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900000058

第58章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伟大作家(1828—1910)

着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有一次,小托尔斯泰跟家里的老车夫普金斯夫坐着车一起到乡村里去拉冬天烧火的干柴,他在路上看见有个农夫正在凿开厚厚的冰块,在冰冷的河水中捞鱼。

“大叔,冬天里河水一定很冷吧?”

“当然啦!”

“可是他们怎么不怕冷呢?”

“怕,又有什么用?因富贵人家的餐桌上需要这些可口的鱼,他们只有这样干,才有可能生活下去。”不一会儿,小托尔斯泰跟着普金斯夫来到了村里,他看见这里的农民们穿得破烂不堪,便天真地问普金斯夫:“大叔,他们能不能像我一样穿得整齐一些,这样在生人的面前也太失面子了。”

“孩子,他们怎么不想穿好一些呢!可是他们实在是太穷了。你是富人,而他们是穷人,他们没法跟你相比的。”

“他们为什么要是穷人呢?”

“这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这是上帝安排的。”

“上帝在哪里?我去跟他说一说,让这里的人也变成富人。”普金斯夫听到这里止不住哈哈大笑地说:“孩子,谁也不知道上帝在哪里。”回到家里后,托尔斯泰把所看到的一切都说给了大哥听,并且要求大哥和他一起去找上帝,帮助这些穷人。

大哥告诉说,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跟他说过,从前有一个小伙子也是一个穷人,而这个小伙子非常勤劳勇敢,他为了改变穷人的贫穷,曾背着包袱到处去找上帝。结果他在一片荒野里碰到了上帝,上帝被这位跋山涉水的小伙子感动了,于是就告诉了这个小伙子摆脱贫穷的办法。小伙子得到秘诀以后,匆匆上路赶回家乡。后来,这个小伙子来到一片树林里,他实在走不动了,便停留了下来,谁知道这一停留却让他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去了,因为他太疲劳,刚一停下来便吐了一大口的血,眼看着他就要死去了,这个小伙子便用手蘸着鲜血把上帝告诉他的秘诀写在了一片树叶上。听妈妈说那一片树叶就在南树林的一个石洞里,那里的野兽太多了,等我们长大以后,再到那个地方去找那一片树叶,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秘诀告诉那些穷人了。

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国一个世袭贵族家庭。托尔斯泰幼年活泼顽皮又多愁善感、富于幻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看到周围的生活有快乐、有忧伤,尤其是当看到善良忙碌的家仆穷困痛苦时,他幼小的心灵便悄然萌生出羞愧和自责,从此这种感情纵赏他的一生,使他时时进行自我剖析,求得道德上的完善。

13岁时,托尔斯泰来到喀山。16岁时,年轻的托尔斯泰身穿海狸皮大衣,戴着白手套、三角帽出现在喀山大学。喧嚣的上流社会生活从此抓住了托尔斯泰。尽管他故作矜持,心中对这种生活却深感兴趣。童年绚丽的幻想,恍惚不清的理想都淹没在喀山生活的旋涡里,他的宗教观念也受到破坏。然而,年轻人在喧嚣中越来越感到孤独、厌恶,他思考着周围的虚伪。他开始扎人知识的海洋,深入研究法学、哲学、文学,阅读别林斯基、普希金、果戈理、歌德、卢梭等人的作品,期望找到解决现实矛盾的答案。

19岁时,他没毕业就离开了喀山大学,继承了波良纳庄园,成为年轻的地主,开始着手经济管理,农事改进,试图改进农民的生活。同时,无法遏制的对真理的探索促使他自学地理、统计学、外国语、音乐、绘画、医学、文学……他急切地寻找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然而,面对农事改革的失败、农民的贫困,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痛苦,日记中记满他猛烈鞭抵自己的话语。

1851年,23岁的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经过考试,获准尉军衔,后至中尉。他从士兵和山民身上看到了俄国大地上的优秀精神。26岁那年,托尔斯泰回到波良纳,不久又到塞瓦斯托波尔军港,克里米亚战争的战火正在那里燃烧。一种献身的精神鼓励托尔斯泰亲自参加了战斗,“危险常常从身边掠过”。他写下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战地作品,为俄国文学中士兵心理描写奠定了基础。

