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2400000009

第9章 扑朔迷离的纷争——政治军事之谜(3)

宋太祖这时不紧不慢地说:“人无非追求荣华富贵,子子孙孙都不贫穷罢了。如果大家交出兵权,你们和我之间没有猜疑那多好啊!你们回到老家去,多多地添置田地房屋,再买一些美女歌妓,天天喝酒,这才叫朕放心,你们也快活。这么办怎么样?”

众人一听,不住地叩头说:“好,好。”

宋太祖笑了笑:“大家不要这样,都快起来,让咱们君臣痛饮一杯。”

酒虽进了肚,众武将心里却不是滋味。

第二天,众人借口有病,请求辞掉官职,宋太祖高兴地答应了,从此赵匡胤就把军权收归己有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自20世纪40年代,“杯酒”一事的真实性开始为个别学者所怀疑。近年来,又有若干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杯酒”一事发出质疑,认为此事“疑点甚多,不足征信”。其实,“杯酒”一事虽然在某些细节的记载上不无渲染,但却并非后人编造。作为一桩历史事件来说,基本是可信的。如此大事的措置,当然要有许多严肃、正规、细致的操作程序,不会是杯酒一席间的事情。但无可置疑的是,它们又都通过杯酒一席间,营造出一种和缓、机智、温厚的政治氛围。所谓“杯酒释兵权”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发生的一幕喜剧,它的真实性是有其时代依据的。

宋太祖即位后,曾对禁军的兵权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调整。赵匡胤撤罢了侍卫司的最高统帅韩令坤,而代之以石守信;撤罢了殿前司的最高统帅慕容延钊,并随之裁撤了殿前都点检这一最高军职。这几次调整,实为“杯酒释兵权”的先声。“杯酒释兵权”后,不到半个月,又解除了六位禁军将帅的兵权。至此,原来禁军中的九位高级将帅已有八人被解除了兵权(只有侍卫步都指挥使韩重【yūn】继续留在禁军当中,改任殿前都指挥使),“杯酒释兵权”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杯酒释兵权”后,为了兑现当时酒席上的承诺,也是为了安抚失去军权的禁军将帅,宋太祖将一妹三女中的三人嫁往释去兵权的将帅之家,说明这种婚姻是有着强烈政治色彩的。这种安排,不但使石守信等人在一失(失去兵权)一得(与皇室联姻)中获得了某种心理平衡,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消除了“弓藏狗烹”之类的疑惧,进而以愉快而又积极的态度,主动地调整各自的社会角色。

“杯酒释兵权”这种宽缓的方式,既比较理性地解决了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同时又使君臣之间保持了一种较为亲密的关系,留下了较为宽泛的合作余地。“杯酒释兵权”,就其直接意义而言,一是预防了禁军将帅用兵权发动政变,重演“黄袍加身”的故事;二是解决了开国将帅居功自傲、偃蹇弄权的问题,所以,它的成功,极大地促成了宋初政局的稳定,使北宋避免了重蹈五代短命王朝的覆辙。从较深的层次看,“杯酒释兵权”则意味着武人干政的结束,开启了偃武兴文之机。从更深的意义上看,“杯酒释兵权”所解决的,又是中国封建政治中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处理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宋初的“杯酒释兵权”,选择了一种较为理性和文明的方式。“杯酒论心,大将解印”,谈笑之间,解决了一个历代深感棘手的问题。当然,实际过程不会如此简单。但自建隆二年七月后,绝大部分功高资深的禁军将帅,既被解除了兵权,又保持了同皇帝的亲密关系,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野蛮蒙昧的色彩在消退,文明理性的色彩在增多,政治运作的文明化、理性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代规模可豫知矣。”从这一角度看,宋初的“杯酒释兵权”,其最深刻的意义就在于营造了一种较为文明和理性的开国氛围,从而影响和带动了宋代的政治生活向着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留下许多如不轻杀大臣、不搞文字狱等值得肯定的政治传统。

