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70600000027

第27章 大宋国富民强苟且偷安(2)

公元1068年,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年轻的皇太子赵项继承大统登上皇位,是为宋神宗。史书记载说,这位皇太子是个志向非凡的人,自幼便痛心于对辽国和西夏的屈辱退让,焦心于国家的财政紧张和朝廷的萎靡不振,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它振作强大起来。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又说“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只是,这样敢作敢当的人才又该向何处求呢?

正是这样的历史潮流把王安石推向了政治的前台:他进取的姿态与改革的主张与神宗无疑一拍即合。于是,从熙宁二年(1069年)到九年,他陆续施行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一系列新法,涉及面广泛,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史称“熙宁变法”。

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一个意气风发的臣子,抱着相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共同构筑着富国强兵的理想。若说是时代的要求促成了变革的诞生,那么也正是这场变革才成就了他们这种非凡的气度。列宁很赞誉王安石,称之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然而从变法开始,王安石就遭遇到了同僚的反对。这其中既有不满王安石为人而反对变法的,如在苏洵眼里,王安石日常一些怪异的行为就是一种奸诈的伪装,甚至写了一篇被认为是针对他的文章,题目就叫《辨奸论》;也有对变法应该如何“变”这一问题持不同看法的人,像苏轼便希望渐改渐进,而不是“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更有力主“祖宗之法”不能变的保守派,比如司马光。此外,新法也触犯到了宗室、外戚的利益,因而招致他们强烈的不满,并抓住一切机会毁新法。自从新法颁行之后,各地就不断有异常的自然现象出现,如京东、河北突然刮起大风,陕西华山崩裂,一时间人心惶徨。于是有人把这些说成是上天对人间的盛告。同时在历史上也就留下了一幅图打倒了一位当朝宰相的故事。据《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北方大旱,民不聊生。神宗为此忧心忡忡。正在此时,一位叫郑侠的官员向神宗上了一幅《流民图》,图中描绘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惨境,并上言:“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神宗深受震动,遂罢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

苏轼曾言:“法相因而事有成,事有渐而民不惊。”可惜的是,什么是“民不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加上人类天性中本就无法肃清的因循守旧的基因,都使得改革者们在尝试变革的道路上始料未及地发现,他们满腔的热忱从新法开始那天起,就已经与背叛、流离彼此相系了。

熙宁八年,神宗又复用王安石。但这时,变法派阵营早已分裂,昔日的战友曾布和吕惠卿或离去或反目。而神宗这位少年天子经过近10年的磨炼也日趋成熟,不再事事依靠王安石,君臣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加上自己的爱子在这期间病逝,心力交瘁的王安石终于在熙宁九年再度辞相,挥泪离开了他主持的变法事业,也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应该说,变法曾一度使国力得到提高。但长远来看,其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比如,均输法与市易法原本是立足于平抑物价、抑制大商人重利盘剥的新政策,却蜕变成国家垄断市场、货源、价格,甚至批发与零售也要先过政府官员这几道关口。于是,大中小商人一齐步履维艰,致使城市工商业开始凋零。此外,王安石冒失地启用了一大批急功近利的新人,也导致了变法声名狼藉。

1085年,宋神宗病逝,“熙宁变法”因政局为之一变,而以失败告终。元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成疾,突然离世。

理想终归是虚幻的,即使生着双翼也并不能轻而易举地飞越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不过,历史始终是公正的:即使新法当时存在不少失误,但我们仍能在后世许多当权者推行的政策里隐约看到它们的身影,至少从某些方面说明了王安石也是有远见的。王安石主持的“熙宁改制”本来已经初步改变了宋初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却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变法最终还是流产了。

4、欲罢还休的积贫积弱

自从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提出宋代“积贫积弱”说以来,人们几乎都将它看作是宋王朝的基本特点,最近有不少大陆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比如,陕西师范大学的李裕民教授就曾经多次撰写文章,探讨过这一问题。他认为,如果从综合国力考虑,宋不仅不能说弱,还应该说是相当强的。

“积贫”顾名思义就是长期的贫困。从整个国民经济看,宋朝并不“贫”。首先看一下农业状况。唐代耕地为620万顷,宋代524万顷,宋代疆域虽然比唐朝小得多,耕地却比唐还多。在土地开发的程度上,宋已超越了唐,最能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是宋代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宋代的手工业也非常发达,宋代的铁的产量之多超过了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时期产量的总和。商业的繁荣更是有目共睹,城市坊区被打破,商店再不受城坊的限制,大量市镇兴起,开封、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大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运用,宋钱成了许多国家的通用货币,至今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经常出土宋钱,即是明证。宋代经济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少人将“积贫”解释成政府贫,即指财政长期出现赤字。事实上,宋代政府财政收支的具体状况并非长期赤字。北宋太祖、太宗、真宗时期,一直是收入超过支出,仁宗初期和中期仍然如此。清代王夫之就在《宋论》卷6中说:“仁宗在位四十一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国既以是弱矣。”“仁宗之过于弛而积弱也,实不在贫也。”“神宗之误,在急以贫为虑,而不知患不在贫。”

