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2000000004

第4章 怎样用《易经》预测事物(1)

一旦你解读出《易经》提示的线索,并且明确了问题所在,一个预料之外的答案就会浮出水面。有时候你会觉得《易经》的提示模棱两可,难以理解,这种困惑其实是源自于你自身的不确定。然而在关键的时刻,一旦有尖锐紧迫的问题需要《易经》给出指示时,你肯定会得到令你满意和欣慰的解答。

为所要预测的事物起一个卦象起卦是我们学习《易经》预测的关键性一步,当你遇到疑问需要寻找答案时,你首先需要起一个卦象,然后根据卦象本身,及其卦辞爻辞进行解读,从而在心与物的沟通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本节我们将要学习三种起卦解卦的方法:蓍草占卦法、六爻预测法(又称“火珠林占卦法”)和八字预测法。

一、蓍草占卦法这种古老的占卦方法包含一套十分繁复的仪式,我们要用50根蓍草,通过这个仪式来获得一个卦象。蓍草是一种原产亚洲的草本植物,细长中空的茎秆,而且很容易被折成12~18厘米长的小段。这种植物一般生于山坡草地或灌丛中,适应性很强,比较容易找到。当然,如果你一时找不到,也可以使用其他代替品(如竹签、火柴棍等)。

古人认为蓍草和龟甲一样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相传这种草能生长千年而茎数三百。蓍草深秋枯槁,逢春又生,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草,而且它的茎又很直,正像人若有犹豫不决的事要问有声望的老年人一样,传说用蓍草占卜是很灵验的。

《易经.系辞》中介绍了蓍草占卦法的原理——大衍筮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音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音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在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大衍之数”。平时我们讲《易经》为卜筮之书,其实卜与筮是有区别的。卜为龟卜,筮为占筮,并不是一个东西。龟卜主要是利用象,占筮则是利用数。卜是在龟甲上钻孔之后用火烧,根据其裂纹的形象断之以吉凶,具体而直观,比较简单。

筮则是用竹签做的筹码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当然比较复杂了。

筮要依靠数学运算,运算就要有一定的规程和方法,这种规程和方法叫做筮法。筮法是依靠数而建立的。这个数,并不是一般的数,而是天地之数。所谓天地之数,则为阴阳之数、奇偶之数。天地之数就是1、2、3、4、5、6、7、8、9、10的相合之数,天数等于1、3、5、7、9的相加数,地数等于2、4、6、8、10的相加数,所以,天数是25,地数是30,舍去尾数不用,而用整数50,则为大衍之数。

为什么把五十作为大衍之数呢?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相合,圆满了就是道。河图与洛书的总数加起来是一百,是个盈数。一百个数里面,五十个阳数,另外五十个是阴数。

阴阳之数,两两相合,组成了五十个阴阳数,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就是道之数。这里“大”指太极,古文“太极”均书为“大极”;“衍”,表示由简单向复杂方向衍生、展开、推演;“大衍”

意思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大衍之数”就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所需要的数。

明白了“大衍之数”之后,让我们开始仪式吧,先寻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挠的地方放松一下,整理大脑几分钟,使问题抽象化以后,用笔记下来。然后按照大衍筮法的原理,继续下面的步骤:

1.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首先找五十根蓍草,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也就是说实际用以占筮者为四十九根。五十根蓍草用来表示天地万物,那个不用的一根表示天地未生前的太极。大衍之数,遁去其一,也就可以理解为由太极衍生出来万事万物。

蓍草不好找,可找五十根竹棍代替。

从五十根竹棍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

2.一变四营所谓四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

(1)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手握四十九根蓍草,心想占问的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而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这叫“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就是两仪、天地,这象征“太极生两仪”,从此分阴阳造化天地。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最关键,要求意念专注而不可杂念丛生,天人信息一沟通,就有希望从随机中见到必然了。

把四十九根竹棍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而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以象征两仪。

(2)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的四五指之间,这叫“挂一以象三”。“三”为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这象征继天地之后产生了人。

