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700000018

第18章 五言诗起源及相关问题探索(2)

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一方面暗示我们五言体韵文可能出自一个特定的地区,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秦汉之际,五言体韵语正是经由某些特定身份的文人之手,由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文体,在上层社会变成一种时尚。以下我们试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来描述这一过程。目前能搜罗到的秦汉之际五言韵语,多出自南方楚地。如集中见于《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的一组五言体祝辞,从病方涉及到的病种多为南方潮湿阴冷的环境所致的病理来看,这些病方,应是长期流传于南方的,巫祝用祝由术治病的咒语。(13)兹举数例如下:1《虿2》:(唾)之,喷:“史父产大山,而居□谷下。□□□不而,□□□不而,凤鸟□□□,□□□寻寻,彖(喙)且贯而心。”(下、而鱼部、之部合韵;寻、心属侵部)。2《虿3》:父居蜀,母为凤鸟蓐,母敢上下寻,凤(贯)而心。(蜀、蓐属屋部;寻、心属侵部)。3操柏杵,禹步三,曰:“贲者一襄胡,贲者二襄胡,贲者三襄胡。柏杵臼穿,一母一□,□独有三。贲者种(肿),若以柏杵七,令某□毋一。”4禹步三,曰:“月与日相当,日与月相当。”5以辛巳日古(辜)曰:“贲辛巳日。”三;曰:“天神下干疾,神女倚序听神吾(语),某狐叉非其处所,已!不已斧斩若。”(疾、语、已为韵)6热者,古(辜)曰:“朕诎朕诎,从灶出毋延,黄神且与言。”即三唾之。(《热》)7其祝曰:“浸畜浸畜虫,黄神在灶中。□□远,黄神兴。”(《身疡》)以上7例均出自马王堆西汉墓出土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专家认为帛书抄写的年代大约在前3世纪末期,至迟不晚于秦汉之际。从其内容和用途来看,这些韵语的病方,是巫祝用祝由术治病的咒语。据《国语·楚语下》及《山海经》之《海内西经》、《大荒西经》相关记载,上古巫医不分,而巫又长于歌舞,以言辞事神。楚地之巫要求更高,“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斋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语下》)《周礼》祝官掌六祝之辞,以言辞事神。文章各体,多出于斯。故刘师培以来,很多学者认为,上古文学出于巫祝之官。(14)由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多为五、七、三、四言混杂之韵语,其中的五言句在音步上与后世五言诗完全相同。帛书出于楚地,楚地巫风盛行,这说明五言体韵语源于,或者至少可以说曾流行于楚地女巫之口。四五言传播途径之一:楚地文士散文汉初楚地文士表现出对五言的偏爱,具体来说,就是在他们的著述中大量地采用五言韵语。这和汉初统治者崇尚楚歌楚舞的风气是一致的,同时也说明,五言韵语可能源自楚地的事实。凡探讨五言诗的起源的,无不提到汉初陆贾的《楚汉春秋》。人们只注意到其中所载五言四句的虞姬《和项王歌》。过去因为错误地认为陆贾《新语》为伪书,所以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陆贾的《新语》一书中大量集中地使用五言韵语的现象。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罗根泽《诸子考索》、王利器《新语校注》等,可证《新语》之不伪。(15)《汉书》:“陆贾,楚人也……名有口辨。”联系这一史实,来看陆贾对五言韵语的偏爱,就会发现这一现象中蕴含着五言源于楚地的重要本质。《新语》共十二篇,当时口述,以韵语说理,篇篇押韵,句式以四、三、五、七言句杂出,而以五言为主。