从表面现象看,宋朝疆域远不及汉唐,先后受辽、西夏、金、蒙古欺负,直至亡国。然而事实并不那么简单。

辽国确实很强大,宋方几次出兵,想收复幽云等地,均以失败告终。但随后辽兵屡屡南下,在河东(今山西)没有任何进展,在河北,也只夺走易州,连后周世宗从辽方夺到的瀛、莫二州,也不曾夺回去,后来双方终于达成澶渊之盟,宋方的代价是每年奉送岁币。王安石在《澶州》诗中写道:“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他不但不认为澶渊之盟是耻辱,反而认为那是寇准的丰功伟绩。和议的达成本身,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当,论骑兵,辽比宋强,但宋方虽然进攻力量不足,防守则有余,而且经济实力远胜于辽,比辽更有耐久力。这样打下去,只能是一场无休止的消耗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惟有议和对双方都好,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生产能正常发展,生活也会有相应的改善。用现代的语言说,花钱买安定。

就西夏而言,宋方的实力应当说要强于西夏,但西夏投靠辽,以辽牵制宋,使宋无法全力对付西夏,战争互有胜负,而逐渐往有利于宋的方面转化,到哲宗、徽宗时,宋已形成三面包围西夏之势,而经济实力不足的西夏,禁不起消耗战,宋夏的和议,虽然西夏以辽为后盾,取得宋的岁币,但它还是以承认宋正统地位为代价的。

南宋与金的实力相比,起初,金强宋弱,但过了十来年,情况不同了,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于是出现了第一次和议。不久,兀术掌权,撕毁和约,全力南伐,企图灭亡南宋,但在岳飞的连连打击下,不得不步步后退,宋方开始转入反攻。如果不是高宗与秦桧蓄意破坏,解除大将兵权,甚至不惜杀害名将岳飞,宋方是完全可能收复失地,至少黄河以南之地是能拿回来的。双方终于达成和约,宋以岁币了结。后来完颜亮南下,仍以失败告终。总的说来,宋、金双方实力基本相当,宋略弱一些。

南宋与蒙古相比,军力不如蒙古,这是事实,但应该看到,蒙古军在当时是打破天下无敌手的超级大国,被西方视为****,他们往往只用几个月就踏平一个国家,惟独南宋坚持抵抗了好几十年,让蒙古可汗死于钓鱼城下(这在后文具体叙述)。以它的实力而言,几乎可以说仅次于蒙古,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唐朝曾经辉煌过100多年,但“安史之乱”后到灭亡150多年,时间和整个北宋差不多,地盘比北宋大不了多少,如果减去藩镇割据的地区,中央所能控制的地方比北宋还少得多。它还常常受回纥、吐蕃等国的欺负,农民造反的困扰,军阀的威胁,也曾被攻破京城,也曾为了酬谢回纥帮助收复东、西二京,每年付给岁币绢二万匹,甚至还有极不平等的互市,用大量钱财换得一批不能用的劣马,这连宋代也没有发生过,但在唐代发生了。要说贫和弱的程度,恐怕比宋还糟一些,至少也是难兄难弟。从现在的角度说,衡量国家强弱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它的综合国力。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宋应当说是超过了辽、金的。前面说过,它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它的科学技术更远远超过辽、金。

世界史上起革命性作用的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都是在宋代出现或得到推广的,火药的大量使用是在宋代,造纸、印刷术虽发明已久,但只有在大量使用时才真正对国民经济和文化发挥重大作用,唐代主要是印佛经和历本,科技文化的书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种而已,到了宋代就完全不同了,各个学科的书无不大量印刷,靠印刷生活的专业户纷纷出现,印刷事业的大发展,又使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现实。丝绸之路虽然不通,但更重要的航海之路更加通畅、更加发展了,因为有指南针的大量使用。

看来,无论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大宋帝国的积贫积弱都有待商榷。因此,评价一代盛世的陨落,真的难以简洁予以盖棺定论。也许,我们只能尽力将那段历史铺展回放,于彼时之境中寻觅江河日下的信号。

