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20

第20章 二安史叛乱之前的佛教哲学(8)

帝于此茫然未决,藏乃指镇殿金师子为喻,因撰义门径捷易解,号《金师子章》,列十门总别之相,帝遂开悟其旨。续法所作《三祖贤首国师传》,记载如下:时天后召师于长生殿,问六相、十玄之旨,师指殿隅金师子为喻晓之。至一一毛头各有金师子,一一毛头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如是重重无尽,后乃豁然。随贡《金师子》一篇。据上所述,《华严金师子章》乃是法藏给武则天讲课后追记的纲要。这个大纲,体现了华严宗的基本思想。《华严金师子章》的总纲是,以金喻真如,为因;以工匠喻缘,由因缘而生起金师子相。金师子相,乃是一切法相的代表。该章第一节《明缘起》:“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金虽然用来比喻真如,但是比喻毕竟不是本身。真如有本体,金无本体,也无自性。金与师子,都是真如本性的呈现。然而与师子相比,则金是因,工匠巧是缘,师子是相。至于其他法相与真如的关系,就像师子与金的关系一样。第二节《辨色空》:“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推而广之,则法相是虚,唯有真如。法相不有,真如不无,所以是色空。色空但真如不空。空自身无法表现,只有通过色表现出来,所以色不是绝对的无,而是幻有。这个幻有,是存在的。第三节《约三性》:“师子情有,名为遍计;师子似有,名曰依他;金性不变,故号圆成。”以师子喻法相,则认为法相实有者,就是遍计所执性;认为师子仅仅是似有,即由于诸种因缘和合才出现的,就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比遍计所执性,较为远离世俗的错误,较为接近佛教的圆满认识。佛教的圆满认识是,师子是幻有或似有,但金性不变。也就是诸种法相是似有或幻有,但真如本性不变。这叫做圆成实性。到圆成实性,就是达到了佛教的最高认识,就可以成佛。第四节《显无相》:“谓以金收师子尽,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故名无相。”也就是说,一切法相都是真如的呈现,所以真如可以包含一切法相;在真如之外,没有法相可言。所以叫做无相。无相不是没有相,而是说法相都是似有、幻象,它们不能永恒不变。第五节《说无生》:“谓正见师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师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我们看到的一切法相的产生,都只是真如在产生。真如之外,什么也没有。法相有生有灭,但真如没有生灭,它不生不灭。所以是无生。是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处于不断的生灭之中,这是事实。但不能认为处于生灭之中就是无生。就像因为一个人要死就说他不曾出生一样。然而在法藏看来,产生的东西既然会死会灭,就是没有出生,或者说出生是一种幻相。第六节《论五教》,是法藏的判教思想,前面已经论述。第七节《勒十玄》,阐述华严宗的“十玄门”。第一是“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即金作为师子之因,师子作为金之果,同时产生,没有前后之别。同样,一切法相的产生,因果也都是同时存在,没有时间上的分别。智俨也以此为第一门。第二是“诸藏纯杂具德门”。即师子的每一感官都可以包容全部师子。

