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6700000017

第17章 热土家园 (2)

大宁河上的“小三峡”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驻步,他们也经常光顾付绍妮家的农舍田间。于是有一天付绍妮认真地挑选了几块比较好的石头放在家门口试着看有没有人来买。

“哎哟,快来看,这些石头真漂亮真奇特呀!”已经在屋里等候了多时的付绍妮终于听到了她想听又怕听到的声音。

“喂喂,这石头的卖主在哪儿呢?我们要买些石头呀!”游客们大声嚷嚷起来。

姑娘一听这嚷嚷声就赶紧从屋里出来,她不是担心到手的生意跑了,而是害怕这一嚷被左邻右舍瞧见她在“做石头生意”哩!

付绍妮看着围在她家门口的一群游客,脸顿时绯红——毕竟她从来没有做过买卖。

“嘻,这小姑娘还挺腼腆的。”有位女游客拉过付绍妮的手,问:“这石头是你捡的还是从其他地方批发来的?”

“全是我自己捡的。不信你跟我进屋看看,还有好多呢!”付绍妮一下绷紧了脸,一本正经道:“这石头只有咱大宁河有,与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

“好好,相信姑娘说的是实话。我们买几块行吗?多少钱一块?”游客们友善起来。

“这……”姑娘的脸又红了,半晌才喃喃地,“你们给多少就算多少吧。”

“哈哈,这姑娘倒挺实在的。”游客哄笑起来,又说,“那一块?五毛……怎么样?”

付绍妮还是红着脸,直点头。

于是游客们高高兴兴地挑拣了不少石头,按每块五毛钱付给了姑娘。

“嘟——”一声汽笛,轮船载着游客们走了,远远地走了。可手中拿着十几张钞票的付绍妮则依然站在家门口发呆,她不知是喜还是悲,那手中的钱来得突然,来得令她不知所措,也搅乱了她原本对石头的那份质朴情感。

她依然一有空便到河滩捡石,并且在家门口竖起一块用纸糊的硬板板,上面写着:“三峡奇石,欢迎参观”。后来又在“参观”后面加上“购买”两字。于是付绍妮的“石头情”开始了一部分的“商业化”——而她自己坚持说这丝毫没有减弱她作为一个即将离开故土的移民对长江和大宁河的那份深深的情感。

生活所需,无可非议。再说既然物有所求,物的主人不仅创造了新的一种物品交易,同样还输出了一份精神和文化。

石头的收藏更富含精神因素。付绍妮开始并不清楚自己在与游客们交易石头的同时还扮演了三峡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她的“石头生意”变得日趋红火。

有一天,她发现左邻右舍的小姐妹、大嫂阿婶、婆婆老伯们都像她一样在自己的门前摆起了石头小摊。而过去仅在他们那儿停留吃一顿午饭的游客们也渐渐把观赏购买“三峡奇石”当作一项必须任务了。

这是付绍妮没有料想到的,左邻右舍那些过去瞧她不起,背地里骂她“神经病”的人如今一口一个“妮妮亲”、“妮妮巧”的,时不时凑过来向她讨教学艺。

姑娘一下感到她的石头成了灵性之物。那一天,她独自走到河边,张开四肢,伏在卵石堆上痛哭了好几个小时。

“我一点也没有为生意兴隆而兴奋,相反越来越感到忧伤,因为当我发现咱三峡的河滩之石一旦出现除精神价值之外还有丰厚的商品价值时,我更感到作为一名即将离开三峡的移民的那份不舍之情。我因此痛哭不止,甚至想像瑶姬那样一死而成永伴峡江的神女峰,那就可以不走了,可以不离开三峡,不离开我的大宁河了。可现实不允许我像瑶姬那样,我因此好不悲切……”

“石头女”,一个多情之女。她的那份幽情令人感动。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付绍妮的“石头小摊”变成了“奇石馆”,而且名声传遍十里八乡,在“小三峡”一带都知其名,甚至连外国的报纸都报道过。可有一样付绍妮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她的“三峡移民”身份。