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竹棍,夹在左手的四五指之间,以象征天地人三才。

(3)第三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音shé),这里是数的意思。将左右两簇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来数,这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象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

将左右两簇竹棍分别以四根为一组来数,以象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

(4)第四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奇”

者,指零散的蓍草。“扐”指手指间。“五岁再闰”,按古代历法,五年之中要有两个闰月。“再扐”,指把得出的两个余数,合到一起。

“而后挂”,指这一易宣告完毕,准备进行下一易。“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整个意思是指两只手各拿一部分蓍草,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这个余数象征闰月,两个余数象征五年中的两个闰月,左右两簇的零散之蓍草加在一起,不是四个,就是八个,统统夹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间,这样“大衍之数”即完成了一次推演变化的过程。

将左右两簇竹棍经过四个四个地数后得到两个余数,象征两个闰月,连同象征三才的那根竹棍都合在一起,如此完成“大衍之数”的第一次推演变化。这样重复三次为一爻,每卦有六个爻,也就是演十八次而得一卦。

3.三变成一爻第一变,四十九根蓍草经“分二”、“挂一”、“揲四”、“归奇”之后,剩下的蓍草数不是四十四,就是四十。因为两簇之“奇”,左余一,右余三;左余二,右余二;左余三,右余一,加在一起都是四。左余四,右余四,加在一起是八。四十八策减去四或八,剩下的蓍草数只能是四十四或四十。

第二变:在四十四或四十的基础上,经过“分二”、“揲四”

(一变之后不再“挂一”)、“归奇”,剩下的蓍草则出现三个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具体说,如果一变之后的蓍草数是四十四,二变“归奇”是四,就是四十;归奇是八,就成三十六。

若一变之后是四十,二变归奇是四,就是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

第三变:在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的基础上,又经过“分二”、“揲四”、“归奇”,剩下的蓍草数则会出现四个数,即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具体说,二变之后如是四十,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三十六;归奇是八,就成了三十二。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六,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三十二;归奇是八,就成了二十八。二变之后,如果是三十二,三变归奇是四,就成了二十八;归奇是八,就成二十四。

三变之后剩下的这四个蓍草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均用四加以除之,则分别得出九、八、七、六。其中,七、九是奇数,属阳,定为阳爻(—)。七叫少阳,为不变爻;九叫老阳,为变爻。六、八是偶数,属阴,定为阴爻(--)。八叫少阴,为不变爻;六叫老阴,为变爻。概而言之,凡爻,逢筮数九、六变,逢筮数七、八不变。

4.十八变成一卦每三变而画一爻,由下往上画,积十八变而画六爻以成一卦。根据爻逢筮数九、六变,七、八不变的原则再求其之卦即变卦。例如,我们假设演算得到的六个数依次是:七七九七八六,其中七和九都是阳数,八六都是阴数,所以这个卦是雷天大壮卦,但其中处在第三爻位的得数是老阳,处在第六爻位的得数是老阴,于是整个大壮卦就变成了睽(音kuí)卦。其中,大壮卦为本卦,睽卦为变卦。

如果从占筮实践的角度分析,卦变有下面几种可能性:(一)六爻都不变;(二)一爻变;(三)二爻变;(四)三爻变;(五)四爻变;(六)五爻变;(七)六爻都变。

得数为七为少阳 得数为九为老阳得数为八为少阴× 得数为七为少阳得数为七为少阳得数为六为老阴通过这样一个十分复杂耗时的仪式之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卦象,在《易经》中还有其对应的卦辞、爻辞,这里面蕴藏着我们需要的信息。以《易经》卦象、卦辞、爻辞作为依据,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是占筮推论的重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卦象、卦辞、爻辞所提示的内容是一种哲理,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包容性、多维性、启示性,因而是广义的、多层次的、富有变化的,要随问卦的主题作灵活、随机的领悟。在解卦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这些卦象、卦辞或爻辞内在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所占筮的事项,触类旁通,采用类比推论的方法,得出占筮结果。