5、靖康耻,犹未雪

宋钦宗统治的靖康年间,北宋王朝危如累卵,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迫于多种压力,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宋徽宗赵佶“忧勤感疾”,将皇位让给其长子赵桓,即历史上的宋钦宗。次年(1128年),改年号为“靖康”。从宋徽宗退位至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北宋灭亡,宋钦宗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半。“靖康之难”的成因固然不可一言而断,但仔细考察这一年多时间中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所作所为,实有诸多发人深省之处。

宋钦宗接过来的赵宋江山,实际上已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几年前方腊揭竿而起,席卷东南,此事虽经兴师动众得以最终了结,但全国各地的“盗贼”仍此起彼伏。最为严重的是,金兵在基本上灭辽、迫使西夏臣服之后,其铁马金戈复南向北宋,势不可挡。

国门洞开,强敌压境,更大规模的战事势所难免。而当时北宋王朝的军政和军备又怎样呢?早在此前,张舜民在出知定州后就上疏反映过河北一带的情形:“以臣观之,今日河朔之势,正如陕西宝元、康定之前,将不知兵,兵不知战……又为将者,多是膏粱子弟,畏河东、陕西不敢往,尽欲来河北。百年之间,未尝知烽火之警,虽有出屯,不离本路,唯是优游暇日,安得不骄且惰也。”

“近年以来,上之师臣监司,下之守卒将副,多违法拘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之事,或为涂绘文缕之事,皆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至有因缘请托升迁,阶级或在众人之上。遂使辕门武力之士,困于差役之劳;末作庇身之人,复享安闲之列,所以兵阵教习之法日废,工匠使巧之事日多”。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获知:宋王朝耗费巨大财力所豢养的禁军,也多因宋徽宗集团穷奢极欲之需,转而专习“奇技淫巧”了。

宋廷一方面不修军政,不事边备,使军队的战斗力丧失殆尽;另一方面则又为了********,防止其腐朽糜烂的所谓“太平之乐”受到骚扰,常以“御笔”严诫臣僚通报实际军情。宋徽宗集团为了及时行乐,不仅将统治区域内的黎民百姓弃而不顾,而且连其自身的生死存亡也达到了“乐”而不顾的境界。

历经“靖康之难”的剧变,宋高宗群臣于风雨飘摇中,在临安(杭州)重续宋朝命脉。南宋是北宋王朝的继续,它着力经营长江流域,使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呈现出高度繁荣。但在军事上却一直屈服于北方强敌,最终为元所灭。

宋高宗,赵构,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即帝位。靖康元年(1126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张邦昌一起出使金国求和。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致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

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慎,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夺宫。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赵构病死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死后的庙号为高宗。

同类推荐
  • 无良锦衣卫

    无良锦衣卫

    大明锦衣卫是为酷吏,纪商是一名基层锦衣卫,他没有背景,既要面对如狼似虎的外敌,又要提防尔虞我诈的内部碾压,身边只有一个傻大个,只能依靠他比别人稍微聪明一点的头脑,借他人权势,狐假虎威,保得一命。
  • 回到唐朝做教育

    回到唐朝做教育

    上官婉儿:传天后口谕,科举教育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今日查封,以儆效尤!李图:我现在就整改!不要封……明日……就该收脩金啦!
  • 庆余年之暗流涌动

    庆余年之暗流涌动

    叶清眉活的是理想。庆帝做的只是现实。范闲过的叫活着就是赚!当林峰看着陈萍萍被一刀,一刀凌迟,范闲只是抱着血肉模糊的他说了一句“我来晚了!”林峰择举刀顶天立地大喝一声:“唯我华夏人,宁可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篱下活!”接连十七日京都血海滔天!后书记载:数月后,京都就连下雨,都是红色的。同样的庆余年,不同的新故事!
  • 北宋那些事儿

    北宋那些事儿

    太宗之后,北宋进入最好的时代,谋士有、武将有、外交家有,忠臣更有,可是朝廷打了几次败仗就怕了,想花钱买和平,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辽人打了,金人打,打完又打。直打到政权垮台,皇室宗亲全部被俘,皇上变囚徒,娘娘受辱死……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山贼的自我修养

    山贼的自我修养

    山寨寨主古螂因为打劫当朝皇子而被杀,却意外借皇子尸身还魂。本以为将从此出任王爷、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谁知前朝余孽、太子党、野心勃勃的诸位王爷兄弟,全都虎视眈眈……
热门推荐
  • 悲烈史歌

    悲烈史歌

    在一个乱世,你是否觉得卑躬屈膝,忘却过去是最好的活法?本故事是由一个个小人物,在乱世中苟延残喘存活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壮顽劣又颇有意义的时代,是一段佳话!一段史歌!一部心酸一部泪!
  • 属于九零后的童年故事

