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7400000060

第60章 加尔各答哭了,全世界哭了

1997年9月5日晚上的加尔各答,大雨倾盆,纵横的大雨仿佛加尔各答的眼泪,使这个城市陷入了巨大的哀伤。德兰姆姆辞世的消息一经传出,成千上万的加尔各答人民就立即冒着大雨涌向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他们并不都是天主教徒,其中更多的是回教徒、印度教徒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很多人在雨中嚎啕大哭,就像突然失去慈母的孤儿一样。大雨一直不停,但没有一个人离去。大家在雨中久久地等待,就只是为了向姆姆献上一束花,或是最后看她一眼,最后摸一摸她裸露一生的光脚板,最后跟她说几句话,虽然她再也听不见了。

有一位加尔各答市民对记者说:“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德兰修女是真正爱穷人的,但现在她丢下我们去了。我感到天塌地陷,好像变成孤儿一般。”

9月6日,印度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德兰姆姆逝世的消息,印度全境立即呈现一片哀伤。接着世界各大媒体,包括中国的媒体,也竞相报道了这一重大的消息。各大报纸纷纷拿出重点版面连篇累牍地介绍她的嘉言懿行,赞美她毫不利己为穷人奉献的一生——我们很多人真正了解德兰姆姆,不是在她的生前,而是在这个时候。

9月6日,印度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印度进入国殇期,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致哀两天,政府机构一律停止办公,同时宣布9月13日举行国葬。9月7日,德兰姆姆的灵柩由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转移到位于市中心、已有155年历史的圣多默教堂,以便接受公众的瞻仰。教堂里摆满了象征高贵、纯洁和虔诚的白莲花花圈,尼尔玛拉修女噙着眼泪点燃了一支高达2米的蜡烛,然后把它稳稳地放在灵柩旁。

向遗体告别的活动持续了整整七天。在短短的七天里,前往圣多默教堂吊唁德兰姆姆的人就达到了100多万。其中有政界显要、商界巨子和各界名流,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其中有印度教徒、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基督新教徒、佛教徒。虽然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但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摒除了彼此间的差异,怀着同样的敬仰,以及同样的哀痛和思念,来到了姆姆的灵前。

在那难忘的几天里,仁爱传教修女会的200多名修女日夜守护在姆姆身旁。她们一直唱诵着姆姆生前最喜爱的圣歌。歌唱代替了眼泪。在这个时候,哭泣显然是不适宜的。眼泪表明你只想到自己的失去,而没有意识到,姆姆已经抵达那个渴望的终点——已经与上帝在一起。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600多个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分会里,也挤满了前来吊唁的民众。与此同时,全世界无数的教堂为姆姆献上了追思弥撒,几乎所有国家的首脑和政要都发来唁电,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这个仁爱天使一致的哀悼和崇敬。其中有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前总统里根夫妇、克林顿夫妇、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等。

9月13日上午,德兰姆姆的灵柩从圣多默教堂移往温塔基体育馆,印度政府要在那里为姆姆举行盛大的追思弥撒和安葬典礼。

从教堂到体育馆大概有七八公里的路程。13日清晨,天刚亮,居住在街道两边的居民便早早地起来,把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了。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很显然,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恭送姆姆。上午10点30分,八名盛装的印度军人肩负着姆姆的灵柩,在仪仗队的护送下缓缓地走出了教堂。三位身穿宗教礼服的英俊男孩,高举着十字架和蜡烛,在前面引路。饰有金色十字架的水晶灵柩被安放在一座撒满白莲花的特制炮架上。姆姆还是穿着那件朴素的滚着蓝边的白色纱丽,只是胸前盖上了一面印度国旗。

印度政府不仅派出了最庄严的仪仗队护送灵柩,还派出了英武整齐的三军士兵沿途守护。而跟随在灵柩后面的,则是数以百万的印度平民,以及德兰姆姆的家人,也就是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乞丐,孤儿,麻风病人,被抛弃的人,残障者和无家可归的人。在送葬的队伍里,他们作为姆姆的家人,跟仁爱传教会的修女修士们走在一起。

参加姆姆葬礼的,除了印度总统和总理外,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界显要,其中包括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派出了由国务卿索达诺枢机、驻印大使乔治·祖尔总主教等数人组成的一个庞大代表团。

这个盛大的典礼几乎惊动了全世界的所有媒体。从世界各地赶来报道葬礼的新闻记者根本无法统计,仅是直播葬礼的电视台就有数十家。

这样的葬礼盛况,在印度的近现代史上,或许只有两个人可以与之相比:一个是圣雄甘地,另一个则是被印度人称为国父的尼赫鲁总理。

当时的印度总统纳拉亚南代表“失去了母亲的人民”向姆姆表示深深的哀思,称赞她是“世间少有的慈悲天使”。印度总理古拉查尔则说,他谨代表痛失一个仁者的国家,向德兰姆姆致敬。他说,德兰姆姆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她抹掉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者的眼泪,她伟大的一生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国葬大礼结束后,姆姆的灵柩被送往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的地下室存放。

而在德兰姆姆的祖国,阿尔巴尼亚总统迈达尼和总理纳诺也对姆姆的谢世深表悲痛和惋惜,并一再希望姆姆的遗体能够运回阿尔巴尼亚安葬。但德兰姆姆无疑是属于印度的——属于印度的穷人,也属于全世界的穷人。