当推演取卦完成后,会出现七种情况:六个爻皆不变、变一个爻、变两个爻、变三个爻、变四个爻、变五个爻、变六个爻。根据变爻数量的不同,有不同的推论方法。以下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变爻推论规则,供我们在初学时占断参考,但要注意不能将此绝对化,因为《易经》最讲究变通,规则只是具有相对意义,而且卦不乱呈,每个卦爻辞都有其必然的作用,关键是看你理解的程度如何。

1.六爻不变,依据本卦卦辞来解卦例如:演卦得豫,则根据卦辞“豫,利建侯行师”,推论所问之事的吉凶。

豫2.卦中有一个变爻,就用这个本卦变爻的爻辞来解卦例如:演卦得颐,第二爻为变爻,得变卦损。这时,便取本卦“颐.

六二”爻辞“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为根据,进行推演。

颐变损 ×3.卦中有两个变爻,用这两个本卦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上爻的卦辞为主作综合考虑例如:演卦得晋,其中第二、五爻为变爻,得变卦讼。这时,应以“晋.六五”的“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为主要类比依据,以“晋.六二”的“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为辅助依据,推断所问事项的吉凶。

晋变讼4.卦中有三个变爻,解卦时用本卦的卦辞并结合变卦的卦辞作综合考虑,但以本卦卦辞为主,变卦卦辞为辅例如:演卦得艮,第二、三、四爻为变爻,得变卦未济。这时要综合考虑艮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和变卦未济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而以艮卦卦辞为主。

艮变末济5.卦中有四个变爻,用变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解卦,而以下爻爻辞为主作综合考虑例如:演卦得大过,其中二、三、四、六爻为变爻,得变卦观。这时推论的主要依据是观卦的初爻爻辞“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并参考第五爻的爻辞“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大过变观6.卦中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解卦例如:演卦得大有,五个阳爻都发生变爻,得变卦坤。这时推论的依据便是“坤.六五”的“六五,黄裳,元吉”。

大有变坤7.卦中六爻都是变爻,如果是乾坤两卦就用“用九”、“用六”解卦,其他则用变卦的卦辞解卦例如:演卦得大畜,六爻皆变得之卦萃。推论依据便是萃卦卦辞: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大畜变萃蓍草占卦法经历代人演变,其中最有争议的是朱熹的“挂仂法”与郭雍的“过揲法”。这两个人,各说各有理,郭雍认为圣人为明道而作《易经》,在伏羲之时,只有八卦,没有九、六和大衍数;文王重卦以后,根据天地之数产生九、六之别;文王、周公死后,大道不行,唯有揲蓍流行,人们根据九、六之数推导出大衍之数五十,产生了大衍数蓍法。朱熹认为《易经》本为卜筮之书,以自己考订的《河图》《洛书》

为象数本原,认为大衍之数以及九六七八均源于《河图》《洛书》,并在此基础上推演蓍法,叫“挂仂法”。

在当时,郭雍是注定要输于这场争论,尽管郭雍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但朱熹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郭雍自然就成不了主流。郭雍曾著《蓍卦辨疑》,专门论述“过揲法”,原文已亡佚,朱熹批判郭雍,将郭雍的文章抄录下来,才得以保存。

不管是本书教给大家的“挂仂法”,还是郭雍所失的“过揲法”,预测的结果并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卦象,这才是《易经》的密匙所在。王充《论衡》记载了孔子和子贡就同一占卦结果产生不同推断结论的故事:鲁国要攻打越国,子贡占得鼎卦,爻辞说“鼎折足”,子贡说不吉,而孔子说吉,理由是:越国的地方多水,是乘船前往,可以不用足。结果鲁胜越。这个故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人用《易经》占筮,既用蓍草成卦又用卦爻辞占断;二是即使得到同一卦象和同样的卦爻辞,其占断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只是通过学习蓍草占卦法来了解古人占卦的方式与《易经》的最初形状,并不鼓励大家来判断“凶吉”,像孔子与子贡这样的聪明人还不能用《易经》来决断事物,何况我们呢?