是移民就必须离开大宁河,离开大江那条淹没线。尤其是当自己家的兄弟姐妹都走后,付绍妮更觉岁月的无情,更觉得三峡蓄水期限每天都在向她逼近……

她知道一旦水库建成,175米的最高水位升起后,她家门前的大宁河将不再有如今美丽的卵石河滩了,她不可能再回到大宁河边捡些如夫如子的“三峡奇石”。

付绍妮比其他百万三峡移民多出一份割舍不断的哀痛。

“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在离开大宁河离开三峡时多捡些奇石,然后把我家里所有存留的石头一起带到新的家园,在那儿开一个‘三峡奇石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曾经生活过的故乡是多么的美!”付绍妮将心中的秘密告诉了我。

一场大雨刚过,千山万峰的涓流汇成一河,随即涌入大江,组成滔天洪流,惊得湖北湖南和江西等地大堤摇摇欲坠,险情不断。然而大宁河依然是清澈的,只是河水涨起数米,小三峡因此变得涛声震耳,烟雨朦胧。

“石头女”未等天晴,便又背起竹筐直奔河滩。那河滩仿佛是刚刚化过妆的美女,艳丽无比,与雨前的景致全然不一样了。

“石头女”有经验地告诉我,她最喜欢这个时候上河滩来,因为经大水一番冲动,河滩上原来“睡死”的石头,一下“醒”了——它们个个都翻了身。这时捡奇形怪状的石头就容易得多。

“你现在还是天天到河滩捡石?”

“是的。一般早上到中午时间在家做家务和守摊,下午两三点钟等来小三峡的游客们走后我就上河滩捡石。”

“每天都能见到奇妙的好石?”

“不一定,有时一天能捡好几块,有时几天捡不到一块。”

“就在家一带的河滩上捡?”

“不。现在村里捡石卖石的人多了,她们常常跟着我走,所以我只能到大宁河的上游去捡,一走常得花四五个小时。”

“最得意的时候捡过什么样的奇石?”

在付绍妮的小小“奇石馆”里,我看到一些放在特别装置的木柜内的精品,好奇地问她。

“你看这块石上的影子像屈原在唱《离骚》吗?这像不像两只腾飞的仙鹤?还有,看得出这像不像是‘青藏高原’?……”我发现这时的付绍妮特别神采飞扬,连眼睛都显得格外亮。

真是自然奇珍。我随手拿起一块半个手掌大的卵石,那上面清晰可见两只白色猫儿,尤为神奇的是其中一只猫的眼睛活灵活现,使得整个“双猫图”栩栩如生。

“像这样的奇石一定能卖个特好的价钱。”我有些爱不释手。

“石头女”伸过手来,笑嘻嘻地说:“这样的宝贝我不卖。”

“哈哈,我也买不起呀!”我开玩笑道。

付绍妮告诉我,每次轮到游客们向她索买这样的珍品时,她最痛苦。因为一方面她特别希望有人慧眼识宝,另一方面又极不情愿卖出这样的珍品。为送第一批搬迁外地的哥哥一家离开家乡,她想为侄女们每人买件礼物,可她身上除了石头,没有几个积蓄。无奈之下她把一块很有代表性的“神女峰”石卖给了一位游客,换得1000元钱。付绍妮说,失去这块“神女峰”石,就像自己被错嫁出去一样痛苦。为此她哭过至少三次,因为这样的奇石珍品,一般是很难再找到了。

昔日的“石头女”如今已有了家庭,而且选择的就是大宁河边的小伙子。木匠出身的丈夫起初并不能理解妻子的“石头”情结。1998年那场特大洪水,也使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咆哮起来,付绍妮的二层楼新婚小窝也被淹了一人多高。洪水来的当晚,全村人惊慌失措。年轻的付绍妮夫妇也投入了紧张的抢险战斗。当丈夫拼命将底层的粮食往楼上搬运时,只见妻子抱起石头跟他抢攀楼梯。丈夫火了:“你到底是要这个家还是要你的石头?”

