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30

第30章 三安史叛乱之前的道教哲学(8)

有人说见他骑白马向西而去,乃是尸解。梁朝时,则有陶弘景给梁武帝炼丹。据说陶炼就的仙丹“色如霜雪”,梁武帝服后有效,“服之体轻”,并因此对陶更加敬重,“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南史·陶弘景传》)。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唐代,炼丹活动逐渐繁荣起来。见于记载,第一位从事炼丹事业的,就是英明盖世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即位之初,一面批评梁武帝君臣唯谈苦空,讲《老子》,表示自己所好“唯尧舜周孔之道”(《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一面批评秦皇、汉武求仙无验,认为神仙不烦妄求。但是到了晚年,他自己开始服饵药石。贞观二十二年,出使天竺的王玄策带回方士那罗迩娑婆寐,娑婆寐自称有二百岁,有长生术,于是唐太宗命他炼长生药,并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旧唐书·天竺传》)。因为所制之药无效,娑婆寐被遣回天竺。唐高宗即位后,那罗迩娑婆寐又到了长安,要为唐高宗炼长生药。唐高宗不信神仙,这位天竺方士就客死在长安。后来,唐高宗又“广征诸方道术之士,合炼黄白”,倒是道士叶法善劝谏,认为“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旧唐书·方伎传》)。经过叶法善测试,把九十余人全部放归,据《新唐书》说是一百余人。十多年后,唐高宗又让胡僧卢伽阿逸多炼长生药,药成,侍郎郝处俊援引唐太宗服丹无效的先例进行劝谏,唐高宗才没有服食。但临终前两年,唐高宗到底还是服了丹药,“(永隆二年闰七月)上以服饵,令太子监国”(《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二)。至于这次是谁炼的药,不得而知。武则天时期,先是河内老尼弟子韦什方,自言能合长生药。武则天赐什方姓武,并派他到岭南采药。采药回,因老尼欺诈淫秽行为败露,韦什方遂自杀。数年之后,武则天又命洪州僧人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这副药多少有些效果,“太后服之,疾小瘳”(《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六)。武则天死,唐中宗复位,任用术士郑普思为秘书监,尚衣奉御叶静能为国子祭酒。臣子们上奏说,这两个职位,过去都是魏徵、虞世南、颜师古、孔颖达等人担任,这两个妖妄之人,怎能担此重任?其中李邕说道:“若有神仙,能令人不死,则秦始皇、汉武帝得之矣……”(《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八)可见任用这两个人和炼长生药有关。唐玄宗做皇帝之前和方士王琚就有交往。王琚曾劝他除去太平公主,他非常高兴,又问王琚,此外还有什么本事,王说,会炼金丹。

他做皇帝后,王琚被任为中书侍郎。王琚是否曾炼丹药,没有记载。当时有术士张果,说自己有几百岁,别人都说他有神仙术。开元二十二年,他奉召进京,用小魔术赢得了玄宗信任,使唐玄宗加强了对神仙术的兴趣。这一时期,唐玄宗曾召术士孙太冲等人为他炼制金丹。天宝四年,他还亲自动手,在嵩山设坛炼丹。据说药成后,他把药置于坛上,入夜要收药时,空中有人语道:不用收,有神灵给你看护。后来他做太上皇,还念念不忘炼丹的事。这些炼丹者,未必都是道士,甚至大多不是道士。至于服丹者,见于记载的,似乎也以儒教中人为多。唐太宗服食了天竺方士的丹药,腹泄不止。第二年,即贞观二十三年夏五月,腹泄加重,“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几天后就去世了。唐太宗的死,可说完全是丹药之误。唐高宗也是在临死前两年服的丹药,他的死是否与丹药有关难以论定,但是丹药没有治好他的病,则是事实。武则天服丹药,小有效果。我们只能作出这样的推测,或者是她服的量小,或者是这由僧人所合的丹药未加或未加很多铅汞之类的剧毒药。无论如何,这算她的运气。唐中宗、唐玄宗是否服用则未见记载。若是服用,可能和武则天的情况类似。和丹药同时兴盛、也同时遭到失败的,还有用于内修的服气术。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行气,包括辟谷、存神、存思、守一、叩齿、咽液等,到唐代都逐渐合为一术,即服气术。《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说:“服气本名胎息。”其要点不仅是要呼吸微细,如婴儿在母腹中,而且在理论上,不是像一般的呼吸那样呼吸外气,而是呼吸内气,这内气,也是元气。依南北朝以来的服气理论,则服元气化为元气,自己想显现时,就现出人形;想隐藏时,就化成云烟,长生不死,成为神仙。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修炼。依该服气经所集《胎息口诀》,则胎息的过程如下:行胎息者,要独处静室,不得让他人进入。正身端坐,左脚搭于右脚之上,宽松衣带,徐徐按摩全身肢节,然后两手握固,放在两腿之上,吐纳三五次。澄心静虑,排除杂念,徐徐摇动身体,让内脏舒展,再徐徐停止。鸣天鼓三十六通,叩齿咽液,使唾液满口。心里存想头戴朱雀,脚踏玄武,左肩有龙,右肩有虎。然后想两眉之间,进入一寸为明堂,进入二寸为洞房,进入三寸为丹田宫或泥丸宫,宫中有神人,长二寸,戴青冠,披红袍,执棕色笏板。其次存想中丹田,也有神人,穿红袍。其次存想下丹田,也有神人披红袍。其次存想五脏。从心开始,依次存想五脏六腑,并且存想它们都依自己所属的五行方位,而释放有关的五行之气。这五行之气,又与三丹田之气合为一气,从头顶冒出。气冒出后,即闪闪发光,光呈九色,上升可有三丈高,而自身即在其中。……我们看到,存思、按摩、吐纳、导引、叩齿、咽液等内修术,几乎都在这里统一于一个过程。唐代的服气术批评此前的行气等术,认为以往要求闭口憋气的作法是错误的。《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秘要口诀》道:世人或依古方,或受非道者,以闭数之,贵其息长,不亦谬乎!时人服气,多闭口缩鼻,皆抑忍之,但须取息长,不知反损。这部经还主张服气应像胎儿那样,以脐呼吸,“婴儿在腹中……以脐通气”,“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延陵先生新集服气经·胎息口诀》)。