纵观大局的举措

洪武科场南北榜之谜

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方式,中举之人可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天下学子尽趋之。按成绩取士是最公平不过的了,可洪武三十年“南北榜”事件却反常规,按地区取士,这不是简单的科举改革,而有着不寻常的政治意义。

明朝会试重开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式颁布科举章程,会试在乡试的次年,即每逢辰、戌、丑、未年举行,因为考试时间在二月,所以又称“春闱”。洪武十八年(1385年)定下考官人数,主考二人、同考官八人,其他又有会试提调官、收掌试卷官、弥封官、誊录官等等,体制十分完备。唐宋两代尤其是唐代科举看重人情请托,明代虽不能根本杜绝,但已趋于相对的公正。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初五,是三年一次会试放榜的日期。参加会试的举子们经过层层选拔,会试高中后,必须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三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的象征意义重于实际意义。殿试结束,按照科甲排名,新进士获得在京或在地方上做官的权利。

举子们早早来到张榜的地方,秦淮河北岸的贡院门前。放榜时分,监场官员手捧黄榜,在鞭炮声中高悬于辕门之前,上有52名贡士的名字。落榜者心中不平,一位举子发现上榜之人全部为南方人,他的发现引起了北方举子的愤怒,人群大哗,他们向黄榜投掷泥团石块,认为考官偏袒同乡。落第举子成群结队,从贡院来到主管科举的礼部,要求与考官对质。礼部官员请来“皇家警察”锦衣卫镇压,但面对群情激愤的大批士子束手无策。很快,南京的街头巷尾贴满了匿名传单,指责主考官员只选拔南方人,其中必有隐情。考场骚乱发展成一场南北对抗的政治运动。事件愈演愈烈,礼部官员不敢隐瞒,向皇帝上奏本,陈述此事。

会试主考、翰林学士刘三吾为学界泰斗,他负责制定明初科举章程,修订《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书籍,为人清正。本科考试取士都经过再三挑选,没有接受人情请托。他在朱元璋召见时详述经过,认为由于北方一直处于元朝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民不聊生,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南方相比,举子在文化素养上确实有所不同,才会造成一榜尽是南人的局面。朱元璋虽然同意这一解释,但要求特选几位北方举子以安定人心。刘三吾拒绝了这一要求。结果刘三吾被赶出宫城,副主考白信蹈被停职。朱元璋命令翰林院侍讲张信主持考卷覆审。北方举子在礼部衙门前高呼万岁,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张信领受朱元璋旨意,组织一些人重新阅卷,20余日与阅卷诸人关在贡院,不得回家,不与任何人接触。会试复审成为京城人人关注的头等大事。

四月十三日,皇帝亲临奉天殿,听取复试结果,六部九卿官员与原主考人一起进宫听旨。张信当众评点几位北方举子的试卷,认为颇有可取之处,但是,他突然掉转语气,将南方卷与北方卷相比,承认北方卷确实不如南方卷,一榜尽取南人事出有因。此论出于所有人的意料,也出乎朱元璋的预料。

朱元璋大怒,指责官员官官相护,互相包庇,张信受刘三吾的指使,有意将水平不高的北方卷子送交皇帝审阅。他宣布自己将亲自复卷,以前结果一概无效。张信、刘三吾、白信蹈等人被缉拿下狱,严加追问。刑部无法从这些官员身上得到所需要的口供,便转而施酷刑于他们的家人,罗织张信的罪名是“为胡惟庸鸣冤,反叛朝廷”,刘三吾、白信蹈等人变成蓝玉余党。此时上距胡惟庸之死已17年,蓝玉之死5年,朱元璋明知罪名为罗织所致,但为了打击廷臣的反对势力,安抚北方人心,仍将在案人士处以极刑。四月底,张信、白信蹈、司宪、王侈华等被凌迟处死,刘三吾年老免死,发往边疆充军。高中的陈安有行贿嫌疑,被同日处斩。

五月,朝廷宣布复审结果,新选61名贡士全部为北方人,河北韩克忠居首,第二名山东任伯安,南方举子无一人入选。史称“南北榜”或“春秋榜”。

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洪熙元年(1425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十之六,北卷取十之四,宣德、正统年间,南北各让出五个名额给中部地区,以取得地区间的平衡。以后虽然名额有所变更,但按地取士的制度相沿不变。