1855年,27岁的托尔斯泰以军事信使资格来到彼得堡,这位在文学界已知名的青年军人从此踏入了俄国文坛。1857年,他到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旅游。8个月后,回到波良纳,便沉迷于改善农民的经济管理。他想劝说农民赎回土地,但农民不敢相信一个贵族老爷的善心。托尔斯泰决定办学校唤醒农民的意识。他出资办学,招收农民子弟,甚至出国考察西欧教育。波良纳学校的声誉传出图拉省,传到彼得堡,甚至国外。

作家并没有忘记文学的使命。从1862年至1869年托尔斯泰又写出了天才史诗、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小说以1807年国外战争和1812年卫国战争为背景,以四大家族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示了战争前后1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和各个阶层的生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作家以“自我道德完善”来消除人世罪恶和“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

《战争与和平》完成了,作家并没有轻松,他内心又产生某种强烈的莫名其妙的渴望。“想要什么?我究竟想要什么呢?”作家对自己害怕恐慌起来。这一时期,他的精神探索极为紧张。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给农民带来自由幸福,相反,到处都可以看见贫困和掠夺。他所期望的人人道德高尚、幸福、心满意足的理想在俄罗斯大地上像个遥远的梦。

1873年至1877年,作家花了4年时间写成伟大著作《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个被上流社会扼杀了青春、生命的安娜。安娜的悲剧是对整个上流社会的控诉。但是,作家的思想是矛盾的,小说中仍宣扬着他的“自我道德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思想。完成这部小说后,作家的精神危机加深,他停止了一段时间的创作,甚至想自杀。

1881年,托尔斯泰一家迁往莫斯科。作家当时已闻名于世。好朋友、崇拜者伴随着上流社会的娱乐生活一下充满了这个家庭。托尔斯泰深感痛苦和厌恶。他写道:“1881年这个时期,对我来说,乃是从内心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观的一段最为紧张炽热的时期,我弃绝了那个阶级的生活。”他接近人民,去参观监狱、听审讯,去收容所和贫民住区访问,还组织赈济灾民的活动,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托尔斯泰大胆地向统治者的世界发出炽烈的控诉。

1889年至1899年,作家用10年之力完成了不朽的长篇小说《复活》,提出了那个时代最深刻和最复杂的问题。托尔斯泰没有一部作品像《复活》那样,对资产阶级地主制度的批判那样有力,也没有一部作品像《复活》那样无情地暴露教会、军国主义和资产阶级伦理的罪恶。

《复活》触怒了社会,酝酿了多年的加害作家的计划出笼了。托尔斯泰被开除教籍,遭到御用文人的恶毒毁谤。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竟寄来绳子,让作家吊死。然而作家赢得了人民,安慰和同情的礼物、信件从国内、从世界各地飞往波良纳。

晚年的托尔斯泰生活在波良纳,生活很困难。作家不要伯爵头衔,拒绝出任法庭陪审官,公开声明放弃财产所有权和版权,要求全家人过普通人的生活。这些都引起了家庭矛盾,妻子常和他发生冲突。托尔斯泰难以容忍,终于在1910年10月28日深夜,乘一辆轻便马车离家出走。秋雨绵绵中,这位82岁的老人病倒在乌拉尔铁路线的阿斯塔沃小站,11月7日与世长辞。

尽管政府力图封锁作家的死讯,但成千上万的人还是赶来为作家送葬,农民们举着旗幡走在灵柩前面,旗幡上写着:“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关于你的善行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些失去亲近的人的波良纳农民的心中。”

托尔斯泰成功之道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是他一生为之努力的结果。

1.托尔斯泰虽然出生在贵族家庭,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但是他最终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走向了农民的立场。他的这种勇气来自他从小对生活的思考,而正是这样的勇气,才真正值得我们去钦佩。

2.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停地思考,他肩负起俄国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重任,并不断地为之努力实践。他厌恶贵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他感到空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参加了军队,去探讨人生的意义。晚年时,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亲自去实现自己贫民化的理想,这些都使他的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是一个真实的知识分子!

