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6200000004

第4章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所谓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他们之“小”在于暗地里捏造事实、颠倒黑白,因此对于小人实是防不胜防;而另一种“小”人,躲在暗处,只为拉下尚处权位的真正卑劣的小人。

常言道:“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因为小人擅长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捏造证据,栽赃诬陷。正像《论语·颜渊》里所说的那样:“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生活中“小人”、“小事”无处不在。虽然常常肉眼看不见,却总和你形影不离。有“胡搅蛮缠型”的,专靠无理取胜,打遍天下,韧劲很足;有“两面三刀型”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面甜言蜜语,背后捅刀子、扎针,吐沫都能淹死人;有“忘恩负义型”的,用你靠前,不用你一脚踢开,行同陌路;有“小人得志型”的,怕你不尊重他,所以不尊重你,趾高气扬,颐指气使,其实是自己内心自卑的体现;还有些小人,表面上似乎是个君子,但实际上在背地里非常“小人”,我们常常称他们是伪君子。

小人是捏造罪名的魔术师,炮制罪名的加工厂。他们总是躲在黑暗的角落里,趁人不备,发放冷箭。在历史上,小人们制造了数不清的惨案,暗算了无数正人君子。小人的暗中离间,曾使历史上众多好汉、良臣蒙冤,甚至因此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所谓“君子斗不过小人”,不是君子真的斗不过小人,而是君子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与小人纠缠。君子应时时防备小人,警惕小人,此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当同窗遭遇阴谋

嫉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认为别人往前就是自身的后退,于是敬畏、屈辱、自卑、恼怒之情便纷至沓来,撕咬着人心。这当然是难以忍受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对方的短处,实在找不出来时,就想办法编造个谎言,拼着命把别人拉下来,因而心胸狭窄的人即使自己长进了,也不允许别人长进,自己不长进,尤其不允许别人长进。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伟大事业,就尽量低估别人的伟大,或者用怀疑别人动机、污蔑别人的方法,来剥夺别人所取得的成就。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拖人下水的办法:“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样,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

战国末期,韩国日渐衰败,国土被他国侵占,韩非屡次向韩王提出建议,要求打破现状,积极进取;他劝说韩王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以王权治理国家,富国强兵,并寻求真正有才能的人,提拔真正的贤者。但是韩王不喜欢口吃的韩非,根本无视他的建议,也不想进行改革。韩王身边围绕着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韩王重用他们,使他们无视王法,肆无忌惮。因此正直廉明的韩非感叹小人当道和自己的不得志,认清了自古依赖王者的政治得失与成败,写了《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书,这就是流传后世的《韩非子》。韩非在韩国一直没能得到机会施展他的才能,他在韩国非常孤独,认为韩国的前途十分渺茫,他分析天下的局势,认为将来称霸天下者,非秦莫属。

韩国的水工郑国被派到秦国去修建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本来是韩非的主意,他是要以此来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使秦国无力攻打韩国。后来郑国被秦国发现是韩国派来的间谍,要被处死,于是他叛投到秦国并把韩非的著作献给秦王,这就是《孤愤》、《五蠹》二书。秦王读后对李斯感叹地说:“多么出色的一本书,如果能与作者相见,死而无憾。”客卿李斯惶恐地说:“韩非是与我同门的韩国人。”李斯是楚国人,与韩非同出荀子门下,后来李斯投效秦国,成为秦王的幕僚。

秦王听了李斯的话,马上派遣使者到韩国,要求见韩非一面。秦王指名要见韩非,使韩王心乱如麻。他心想:虽然韩非看起来很不起眼,还有口吃的毛病,但是秦王却想招揽他,也许他真的是一个人才。如果韩非真的是个人才,寡人还真舍不得出让。况且韩非还一直受到自己的冷落,不知会在秦国做出什么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但是秦王的要求又不能拒绝,所以韩王深感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韩非到了秦国,向秦王上书,要求打破六国合纵的局面,阐述统一天下的策略,秦王听了非常高兴。