为论述方便,兹据王利器《新语校注》本,引述其中五言韵语如下:1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温之以节气,降之以殒霜。位之以众星,制之以斗衡。苞之以六合,罗之以纪纲。改之以灾变,告之以祯祥。动之以生杀,悟之以文章。故在天者可见,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纪,在人者可相。(《道基》)2虐行则怨积,德布则功兴。百姓以德附,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朋友以义信。君臣以义序,百官以义成。曾闵以仁成大孝,伯姬以义建至贞。……美女以贞显其行,烈士以义彰其名。阳气以仁生,阴节以义降。鹿鸣以仁求其群,关雎以义鸣其雄。(《道基》)3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故圣贤与道合,愚者与祸同。……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万世不易法,古今同纪纲。……故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道为智者谗,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道而德合,仁立而义兴。……上明而下清,君圣而臣忠。……(《术事》)4功垂于无穷,名传于不朽。……甘言之所嘉,□不为其倾。惟尧知其实,仲尼见其情。故干圣王者诛,遏贤君者刑。遭凡王者贵,触乱世者荣。(《辅政》)5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山川出云雨,丘阜生□气。(《无为》)6善恶不相干,贵践不相侮,强弱不相凌。……统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功不能自存,威不能自导。(《本行》)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文繁不录。《新语》一书篇幅本不算长,全篇差不多都以韵语说理。有五言体、三言体、七言体,还有成相体,句法变化多端,但五言所占比例最高。上引五言例证,从音步构成来看,主要有“二、三型”,“二、一、二型”,“三、二型”,“四、一型”和“一、四型”五种。前三种类型为五言诗的主要音步类型,第四种则常见于辞赋当中。比较而言,以上第一、二种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第三种次之,四、五两种最少。这一现象说明,《新语》一书产生的时代,已经完全具备五言诗产生的语言学基础。《史记·郦生陆贾传赞》云:“余读陆生《新语》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载录陆贾赋之属二十一家二百七十四篇,以贾为其祖。其赋三篇,今已不存。由此知陆贾不仅为辩士,而且是汉初开风气的赋家。《论衡·书解篇》:“汉世文章之徒,陆贾、司马迁、刘子政、扬子云,其材能若奇,其称不由己。”《文心雕龙·才略》云:“汉室陆贾首发奇采,赋《孟春》而进《新语》,其辨之富矣。”司马迁谓其每奏一篇,帝辄称善。可见其随时论奏,非若后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当时急于论事,动人主听,不暇精择”,犹多口述。故多用楚人习用之韵语。正表现出陆贾作为汉世著名文章家,善于汲取各种旧有艺术形式进行创新的专长。五五言传播途径之二:西汉辞赋陆贾之偏爱五言,已如上述。赋家与五言诗的成立,关系至为密切。有的学者认为,五言诗脱胎于楚辞,(16)似乎也揭示出问题的某些本质,但并无确证。枚乘是五言诗研究中一个关键的人物,乘为赋家,老于文学,其《谏吴王书》用“水非石之钻,渐靡使之然”,以及“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这样的类似于民间谣谚的五言体韵语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那么他借用出于妇女之口的五言诗体,写男女之情,亦在情理当中,也与赋家长于文辞的才能相符。西汉辞赋,尤其是散体赋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五言句式。

