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5200000039

第39章 增加农民收入(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全国市场供求关系在经历了"短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发展阶段后,绝大多数商品出现了"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过剩"的根源,而消费需求不足则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的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略加分析.可以看出,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有研究表明,1978-1984.年间在新增加的消费中农民占52.7%;而工业消费品增加的购买额中农民所占比重更高,约为75%(因为占消费品零售额一半的食品类中,农民购买比重低于城市居民);在新增积累中,仅农民住宅投资就占到了56%。因此,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消费和积累。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相继饱和或基本得到满足,农民收入开始徘徊、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村消费份额逐年下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消费占GDP的份额下降,1978年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2.10%,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30.30%,城镇居民消费占18.49%,政府消费占13.31%。1990年,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2.04%;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占cDP的比重为28.00%,城镇居民消费占21.75%,政府消费占12.29%。到了1999年,总消费占GDP的比重为60.28%,其中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21.95%,城镇居民消费占25.85%,政府消费占12.48%。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呈递减趋势。二是农村居民新增消费占新增GDP的比重下降。1979年农村居民消费增加占GDP增加的35.72%。198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8.13%,之后,虽然各年份的数值高低不一,但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1990年为11.29%,1998年甚至降至5.61%。研究还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消费增长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而且农民消费具有这样的特点:当收入增长较快时,消费支出增长更快;当收入增长放慢时,消费支出回落的幅度更加剧烈。因此,农民收入低下必然导致消费需求不足。2002年庆阳市总人口为254.8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224.48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8%,以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为主体的农村消费需求是全市总消费需求的主导力量,由此,决定农民购买力的农民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市整个社会的需求水平,也必然影响到本市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

3.农民收入低,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近些年,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一,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城镇居民倾斜,农民收入低,消费自然少,农村居民消费品需求的市场份额与其人口数量比例极不对称,农村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很难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具有不同的消费倾向,收入水平越高,消费倾向越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倾向越高,城镇居民收入高,则消费倾向低,而农民收入低,则消费倾向高,收入分配向城镇居民倾斜,首先相对降低了农民收入水平,其次,由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农民,所以也不利于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其三,一般而言,城镇居民消费超前于农民消费,对某一类耐用消费品而言,农民处于城镇居民的后续消费阶段,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太大,使得在城镇居民对某一类耐用消费品已经饱和时,绝大多数农民却因收入低、负担重而无力购买,导致城乡消费结构断层,使消费品工业出现不应有的生产能力闲置和产成品积压。其四,农业不仅为城乡居民提供食品,也是轻工业重要的原材料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低造成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进而影响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10.3增加庆阳市农民收入的措施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也影响到本地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因此,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主要困难

1.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越来越小,依靠农产品提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能性很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除大米、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较接近外,小麦价格已比国际市场高75%,玉米高63%,棉花高12%,菜籽油和豆油高37%,禽肉高35%。而且受买方市场及WTO规则的制约,农产品价格上扬受到很大抑制。因此,继续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已是不现实的。

2.体制因素加大了农民增收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加之国家对金融的垄断和对农村各种税费摊派,降低了农民的投资机会。②当前,农村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在非农领域创业的风险还很大,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经营。③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而转为非农用地后,公民很难得到应有的增值收益,农民利益时常受损。④户籍制度及各种歧视政策限制农民进城就业,使得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困守在农村,加剧了人地关系矛盾,也剥夺了农民在城市投资和就业的机会,损害了农民的长期利益。

3.买方市场环境,加上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农民增产却不一定增收

总体上,我国经济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绝大多数农产品已实现了供求平衡,并出现结构性过剩,可见市场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空间已不大。加之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小,即使居民收入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是稳定的。况且,这几年来,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需求减少,而对动物类食品消费需求明显增加。②食品消费在居民总的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③对营养类、方便类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面对消费结构的这些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受粮食安全及农民传统农作习惯的约束,种植业比重仍明显偏高,粮食在种植业中占主导地位,粮食增产,因市场需求不会有很大增长,粮价便会下跌,农民因此得不到收益增加,增产不增收。