这次“南北榜”事件,表面上看是朱元璋亲手制造的一起冤假错案,许多正直无辜的官员惨死在专制皇权之下,朱元璋应该是个残暴的昏君了。但是,综观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从大局出发,朱元璋此举是用心良苦的。

其一,朱元璋采取极端措施平息北方知识分子的不平,是为了维护国家政局的安定。因为,当时南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北方长期处在元朝政府统治之下,民不聊生,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而南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南北相比,差距很大,这是客观存在。朝廷选拔官吏,如果简单地以文章好坏取士,势必造成南方人当官越来越多,而北方人则永无出头之日,这不但影响北方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将引起北方人的不满,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按地区取士,则会缩小地区差距,化解这些矛盾,有利于朝廷的统治。

其二,北方地区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北方原来是元代的政治中心,当时是明代的军事要地。明初之时,北方士人迟迟不愿依附明朝,对朝廷取观望徘徊态度,因此,用科举收伏北方士子之心是当务之急,而张信等人眼光短浅,就事论事,体会不到“圣意”,难免成了牺牲品。

朱元璋不以成绩取士,绝不是简单的科举制度的改革,而是血淋淋的政治斗争。

宫廷演义离奇案

明末三大案之谜

明朝末年,宫廷内接连发生三起离奇案件,搅得朝廷天翻地覆,其内在因素曲折复杂,扑朔迷离,时至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围绕着三案的斗争仍未停歇。

明朝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发生了著名的三大案,按发生时间先后,分别为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与皇帝后宫有关。

万历帝非常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也特别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本来这是个人私事,但皇帝的偏爱则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即所谓的“国本”之争。因为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按照传统儒家伦理规范,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也就是说长子或正妻所生之子才有资格被立为太子。

神宗没有嫡子,他的长子朱常洛为恭妃王氏所生,一直受冷遇。万历皇帝采取拖延的方法,迟迟不册立太子,他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以示自己一视同仁。由于廷臣的一再抗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朱常洛才得以正式册立为太子,朱常洵同日封为福王。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发生梃击案,梃击的目标直接对准太子。

梃击案的经过并不复杂,一个名叫张差的大汉,拿着枣木棍,闯进太子住地慈庆宫,打伤守门太监,在大殿廊檐下被捕。对于审讯结果,大臣的意见各不相同。巡按皇城御史刘廷元、首辅方从哲等人认为张差无人指使,属于精神不正常。提牢主事通过私下探听,断定这是谋害太子的阴谋。经过三法司前后仔细调查审问,最终查出果然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指使张差所为,庞保、刘成还对张差许诺,如果打杀了人,他们将保他安然无事,他自己一辈子也就不愁吃穿了。

这一结果令朝野震动,朝臣强烈要求提审庞、刘二人,从而使案情大白于天下。但神宗见此事涉及郑贵妃,不愿事态扩大化,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持只处理到庞保、刘成为止。而朝臣们偏偏又是不依不饶,眼见着又一场君臣交锋要起。最后,皇太子朱常洛为了息事宁人,出面劝道:“庞保、刘成是张差疯口诬陷的,只将张差治罪便罢了,不要株连他人。”他请求众大臣不要再追究了。这时,神宗也拉着太子的手,以其与太子非常亲密形象,共同召见大臣,并对大臣们说:“朕想皇太子是国家根本,今年已34岁,素来孝顺有礼,朕很器重他。众卿家何必疑心我有他意呢?若要换太子,早就换了。何况福王已移居外地,没有圣旨,他是不能回来的。”众臣无奈,只好将此案草草了结,张差被判死刑。后来,张差供词中提到的马三道、李守才、孔道充军边地,庞保和刘成两人在宫中被秘密处死。