散体赋家本有意于句法的兼容并包,其中的五言运用亦可从侧面推知五言体在其时已很风行。试举其例如下:1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弥节乎江浔。秉意乎南山,望通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七发》)2秋田乎青丘,仿徨乎海外。(《子虚赋》)3消摇乎襄羊,降集乎北。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功羡于五帝。(《上林赋》)4玉钗挂臣冠,罗袖抚臣衣。(《美人赋》)5罢车马之用,抗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无德厚之恩。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虚,建翠华之旗,树灵龟之鼓。(《上林赋》)6丹水更其南,紫渊经其北。……骑之所蹂若,人之所蹈籍。(《上林赋》)7立历天之旗,曳捎星之旃。发黄龙之穴,窥凤凰之巢,临麒麟之囿,幸神雀之林。(《羽猎赋》)8创道德之囿,宏仁惠之虞。(《校猎赋》)9遵文武之度,复三五之田,反五帝之虞。(《长扬赋》)10甘露零其庭,醴泉流其唐,凤凰巢其树,黄龙游其沼,麒麟臻其囿,神爵栖其林。(《羽猎赋》)11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解嘲》)辞赋中的五言片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往往结构相同,一气铺排。显而易见,这样作只是为增强赋作行文的气势。因而大多数五言句和先秦五言韵语及后世五言诗相比,在音步、节奏方面并不完全相同,这可能是因为赋家的取舍不同所致。赋家对五言体表现力的重视,说明西汉五言诗体已引起文人的充分注意。六五言传播途径之三:楚歌吴世昌先生《五言诗起源于妇女文学》认为,五言诗出于妇女之手。(17)观虞姬、戚夫人等贵族妇女的悲吟(即《别项王歌》、《舂歌》),以五言体来表现对命运的哀叹,可知吴先生所说,至为有理。日本学者冈村繁据此认为五言诗出于楚人,(18)惜未作深入探讨。《别项王歌》、《虞美人歌》,见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陆贾《楚汉春秋》佚文。但《楚汉春秋》一书已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九卷,而《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二十卷。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楚汉春秋》在唐代曾遭增窜,并据此怀疑张守节所引《虞美人歌》的真实性。这种说法实为无据。因为《隋书》与《唐书》所著录之《楚汉春秋》虽卷数不同,但在《旧唐书》基础上所修的《新唐书》著录的《楚汉春秋》仍为九卷,不得据卷数不同而遽断其为伪。结合此前的《沧浪歌》等五言楚歌,可见五言为楚歌一体。由此看,汉初已有五言诗,是不容置疑的。传为汉高帝姬所作之《舂歌》(亦名《戚夫人歌》),亦楚人之作,歌云: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莫,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杂三、五言为体,与上文所引五言韵文相类。据《汉书》所载,汉初以楚地大姓数万户迁长安中,故长安多楚俗。这也是汉初长安地区楚歌流行的重要原因。《汉书·贡禹传》载汉武帝时代俗谚,谚云:“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又《汉书·五行志》载汉成帝时民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汉书·酷吏尹赏传》载汉代长安中民谣:“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已是完整的五言四句的形式。大约即为楚歌流行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汉书·外戚李夫人传》载武帝时期李延年所作的《李夫人歌》,表示从武帝时起,楚歌五言体的流行已经引起宫廷文人的注意,并由此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歌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体式上亦有杂五言体向纯五言体过渡的痕迹。可视为五言向宫廷文人文学的渗透,这是五言进入文人视野的途径中,除汉初文士用五言说理和创作辞赋之外的另一重要途径。明确这一点是很关键的。七几点结论综合以上所论,可以得出几点结论,一是五言诗起源甚早,至少在春秋战国之交,已经有《逸周书·王佩解》那样的用于说理的五言韵语。