3.托尔斯泰写作了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这些作品使得他成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1901年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第一年。有三部不朽巨著享誉世界的列夫·托尔斯泰,被公认是最具实力的竞争者,但那一年,俄罗斯作家没有参与角逐,没有报名。1902年,托尔斯泰正式获得提名。他的名气也如日中天,获奖在大家看来是众望所归。但瑞典科学院的评委们最终还是没有把奖授给他。原因是这些评委们认为托尔斯泰晚年的思想和世界观不符合入选的标准。1903年,这个奖又授予非常敬佩托尔斯泰作品的挪成剧作家。托尔斯泰终于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隐身大师

    隐身大师

    比《辛德勒的名单》更真实的拯救故事 | 比谍战小说更惊心动魄的口述历史。拯救10000+生命,缄默30载,“二战”无名英雄30年隐秘生涯首度公开 !他是阿道夫·卡明斯基,也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朱利安·阿道夫·凯勒”,同时还是大名鼎鼎的幕后推手“约瑟夫先生”。他有无数个姓名,亦有数不清的身份。在家人朋友面前,他是一名在部里工作的普普通通的文员;在抵抗组织成员眼中,他却是一位行踪诡秘、技艺非凡的专家。“二战”期间,染匠学徒出身的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成功帮助一万四千多名犹太人隐匿身份,逃离纳粹的魔爪。为此,他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幸福,隐姓埋名长达30年之久。如今,他将自己的人生故事,连同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曲折离奇,一起交付亲生女儿的笔下。从他波澜不惊的自述中,我们得以了解有关这位鲜为人知的“二战”英雄的点点滴滴:他颠簸不安的青少年时代,他低调且充满“忏悔”的晚年时光。本书便是对他这段传奇经历及前因后果的生动记录。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为了最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科恩画像,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科恩,西蒙斯一路追寻科恩的足迹,从科恩的出生地蒙特利尔开始,途经科恩曾驻足过的伦敦和希腊小岛伊兹拉,再到科恩音乐事业的发迹地。无论是循着科恩的足迹走过孟买的小巷,探访他入住过的切尔西旅馆房间,还是精细入微地剖析科恩的诗与词,西蒙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科恩之谜的答案。在她富有洞悉力的笔触下,科恩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一个男人的种种经历真实地浮现出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热门推荐
  • 阳间鬼司

    阳间鬼司

    我九岁那年跟爷爷搬到坟墓边上住,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巧合,没想到却和我有莫大的关系,等我了解真相后让我走上了一条生死阴阳路。
  • 绝世千翎:妖媚王爷特工妃

    绝世千翎:妖媚王爷特工妃

    南越夜家夜千翎,天生怪病,被国师算出将来会给整个南越带来巨大危机,乃不祥之人,九岁时被家中赶了出来。意外丧命后机缘巧合下华夏隐秘特工同名夜千翎穿越到了这里。四年后归来,她已身家财产多过皇室,医术精湛到闻名四国,毒术NB到天下无人能敌,再配上惊为天人的容貌……从此,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庶姐庶妹?恶毒姨娘?冷情父亲?天生怪病不祥之人?她夜千翎呵呵哒!看她如何从弱小开始,一步一步靠自己的能力、智慧、杀伐、果断、腹黑,与他携手并肩,站在与他同一高度,走向整个大陆的巅峰!
  • 长征路上战友情8

    长征路上战友情8

    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踌越千山万水,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而英雄业绩,感人故事,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一个个小故事。红军战士们谱写了惊天地、泣鬼魂的伟在革命篇章。
  • 世界之灵界之门

    世界之灵界之门

    公元2120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半椭圆状巨奇大无比的时空门,据说它通向另一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童话只与你

    快穿,童话只与你

    在爱的道路上,都是死心眼,可是谁都没办法,因爱所以爱,即使不要脸的去爱,也会愿意,只是梦醒只愿再无瓜葛
  • 人生如梦之爱如梦

    人生如梦之爱如梦

    愿生死相随只不过是黄粱易碎谁奏碎心曲弹破东风奈何红颜悴身世恨与谁诉秀眉蹙世间悲欢离合转昨是今非看不尽曲终人则散独舞幽幽水榭间.....
  • 天戮世界

    天戮世界

    天赋异禀的新人杀手,首次任务失败,意外穿越异世大陆,他会筑造怎样的别样人生。
  • 踩着月光

    踩着月光

    回忆年少时光,找寻失去的美好。青春有太多美好,多年后依然清新。
  • 神话湮灭

    神话湮灭

    灵气复苏,神话重现。天道的碎片,远古的答案。让人意外的历史,难以想象的战争。神话终将灭却,天道也曾沦陷。最终走向哪里?是如远古一般天地崩裂,还是取得最终胜利殖民星海?左雨坟带着身世之谜,拖着残破身躯,向着死生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