4.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户经营规模受限

在耕地总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随着农村人口及农户户数的增加,农户经营的规模必然减少,加之农村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滞后,滞留在农业中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增加。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中劳动用工量自然减少,农产品生产实际用工量的大量减少与劳动力供给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只能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但近年来,由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非农产业(包括乡镇企业)自身面临着重组、改造、人员分流甚至破产的考验,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一方面导致土地不能实现规模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农民收入增长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民在非农产业中的收入损失。

"三农"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关系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确实有很大难度。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关锐捷的总结,农民增收有"十难":①主要农产品已成为买方市场,依靠提高销售价格增加收入难。②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性、战略性调整难。③家庭经营规模不断缩小,适应现代化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难。④城镇化建设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缓,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难。⑤农村金融改革滞后,资金严重短缺,提高综合发展能力难。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水平较低,产业、产品升级换代难。⑦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创阶段,与市场对接,形成新型的利益机制难。⑧新世纪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民稳步脱贫致富难。⑨农村各种收费项目繁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难。⑩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难。

二、增加农民收入需实现农业发展战略的几个转变

虽然农业仍是当前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像庆阳市这样的落后地区,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以经营传统农业为生,来自农业的收入在他们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更高。但农民增收的途径在农业之外,从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出发,增加农民收入需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1.实现"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辅农,工农业协调发展"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地实现工业化,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我国实施了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确保这一战略的实现。在价格政策上,采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中以隐蔽的方式取得源源不断的工业建设资金;在农产品购销方面,以统购统销的方式获得低价且稳定的农产品,以保证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在税费负担上,实行不平等的工农业税制政策;在财政投资、金融支持、甚至农村土地的征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重工轻农的倾斜政策。农业为中国工业所必需的原始积累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凡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时期,国民经济也稳定快速发展;每一次经济形势的恶化,都首先是从农业开始,每次调整的成功也都以农业发展形势的好转为前提,农业波动成为工业波动和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基础。目前,农业的弱质性仍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农民收入多年徘徊不前,而工业方面已取得了全面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以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协调高速增长的需要。

2.实现"重城镇轻农村"向"城乡共同发展"转变

长期以来,伴随着重工轻农政策的实施,必然导致重城镇轻农村的发展倾向。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农村与城镇是两重天下,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教育文化发展、居民福利待遇等方面农村与城镇差距甚远。体制、政策原因加上生产力发展自身规律的支配,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充满现代文明生活、一片繁荣盛世的城市面貌与波动中的农业发展、落后贫困的农村社会形成了巨大反差,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1978年,城市居民与农民人均收入比例为2.57:1,到2002年这一比例扩大为3.11:1。农民收入低下,直接降低了农民的投资能力,削弱了农业发展后劲,也必然影响了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向城镇倾斜而忽视农村发展的传统体制和政策措施。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是确保农民利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基本条件。

3.实现"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中心"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短缺阶段,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短缺更为突出。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上始终把农业作为保证工业持续增长、稳定市场物价、保障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自然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不论是基层组织及领导干部,还是农户经营单位都片面地追求数量增长,很少关心效益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绝大多数商品供给相对于有限的市场需求而"过剩",农产品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部分农产品已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农业增产如果不是市场需求的商品,则农民不但不能增收,反而会亏本。因此,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必须在思想上、政策上改变"以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要真正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增加庆阳市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表面上,"三农"问题反映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问题,但"三农"问题的总根源在农字之外,体制原因、重工轻农的倾斜发展战略、城市化滞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庞大的农业人口数量等都是形成"三农"问题的因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收入问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走农业内部挖潜与农业外部突破相结合的路子。在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既要逐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又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户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劳动报酬。实际上,前面各章节提到的所有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具体讲,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1)改革土地制度,确保农民土地财产不受侵犯。

同类推荐
  • 蓝色构想

    蓝色构想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本书以“海洋经济、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社会”四个专题来研究我国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经济学通识》就是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就像他所说的:“想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或真正的自由主义支持者,你绕不开这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你将逐渐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衡量;你知道不仅要看“局部”,而且还要看“全部”;你不仅能看见“别人看得见的”,还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你还会觉得不少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原来颠倒过来才对。
  •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