每一感官是纯,全部师子是杂,它们互相包含,所以是“诸藏纯杂具德门”。这在智俨是第六门,讲的是各种修行方式的互相包含。第三“一多相容不同门”。一就是金,是真如、是理;多是师子,是诸法相、是事。金与师子相容,比喻真如和诸法相容,理和事相容。这在智俨是第七门。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诸法相即的意思是,此即是彼,彼即是此。这在《华严金师子章》叫做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等等。之所以此即是彼,因为它们都是同一本体。对于金师子来说,就是同为金做成。就同为金所做成这一点说,“一一毛头,皆以金收师子尽。一一下彻遍师子眼”。推广到法相,则一切法相都是真如的显现,所以任一法相都可以说是一切法相。这在智俨是第八门。第五“秘密隐显俱成门”,在智俨为第三门。智俨以月为例,月有显有隐,然而月体本身不变。对金师子,可以仅仅注意它是金而忽略它的师子相,也可以仅仅注意师子相相忽略它的金。也可以同时注意。被忽略和被注意的,“同时俱成”,不分先后。这主要是比喻真如本体的始终如一。第六“微细相容安立门”,在智俨为第四门。这不过是从大小方面说的俱成、相即相容。第七“因陀罗网境界门”,在智俨为第二门。智俨那里说的是一珠容一切珠。这里用师子作喻:师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师子。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师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师子,还入一毛中。如是重重无尽,犹天帝网珠。因陀罗境界,是更加发展了的相即、相入思想。第八“托事显法生解门”,在智俨为第十。即以师子为例,说明真如和法相的关系。“说此师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彰真性。”师子相,借以说明人们如何把法相当做实有;金体,借以说明实有的乃是真如本体。第九“十世隔法异成门”。从时间上论述相入相即,认为过去、现在、未来,不论时间长短,不过都是一念。这在智俨是第五门。第十“唯心回转善成门”,在智俨为第九门。法藏以此作为总结,说明一切法门,都是一心所转,一念所致:金与师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事说理,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法藏以此作结,在理论上更加严密,因为一切相即相入,归根到底,乃是由于法相都是一念显现。不过,“唯心回转”的话,不适用于真如。比喻,在这里只有有限的意义。第八节《括六相》,论述了华严宗的六相说。说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它们又可分为三对。总相与别相是一对。比如,师子是总相,师子眼、耳等是别相,即个别相;房子是总相,椽、瓦等等是别相。别相,即全体中的部分。根据华严宗相即相入的十玄门学说,总即是别,别相就是总相。也就是说,师子眼即是师子,椽子就是房子。为什么呢?法藏说:“为椽全自独能作舍故,若离于椽,舍即不成。若得椽时,即得舍矣。”再推下去,一根椽也是舍。然而离开这一根椽,房子照样存在。金师子掉了一只耳朵,甚至缺了一条腿,仍然是金师子。因此不能说腿就是师子或耳朵就是师子等等。但法藏的论证,不能不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失。同相与异相为一对,总相、别相是从部分与全体的关系立论,同相与异相是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立论。所谓同相,是指椽、瓦等共同造就了房子。所谓异,是说椽与瓦等不相同,此椽与彼椽,此瓦与彼瓦也不相同。

就师子说,眼耳鼻舌身等共同组成了师子,然而眼与耳、耳与鼻等又各不相同。法藏认为,这同相之同,正是因为同相之异:“只由异故,所以同耳”(《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比如椽不是瓦,师子眼不是耳。不承认同,它们就不能共同完成房子或金师子的造作。这种认为异是同的前提的意见,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在这里,法藏没有大讲同异相即、相入。然而实际上,法藏所说的同与异的关系,脱离不了华严宗哲学的基本立场。成相和坏相是一对,并且也相即相入,或者说,成相就是坏相。所谓成相,是说椽子、瓦等诸条件共同成就了房子,师子眼耳等共同成就了师子,所以是成相。然而如果椽、瓦等不去成就房子,眼耳等不去成就师子,就是坏相。所以成坏相即相入。这样,“十玄门”考察了法相与法相的关系,“六相”又从总体和部分的关系考察了法相的相即相入关系。大体上,也就考察了一切法相及其相互关系。这些论证的结果,得出一个总的结论,那就是一切法相生于一心,都是真如的显现,所以法相之间都可以相即相入,所谓差别、所谓真实,都是虚妄之见。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认识,就证得了菩提智慧,就可以成佛了。所以《华严金师子章》第九节是《成菩提》,第十节是《入涅槃》。华严宗的教义和哲学,也就从这一著作中,得到了提纲挈领的表述。(四)禅宗哲学

1禅宗的经典依据据净觉《楞伽师资记》,禅宗从达摩以来,就以四卷《楞伽经》作为传宗的依据。所以,《楞伽经》乃是禅宗依据的基本经典,特别是禅北宗依据的经典。然而,在慧能的《坛经》中,则说五祖弘忍传法,教人“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敦煌坛经》)。这样,从南宗开始,又把《金刚经》作为他们信奉的经典。而据当代佛教学者的研究,则禅宗的思想,实与《大乘起信论》关系密切。 参阅:杜继文《大乘起信论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为了说明禅宗的思想发展,我们先来介绍这三部经典。《楞伽经》现存有不同的译本。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的四卷本,简称“宋译本”,就是禅宗说的他们传宗的依据。其次是北魏菩提流支译的十卷本,简称“魏译本”,第三是唐代实叉难陀译的七卷本,简称“唐译本”。《楞伽经》承继了大乘的八识等说法,但是它认为,一切境界,都是由于“心见”。其《佛心品》道:我不依汝如是之说境界有无,唯自心见。也就是说,它不讨论境界是有是无的问题,而只说境界是由于“心见”。这就把心提到了决定一切的地位。而这个心,就是如来藏。魏译本《请佛品》说: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心是如来藏,也就是真如佛性。这样,心就取得了本体的地位。那么,所谓究诸法实相,也就是究自己的心。在这里,蕴藏了识心见性即可成佛的种子。《金刚经》有八个译本黄心川《高扬著金刚经新注序》。,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最早。《金刚经》的思想,可以归结为“无相”、“无住”两条。关于无相,《金刚经》道: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只有五千字的经文中,反复强调这个“无相”的思想: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可以说,无相思想,是《金刚经》的核心思想之一。