但是这一切却使一个人感到十分害怕,这个人就是李斯,他与韩非虽然是同门,但是他嫉妒韩非的才华,非常害怕韩非会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对秦王说:“韩非乃是韩国公子,秦王想吞并诸侯,韩非必定会为韩国打算,而不会替秦国设想,此乃人之常情。现在他常住我国,一旦遣送回国必定危害我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他。”

秦王听了李斯的话,觉得也在情在理,就下令把韩非逮捕入狱。

韩非虽然想极力为自己辩白,但是苦于无法将书信送达秦王。这时李斯派人送来毒药,并附带一封信,信上写:“秦国众臣对客卿甚为不满,决定将他们全部放逐,当然也不会让你就这么回去,你还是自己服毒吧。”韩非终于明白是李斯在陷害自己,百般无奈之下,就服毒自尽了。

秦王在毒死韩非之后就后悔了。李斯见状,马上举荐一个名叫尉缭的人给秦王,秦王非常重视此人,甚至在灭六国后认为尉缭功劳最大。李斯既然是因妒忌才排挤韩非的,那么为什么又推荐另一个能人呢?

原因有三:其一,既然是举荐,李斯肯定早就认识尉缭,说不定关系还不错。在战国时期,举荐人跟被举荐人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么李斯既然了解尉缭,举荐他,一来做了顺水人情,二来还立了举荐人才的功劳,何乐而不为?其二,书上说尉缭“深通兵法”,而李斯是法家,一个军事参谋,一个政治委员,利益冲突不大。可韩非就不同了,他也是法家,他到秦国时,李斯还没做丞相,还在谋图升官中,一个跟自己干同样的工种又比自己厉害很多的韩非来了,还会有李斯什么事啊?其三,尉缭是个很淡泊功名又自负清高、不愿奴颜婢膝的人,秦王请他时他就逃跑过一次,被找回来后知道拗不过秦王,才继续任职。到了秦王统一中原后,他就隐退了。李斯早就了解尉缭的脾性,知道他不会跟自己争利禄,所以才放心举荐他。

嫉贤妒能的李斯虽然害死了韩非,但是他自己也落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下场。在秦始皇暴毙后,是他和赵高密谋害死了仁厚的公子扶苏,拥立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可是后来他又和野心勃勃的赵高发生矛盾,被赵高诬告为“谋反”,关入大牢,“棒掠千余”,意思是打了一千棒子。李斯忍受不了酷刑的折磨,按照赵高的诬陷,一一认罪了。和他一同被捕的两位大臣,因不堪忍受凌辱,都自杀了。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下令判处李斯死刑,腰斩于咸阳街市,灭三族,在去刑场的路上,李斯伤心地对他的二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罢父子相对而泣。他的意思是说:“我只是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走出上蔡城东门,追逐狡兔,过着自由自在的农夫生活,可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大凡有才能的人,往往会招致更多的嫉妒,有的人才终生不得志,郁郁寡欢,有的人才惨遭迫害,含恨九泉,嫉妒就像一柄利剑,狠狠地插在他们背上,让他们寸步难行,当然,那些因嫉妒而陷害别人的人也没有得到好下场,正所谓“害人害己”,最终他们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

伶人也会暗箱操作

说到弱势地位,伶人(即中国古代唱戏的演员)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并不具备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为了长远的利益,他们取悦皇帝,陷害忠良,以成其私。他们一次次使用卑鄙的手法,铲除异己,许多忠臣贤士都在他们的诬陷下惨遭杀害。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他擅长音律,喜好歌舞,有时候还化装,亲自粉墨登场,并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天,李存勖自我感觉良好地在戏台上吊嗓子,连喊两声“李天下”,他还没完全被自己的优美嗓音陶醉,一个伶人就冲上去扇了他一个耳光。莫名其妙的李存勖问伶人为什么打他,伶人大义凛然地说:“称‘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那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大为感动,觉得还是伶人真心为他着想,那些文臣武将什么时候说过那么高水平的话啊。伶人从此受到皇帝宠幸。

这些优伶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和皇帝称兄道弟,还与宦官相勾结,干涉朝政,侮辱、戏弄朝臣,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李存勖还把伶人当做特务,让他们借全国巡回演出之际去刺探群臣的言行。当官职有了空缺时,他也经常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们于不顾,而让那些身无寸功的伶人补缺。在李存勖的纵容下,有一次伶人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一千多人,搞得军队上下怨声四起、离心离德。