妻子怵怵地看了一眼丈夫,猛然一抹脸上的雨水和汗水,斩钉截铁地哭着回答道:“我先要石头!”

丈夫这时才真正明白妻子的那颗“石头心”。

“好吧,先搬你的石头。”雨中夫妇俩抱成了一团。

北京呼我回去开会,临别大宁河时我再次来到“石头女”家,我知道过不了多少时候,她这个“三峡女”也要永远地离开她的那个美丽家乡了。

这天,付绍妮特意给我这个外乡人看了第一次给外人看的两样极品奇石。

那是两组奇石。一组是“2008”,由四石组成,上面清晰可见“2”、“0”、“0”、“8”字样。她告诉我这是特意为庆贺北京申办奥运获得成功而收藏的,等再捡到“北京”字样的奇石后,准备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献给大会。另一组“中国石”,由三石组成,上面同样清晰可见“中”“国”“石”字样。

“这组‘中国石’曾有个旅居加拿大的华侨要出50000元买走,可我没舍得。我要一直珍藏到2009年,那时三峡大坝已建成。我想捐赠给未来的‘三峡水库博物馆’,想用它来告诉后人,作为一个三峡移民,我们对故土的那份不舍之情……”

听了她的话,我忍不住要过那组“中国石”细细端详,那石很坚硬,很有光泽,巧夺天工的三个字是那样的清晰逼真。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渐渐感到那奇石开始微微发热,直到发烫……我的心猛然一颤:这不就是一位“三峡女”对家乡、对峡江、对大宁河的热爱之心嘛!

渐渐地,我又感觉那“中国石”三个字变成了“中——国——心”。

是我的泪水模糊了眼睛?还是奇石真的显灵?

啊,我终于明白了,什么都不是,是我们的百万三峡移民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赤子之情在感动着我……

百万移民“第一户”

关于“百万三峡移民”到底谁是第一个,我走了库区一路,发现很有意思的是有不少“版本”。作为一个伟大事件的起始,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一路追寻,一路思考……

在重庆市涪陵库区采访时,有人自豪地告诉我:百万三峡移民最早的应该是我们,“事实”非常清楚,因为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建设上马的决议是1992年4月3日。而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前13天,我们涪陵区原属下的丰都县就开始在长江对岸动工建设新县城了。当建设5平方公里面积的新县城的第一声鞭炮响起时,第一户移民就产生了。再说你们外乡人可以来今日的涪陵看一看,那就啥子废话都甭说,就会明白这“百万三峡移民第一户”可不是吹出来的。

丰都是中国有名的“鬼城”,在此地各式各样的阴曹地府庙宇就有七十余所。传说长江沿岸的人死后,都要魂归丰都,其原因之一便是灵魂在转世时仍离不开水。聚灵集魂的小城人就是聪慧,别人尚未发觉风吹草动,他们已开始全面行动。

我知道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前,涪陵是库区最穷的地区之一。可现今的涪陵人确实很“牛”,在别人正被一波接一波的移民工作弄得精疲力竭时,他们却早已站在长江岸头笑逐颜开地年年迎接着收获的喜悦。单单那“十朵金花”在你面前一亮,就会叫人赞叹不已。当然还有本地特产——进入千家万户的“涪陵榨菜”。这么多“金花”靠什么响出名的?

