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9700000006

第6章 找准得力助手比什么都重要(3)

有人认为军吏们虽有功劳和才能,但道德品行还达不到胜任地方长官的标准,这就是所说的“只可与他们共同去创业,而不能给他们以大权”。管仲说:“让有才能的人做官获得俸禄,君主就有权威;对士兵们论功行赏,他们作战就勇敢,就不怕死。这两个原则在全国实行,国家就会兴旺发达。”我还从未听说过无有才能的人,无有功劳的战士,能受奖赏使国家兴旺发达的。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用无功之臣做官,不奖赏无战功的士吏;国家安定时期,选拔人才要崇尚道德品行,战争年代就要奖赏有功的人,前面那种人的说法,就像从竹管里看老虎一样片面啊。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曹操并未因赤壁之战的失利而灰心。为完成统一大业,他不但从物质上、军事力量上积极准备南征,而且从组织上采取了有效措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曹操又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内容是:

自古以来,各朝的开国皇帝与中兴的君主,何曾不是得到贤才的帮助才治理好国家的呢!而他们所得到的贤才,却往往都是出于狭窄的里巷,难道是侥幸遇上的吗?只是上面的人不去寻找他们罢了。现在天下尚未平定,正是迫切需要寻求贤才的时候。“孟公绰那样克己勤恳的廉士,用来做赵大夫、魏大夫的家臣是最理想的人,但他做滕、薛两国的大夫,使他们处理国家大事就不称职了。”如果一定要用所谓的廉士,那么齐桓公又怎么能够称霸于世呢?现在天下难道就没有身穿布衣,胸怀大志在渭水边钓鱼的姜太公吗?难道没有身负污名却很有才能,而未被魏无知发现的陈平吗?你们都应当帮助我,宣传我的意思,并把那些埋没在下面的人才都推荐上来,我要任用他们。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则颁布了《取士毋废偏短令》,即第三求贤令。这道求贤令说:

凡是品德良好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也未必有良好的品行。陈平难道有笃厚的德行,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能够辅佐汉高祖建立汉朝功业,苏秦能够救援弱小的燕国。由此说来,有才能的人虽有短处和不足,但怎么能够因此而偏废不用呢?有关部门的官吏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会得到录用和提拔,这样官府里的政事就不会荒废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八月,曹操颁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这是曹操为了聚集人才,振兴事业的重大措施。其中讲道:

从前伊挚、傅说都出身非常微贱,管仲,是齐桓公的仇人,他们都受到重用而帮助君主治理好国家,萧何、曹参原来只是个县吏,韩信、陈平有坏名声,有受人讥笑的耻辱,但他们终于能辅佐刘邦成就王业,千古流芳。吴起贪图当大将,将其妻杀掉以取信于鲁国,舍财谋求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安葬,可是,他在魏国时,秦国就不敢东犯魏国的领土;他在楚国时,韩、魏、赵也不敢南侵于楚。现在天下难道没有高尚品德的人被埋没于民问?还有勇猛不怕死,临战能奋力拼杀的人:或担任下级官吏,确有超人才能和优异素质的人,能胜任将军、郡守,或背上污名被人耻笑的人,或者被人诬为不仁不孝,却有治国用兵的才能的人;你们把知道的都举荐上来,不要遗漏了。

曹操在这道命令中再次重申了“惟才是举”的方针,并指出无论是伊挚、傅说那样出身贫贱之人,管仲那样的旧敌,萧何、曹参那样的小吏,韩信、陈平那样身遭污辱并受人耻笑的人,甚至像吴起那样不仁不孝的人,只要有治国用兵的才干,就要加以任用。充分表现出他的雍容大度以及求贤若渴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与东汉时期用人传统的完全决裂。

曹操不仅用命令形式提出“惟才是举”的方针,实践中也确实贯彻了这一策略。不管你出身多么微贱,地位多么低下;也不管你过去投靠过谁,属于哪个阵营,只要有才能,效命于我,都可量才而用。比如,于禁原是鲍信手下的一个士兵,乐进原是曹操帐下的一个小吏,毛玠原为县吏,满宠原为郡督邮,蒋济原为郡计吏,后来都成为曹操的重要僚属。张辽原是吕布的部下,张邰原是袁绍的部下,徐晃原是杨奉的部下,投到曹操阵营后,曹操尽悉重用,如张辽被拜中郎将,赐封关内侯。对此,西晋王沈评价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所以,曹操身边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当时各割据政权中,得贤士最多。正是在这些谋甩、猛将的辅佐下,曹操才能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从而奠定下曹魏政权的基础。

