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900000035

第35章 法拉第(2)

法拉第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以后,心里只有工作,由于爱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暗下决心,拒爱神于千里之外。他曾在笔记本上写过一首长诗,列数爱情的几十条“罪状”。然而,就在法拉第写下这篇声讨爱情的“檄文”不久,爱神偷偷地对他发起了进攻,向他“劝降”。

1818年,法拉第在教堂里认识了老银匠巴纳德,一来二去,便和银匠的全家人交了朋友,尤其和巴纳德的长子爱德华结为至交。第二年夏天,法拉第无意中把笔记本拿给爱德华看。爱德华看到了那首声讨爱情的诗,笑得前仰后合,还半真半假地把法拉第嘲讽了一通。回到家里,爱德华悄悄地把法拉第的古怪想法告诉了年方20岁的妹妹萨拉。对法拉第抱有好感的萨拉勇敢地向法拉第索要他所写的诗。手忙脚乱的法拉第,硬着头皮连夜在笔记本上赶写了一首新诗,“……希望将来我能改变,用行动来改正我的错误……”

1820年7月5日,法拉第果真直言不讳地向萨拉求爱了。法拉第终于做了爱神的俘虏。历史证明,他做对了。婚后,萨拉成了法拉第的贤内助。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的身体,完全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让他毫无牵挂地投身科学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炸药发明者(1833—1896)

发明炸药,设置象征科学上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金。

有一天,父亲伊曼纽尔的试验室“轰”的一声爆炸了,父亲带着满身的火药味从试验室里走了出来。看着一脸灰尘的父亲,母亲卡罗琳差点吓得昏了过去。

虽然把大家都吓得不轻,却使父亲对自己的试验更有信心了,可是实验室不能再使用了,根据家里目前的经济情况看,是不能再重新建起一个实验室了。这个时候父亲便想起了俄国商业代表团访问瑞典时,团长哈尔特曼博士曾提出过给予他支持的事。

于是父亲告别了家人到俄国去发展,那时诺贝尔已经8岁了,父亲走后,母亲便把诺贝尔送进了附近的学校去上学,这个学校多数是富家子弟,他们十分看不起穿着粗布衣服上学的诺贝尔,诺贝尔决心在学习上超过这些瞧不起他的同学。他在学习上非常用功,每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他总是取得第一名,他的成绩使得那些富家子弟忌妒极了。

1842年10月,父亲在俄国得到了一笔奖金,便在彼得堡开办了一个制造水雷和炸药的工厂,然后把全家接到那座城市。

在彼得堡,诺贝尔继续勤奋读书,每到假期和周末他总喜欢到父亲的工厂里去,因为他对父亲工厂里的炸药非常感兴趣。有一次他还趁工厂里的工人不注意把炸药偷了出来,夜里他悄悄地把炸药放在纸筒里,然后把纸筒点燃,这时火药在夜空中喷射出美丽的火花。他认为这还不够刺激,又把剩余的火药放进一个空的铁罐子里面,然后用比较有韧性的纸搓成一个长条,作为导火线。他认为有导火线后,点燃火药时才不容易受伤。

导火线做好了,诺贝尔点燃了它后,迅速地跑到了远处躲了起来,“嘭!”一阵巨响把家人们吓得赶紧跑了出来,当家人看到铁罐的碎片和嗅到空气中浓浓的火药味以后,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母亲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

自从这件事发生以后,父亲不再让诺贝尔玩火药了,有时他去工厂里,工人们也不让他拿火药。

不能碰火药,反倒使诺贝尔对火药的配制产生了兴趣,他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出了关于化学方面的书本,终于找到了配制火药的方法。

他发现火药是用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制成的,他从家里的储藏室里找出一块冬天烧火的木炭,然后又从火柴上刮下了硫磺,最后只有硝石难找了,他想起了父亲的工厂。一天他悄悄地来到了父亲的工厂里,找到了装硝酸钾的瓶子,然后把这些白色的粉末悄悄地拿回了家里,自制起炸药来。经过反复的实验,最后诺贝尔找到了最佳的炸药混合比例,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是了不起的事情。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技师家庭,9岁随家迁居俄国彼得堡。他自幼学习勤奋,成绩名列前茅,16岁时已通晓五国文字,并掌握了很多科学技术知识。1850年,父亲送他去美国学习机械,但他的兴趣却在化学方面。两年以后,他又回到俄国,在父亲开办的工厂里工作,开发地雷、水雷和其他炸药。父亲的工厂倒闭后,他开始独立谋生。