这就是名震一时的“梃击案”。对于梃击案的真相,后来史书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件事是由宫中拥戴福王的势力策划的,与郑贵妃脱不了干系。以张差一介平民百姓,从没进过皇宫,能在深宫重殿,手持棍棒,一路毫无阻拦,直奔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这不可能是偶然的,若不是有人暗中指点及至保护,这是做不到的。

梃击案后,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总算是确立了。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病逝。八月,朱常洛登基,是为光宗。岂料光宗在位仅短短的29天,便随父归西。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两粒“红丸”竟要了皇帝朱常洛的命,酿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

事情是这样的:

万历末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定。于是,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朱常洛,投其所好,送了8个美女供他享用。朱常洛身体本不强健,此番又与这些女人淫乐,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了。

可是,他并不节制自己,照样与这些人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了一粒“红丸”,结果,狂躁不已,狂笑不止,精神极度亢奋。次日早,侍寝的吴赞连忙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是阴虚肾竭,还以为是邪热内蕴,下了一服泄火通便的猛药。结果,朱常洛一宿腹泻30余次,危在旦夕。这下子,闯了大祸,朝廷上下唇枪舌剑,吵声骂声不绝于耳。

重臣杨涟上书,指责崔文升误用泻药。崔文升反驳说并非误用,而是皇帝用了“红丸”造成病重。两颗“红丸”一条人命,震惊朝野,酿成大案。红色药丸是不是“红丸”?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丸”,红铅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而已,只不过他时运不佳……

有人认为,那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则名利双收,死了算是病重难救。李可灼很可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还有人认为,拿春药给危重病人吃,有悖常理。李可灼明知自己不是御医,病人又是皇帝,治出了问题,脑袋都保不住,为什么还这样大胆进药?况且,朱常洛纵欲伤身,急须静养,怎么还用这虎狼之药?由此推断,李可灼必是受人指使,有意谋杀皇上。再一追查,崔文升曾是郑贵妃属下之人。崔该杀!崔的幕后指使也该追查!

同类推荐
  • 战回三国

    战回三国

    关于三国的游戏也是数不胜数,我从中选了一款比较独特的游戏来诠释一段新的热血三国,内容可能会有些科幻,但是我尽量贴近正史来写,也增加一些野史的内容。我认为自己是属于亲刘派的,至少我在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一般比较关注刘营的变化,这可能也与作者将蜀国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有关。到后面多次看三国的时候,这种感情就慢慢消失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将本书以亲刘的方向写,一来这样内容会比较充实,二来也是想回忆一下那段热血的三国历史。希望你们能在本书之间感受到一点热血的感觉吧。
  • 回到三国当土豪

    回到三国当土豪

    一矮穷挫大学生刘仁,边考古边泡妞在深山寻宝,结果穿越到自己前世,摇身一变成为三国汉室宗亲刘虞之子,弄弄小发明赚钱,打倒汉末豪强,成为一代有钱有粮有地的大土豪:南阳袁公路歇斯里底怒吼:“男人莫装逼,装逼遭雷劈,你确定是在说我?”“张纯莫装纯,装纯遭人轮,啥叫装纯?”渔阳张纯临死前不解地问道。西凉董卓舔着大刀说道,“拿下洛阳,金银财宝是众将士们的,皇帝和嫔妃宫女都是我的。”渤海袁绍:“某乃四世三公,左颜良,右文丑,你敢跟我抢地盘,问我兄弟答应不?”“你们为何这么叼?”吕布仰天长啸。涿郡刘玄德四处驰援却无人肯让地盘,疑惑道:“难道我不是诸侯请来的救兵么,不肯让地盘给我就算了,怎么连路费都不给呢?”孙伯符道哀声叹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盟友。”
  • 混在1275

    混在1275

    一个神秘的虫洞,一段不同的历史,自然的选择还是人为的操控?宅男的口袋里装着大宋朝......我,来自2015,我,混在1275。
  • 红墙见证录(一)

    红墙见证录(一)

    本书是一幅共和国历史长卷,打开长卷,共和国历史上每件大事的来龙去脉,每一组人物的对抗或合作的历史细节。都会深深吸引你的目光众多故事展现了共和国领袖超凡脱俗的智慧和人格力量,也透露了他们内心些许难言的苦闷。
  • 西藏解放