可见,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可以使一个领导者身旁聚集一大帮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而形成一个互补型的高智商团体,这在商机稍瞬即逝的现代社会更显得举足轻重了。从以下的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来,现代企业、团体或组织在选用人才时同样要做到不讲出身,不讲资历。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公司之一。该公司是由松下幸之助一手创建的,了解松下幸之助的一生,可以让你深悟松下身上所充分体现的现代企业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当然其中包括企业人事管理的理念。

松下幸之助对其家族产业的总管人选一向有一种非常保守的看法,那就是松下集团的大权必须由松下自己的人来掌握。所以到了1961年,他就把总经理的权力移交给了自己的女婿松下正治。虽然松下正治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管理人才,但松下幸之助对他管理这个庞大帝国的能力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在正治任总管的时候,幸之助总是做着明显的幕后指挥工作。

到了1977年,松下幸之助觉得自己必须采取更大的举动,才能保证松下集团旺盛的活力。于是作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人事变更的举动,让董事中处于第二十五位的山下俊彦来任总经理,而让自己的女婿退居二线,来做会长。

山下俊彦原本只是松下公司的一名普通雇员,但他有着幸之助颇为赞同的管理才能。因此,在他39岁时便被提拔为松下、一分公司的部长。后来又历任要职,并当了公司董事。他的经营管理成绩卓著,具有出众才能,而且对公司内部因循守旧的弊端看得很准,又力主锐意改革。松下幸之助发现了他的才干,认为他是松下家族中根本找不到的杰出人才,在整个公司中也是最优秀的“将才”。于是,松下幸之助不计门户出身,力排众议,破格起用山下俊彦。1977年,当山下俊彦年富力强时,就从一个名列第25位的董事,越过前面所有“老资格”的董事,直接擢升为总经理。

山下俊彦当了总经理后,十分重视有才干的“少壮派”,并且亲自破格提拔了22名具有战略眼光、能力出众的新董事。于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管理层的力量,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便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在他担任总经理的第二年(1978年),松下的经营状况就从原来的“守势”经营很快变为积极进攻的态势。1983年,公司的利润总额达到1991.1亿日元,比起1977年他刚上任时的利润额976.8亿日元增加了一倍。

松下幸之助选择山下俊彦,他自己解释说有两个原因:首先这个人选适合担任总经理;其次,希望他能担任10年。幸之助认为,对政府机构来说,二三年更换一次主要领导是可以的,但对于松下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这样做只能导致企业经营的混乱,以及员工的人心涣散。正是依据这样的条件,山下俊彦成了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山下正当中年。

其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幸之助认为山下俊彦是一个决策迅速的人。他能在极为棘手的状况下,非常冷静、稳妥地解决问题,并稳定局势,而且他还是一个从不发牢骚的人,这是他的工作态度所决定的。在经营管理上,发牢骚是很难避免的。但山下却没有说过一句报怨的话,而是默默地解决问题。这种实干精神,正是企业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正因为山下俊彦是一个“伟大的实干家”,松下幸之助才选择他这个“外人”来担任松下集团的总经理。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商海大潮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产品竞争、市场竞争、管理竞争等。但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角逐,人才就是一切。用人,是领导职责,也是领导艺术。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领导者在探索、在实践。作为新时期的智慧领导者,用人思想更应开拓、解放,用人艺术也更应高超,而不能只看重一个人的资历和学历。更不要因为人才的一点点缺陷弃之不用,而应该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

(1)重用不墨守成规的人。如果企业风气是自由豁达而又不讲派系,那么对新职员来说无疑是富有魅力的。除非打破组织的大框框,违反公司规章,否则公司方面就不会录用只会按老样子办事的职员。这是因为,今后的贸易职员必须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拓宽视野。

(2)重用尊重人才的人。松下幸之助认为,松下公司首先是生产人,然后才是生产电器。松下尊重人才,更尊重人才的情感,因为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这种体谅之心如同荒漠上的甘泉,当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这种互相滋润的泉水时,就会产生干裂,就会各自飞起来。

(3)重用有实干精神的人。丰田公司的一位主管曾说:“本公司每年有40万件改善提案,而美国汽车公司只有6万件,这个差别便造成了车子的品质差别。”他们不欢迎能言善道的人,因为这种人经常地提出这个也办不到,那个也办不到,做了也是白费。这些人的聪明往往表现在寻找借口来推托。处世老实的傻瓜才会埋头苦干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而他们正好需要这种人。

(4)重用敢于迎接挑战的人。一些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寄希望于新人的是,他们将来作分公司经理的候选人。因此他们不应坐等指示,而应该主动迎接挑战。这种人必须有强烈的自我开发意识,他们必须把自己与公司的变化相配合而使自身也发生变化。他们认为具有自我开发的灵活性和求知欲的人是最可取的。在机会均等的原则下,公司一定要重用顽强竞争的人,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5)重用敢于提出问题的人。有的公司经理认为:他们必须对那些将来成为企业骨干力量的人强调,要有提出问题的观念,环境在变化,公司在发展,只会模仿别人是不行的,因此公司需要起用提出问题的新人。这样公司才有希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鼓励员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公司要对他们予以支持。