早在1846年西欧就出现了一种炸药——硝化甘油。它威力巨大,但性质极为神秘。诺贝尔最初见到硝化甘油,是在彼得堡的时候。当时有位名叫西宁的教授,曾在诺贝尔父子面前进行过实验。他把硝化甘油滴在铁砧上,然后用铁锤捶击,受到捶击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这次实验给诺贝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便对硝化甘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他反复实验,寻找引爆硝化甘油的方法。

他首先想到利用黑色火药。使硝化甘油爆炸。最初,他把装满硝化甘油的玻璃管套进装满黑色火药的金属管,然后,以火绳点上火去燃放黑色火药。但效果不理想。1862年夏天,他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水下爆炸试验。他先把硝化甘油装入玻璃管内,封闭起来,再把这只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里,最后装上导火索。实验成功了,但火药量远大于硝化甘油,这个装置不具实用价值。他又想办法用蜡将装火药的玻璃管口封死与导火索接好,然后放人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内。这个装置又取得成功。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雷管装置,它是诺贝尔富于勇气的创造力、艰辛的探索、冒着生命危险实验研究得到的成果。诺贝尔并不满足,他对雷管加以改进。他将玻璃管开一个小孔,插上塞子,塞子跳出,其起爆力便传导至全部的硝化甘油。这一革新为爆炸装置增加了不少威力,爆炸也更准确。这是火药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这个方法的发现,真正完成了所谓诺贝尔雷管,使硝化甘油炸药进人了实用阶段。但是硝化甘油的安全问题又随之而来。

1864年9月3日,实验室发生了空前的大爆炸,许多在场者当场被炸死,其中包括诺贝尔那天分极高的弟弟——埃米尔。这次事故对诺贝尔家庭来说是致命性的,老诺贝尔因悲伤过度而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由于爆炸过于猛烈,周围的居民联合向政府提出要求,禁止诺贝尔在市内进行炸药实验。震惊的瑞典政府做出决定,禁止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诺贝尔在悲痛中并没有动摇研制炸药的决心。市内不能进行实验,他就到郊外去进行。诺贝尔租了一条船,在离斯德哥尔摩300多公里的马拉湖上,设立一个小实验室,继续研制炸药。直到次年,他才又找到地方继续实验。这时,诺贝尔研究的主要课题,仍然是寻求一种代替火药的引爆物。

1867年秋天,他找到了雷酸汞。这次成功却是用鲜血换来的。在进行最后实验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实验室被炸得飞上了天,他自己也鲜血淋淋。人们惊恐万分之际,却看见诺贝尔高兴的欢呼:“实验成功啦!”一种新型的引爆雷管在诺贝尔的遍体鳞伤中诞生了。但是,硝化甘油炸药遇到强烈震动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重大事故不断发生。

诺贝尔迎难而上。他试验了上千种物质用以使硝化甘油固定。从木屑到棉花,其中的艰辛,绝不亚于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了硅藻土。诺贝尔把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种新炸药,这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黄色安全炸药。

尽管黄色安全炸药为他带来了声望和财富,但诺贝尔并没有因此裹足不前。他把许多不同物质,包括枪用火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进行试验,希望能找到一种硅藻土的替代品,既能保证炸药的安全性,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

1875年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小心割破了手指,他立即在伤口上涂了一层胶棉液(一种醇精硝化棉溶液)以止血,然后把涂剩的胶棉液倒入一个盛有硝化甘油的容器中。不料,胶棉液与硝化甘油混合后,马上形成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酱状物质。诺贝尔马上通宵达旦地开始了研究。第二天早上,当他的助手来上班时,诺贝尔制成了一种胶体炸药。

此后的十余年,诺贝尔仍然一边在各地旅行推销成果,一边潜心科学研究。他开始研制无烟火药。他把同量的硝化甘油和硝化棉混合起来?,再加上一些樟脑制成了燃烧速度极快的无烟火药。不料,这一新发明,却带来了一场风波。诺贝尔1889年向意大利王国政府出售了无烟炸药的制造权,但他却是在法国定居,当时法国政府选用了一个叫维埃子的科学家发明炸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法国政府大肆诬蔑诺贝尔偷窃了法国的国家机密,查封了他的研究所。无奈之中,诺贝尔只好中止研究,放弃了在巴黎的设备机构,迁往意大利圣勒莫。

诺贝尔一生深受新教伦理的熏陶,信奉善行的价值观。他待人仁慈宽厚,慷慨好施,特别乐于帮助那些诚实勤劳而又身陷困境的人。他一向崇尚科学,认为科学能够征服自然、造福后代,能够唤起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他从小喜爱文学,并具有非凡的诗才和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歌具有雪莱的风格。他还是一个世界主义者,希望世界能永久和平。正因为如此,诺贝尔于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要把自己的920万美元财产作为奖励基金存入银行,将其每年的利息分为五份,其中三份分别奖励给那些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领域内做出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奖励给撰写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文学作品的人,一份奖励给能增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人(1969年以后又增设经济奖)。诺贝尔还指出,他所设置的这些奖是世界性的,不考虑候选人的国籍。

