内显示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在T1加权像上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对鉴别多发性硬化症更可靠。

(2)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常有轻至中度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和白细胞计数的增高程度与脊髓的炎症程度和血脑脊液屏障破坏程度相一致。

(3)周围血常规:病程早期可有轻度白细胞计数增高,当合并感染时可明显增高。

治疗要点

1.急性期治疗

(1)糖皮质激素:常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10~20日为1个疗程;或甲泼尼龙500~1000mg,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日,然后改为泼尼松30~60mg/d顿服,每周减量5mg,5~6周逐步停用。大剂量激素连续应用超过1个月,病情无任何改善者,应为无效,可逐渐减量后停用。

(2)大量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连用3~5日。

(3)细胞活化剂和维生素的应用:辅酶A、三磷腺苷(ATP)、肌苷、胰岛素、氯化钾等加入10%的葡萄糖液内组成能量合剂,静脉滴注,每日1次,10~20日为一疗程;大剂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能加速周围神经的增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多被常规应用。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也有类似作用,亦可用来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4)抗生素的应用:根据细菌学检查,按药物敏感状况选用敏感抗生素。

(5)脱水剂:20%甘露醇,每次1~2g/kg,每日2~3次,连用4~6日。

(6)其他治疗:转移因子、干扰素、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对脊髓病变治疗可能是有益的,但确切疗效目前尚难肯定。另外还可用血液疗法、高压氧疗法等。

2.恢复期治疗(1)预防痉挛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锻炼,避免发生屈曲性截瘫,使瘫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肌张力增高者给予推拿按摩,同时采用针灸、理疗等治疗。

(2)痉挛状态的康复:除推拿、按摩、理疗或中药外洗外,可口服地西泮,每次2.5~5mg,每日3次,托哌酮每次50~100mg,每日3次,可减轻痉挛状态。

(3)功能训练:当肌力开始恢复时,鼓励患者多动,充分发挥已恢复的肌力,以上带下,以强带弱,促使瘫肢功能的恢复。当肌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给予合理的医疗体育,加强功能训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后遗症。

(第六节)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蛛网膜炎又称脊髓蛛网膜粘连或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是蛛网膜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脊髓蛛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椎管内肿瘤。受累部位以胸段为最多,颈段和腰骶段较少。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主诉

患者诉胸腹部束带样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两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诊断

1.临床表现

(1)主要病变常仅累及脊髓某一部分,以胸段、颈段多见。早期常有后根刺激症状,如上肢及胸背部呈放射性疼痛或有束带感,休息后症状减轻,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损症状。少数患者病初即可出现脊髓横贯症状。

(2)病变弥散者,除主要病变部位的神经体征外,常有多发性脊髓或神经根损害症状,如横贯水平以下感觉减退区内尚有根性分布的感觉障碍;痉挛性瘫痪部位内有局限性的肌肉萎缩或肌纤维震颤等。

2.辅助检查

(1)腰椎穿刺:脑脊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淡黄色;由于蛛网膜与软膜、脊髓有广泛的粘连,故初压较低,压颈试验多呈椎管不完全梗阻征象。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少数病例脑脊液无改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2)椎管造影:造影剂在病变部位呈斑点状或片状不规则分布,如有阻塞平面,其边缘多不整齐,形状不固定,可呈现典型的“烛泪样暠表现。

(3)MRI检查:在病变的急性期,绝大多数病变显示脊髓肿胀增粗,脊髓蛛网膜下隙变窄,甚至消失;病变广泛,可累及脊髓全长的2/3,以3~5个椎体长度最多见,少数可波及整个胸腰脊髓,病变脊髓与正常脊髓间呈移行状,界限不清;以腰骶段为主者,马尾神经束增粗且不光滑或蛛网膜下隙填塞导致马尾神经束显示不清。由于脊髓内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病变组织内含水量增加,病变在MRI上表现为长T1、T2信号,有少数病例在T1加权像上有点状高信号,为病变内小灶性出血所致。GdDTPA增强扫描对该病确诊和鉴别诊断有价值,脊髓蛛网膜炎以长条状、小斑片状轻度强化为主。大部分病变不强化,强化方式及范围可以帮助明确病变范围和除外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

治疗要点1.抗感染治疗对疑为感染引起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抗病毒制剂或试用抗结核治疗。

2.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肌内注射、口服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椎管内注射对防止粘连扩散和促进炎症吸收效果更好。通常用地塞米松,首次为2mg(可逐渐增量至5mg),和脑脊液混合后缓慢注射,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

3.扩张血管改善血运可用烟酸、妥拉苏林、山莨菪碱(6542)、活血化瘀中药等。

4.鞘内注射氧气疗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氧气,自小量开始,每注入5ml气体,即放出等量脑脊液,每5~7日1次。对早期病例可能有助于松解粘连、改善脑脊液循环。

5.小剂量放射治疗多用于脊髓蛛网膜炎及大脑半球凸面蛛网膜炎,剂量宜小,对改善血运有一定帮助,但疗效不确切。

6.理疗如视交叉蛛网膜炎可试用经眼球部进行碘离子导入法。

7.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囊肿切除及手术减压,手术切除囊肿,小心剪开粘连带,但不可强行剥离,以免加重症状,同时行椎管减压。对和肿瘤难以鉴别者,也可考虑手术探查。