但是司马承祯所著《服气精义论》,则反对这种模拟婴儿呼吸的作法。他说:若抑塞口鼻,拟习胎息,殊无此理也。口鼻气既不通,即畜损内脏,有何益哉?他的《服气精义论》认为,安神静虑是服气法的关键:凡饵内气者,用力寡而见功多,唯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即气道通畅,关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肤体润泽,手足汗出,长生之道,诀在此矣。在这里,服气术事实上成了心灵的修养术。这些争论说明,各种内修术到唐代也在发生着变化,其变化的总方向,是趋向心灵的修养。服气术的变化,是由于该术在实践中的失败。吴筠首先起来批评服气术的害人。其所著《宗玄先生文集·服气》篇道:服元气之术,上古以来,文墨不载,须得志人歃血立盟,方传口诀。只如上清禁诀,玉函隐书,百家诸子,诰传词文,乃至老君《秘旨》,内外《黄庭》,灼然不显不露;《五千真文》略述,只言玄牝门谓天地根,似显枝叶,本蒂深密。每寻诸家气术,及见服气之人,不逾十年五年,身已亡矣。余生好道术,志在元和,每见道流,皆问无事,千说万别,互有多般。或食从子至午,或饮五牙之津,或吐故纳新,仰眠伸足,或餐日月,或闭所通,又加绝粒。以此寻之,死而最疾。何者?为攻内外,故速死也。吴筠主张:“但莫止出入自然之息……”(同上)既为自然,也就否定了此前的一切服气术。据吴筠所见,修习诸家气术和实行服气的人,多则十年,少则五年,就送掉了性命。吴筠本人就是道士,他的说法,当不为假。方术在实践中的挫折,迫使它不断修订自己的理论。2隋唐方术的长生论服药求长生,是服药治病的发展和延伸。依古代医学理论,药物可以治病,就是药物把自己的性质转移到了人的身上。比如人们发热上火,要吃凉药,就是认为药物会把凉的性质给人,使人不再发热。人们要服食黄金,就是要吸取黄金不败朽的性质。据考出于汉代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说:“草木药,埋之即朽,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焉能生人。”葛洪的《抱朴子内篇》,直到唐代后续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都保存着这段话。也就是说,直到唐代,还有人认为,服食黄金,就是要吸收黄金不败朽的性质。所谓“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是对这种服食理论的精辟概括。服食丹砂,自然也是要吸收丹砂经烈火烧炼,不仅不败,而且变化奇妙的性质。这样的理论,在葛洪的时代,还未见有什么变化。葛洪坚定地相信,服食丹砂,可以使人长生不死。依葛洪说,最好的仙药是丹砂,其次是黄金,再次是白银。但是后来,服食的理论发生了变化。不少丹书都指出,服食黄金、丹砂等,不是要吸收它不败朽或会变化的性质,而是因为它们自身有充足的元气、元精,或阴阳五行之精。

同类推荐
  • 一是多少

    一是多少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六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释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全3册)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佛教文化纵横谈