    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 华尔街骗局

    华尔街骗局

    在华尔街,过去永远都只是开场白而已,新骗局将接踵而至。本书旨在揭开华尔街金融骗局的真相,戳穿其操纵金融市场、掠夺美国民众财富的阴谋,并为广大民众找到一条逃出债务泥潭、过上幸福生活的出路——公共银行。
  •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本书讲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创新与发展的实践内容,非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讲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演变以及战略思路。
热门推荐
  • 校中恋

    校中恋

    女主角在高中校园开始了她的恋情,第一段对她来说确实痛心,分手后也有男生喜欢,但她选择了一个校园里混得还不错,长得也不赖的男生,介绍就到这,有兴趣看一下吗?
  • 倾颜皇妃

    倾颜皇妃

    独倚栏,遥相望,飞雪连天归路茫,白了天地尽苍茫。望夜轻霜,惆怅几许,谁人还念旧时颜,却把水中残月当镜花。曼舞手中笔,轻抚怀中琴,清水独自望天涯。她是清水——他是天涯——她是众人眼里的危险人物,他知道,她是最受不起伤害的人。
  • 时光微扬

    时光微扬

    沈知是一个外表温柔内心倔强的女孩子,所以,在面对程谨的死缠烂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没有所动。不过还好,在经历了那些温柔岁月之后,他们终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 闻香识美人

    闻香识美人

    董家鼎盛,历代皇商,她身为董家的嫡长女,自幼对调香有着超人的天赋。然而,在外人眼中的荣华富贵,随着董家的衰落仿佛昙花一现。兄长早丧,父亲无情,继母蛇心,父亲用她的婚姻作为筹码,强嫁她予武定侯,换取董家的一时残喘!本以为可以将心换心,没想到挚爱的夫婿与三房堂妹联手背叛,珠胎暗结。夫家为逼她让出正室之位,让堂妹登堂入室;堂妹为了逼她交出香谱,不惜谋夺她的性命;娘家为讨好夫君,不惜毁她清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大神JQ的日子

    与大神JQ的日子

    JQ=激情≠奸情=把QJ翻过来这是一个沉迷网络的小白女菜鸟被一个顶尖男黑客圈养的故事。这是一个迷恋耽美的猥琐女读者调戏拐骗一个当红男大神的故事。她的梦想是:吃饭睡觉打老公。他的信念是:一生只喝一种咖啡,一生只爱一个女人,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当她遇见他,一失足,成千古爱。
  • 缘天帝皇

    缘天帝皇

    一位当朝太子,为何在约会时被对象杀害!背后究竟是谁在指使,点进来慢慢告诉你。
  • 一球成名

    一球成名

    大学毕业后的主角在富豪父亲的“幕后操作”下强势加盟了西甲豪门马德里竞技,并在那里度过了苦闷的一年饮水机时光。当远在中国上海的父亲东窗事发,主角也遭到了马德里竞技无情的抛弃,无奈回到中超发展,却又遭到了异常多的艰难险阻……广州恒大、北京国安、上海上港,相信这些如雷贯耳的俱乐部没有人会陌生!当“西甲董方卓”终于正名了自己,踏上了中超赛场之时,他重重发誓,他还会前往西甲踢球的!然后带着一颗成为世界巨星的心,碾碎卡尔德隆球场,碾碎马德里竞技!一球成名,这绝非传说!
  • 玉出紫瑶

    玉出紫瑶

    云仪闵嘟嘟嚷嚷不知道嘀咕什么,小手偷偷摸摸推了下李义诺,显然是要求援了。李义诺转头不理她,没听还是小事,自己刚才都答了一遍,她也没过耳朵,是要受点教训。云仪闵没办法了,哭丧着脸向灵檀子央求道:“师傅...刚才一下没听清呢,要不你换个我会的问题呗!”
  • 穿越奇才

    穿越奇才

    陈晨曦通过时光穿梭机到了古代,进行了一番事业,与洛汐臣之间的爱恨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