二、六爻预测法(火珠林占卦法)易占的发展首先是在汉代,当时有一个聪明人叫京房,他看到蓍草占卦法比较繁琐,就在蓍草占卦法的基础上,融汇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学说,发展并创造了纳甲、飞伏、世应等一套专门术语,并由此创造出“六爻预测法”。以后,这一套方法被进一步完善,称为“火珠林卦法”。“火珠林卦法”与最初的“六爻预测法”相比,削减了汉朝的天人感应色彩,进一步贴近现实生活,与“人”密切联系起来。这种摇卦法又称纳甲筮法,是用三枚铜钱代替蓍草来进行占卜,因其成卦比操蓍简单得多,所以逐渐成为目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预测术。据传,钱穆曾为国民党用“火珠林”法算过运势,这个“火珠林”就是六爻预测法的另一个称呼。“火珠林”起卦之法是由最初的蓍草占,根据现实需要一步一步演变而成铜钱占的,而占卜最终的依据仍是“大衍之数”。

下面先教大家如何装卦。

1.选用三个钱币最好是铜钱,传说是清朝的“乾隆通宝”最为灵验,预测信息会更准确。当然,如果没有铜钱,使用现在的硬币也一样,但需注意无论是铜钱还是现在的硬币,必须大小、厚薄、质地、文字、符号等相同,同时一定要干净无污。

找出三枚面值相同的硬币,最好是铜钱。

2.确定钱币的阴阳面清代铜钱以汉字一面为阴面,以线纹一面为阳面。现在的硬币则以有字面为阴面,以国徽面为阳面。

铜钱以字为阴面,现在的铜钱以线纹为阳面,现在的硬币则以有字面为阴面。硬币则以国徽面为阳面。

3.确定摇卦的时间、地点选择一个安静的场所,记下摇卦时的年、月、日、时。如果是公历,要把它转换为农历。查万年历,上面会提示大家所需的知识(如图)。手洗干净,晾干后,将三枚钱币合扣在手心,像佛家常见的手形,双手合十。

第一步:确定摇卦的时间、地点。例如:农历2009年6月26日下午14点30分,那么,就根据年历转换成干支纪年法,己丑(年)壬申(月)癸巳(日)己未(时)。

第二步:把选好的钱币放在手心。

第三步:双手合十,像佛家常见的手形。

同类推荐
  •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

    《知海泛舟——文化常识珍闻录》汇集中外古今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内容涵盖地理、地名、天文、历法、礼仪、风俗、民族、宗教、科学、文学、学科、教育、音乐、舞蹈、影视、戏剧、美术、工艺、交通、邮政、政治、军事、新闻、出版、经济贸易、著名品牌等方方面面,好玩、有趣、实用,堪称中外文化的普及本,人人爱读的百科全书。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难忘的沽河人

    难忘的沽河人

    朋友,你若足踏胶东,就能叫你吃之不尽的享受,就能叫你产生走之不舍的心情。胶东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上有天宫,下有胶东的美称呀!真是不愧为之。
  • 历代小说(下)

    历代小说(下)

    文学艺术卷:分为神话传说、历代诗歌、历代词赋、历代小说、历代散文、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民间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间艺术、工艺美术、艺坛典故等36分册来展现中国文学形式的丰富多彩与辉煌成就,描绘古代绚烂多彩的艺术殿堂。
热门推荐
  • 蛊仙世界