在德兰姆姆逝世六年后,也就是2003年的10月,罗马教皇便宣布姆姆为“真福品”。在天主教的传统里,封圣是有等级的,“真福品”是仅次于“圣”的“圣品”,即意味着姆姆已成为教廷钦定的圣女,在她的名字前,就可以冠以真福二字了,即“真福德兰修女”。姆姆封圣的速度之快,在天主教历史上,是罕见的。

同类推荐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因一些人物而风起云涌,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市场经济第一人顾准等。本书讲述了他们在困难中跋涉、在孤独中前行的探索历程,其深刻思想与坚定信念透过历史的烟尘,依旧光芒四射。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吴三桂降清

    吴三桂降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秋瑾

    秋瑾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原来曾国藩

    原来曾国藩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他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铄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之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悄然若殇

    悄然若殇

    如果,我发现你在我身边,只是悄然遇见,那么我会不会考虑一点点的改变我曾经的轨迹慢慢错过;如果,你再次来到我身边,告诉我是命中注定,我会选择相信,你给的一切。我是洛,你是谁?
  • 都市科技日常

    都市科技日常

    程序员李太平有一个小本子名叫:太平恩仇录,上面记载着从小到大的恩怨情仇,当得到科技系统之后,就有了狂浪的资本。把发展科技及逗逼生活交织在一起。
  • 斗转星河只为再次遇见你

    斗转星河只为再次遇见你

    她,21世纪街头小混混,死后灵魂穿越到一个以强者为尊的异世界,被世人称为草包废物,胆小懦弱,死后重生,她为了爷爷临终前交给他的遗愿,选择了修炼强者之路,却不料遇上了龙族少爷。他,这个世界顶点的战神,为了等待,亿万年轮回,成为龙族少爷,只为再次遇见她。
  • 我叫唐幺幺

    我叫唐幺幺

    21世纪女孩,转生到异世界。虽然一出生就是孤儿,但是天赋异禀,上天眷顾,小小年纪就能到高级学府就学。奈何黑暗势力太邪恶,女孩人小势微,不得不被迫“死亡”。大难不死的她,只想平静地度过余生,可是,世间的恩怨情仇怎是你想撇清就能撇得清的。重新回归的她,改头换面,重新开始,然而,命运依旧不饶人……
  • 花落离惜为君殇

    花落离惜为君殇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中原大地,风云变幻,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天灾人祸更是不断,哀鸿遍野。遂人们心中知道,上有九天,下有幽冥,为克服灾难,无数人们求仙问道,追逐九天神灵之足记,以求无灾无难,亦有无数人群,臆想膜拜,以求神灵庇佑。数千年后,中华大地,变化无穷,山川秀丽,野林丰茂,在这片土地上,更是流传着无数的神奇传说,遗留千古。墨逸,一个神奇的少年,面对困境,他该如何应对?面对情感,他该如何选择?他又该怎样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
  •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

    人世艰难,偏要活得好看

    2019年全新版散文精选合集,依权威版本勘校,甄选最具代表性文章,品读原汁原味的石评梅文字。总有一些执念,推着我们向前。石评梅,一个生在艰难时代的才女,因为看到了太多的人间不平,太多的人间疾苦,便更要发出尖锐的呼声,去唤醒,去鼓励,去引领,所有身处苦难众的人,尤其是女人,为了哪怕渺茫的美好未来,做最大的努力。石评梅说:我的理想就是男女平等。她追求爱情,虽有伤而不悔;她创办《京报副刊·妇女周刊》,以笔为刀,为女性的地位开拓道路;她参与各种运动,为国家民族奔走呼号;她笔耕不辍,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有限的一生,从未停止为美好未来而战斗,为女性独立自主而呐喊。她有太多的悲和苦,但有人说:“石评梅散文的思想意蕴有一种节制的美、平衡的美和自省的美。”虽处艰难困苦之中,但不忘理想,这是石评梅散文吸引人之处。这是一部石评梅的散文作品集,精选石评梅最文采以及最有奋斗意义的作品,愿读者能从石评梅的作品中,感受她的斗志和勇气,活成更励志的自己。
  • 盛世嫡女:医品特工妃

    盛世嫡女:医品特工妃

    女特工一朝穿成官家千金,马上就要嫁给傻世子?浴火重来,她的人生岂能容人摆布!母亲惨死,父亲功利,姨娘恶毒,姐妹伪善,极品亲戚组团秀下限。夹缝中求生存,如何才能肆意人生?只有靠自己!嫡女归来,医毒双绝,文能宅斗撕绿茶,武能挥拳揍人渣,有仇必报,有恩必偿,复仇路上快意恩仇!论虐渣,她是专业的!只是她如何也想不到,这些对她纠缠不休的公子们,竟一个比一个有底牌……“我家澜澜温柔娴静,从来舍不得揍我……哎澜澜,你看我跪的还标准吗?”众情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天剑圣

    绝天剑圣

    (日万更,热血玄幻)天不生我柳缠风,剑道万古长如夜!
  • 西游故事

    西游故事

    《西游故事》叙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艰险,终于圆满达成任务的精彩冒险故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妙、变幻莫测的童话世界。《西游故事》的特色在于丰富的幻想和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而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的特色,神妖各种人性化的性格,都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