当然,以上的这几类人才,社会上比比皆是,关键是要有识别和赏识他们的伯乐,因为惟有领导者有一种重视人才的意识和行动,有才者才会纷纷而至。

不捧无用之徒

——扶不起的阿斗被扶起

择人是惟德,惟才,还是德才兼备?这不可一概而论,用人若用器,可因其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对于负责全局工作的领导者来说,必须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因为负有重任的领导:无德,则不能服众,无才则不能完成份内的工作: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团结下属,发挥众人的积极性,并且做出正确的决断,顺利完成所担负的任务。

诸葛亮凭借其才而预知天下三分,又以其“鞠躬尽瘁”尽忠汉室,尽显其德。他不仅以此来要求自己,其选拔官吏

也同样以德才兼备为准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向刘禅上疏,即《前出师表》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废也。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先后兴起第一次、第二次“党锢之祸”,杀戮敢于直言的李膺等贤臣;二人即位其间宦官势力庞大,独得专政,朝政腐败。桓帝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任其专横胡为。灵帝公开标价卖官,敛财私藏,贪污之风盛行,民不聊生,致使社会动荡不安,贼寇四起。之后群雄逐鹿,以至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上《前出师表》时,刘备已去世,由他执政辅佐刘禅,故在出征前总结了先汉与后汉兴亡的经验教训,谆谆告诫刘禅,不要学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而要学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国兴隆,以复汉室。

诸葛亮还在《便宜十六策》里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士。

诸葛亮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禅常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今天足数,不应增加。刘禅宠爱宦官黄皓,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使黄皓不敢胡为。

蒋琬、费祎、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为他理政、治军的接班人。蒋琬入蜀初期任广都县令,一次刘备下去巡视,适见蒋琬饮醉,非常恼怒,要判他死罪。诸葛亮知道蒋琬颇有才干,就对刘备说,蒋琬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这只是一次偶然的过失。刘备敬重亮,听其言,才不加罪。后亮提拔琬为丞相府长史,亮每次出征,琬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常赞琬为人“忠雅”,可与他辅佐蜀汉王业。亮死前,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死,琬执政,其人大公无私,胸怀广阔,能团结人,明知时势,做到国治民安。蒋琬病,荐费哨代之,为人明断事,善理事,知军事,他在任时边境无虞,魏人不敢正窥西蜀。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及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之议,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并令姜维降,姜维想假降待机杀钟会以复兴蜀汉,其宿愿虽没实现,却足见其人忠烈。

刘备死后,有诸葛亮及其后继者蒋琬、费哨、姜维等辅佐,刘禅这昏庸之主才得安坐帝位达41年之久。而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汉建魏,虽有45年,却早在17年前就落入了司马懿之手,魏存在实际只有28年。孙权死后,孙亮立为帝,内部不和,国势日弱被晋灭,孙权后人掌权也只有27年。二三国相比,蜀汉政权较稳固,无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之事,实是因有德才兼备的贤臣辅佐之故。

可见,人不可无德,无德之人,自古以来必是败事之人。这种人当然是不可任用的。识人之要,首先在于观人之德。但是,德这东西是很难把它说清楚的。简单地说,德就是要知道做人需有约束,不可以己之欲坏了约束。知约束,则可以为官清廉;知约束,则可以待人以宽容;知约束,则可以对事务作理性的判断,择既能利己亦能利人者为之;知约束,方能不叛敌,不卖友。

同类推荐
  • 我不要稳定地活着

    我不要稳定地活着

    稳定是健康生活的保障,追求稳定无可厚非。但稳定不代表一成不变,相反,我们不断改变不断进步才能维持稳定。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稳定,变化才是生命的主旋律。年轻就要敢于拼搏,敢于尝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时刻保持危机感,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所谓的稳定不是拥有一成不变的人生,而是面对改变时,拥有稳定向前的能力。青春不能荒芜,时光不能虚度,如果一个人安逸于现在,必将迷失于将来。对命运不满,敢于向生活挑战的人才能成为卓越的人。
  • 紫色的情怀

    紫色的情怀

    成功其实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承认了个人的价值,并赋予个人相应的酬谢,如金钱、地位、房屋、尊重等等。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充实感和幸福感。
  • 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该书用最鲜明的成功实例或失败教训来说明问题。在实例的前后,又有编者总结的各个成功人士和名人智者所共知共识的道理和分析,来尽可能地让读者认识到每一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领会每一节课所要阐述的要领。
  • 这样说话,跟谁都聊得来