    佛教文化纵横谈

    简洁而清晰地勾画了佛教从印度传来我国以后,与儒家、道家文化碰撞、斗争、互融并逐步发展、改革的来龙去脉,将佛教文化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与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先进文化以及我国的儒道文化、民间文化相对照、相比较,进行思辨性、比喻式的论证和阐释,阐明了佛教文化不仅是僧侣信众念经拜佛、修身养性的仪轨,也不仅是寺庙中美轮美奂的魏晋雕塑、唐宋壁画,而是经典的浩瀚、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邃、宗旨的崇高。
热门推荐
  • 荒野12区

    荒野12区

    十五年前,12区化工园区突然大爆炸,有毒气体扩散,全员迅速撤离。十五年后,少年们再探旧地,无意中揭开了十五年前大爆炸惊天大秘密!
  • 逆天无上

    逆天无上

    主人公天生圣体,可就在出生当天家破人亡,仆人带着主人公四处逃荒,隐姓埋名。一次偶然的奇遇发生了改变主人公的一生,使得主人公报的大仇,并且杀妖尊踩魔帝诸强臣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要阻我我便踏破这老天,登上无上的巅峰!
  • 从末世开始爆兵

    从末世开始爆兵

    天宇俯视着一群尸王,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说“怎么搞得啊,还尸王呢,废!”众尸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中有些崩溃,严重仿佛有泪在眼眶旋转,竟有些可爱。。。
  • 绿女奇医

    绿女奇医

    一个未来世纪的医生,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架空时代。她,一个刚出生,母亲就被休,在别人眼里是连一个下人都不如的少爷……她,天生就拥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在世人眼里,他是猫妖的转世……在受到一次次残酷的折磨后,阴差阳错,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医生穿越到她身上,命运之轮,开始转动……
  • 株林野史

    株林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喜欢你是每一天

    喜欢你是每一天

    在她觉得她这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懂她的人的时候,可能就要一个人孤独终老的时候,她遇见了他。文兮歌很久以后对他说:“顾凉木,谢谢你闯进我的生活,温暖了我的余生。”顾凉木第一次这么想捉弄一个人后来才明白原来她一直披着羊皮怪不得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她很奇怪潜意识觉得她不该是这样后来顾凉木对她说:“文兮歌,是我应该谢谢你,你让我知道,我原来可以这么喜欢一个人,以后你就是我的‘余光中’,余生,不必客气。”虽然我慢了一步,不能经历你的整个青春,但我多么想用我的整个青春来经历你……(本故事纯属虚构,新手上路,前面会写的有点别扭,因为中间有事耽搁,请多指教)(又名《凉木择歌》)
  • 先离婚,再谈爱

    先离婚,再谈爱

    我和他结婚了,他不情我也不愿,新婚夜他对我说:我要让你守一辈子活寡,然后又要让我坐一辈子牢……各种绯闻和诬陷,我放弃了一切,选择了离婚,净身出户!!!离婚后,他却天天缠着我,还让我给他生一个娃,这到底是几个意思?“我难受!”我抓着自己的衣服,一脸的茫然。“我知道,我就是你的解药!现在我就给你盖章认证!”男人魅惑的说道。等两个人想在一起了,却频频遭到前女友的骚扰,当真相揭开的一刹那,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一个石女,却引发了一场惊天的交易内幕。
  • 超神禁忌

    超神禁忌

    神,是世界上最禁忌的称呼。——————————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隐藏于世间,总是那么见不得光,做的,却为英雄之事。他们是可怜之人,其中的曲折,不为人知。他们行走于夜幕之下,身怀异能斩断妖魔。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守护。只是他们,只能生活在夜幕之下,永远见不得光。不能爱、不能爱、不能爱!守护世间与魔为敌的猎人,怎能爱上一个恶魔。“找不到任何理由……却还是不甘心……”——————————一首禁歌,讲诉人世情爱,兄弟热血,若非故事不是故事,能否再用一首歌的时间,倾听下雨的声音。
  • 对你绝对偏宠

    对你绝对偏宠

    【158可盐可甜系女主】x【180腹黑文静系男主】天文学里有个定义,叫洛希极限。行星和卫星会因为万有引力不断靠近,但他们之间有个保持安全的最短距离?一旦超过洛希极限,潮汐力会把那颗卫星撕碎。?然后那颗已经粉碎崩塌的星球会化作星尘,渐渐地聚拢在那颗行星身旁,演变成一个环,将那颗行星环抱。?“用一次粉身碎骨,换一个永恒的拥抱”
  • 祥瑞与司南

    祥瑞与司南

    一个系列的短篇故事,大概一个故事四五章,缘更。前面故事的坑可能会在后面填上。……背景有点像男频的灵气复苏和异空间入侵什么的,不过背景不是重点。就这样。不会写简介,难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