当然是三峡移民工程嘛!涪陵人这样得意地告诉我。

他们有一大把实例证明自己是最早的移民,因为别人还在刚刚走出大山和峡江时,他们涪陵人已经在新家园上欣喜地饱尝着胜利的果实。但我知道涪陵人今天的笑,也是从昨天的伤痛中获得的。身为几百万人口的当家人王鸿举书记(现为重庆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也许是伤痛最深的一个。王鸿举记得非常清楚,在他作为涪陵当家人时,别说沿江的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就是他这个书记的工资也常常得用香烟来折抵。说起当年的事,这位峡江汉子的眼眶就湿润起来。那时机关干部的工资没有来源,涪陵有个不小的烟厂,始建于1982年,因为本地产烟叶,所以烟厂的产烟数量不成问题,可因为无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烟卷质量上不去,只能卖给本地烟民。但本地烟民的工资都没地方拿,哪还有钱买烟抽?一方面烟厂不断产出烟卷来,另一方面涪陵人没钱买不起烟抽。烟厂越干越赔,到1991年已经亏至千万元以上。可成箱成箱的烟卷却还在仓库里往上堆。不太抽烟的王鸿举他们为了“救市”而动员部下一起抽“爱国烟”。一时间,机关干部不分男的女的,月底见不到工资下来,却拿回好几条“涪陵”香烟。

“这烟能填饱肚子吗?”掌勺的娘们急了。

会抽烟的爷们苦中作乐道:“吸一口这烟草味,总比看着工资单拿不到钱强些吧!”

“强!强!强你个龟儿子!你十天不吃一口米饭,光抽大烟看不死在长江里才怪呢!”

“那我有啥子法子?”爷们无奈了。

“没法子你就明儿把烟都给我还给他们市长书记!让他们抽,不抽死才怪!”

“辣妹子”本来就辣,第二天,王鸿举他们这些头头们上班一看:了得,办公大楼前全被一地的“涪陵”香烟堵得水泄不通!

这就是涪陵有名的“香烟闹市府”的历史性一幕。

在那些年月里,王鸿举他们有苦无处诉,有泪无处掉。就在这时候“三峡工程上马”的消息从北京传来。

“三峡移民工程是机遇,涪陵经济要借这机遇盘活死水。”王鸿举等决策者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烟!还是先从烟上做文章。”已经被烟熏得脸色蜡黄的王鸿举依然想到了涪陵香烟。

靠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出路,走出去,搞联合。

王鸿举首先想到了“烟王”——玉溪烟厂,并前往云南。

“你们?涪陵?那也叫烟?哈哈哈……”对方就差没笑掉大牙。堂堂一市书记(那时涪陵还称市),竟然只能在“烟都”见个科级干部。

第一次无功而返。王鸿举并不泄气,不多时再赴玉溪厂。随员愤愤不平道:要是玉溪烟厂的龟儿子领导这回再不出来,老子就让“玉溪”鸟烟永远进不了咱重庆的朝天门!

王鸿举则不以为然:“你以为你是谁?人家不进朝天门,就更多地进天安门!怕你那么几个亿的区区小账?哼!放明白点:该当孙子的时候就别充爷!”

同类推荐
  • 美国不开心

    美国不开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走向单极,美国在偷着乐;第三世界崛起,世界多元化,美国开始板着脸;基地反恐,越反越恐,美国开始人心惶惶;大国崛起,世界宪兵不再主宰一切,美国开始阴脸;华尔街风暴,次贷危机,美国终于不开心了……一向以世界宪兵、老大自居的美国人,感觉到自己的地位渐渐下降,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人人心惶惶,惟恐自己从此一蹶不振。令美国人闷飞不乐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当别的国家暗自高兴时,美国开始不开心了!
  •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山重水复: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大总体上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江青集团的势力得到加强。本书通过大会背景、大会纪实、重要文献、历次全会、热点聚焦等栏目,客观全面介绍了在林彪集团覆灭后,依然坚持的“左”倾错误。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幸福中国

    幸福中国

    心理学家说,幸福感的本质是一种个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因此,每个人幸不幸福又和自己内心的感觉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国家在致力于国民物质文明建设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国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高,使每个公民自己能够创造幸福、能从内心感受到幸福。姚巧华编著的《幸福中国》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把全国人民的幸福提高到“政治”的高度,并力图为广大追求幸福的人们指出一个通往幸福的方向,引领渴望幸福的人们步入幸福的殿堂。
热门推荐
  • 生化危机之惊变