    这样说话,跟谁都聊得来

    本书从各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整合了初次见面时使对方对自己留有好感的说话方法以及摆脱尴尬局面、渲染谈话氛围的说话技巧,使你面对陌生人也能够谈笑风生。 请你一定要仔细体味与人相知相交的快乐,同时真心希望本书能够对你在解除烦恼、构建美丽人生的旅途中有所帮助。一书在手,从此不再为“说话让人不爱听”所困扰。
  •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修身敬业故事

    影响青少年的100个修身敬业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体会传统美德的魅力,感受孔融让梨的礼让、司马光砸缸的聪明才智、勾践卧薪尝胆的坚忍、祖逖闻鸡起舞的勤奋、匡衡凿壁偷光的好学、岳飞精忠报国的忠心耿耿……以此来不断地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热门推荐
  • 谁说暗恋没结果

    谁说暗恋没结果

    每个人一生或多或少总会遇到几个让自己难忘的人,或者是爱情或者是友情,或者什么都不是,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无论是什么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风景,等到自己老了回忆起来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当年的自己原来也这么幼稚过。莆嘉的一生可以说很普通,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但是她却在年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让她铭记终生的人,她想或许这就是爱情吧!但是爱情不应该是双方面的吗?这样一个人的单方面的感情,最多也就算暗恋吧!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相遇,既然相遇就是缘分,有缘分也许就会不一样呢?
  • 暖风轻轻你好甜

    暖风轻轻你好甜

    他性格清冷,不屑讨好任何人,却唯独对她满腹温柔。他向前走一步她向后退两步。“能不能别躲我?”她锤眸,在睫毛的遮盖下眼神晃动,说“我们只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好闺蜜好兄弟啊。”
  • 斩仙笔记

    斩仙笔记

    仙界,本应该安乐祥和,当其被七情六欲缠身又当如何?地府,本应该恐怖残酷,当其被黄鬓青丝瓜葛又会怎样?妖,鬼,人,畜都有着欲望,正是欲望支撑起了这一切,即使你是仙,又怎么置身欲望之外?一场惊天的谋算,将我带入了这滚滚红尘,将我带去了战斗纷争,将我置身在万般因果中,我要斩多少仙?多少妖?多少魂?新书发行,望大家支持。求推荐求打赏!
  • 爱你是我的心之所至

    爱你是我的心之所至

    那天看到你的第一眼,我便论陷了,被你的一举一动所吸引,克制不了地想靠近你,认识你,这种埋藏于心底的喜欢不知何时才能被挖掘出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爱上你的我已无可救药,唯有你可以缓解我的痛。
  • 七剑七界

    七剑七界

    生命起源于河流,七剑的故事也同样起源于这条古老的河流。经过了刻苦的修炼,主人公是否能登上世界的巅峰?
  • 王者纵武

    王者纵武

    没错,这是一个地球灵气百八千年前就复苏的地球,科技发展的同时全民皆武,但每个时代都有天才与废柴,可惜吴锋是在顶级世家的废柴,但当他意外获得王者荣耀系统后,又会在这个世界走出怎样一条路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许可/强制/复议/诉讼)法

    本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合集成册。以大开本,大字体的形式出版。是合适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查询的案头工具书。
  • 往后余生,尽是余笙

    往后余生,尽是余笙

    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三年,他对她特别好,好到了极致。有一天,她拉着他不让他走,决意表白,“余生,我喜欢你,你能不能喜欢我?”“不能。”他拒绝的果断。你以为这就完了?nonono!“温余笙,我喜欢你。我们交往吧。”温余笙一脸懵逼。上一秒提分手下一秒就交往?一场温余笙开始的恋爱,却为了给他的女孩最好的东西,他在所有人面前承认是自己追的她。明明是温余笙先喜欢上,最后放不下的却是余生。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女追男的故事。副cp也很有趣哦~*聪敏优雅戏精设计师VS高冷谋略寡言CEO
  • 祖巫大帝

    祖巫大帝

    踏着千年悲伤,破天路,碎天道,回巫界。好友、妻子、仇人,甘愿一死,博他十世轮回。混沌时,他为魔兽,睥睨天地。太古时,他为女儿身,化作十世轮回,拯救天下苍生。上古时,他为兄弟,散尽毕生修为。洪荒时,他为自己,斩尽天下敌。背负族人的期盼,踏上尸骸路,一曲红绡响彻大地,众人为其聆唱,打破永恒的桎梏。手持偃月刀,脚踏虚空,身藏天下,只为当初的誓言——我命由我不由天!
  • 一千零壹夜

    一千零壹夜

    一千零一个小故事,或是欢喜,或是悲伤,他们存在于一个与我们平行的世界里,上演着他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