    属于九零后的童年故事

    玻璃珠、弹弓、小溪捉鱼虾、烤鱼、捉小鸟养、上课迟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你们还记得多少呢?还记得童年的那首歌吗?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叽叽喳喳叫着夏天...过去的点点滴滴,就让我们再次回忆吧,不管你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好,一个踏踏实实的普通人也好,我们的童年是不会改变的,唯一会改变的,只有我们的相貌。让我们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吧,一起回忆我们的童年吧!
  • 情花

    情花

    小时候的爱情,懵懵懂懂,再慢慢长大中,对爱情总是不懈追求,没有轰轰烈烈,却胜似轰轰烈烈
  • 千秋的树

    千秋的树

    ‘千秋,万夏,不及你唇边刹那光华。’凉千秋说,她在着十年里努力的想要去忘记他,可是做不到。凉千秋说,她在得知自己身患白血病后很恐慌,在假装开心。凉千秋说,她一直在画廊里等他虽然他不在的,可还望着窗。凉千秋说,她第一次和男生一起去咖啡厅吃饭,真的很温馨。凉千秋说,再让她重生再来次她还会这样做的,爱到心底了。
  • 大神,请包养我吧

    大神,请包养我吧

    她到底造了什么孽啊。不就是玩个游戏么,好不容易接到个隐藏职业的任务。刚刚才混得个风生水起,转眼就被人给秒杀了?还掉了五级啊。站在路边也会殃及。我叉你老母亲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排行榜大神——莫道清风。靠,原来大神也这么没人品啊!
  • 康乾豪侠传

    康乾豪侠传

    提起清朝的历史,康雍乾盛世就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有人说这是一个盛世,也有人说这个盛世完全就是得益于明未红薯、玉米、土豆等高产量作物的引进,无论是经济、人口都没有突破明未的数字,就连科技也停滞不前,出现了大幅的倒退,这个所谓的盛世就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一阵风吹来,就完全有可能完全坍塌,事实上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就完全证实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所谓的盛世,国里的反抗势力从没有停止过,于是关于这一个时期的野史轶事就非常得多,于是很多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是围绕这个时斯展开的,而流传最广的莫过于九王夺嫡和跟雍正换子,以及民间的反清组织天地会、红花会、日月会、天理教、洪门展开,而最让人感到热血的自然是吕四娘勇闯大内,滴血大内,雍正飞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能让我们耳熟能详,自然是得益于那些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都被影视拍烂了的题材,甚至是被我们当成了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忽略了那个年代,那是个波澜壮宽的年代,也就是那个时期,工业革命在西方各国如火如芥展开,西洋各国都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我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正值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年代......
  • 嫡女重生:宰相夫人成长记

    嫡女重生:宰相夫人成长记

    选择决定命运。自邓伽罗从重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只想躲开她前世与她姐夫陈荣轩的那段孽缘,避开前世害她家破人亡的两个渣男,重新选择一段不同的人生,但命运还是不放过她,她又被陈荣轩当成继室的人选……想娶她为继室?那就关他一辈子。想纳她为小妾?那就跟他拼个你死我活。这一世,凤凰涅槃,她有备而来。经历了一番波折,终觅得自己的良缘,被的北国公子苏默的真情感动。身居宰相之位的苏默说:“伽罗,你的仇人嘛,当然是彻底干掉比较好……”
  • 废柴勾勾手:美男通通跟我走

    废柴勾勾手:美男通通跟我走

    当重生的遇上穿越的。当腹黑的遇上冷酷的。当有爱的遇上无情的。当高富帅遇上白富美。当两人擦出爱的火花。这将是一场怎样的追逐好戏呢?【小剧场】若夕:“咦!作者大大,这个不要脸的男人是从哪冒出来的?去、去、去,哪边凉快到哪边待着!”某男人冒泡:“小夕儿,我可是你的正牌夫君,你怎么能这样说人家呢?!”若夕表情炸毛:“去死,你我男未婚,女未嫁,你是我哪门子的正牌夫君,我就算嫁了,也不会嫁给你!”某男人眼中含着泪水说:“既然你不嫁给我,那么……那么你就娶了我吧!”若夕:“……”(本人是一名初中学生,第一次写小说,如果写的不好,请多多关照,也可以加我QQ:201443641去提点提点我!在此谢谢大家)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 待薰衣草遍地之时

    待薰衣草遍地之时

    待薰衣草遍地之时,是我与你的再度相遇凌清菡,高中时期出了名的女神加学霸,却总在江韵这里吃瘪江韵,高中时期所有女生心目中的男神——除了凌清菡两人身为同桌,却斗嘴多年,直至高中结束三年后,同时回国的两人再度相遇……故事便由此开始这是两个披着多层马甲大佬的互扒马甲的故事PS:写作全凭心情,逻辑什么的是不存在的,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