李存勖有一位宰相叫郭崇韬,他为后唐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国家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德高望重。他身居高位,不居功自傲,忠诚正直,但是他的性子很急,遇到不满的事情就要发作,每当他看到宦官们干预朝政,对皇帝献媚,并向庄宗提出为亲戚升官等无理要求时,郭崇韬往往按捺不住,痛斥他们。这些小人恼羞成怒,就经常到庄宗面前去说郭崇韬的坏话,使庄宗对郭崇韬的信任下降,渐渐疏远了他。

有一位县令叫罗贯,他刚强正直,是郭崇韬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为政清廉,不畏权势,宦官们托他办私事、走后门的时候,他都一概回绝。他们送来的信件罗贯都交给郭崇韬,由郭崇韬上奏庄宗。因此宦官们对罗贯和郭崇韬二人恨之入骨。他们联合刘皇后一起向庄宗诋毁罗贯,庄宗考虑到罗贯很得人心,一时不便发作。

过了一段时间,庄宗前往寿安查看正修筑的曹太后墓地,沿途道路泥泞,桥梁横断。庄宗很生气,就问:“这是谁管的?”宦官们说是罗贯,庄宗更怒,就下诏把罗贯关进大牢,准备杀他。郭崇韬进谏说:“罗贯虽然有罪,但是罪不及死。”庄宗说:“太后的灵柩就要出发,天子朝夕往来,他不把路修好,还不是死罪?你为他辩解,是不是他的同党?”郭崇韬又说:“您以至高无上的身份,迁怒于一个小小的县令,使天下人都说皇上执法不公,这是我的罪过啊!”宦官们又劝说庄宗杀罗贯,罗贯最终未能幸免,尸体被扔出府门,远近的百姓都说他死得冤枉。

除掉了罗贯,宦官们又把矛头对准了郭崇韬,他们对庄宗说郭崇韬的权势太大了,会危及皇上的地位,要求皇上削夺他的兵权。适逢蜀地有盗贼作乱,郭崇韬奉命平息,日久未归,庄宗害怕他在蜀地聚集人马,就派宦官向延嗣召他回京。向延嗣到达蜀地以后,郭崇韬没有出来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愤怒。当时魏王在成都,他的部将李从袭看到蜀中的降臣都把礼物送到郭崇韬的营里,而不送到魏王这里,心里不平。他对向延嗣说:“现在郭崇韬公然收受财物,与降臣勾结,图谋不轨。”向延嗣回京以后把这些话添油加醋地说给了刘皇后,刘皇后便向庄宗哭诉,要他杀掉郭崇韬。向延嗣又对庄宗说:“蜀地之人都说蜀中宝物全部都进了郭崇韬的营中,他儿子郭廷海有金银十万两。”庄宗听了怒不可遏,便命令郭崇韬立刻班师回朝,如果迟滞,就要魏王诛杀他。

郭崇韬带领士兵平息了盗贼,但是因为担心大兵撤回盗贼会重新为乱,所以回师迟缓。宦官们趁机向庄宗报告郭崇韬要谋反,庄宗下令要魏王诛杀郭崇韬。于是魏王以议事为名,召郭崇韬和他的儿子郭廷海进府,就在府中杀死了这父子二人。

李存勖冤杀了大将郭崇韬之后,大将李嗣源在满怀怨恨的将士们的拥戴下,宣布自立为帝,进兵洛阳。李存勖这时候才想起军队的重要性,连忙率军进攻李嗣源,结果走在路上,经常怕老婆被抢的士兵们就逃走了一半,李存勖知道形势危急,便回到洛阳准备据城固守。不过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时候他一手提拔的伶人郭从谦看出皇帝已经穷途末路,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趁他吃早饭的时候发动政变,把爱演戏的李存勖活活烧死在宫中。不久,李嗣源攻入洛阳,只从废墟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谥为庄宗。

文学大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后唐庄宗重用伶人和宦官,实在是别具一格,可谓不可理喻。由此可知,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玩命的厨子