《荀子》中多五言体,喜用这种形式说理;二是马王堆汉墓楚帛书和日书中的五言韵语,说明五言体源于楚地,出于巫祝之口;三是五言经陆贾、枚乘等文人不断使用,通过散文、辞赋及楚歌三种途径,最终由主要用于巫术和说理而转向抒情。这个过程中,汉初长安地区楚声的风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四是汉初完全存在五言诗形成的语言学基础,今存汉初五言诗中除明显出于后世文人假托之作外,均大体可信为西汉时的作品。注释:(1)刘跃进《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刊《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又刘著《结网漫录》,学苑出版社1997年6月版。(2)章培恒、刘骏《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刊《复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3)参赵逵夫《〈七发〉与枚乘生平新探》,刊《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5期。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第5期。(4)见黄侃《文心雕龙札记》,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5)逯钦立《汉诗别录》,见其《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30—36页。(6)朱《五言诗起源问题》,《东方杂志》第二十期、第二十三主要论点亦见罗根泽先生《五言诗起源说评录》所引,罗文收《罗根泽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7)《逸周书》之真伪参半,非全为周代文献,有西周原作,有本出西周而经春秋时人整理者,有作于春秋早期者,亦有春秋中期,乃至于春秋末期者。(8)参黄怀信《逸周书源流考辨》,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24—126页。(9)《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全文共甲乙丙三篇,均为韵文,本文引自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本)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三章。(10)参陈梦家《战国楚帛书考》,《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6—67页。(11)《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释文》,《文物》1977年第8期。(12)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13)参马继兴、李学勤《我国发现的最古医方》(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五十二病方》,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第191页)及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30—340页)。(14)参刘师培《文学出于巫官考》(见《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邓国光《周礼六辞初探》(刊《中华文史论丛》第51辑)。(15)言《新语》之伪,以《四库提要》影响最大。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针对四库馆臣所举疑点,一一考证,足破其说;后罗根泽《陆贾〈新语〉考证》一文又补充余说,进一步澄清旧说,文见《诸子考索》,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版;王利器作《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搜罗逸文,详加考辨,《新语》之不伪,似可成定论。(16)参伍《谈五言诗》,收吴宏一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论文精选丛刊》(诗歌类),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9-70页。(17)参吴世昌《诗词论丛》,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04—308页。(18)参冈村繁《文心雕龙中的五经和文学美之关系》,日本《中国文学论集》第十三号,1984年12月版。又见《冈村繁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同类推荐
  • 漂泊古今天地间

    漂泊古今天地间

    《漂泊古今天地间》是王春瑜先生的杂文随笔集,共分“胆剑篇”“人海浪”“鸡窗笔”三辑,旁征博引,趣味丛生。这是一部杂文和文史随笔兼容并蓄之作,透露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高度关注社会现实的心境。明快悦人的见解和活泼优雅的文字,对于启迪智慧心灵,丰富文史知识,陶冶情操乃至疏导情绪,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 唐诗与宋词

    唐诗与宋词

    莫砺锋、洪银兴编的《唐诗与宋词(精)》选择唐代诗人李白、杜甫与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行重介绍。李白向称“涛仙”,他的诗歌展现了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杜甫向称“诗圣”,他的诗歌是儒家精神的诗语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衷心热爱。苏轼曾三次被贬谪到荒远之地,他在逆境中保持着坚定、乐观的人生精神,他的词作展示了风雨人生中的潇洒姿态。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旅诗人,他的词作洋溢着爱国精神和英风豪气。此外,本书还对唐诗和宋词的艺术渊源、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行了解说,并择要介绍了其他重要的唐代诗人与宋代词人。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热门推荐
  • 请叫我剑神大人

    请叫我剑神大人

    李信带了个外挂穿了,一步两步越走越高。挂机就有熟练度,技能不用练,加就完事了。
  • 请夫人手下留情

    请夫人手下留情

    云辰是整个东煌都不可言说的禁忌。都说玉面将军云辰,少年成名,骁勇善战,文武双全,乃东煌第一战神。嘉懿十七年,云辰与北风国三皇子上官骞莫合谋,通敌叛国,里应外合,致使雷州十三县尽数陷落敌手,哀鸿遍野。最终,云月骑副将云易带领云月骑剩余众反扑,以双腿残疾为代价,亲斩云辰于虎跳峡一线天,戴罪立功,保全了云月骑残将。但也改变不了云辰叛国的事实,昔日东煌最强之师——云月骑从此被订上耻辱柱,一蹶不振。东煌国力亦因之大伤,自五国之首跌落尘埃。慕北从地狱归来,浴血重生,此生惟一夙愿——剑斩仇敌,马踏北风,复我失地,扬我国威!
  • 从绘画开始明星之旅