因为它要求信众,必须这样来认识一切法。关于无住,《金刚经》有如下论述: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于这个无住思想,《金刚经》也是再三致意: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无相、无住,再加上无念,成为禅宗南宗的立宗标志。把无相、无住作为宗旨,为的是要人们不要住色、声等生心,因为这样生的心是不清净的。无相、无住的宗旨要求,要生清净心。这一条,也成为禅宗南宗的基本思想。当然,无相、无住之类的思想,并非《金刚经》独有,禅宗讲无相、无住,也未必就是因为《金刚经》,然而《金刚经》着意强调这些思想则是事实,而由此至少说明,禅宗的思想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禅宗创始人的领悟自然非常重要,然而在佛教的经典上也是有所依据的。禅宗思想,是佛教思想发展到一定时期水到渠成的产物。《大乘起信论》有两个译本,一是南朝梁代真谛译本,二为武则天统治时期实叉难陀的译本。都题“马鸣”造,即印度马鸣菩萨所造。有人怀疑马鸣所造的真实性,认为是中国僧人的伪托。然而《大乘起信论》出于隋代之前,则无人能够提出疑义。不论它出自谁手,它影响了禅宗的思想,则是不少学者的意见。《大乘起信论》把心作为真如、如来藏,并且认为心统摄一切诸法: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唯是一心,故名真如。由此出发,《大乘起信论》明确提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样的心,是众生心,因此,一切众生皆有真如: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真如。这种和真如等同的心,也叫“众生自性清净心”。《大乘起信论》还把这样的心比作明镜,明镜的不同状况,就像心表现出来的不同状况。为了保持心的清净,《大乘起信论》主张修习。比如修习止观,并且对如何修习作出了详细说明。而修习的目的,则是为了灭除无明,保持心的清净自性。上述思想,都为禅宗的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前期准备。与禅宗南宗直接相关的还有“无念”思想。《大乘起信论》不仅讲无住、无相,而且讲无念: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等异。知道心的无念,就可以入真如门,亦即成就佛道: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真如门。据杜继文教授的意见,禅宗南宗的无念和《大乘起信论》的无念并非完全相同参见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153-156页。。然而《大乘起信论》提出无念这个概念,确是为禅宗南宗以无念为宗作了某种先期的准备。2禅宗北宗思想禅宗南宗的兴盛,使北宗的材料大量佚失。据任继愈先生的意见,敦煌文献中发现的《菩提达摩观心论》(《观心论》)、《绝观论》、《大乘五方便》、《无心论》、《最上乘论》等,都是北宗禅的基本著作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5页。。本节所论,大体上也是依据这些材料。《绝观论》又称《缘门论》,假托入理和缘门的对话来说明禅宗的道理。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师的米粒

    禅师的米粒

    痛苦和幸福常常只是你内心个体的体会,让你的心变得开朗豁达是承受这些体验的心须,本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痛苦和欢乐的关系。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热门推荐
  • 我的刁蛮老总

    我的刁蛮老总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选择我还是她?”他不就是和一个美女随意聊聊身体开发的问题,自己的野蛮老总至于这样么,难道做了她的司机加跟班,就真成她的人啦?那美女总监的深夜召唤怎么办?富家千金的火热告白怎么办?哼哼,不吃白不吃,最好一起吃。
  • 同桌不说我爱你