    蛊仙世界

    九天十地与本源一天合称十天十地,十天有十日,十日汇聚笼罩天地,炎毒蔓延,远古强者羿驱使仙蛊“射日”,崩毁九日。九天从此破碎,九地亦从世人眼中消失,九天十地随时间流逝化为传说。如今这方天地,只剩一天一地,本源一天,以及这片蛊仙生存之地。驱使火焰雷电,驾御群狼飞鸾,拥有移山倒海,毁天灭地之能,使用一种名为蛊虫的奇物,一切变得可能,这里是蛊仙的世界,蛊仙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这是一部校园小说,讲的是男女心理和关系的变化和主角们的成长历程,主角分别是:刘锦津,钱雪莹,甘成宇,叶凌耀。喜欢和感兴趣的赶快来看看吧!喜欢的别忘了投票哦!
  • 血族之魍魉召唤师

    血族之魍魉召唤师

    一个生活在家庭阴影下郁郁寡欢的少年,无奈投身虚拟网游并逐渐走出生活的阴霾。看尘世谁主沉浮,叱咤风云,只手遮天的强大男猪脚,如何戏虐众生芸芸;看风尘谁戏红颜,娇艳倾城,美貌与智慧兼备的洛神女御姐,如何力压群芳独得“圣”宠。
  • 大佬太神秘

    大佬太神秘

    她是天源神界第一隐世家族的团宠,真正的天妒之才,出生时家族不惜耗费海量资源为其遮掩天机,只求一线生机。因长达一年的修炼顿悟,在八岁稚龄便晋升天神境。其无与伦比的修炼天赋遭众多强者觊觎。更有疯狂不惜耗费血本,只为夺舍。为了摆脱被夺舍,冒险进入神界禁地,却意外穿梭到大三千界之外。因规则之力不同,她只能以分化身在外重新修炼为获取新世界的认可,走上取功德精光和信仰的道路上…
  • 血莲的轮回,混沌神界

    血莲的轮回,混沌神界

    来自神界的林幻雨,因为被神界的不良之力推入血莲湖而付出重新修仙的代价,而在人见,遇见了他在神界所爱的人,血莲,血莲…究竟隐藏着什么样不可告人的秘密?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 只是憧憬

    只是憧憬

    新的学期让林晚这个从来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瞬间压力倍增,她也曾放弃过自己,去谈了一场明明一场望不到尽头的恋爱,却使得她有了抑郁倾向,但是在醒悟之后,抓住了一根生命中的稻草,那人却只是个过客,使得她抑郁症倾向更严重了……
  • 第一个十九岁

    第一个十九岁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写出一部动人的作品。这个作品就是我第一个十九岁的缩影,酝酿许久,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初心就是想把父辈以及我的奋斗故事通过文学化的表达,分享给大家。故事正在我的家庭交接着,泪水、汗水交替着,希望大家能在这个作品中找到自己的额身影,转身给父母一个拥抱,并努力走下去。
  • 爱情魔法:九型人格解析幸福密码

    爱情魔法:九型人格解析幸福密码

    适合自己的伴侣是谁?有没有爱上不该爱的人?这段感情能否长久?该如何提高稳定指数?通过本书了解自己和爱人的九型人格类型,就能将自己从恋爱中迷茫不安的状态里解脱出来,在两人世界中避开性格缺陷,减少摩擦,并发挥性格长处,培养默契。在感性的爱情生活中,找到理性的源泉,让爱情的种子长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美满的果实。
  • 《神奇女侠》与哲学

    《神奇女侠》与哲学

    神奇女侠既是性感尤物又是超级英雄,还是位全能的人类,有时甚至是神明,她引人入胜又极为模棱两可。第二次世界大战高峰时,她代表着女权主义楷模,而后又成为第一位领衔DC票房大片的女主角。她体现了世间的规范、价值与社会体系,又向其宣战。她彰显了人们的理想,同对又对这些理想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严峻的挑战。本书汇集哲学家和学者,协力探讨受人爱戴的亚马逊公主的迷人面向,同时也揭示出人们对自身的深刻哲学见解。探讨的主题包括:身世起源故事与身份认同、宣传与艺术、利他主义与关怀伦理、超人主义的亚马逊人、情色描绘与漫画小说、创造女英雄的过程、主宰、关系、杀戮与酷刑的伦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