    生化危机之惊变

    变异的人,变异的丧尸,人类真的有那么脆弱?难道末世即将来临?这一切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人的阴谋?原本羸弱的邓晨在经历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危险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来吧,答案即将揭晓。
  • 无敌升级系统

    无敌升级系统

    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神灵遁匿,人间妖魔纷乱,百姓愁苦!这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年代,凡人可向神灵宣战!地球游戏的设计者,杨修,意外的穿越到大荒世界。通过杀戮经验不断升级,逆上屠神,狩猎神格,重建无上神庭。大荒,我来了!
  • 逆天仙尊:妖帝心尖宠

    逆天仙尊:妖帝心尖宠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全球第一黑客。她,是苍月域东篱国第一痴傻。当强者之魂遇上弱者之躯,又会发生什么故事?而他,是大陆天赋第一之人,却总是抓着她的秘密不放。一朝轮回,做为上古尊神的转世,当然的一鸣惊人。论外貌,她甩人家十几条街。论身份,上古尊神的身份让人遥不可及。论身手,越级杀人是常事,一巴掌将你拍飞,人家却一成功力都没用到。她打遍天下无敌手,却偏偏对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怎么这么霸道?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还有更霸道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自此,关于两个神算子的算计阴谋阳谋,就此展开。
  • 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上)(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都市之剑气冲霄

    都市之剑气冲霄

    林尚雨,一个平凡的高二学生。在一次意外中得到并融合了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玉女峰剑宗、气宗大火拼中陨落的高手的灵魂记忆。脑域得到开发,灵魂得到升华。脑域的开发是平常人百倍、灵魂强度是平常人万倍的他一下子变成一个天才,从此一个平凡的学生不再甘于平凡。热爱武术的他把现代国术与传说中的武功都修炼到最高境界,走上了自己的武学道路。从此精通国术、武功、中医、杀手刺杀术、毒术、易容术、易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他在校园中、在都市中崛起。(本人最恨小说太监,因此本书绝对不会太监,拜请各位读者大大放心收藏、推荐。)
  • 宿主今天还是不听话

    宿主今天还是不听话

    “男主很帅的,你确定不绑?”“确定。”楚西遥毫不犹豫地回答它。生活不易,毛球叹气。这届宿主太难带了。“行吧行吧,看来我这儿一藏书阁的上古医书只能放着了,还占地方,要不烧了吧……”嘶……“别!我绑!立刻马上!”看来是查我底儿了。“好嘞!”“欢迎宿主来到系统,我是301号。”【双洁、1v1】
  • 幻梦异初

    幻梦异初

    一场由天神引发的游戏,108位获得不同武器的凡人,将决出活到最后的人!谁能活到最后?每个人的经历和结局又是怎样?
  • 如果诺言厮守不变

    如果诺言厮守不变

    她5岁时,父母离婚幼小的她从小就受到了没有父母的疼爱,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就在她17岁要上大学事,奶奶病故了,无奈之下她带着悲伤去找她的亲身妈妈却没想到妈妈已经嫁了H市赫赫有名的赫啸天。本打算回家的,却没想到在餐厅发生的一件事情。她夏沫凝就该给他当保姆吗??更何况他还是自己亲身母亲的干儿子。她心里想要报复,应为她去了他家亲身母亲没有认出她来??可是她面对他的温柔能报复成功吗??
  • 苍凉后土

    苍凉后土

    农民作家贺享雍以其深厚的生活体验,花了数年时间,写出了一部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苍凉后土》。《苍凉后土》这部作品以种粮大户佘中明一家遭遇为线索,展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川农村的状况,表现了农民的喜与忧,反映了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预示了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
  • 深山养殖户

    深山养殖户

    厌倦了厂里的流水线生活,李文彪回到农村老家,偶获【百科全书】APP,开始在深山里开荒地,建木屋,搞养殖…打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