由于长期从事科学实验,诺贝尔积劳成疾,晚年患了冠状动脉硬化症。1896年12月10日,他因心脏病恶化而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从1901年开始,每年12月10日被定为诺贝尔奖的颁发日。诺贝尔奖自设定以来,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最高文化奖,成了鼓励学术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机制,也对繁荣文学创作、促进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同类推荐
  •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

    《纳训评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纳训一生的爱国热情、理想与追求,以及曲折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的遭际命运、不寻常的痛苦和欢乐,作了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并对其文学翻译活动和各译本特色,及其在民族教育与中阿文翻译方面所做的贡献作了介绍。纳训,是我国现代译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阿拉伯文学翻译大家。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 张灵甫之谜

    张灵甫之谜

    全书记述了张灵甫的4次家庭婚姻生活和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多方位描写了国民党74师将士们的命运和归宿。通篇风生水起,波澜叠加,故事情节令人荡气回肠。十年磨得一剑,本书以独特A9N作手法,在国内外首次公开了大量珍贵的有关张灵甫军旅和家庭生活的照片。这些历史资料如大海捞针般获得,弥足珍贵。本书图文并茂,文笔生动,相信多年的努力将使此书卓尔不群,从而打动众多的读者。
热门推荐
  • 永恒圣典

    永恒圣典

    宅男萧天辰意外穿越魔法大陆,却成了不能修炼魔法的废物!可是,他竟然能修行失传十万年的斗气!从他成为第一个斗帝之后!这个世界再没有绚丽的魔法,只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
  • 帝爱难求

    帝爱难求

    穿越当丫鬟已经够倒霉了,还遇上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神。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谁知丑女的身份还扑朔迷离,隐藏着一个大阴谋,看来她的古代生活注意不平静了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冰封王座

    穿越冰封王座

    因为超古代高智能系统而意外穿越的安知鱼,带着系统来到异世界,成为一个领主,慢慢被异界的残酷改变,从一个温室里的花朵蜕变成一个铁血领主。
  • 恐惧之森出来的刺客

    恐惧之森出来的刺客

    从无数噩梦中凝聚实体来到瓦罗兰大陆的永恒梦魇魔腾,在无数次被地球的召唤师召唤之后,偶然的机会中,通过资晓的电脑来到了现实中的地球。一翻境遇之下,使资晓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魔法世界,并逐渐成了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刺客……
  • 平行界风暴

    平行界风暴

    一款《平行界》,让木易走上了华丽丽的风骚之路。Ps:新人新作,有不足漏洞请多多指正
  • 大明武宗

    大明武宗

    后世后代因车祸穿越回明弘治年间,成为后世背负骂名的武宗正德皇帝。看他如何玩转大明
  • 世界的那端

    世界的那端

    金麻雀得主于德北的一部个人小小说合集。作者有着较深厚的写作功底,他创作的根须深深植于生活的土壤,通过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观察、感悟,在小小说这一尺幅空间里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大天地。在他的笔下,浓浓的亲情、懵懂的爱情、真挚的友情,闪射出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光辉;于不经意间,触碰到了人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作家不拘于故事本身而擅长于从细节处生发感悟,给读者以更深层次的人生思考和引路。这是十分难能可贵之处。文章简洁精致,深邃思辨,不事雕琢,透着生活的滋味。语言文字透明干净,有韵律,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如马吊、走北荒、双百老人、纪应先生、徐爱兰等众多篇什描写了底层人的至善至美之魂,感人至深,堪称精品。
  • 当翅膀左右分离

    当翅膀左右分离

    她曾以为丢失一切都不重要因为她有个珍贵的朋友,但一次意外让她彻底洞悉了,终于忍无可忍。她下定决心要奋起反抗,却没想到,越来越多的谜团出现。她该如何一一破解呢,幸好有他,可是他却偏偏嘴硬逞强。没事,反正来日方长,且看我如何步步破谜团,点点攻你心。
  • 魔瞳邪子

    魔瞳邪子

    亿万年前,吾被世人尊称为舍目圣人。众人皆知吾广爱慈心,殊不知吾之孤独。亿万年后,我轮回为魔瞳邪子,弃我慈心广爱,只为求得心之所爱。
  • 夜半尸语:冥王大人请放手

    夜半尸语:冥王大人请放手

    我叫夏季,放暑假去男朋友家玩的时候,捡到一只毛笔,然后就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我以为只是这样,没有想到还有其他的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