    西藏解放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热门推荐
  • 龙珠之大宗师

    龙珠之大宗师

    人的一生总得有点目标,阿比盖尔的小目标就是先混个宇宙第一的名头玩玩!他从末世而来,有着世界上最坚定的意志!“总是霸占着宇宙第一也没什么意思,是时候当一会儿大宗师了!”PS:本文有原著的一切人物,进阶路线,同时还加了一些作者自己想象的一些世界剧情。主体部分还是按照龙珠-龙珠Z,再加上龙珠超和龙珠GT的部分剧情!书友群:453966865
  • 手机里的大话

    手机里的大话

    失业小青年叶小天,意外得到了一款可以来回穿梭两个世界的软件,当他来到另一个世界后才发现,这里竟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话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叶小天能不能活出精彩,这一切都还是未知
  • 打造超玄幻

    打造超玄幻

    少年坐椅,面朝大海。持一缕灵气,遥指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哪里不对点哪里。……有人曾一刀成绝响,斩巨龙,沐龙血。有人曾喜欢请喝鸡汤,后院豢养九只凤凰。有人曾枯坐山巅,口若悬河,一气压得百万军。有人曾落笔搬山移岳,绘一副锦绣画卷,可困仙神。而那年,春暖花开。他们不过是平凡无奇的杀猪匠,臭书生,养鸡人,穷画师。这是一个将低武大陆改造成超玄幻大世界的故事。PS:已有600万字完本万订《异世界的美食家》,300万字精品《造梦天师》,可入坑~
  • 四肢健美

    四肢健美

    本书介绍了手、指甲、腿、脚健美的意义和美学基本知识,如何通过饮食、药膳、服饰、化妆、护肤、体操、练功和日常卫生保健等方法保持这些部位的健美,以及四肢损容性疾病的防治等。
  • 反派女配她杀伐果断

    反派女配她杀伐果断

    安湫..自混沌空间醒来,在世间漂泊千年,成为了鬼神。安湫却发现世间游魂中有一些灵魂包含着冲天怨气,安湫厌倦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漂泊,利用自己能够穿梭三千小世界的能力与这些人交易,体会各种人生...然而每一次她发现自己都成为反派女配炮灰的角色,不得已在反派的路上越走越远...
  • 凶魅日常

    凶魅日常

    那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灰色中。队伍很长,望不到尽头。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可是却感受不到他们的喜悦之情。
  • 十方阁之收魂师

    十方阁之收魂师

    一个刚刚学习抓鬼技术的两个人,在抓鬼这件事上越走越远,抓了一个有一个游魂,失去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深,到最后在也挥不起手中的兵器。故事的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无与伦比的孤独。
  • 火影之月鸣

    火影之月鸣

    她是月光家拥有古老血统的人,她拥有着每个心术不正的人想要的能力,她的一生只爱了一个人,那个拥有金色头发的阳光少年,他用尽一生去爱她,但有些爱,不得不,各安天涯。
  • 后来我们相爱了吗

    后来我们相爱了吗

    初识李君烨,是在夏一灵18岁那年,当时的她穷困潦倒,与舅舅和表哥相依为命,在高尔夫做兼职球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李君烨的男人,随着和李君烨接触的深入,夏一灵的内心慢慢坚定下来,但李君烨却突然对夏一灵极其冷漠。“我们分手吧。”“李君烨,你给我记住了,以后无论你再怎么成功再怎么富贵再怎么辉煌,我夏一灵都不会再多看你一眼。”
  • 鬼修真

    鬼修真

    他是备受欺凌的修真派“师叔祖”,与师侄过招,不幸殒命。来到地府,不甘心转世为猪,于是借助五彩神石的力量,逃出地府。身为鬼魂的他,在无名山谷悉心修炼,五彩神石赐予的魂魄经,让他修为大涨。最美丽、最强大的后土祖巫,爱上文天,为了他重生,不惜挖出双目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