    从绘画开始明星之旅

    简介:手残艺术生获得绘画签到游戏,从此进击人生巅峰。在某国际艺术节比赛上,苏良随手一挥,完成一幅画作,“叮,来自现场竞争者的惊恐”“叮,来自世界顶级画师贡献的下巴”“叮,来自世界顶级评委的目瞪口呆”“叮,来自现场观众的惊呼”“叮,来自屏幕前世界各地艺术家的捶胸顿足”“叮,转化为进击点,6666...”于是,世界第一的画师从此易名...自此之后,不列颠女王来访、身价亿万的著名演员排队只为求一画...
  • 追爱———极品高手

    追爱———极品高手

    一个从山林里走出来的普通男孩儿,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青梅竹马萧婉凝,迈入了修炼者的行列,并来到了都市,在寻找萧婉凝的途中,无意间爱上了几个女孩儿,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苦恋!
  • 太始世界

    太始世界

    位面像一棵树,每一片树叶代表着一个小千世界。太始世界,则是树干,连接整个小千世界。故事从地仙界开始,主角是一个普通的现代人,一个修仙爱好者,在一次意外中横穿空间通道,降临地仙界,并附身在一个瘦弱乞丐身上……不久之后,各个小千世界融入太始世界,法则交接。人、妖、魔、虫、龙、天使等各族的征伐,混乱、征战,文明交融,科技与修仙的碰撞……人族在太世界中只是一个弱小种族,法则交接,天地灵气混乱,为了争夺领地,各族纷纷开战。为了守护人族最后的净土,主角跟着人族大军,红颜,至交与太始世界各种族对抗……这是一个混乱无序,天才夭折,强者陨落的时代;同时也是英雄倍出,儿女情长,可歌可泣的时代。
  • 妖娆小毒妃

    妖娆小毒妃

    顾府二小姐,天资聪慧,文武双全,天不怕地不怕,却唯恐一人。奕王殿下,天资绝色,灵力高强,但幼年丧父,丧母,信不过任何人,但他唯信一人,他不知何时何地,想着,念着一个人。别人欺她,他护着,不惜与皇上为敌,愿博万里江山,给她。
  • 我的男友不是机器人

    我的男友不是机器人

    拥有了感情的机器人,不甘心只做机器人它逆袭成人,只为陪伴佳人左右
  • 那片青空

    那片青空

    青空啊青空,为什么在我撕心裂肺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呢?
  • 末世奋斗笔记

    末世奋斗笔记

    [女强,暂无cp。]一场地震,末世开启,海啸山崩,瘟疫弥漫,人人陷入恐慌之中,自认为已无柳暗花明。地铁奇遇让苏然莫名其妙绑定了游戏系统,获得了一枚可爱啰嗦的系统000号。于是乎,她们的日常操作——[宿主宿主,恭喜你通关了!]“哦。”[宿主,你对000号这么冷淡,我会很生气的。]“想回炉重造?”[!!!]系统:你究竟有什么资本敢这么对你的上司说话!苏然:没什么,也就是嘴皮子功夫。一场有关地球人生存的末世,人类世界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切归零,重返原始社会,在地震中与阎王抢人,在海啸里与鲨鱼肉搏……实话告诉各位——本书,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极温极冷,瘟疫弥漫全不在话下。只是——苏然:哦?作者出来被打,你挖这么多坑,是想让我早死早超生?作者:嘿嘿。末世奋斗,人人有责。[本书小萌新,作者文笔有限,就当练笔啦,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但拒绝人参公鸡,作者是颗玻璃心,爱你们么么哒~]
  • 三国英魂

    三国英魂

    国崩离析,民不聊生。战火四起,狼烟连天。宗派趁机扰乱世间风云,百家也不堪落后纷纷出世扶持英主。华乾,华佗第六十七代传人,从小饱读医书,在尝试修炼自家心典时意外穿越异世。还没有来得及感到惊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这样一个无比混乱的世界!本就无轨的世界,多了这样一个异数之后,到底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