(第七节)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主诉

患者呈发作性偏侧头痛,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畏光等。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有先兆的偏头痛以往称典型性偏头痛。可在一日内任何时间发作,通常醒后出现。此型具有遗传特征,临床典型病例可分以下三期。

(1)先兆期:典型偏头痛发作前出现短暂的神经症状即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特别是视野缺损、暗点、闪光,逐渐增大向周围扩散,以及视物变形和物体颜色改变等。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和(或)面部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可表现单肢无力,也可出现轻度意识模糊、症状轻微的失语、头晕、步态不稳和倦睡等。

(2)头痛期:伴先兆症状同时或随后出现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也可以全头痛、单或双侧额部头痛及不常见的枕部头痛等。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

(3)头痛后期: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即可好转。

2.无先兆的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类型。缺乏典型的先兆,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而短暂的视觉模糊。常为反复发作的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

(二)辅助检查

1.脑电图检查偏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有正常波形,如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类波,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小儿偏头痛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高,9%~70%不等,可出现棘波、阵发性慢波、快波活动及弥漫性慢波。

2.脑血流图检查患者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3.脑血管造影检查原则上偏头痛患者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除外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夹层、颈外或颈内动脉斑块等。偏头痛患者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

4.脑脊液检查偏头痛患者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增高。

治疗要点1.急性发作的治疗应在安静避光的室内休息。轻者可服用一般的镇痛剂和安定剂(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多数可获得缓解,无效时通常对麦角胺制剂或5HT激动剂舒马普坦有效。头痛伴恶心、呕吐者可应用甲氧氯普胺。

2.预防性治疗每个月头痛发作2~3次以上者应考虑长期预防性药物治疗。该类药物需每日服用,用药后至少2周才能见效。若有效应持续服用6个月,随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同类推荐
  •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

    本书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全书分三章,第一章为康复护理总论,第二章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第三章为常见老年慢性病的康复。编写过程中为便于理解,努力做到多用图解而少用文字,全书附有300余幅图片。本书有四大特点:①所讲康复护理技术经临床验证科学有效,操作性强;②图解清晰,直观易懂;③讲解简明,方法具体;④内容系统,创新实用。书末还附有根据实际情况而编写的适合各种慢性疾病的康复健身操。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课题的立项支持。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重症肌无力诊疗与康复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但是目前广大患者及基层医疗工作者获得重症肌无力详细理论及治疗经验信息的渠道很少,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因而罹患该病后出现很多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的疑问和误区。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

    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中医临床教学的重要?容。临床技能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中医辨证论治与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的本质?涵,这是中医本科生进入临床实习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实用中医临床技能教程》的?容包括中医四诊基本要求、病历书写规范、体格检查、针炙推拿技法与治疗。书中?容编写符合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切合临床实际,简明实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是不是可以远航

    是不是可以远航

    顾小方,长相平凡的富家女,老套的一见钟情,就这样拼命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没人比自己更加清楚,周远航对她的情感,不爱她明白,可是还是想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因为他不再傲慢,不再猖狂,不敢任性...周远航,不爱就是不爱,可以表现得如此明目,面对顾小方不懈的追求和纠缠,他自己都不明白为何可以如此冷酷绝情,真的没有爱情嘛,可是在她真的要放弃的那一刻,心为什么会咯地一下失了神。女追男的故事,爱情是否终将到来
  • 和他一起征服世界

    和他一起征服世界

    我叫明日·可可是vgrsyidy的四当家,我是vgrsyidy二当家的妻子,我们vgrsyidy的成员有10位......
  • 心理咨询师手记之来时的路
  • 寂静梧桐倾墨染

    寂静梧桐倾墨染

    慕倾儿一朝穿越,本以为能好好过日子,没想到却卷入了无尽的阴谋中。也许遇上他是天意,但当真相摆在眼前,她犹豫了……
  • 青看雨露柯

    青看雨露柯

    所谓爱大抵就是这世界我都冷漠以待,而你我想用心去守护你年少时曾经喜欢的人,现在在哪呢?他一直在我身边,方青时看着在一旁忙碌的严柯遇幸福的笑了!果然,时光不负有情人!
  • 道剑乾坤

    道剑乾坤

    少年潜龙出沧州,一剑东来动九州。英雄天下谁敌手,唯我乘舟问道游。
  • 逆世灵魂

    逆世灵魂

    “不好了,不好了公主,苏晓妍落水了。”兰清跌跌撞撞的跑进房间,紧张的连门都来不及敲。而抬眼望去,公主却刚从床上起身,并无丝毫要下床前看的意思。顾偌希坐在床边,扶着头疼的脑袋,环顾一圈四周。我,我穿越了?这怎么回事?
  • 黎明前的迷雾

    黎明前的迷雾

    是什么样的现场让警方无从下手,众多的线索却找不到任何头绪,究竟是方向的偏差还是凶手的诡计?寻求真相的道路终究在何方?阴谋、诡计、尸体、欲望,凶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谁才是幕后黑手?真相隐藏在迷雾背后……
  • 不朽刀皇

    不朽刀皇

    脚踏日月星辰,头顶三千大道。一柄饮恨魔刀,脚下伏尸百万。山河怒,屠尸百万又何妨?踏天道,废材少年谁敢欺?为伊人,冲冠一怒挡千军!寻亲路,踏破地府撕名册!携萝莉御姐踏天道,搂女王人妻碎虚空!他日若是凌云时,执我手中饮恨刀,屠尽天下负我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