    同桌不说我爱你

    她是他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她是她从小到大的同桌。她什么事情都会和他说,是的,两人并不相爱。她是他所有的全部,可他却不是她的最终归宿。她爱的人不是他,但是他可以为了他,付出他所有值得的东西。------“宋漓,为什么为什么你要为我做这么多。。”“因为我爱你啊。。”因为一句我爱你,赴汤蹈火都可以,因为一句我爱你,千山万水都可以。
  • 拍卖冷魅皇帝

    拍卖冷魅皇帝

    “皇上,本宫把你卖了做头牌!”穿越的第一天,她风风火火的绑架了皇上,痛扁了王爷,调戏了太子,气倒了太后,害死了妃嫔……她把皇宫搅的鸡飞狗跳后,收到圣旨,秋后处斩?死皇上,本宫跑给你看!偷跑的时候当然找个垫背的,卖到妓院去赚点零花钱!啊,那人好像是……皇帝?“皇上啊,您这美色白白便宜妃嫔哪行啊,出去赚点钱,补贴下国库嘛。”……“皇上,不要啊,不要,你干什么?臣妾……臣妾……”
  • 哥布林自传

    哥布林自传

    曾经安静祥和的阿拉德大陆不知何时开始动荡不堪,失去了亲人的土豆为了守护心中的那份情感开始四处游历。无奈种族的歧视与世俗的苍凉让他越来越感不安,最后连唯一想要守护的夙愿都烟消云散!心已失、何为牵?为了某些仅存的对美好的幻想,与赫尔德达成协议重塑一个美好的世界...
  • 越过山巅

    越过山巅

    南天门上的板砖成精,私逃下界,遇到了被亲生父母卖掉的少年。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共同经历了一场贫穷的修仙之旅。再回首,他们的相遇并非意外,也非巧合,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究竟谁是棋子,谁是棋手,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一本古典仙侠,带你回味逝去的青春,缅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展望垂手可得或是遥不可及的无限未来。
  • 我在科幻世界遇见神

    我在科幻世界遇见神

    浩瀚宇宙,星如砂砾,而人类以微末之躯将这无数“砂砾”收入囊中。科技的世界,不可知的进化,甚至还有“无所不能”的神?这一切在穿越而来的贺新珏眼中如此神奇。等等,老乡?!不同人不同命,人家“无所不能”,而我?呵呵。
  • 战仆

    战仆

    战,千年万年。战,千种万种。这是一个关于战斗的故事,主角将会再新的大陆上开创怎样的传奇。不同国家,不同流派,不同人类的斗争下主角所能做的只有,战战战(终于开学了,对不起大家,我的更新会变慢,但是我会一直为大家带来快乐的!加油!!)
  • 倾城绝恋之莫离殇

    倾城绝恋之莫离殇

    好吧,虽然姐不知道咱是怎样从那几亿分之一的概率中得到那穿越的机会的!不过,咱这点适应能力还是有滴!平时和王爷夫君玩玩,培养培养势力,小日子过的还不错!哎,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半路去杀出了那么多的程咬金,我也是醉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这究竟是一个弥天大谎,还是一个千年骗局,又或许是爱恋成殇,也许是心已死绝而所带来的复愁呢?让我们一起来跟随离殇的脚步去揭开这所有的事实真相吧!倾城之恋为了谁?颠覆天下又是为了谁?为了所爱,还是所恨,还是仅仅只是为了心中那所剩下的执念!一曲成殇,带来的是别离还是永恒!他可以为我放弃所有,我自然也可以为他倾尽一切。不为其它,只为爱!
  • 国民校草:帝少的邪魅恋人

    国民校草:帝少的邪魅恋人

    她,25世纪著名的杀手L,邪魅是她的代名词;一朝穿越到21世纪,变成了女扮男装的“富家少”。好吧,即便是废物她照样能变天才。只是他一个冷酷变态男,一天到完折磨自己。从此变成了你追我逃的生活,帝少瑾:“黎暮若,这辈子你都只能在我面前哭,我会在你的身旁给你个肩膀依靠。”
  • 最爱的那些年

    最爱的那些年

    “嗯我知道了,哥哥”女孩半低着头。男孩那蕴含着星辰般的眼眸爆发出怒火,将女孩瘦弱的身体一下子推到在墙上手撑在女孩头上方“该死的我说什么你没听见吗,我说我爱你,我说我想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