北魏时期,魏军将领王慧龙率领大军在边界与江南的刘宋王朝对峙。强大的宋军在王慧龙的抵抗下连连失利,宋军将领无奈,招募刺客准备刺杀王慧龙,最后派出一叫做吕伯玄的刺客前往魏军驻地行刺。吕伯玄以投降为名来到魏军营地,要求王慧龙屏退身边的人,要和他说些机密事。王慧龙对他心存怀疑,他让人搜查了吕伯玄的身上,结果搜出了一把匕首。吕伯玄见事情败露,只得叩头请死,王慧龙身边的人也都主张将吕伯玄杀掉,但是王慧龙却说:“各为其主也,吾不忍害此人。”于是将吕伯玄放走了。

王慧龙的宽容大度深深感动了吕伯玄,后来王慧龙患病身死,吕伯玄为其守墓,终身没有离去。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可见宽容是争取人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领导者,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不但影响到自己的统治,甚至还可能因为自己的不宽容而身死名败,这样的教训不能不为后世所吸取。

不过宽容也是要有度的,适度的宽容才是恰到好处的宽容,做得不够,或者过了头,都会对国家产生不良的影响。

与王慧龙对吕伯玄的宽容相比,高澄可算是一个反面的例子了。他一再地用一种极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被俘为奴的敌国将领之子——兰京,最后,高澄为自己的不宽容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公元549年8月的一天,东魏执政大臣高澄正与几名亲信在商议一件大事,这件事情他已经计划了很久,马上就要付诸实施了,那就是,他要取代现今东魏的皇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也正是高澄的父亲高欢的遗愿。高欢是北魏末年一位著名的将领,他拥护一位北魏王朝的宗室割据一方,而他则成为一名权臣。高欢本想自己称帝,无奈他在与对手一连串殚精竭虑的斗争中耗尽了心力,早早就去世了。高澄继承了高欢的野心和魄力,他成长成为高氏家族中的新一代领袖人物,并且也已经成为东魏朝廷里的一位拥有兵权的重臣。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废掉东魏的皇帝,取而代之。

现在高澄正在东柏堂里与亲信密谋这件事情。东柏堂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高澄不仅在这里密谋推翻东魏皇帝的大事,也经常在这里与他的情人琅琊公主幽会。他今天把所有的侍卫都打发到外面去,只留下这些自己最信任的大臣们。除了这些人,就剩下后院里的一些厨子和杂役了。

屏退左右后,高澄开始与几名亲信大臣商量起如何逼迫东魏皇帝退位的事情,甚至已经开始安排自己登基以后的文武百官部署事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走进来,问屋里的人是否要准备饭菜。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厨子兰京。高澄看见兰京,眉头一皱,高声将他喝退,回头又跟大臣们说了一句话:“昨夜我梦到这个奴才拿刀砍我,找个时间一定把他杀了。”说完以后,高澄不再理会这件事,转身继续与大臣们商讨他们的话题。可是高澄这句恶狠狠的话正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门外还没走远的兰京听了个正着。

兰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厨子,他的父亲是梁朝的徐州刺史兰钦。兰钦是南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在梁朝与东魏的长期对峙中曾多次率领梁军大败东魏军队。作为将门之子,兰京也多次出征,后不小心成了东魏的俘虏。

兰京被俘以后,高澄让他在自己身边做了一名厨子。在古代,厨子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高澄的这种安排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出于对兰京父亲兰钦的痛恨,不过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把敌国的俘虏当做奴隶使唤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是兰京身为将门之子,被这样折辱,自然是心怀怨恨,而且高澄随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更加是令人难以琢磨。

南朝名将兰钦得知了儿子的下落后,多次派人与高澄联系,表示愿意出钱赎回自己的儿子,但是遭到了高澄的断然拒绝。身为奴隶的兰京也多次向高澄申诉,请求将自己放归南朝,也遭到了高澄的拒绝。高澄不仅拒绝放兰京回去,就在兰京最后一次向高澄提出类似请求时,高澄竟然派人将兰京痛打了一顿,同时严厉警告他说:“如果再提这件事,我就杀了你。”

对于高澄这样一位堂堂的东魏执政大臣来说,他这样对待一名俘虏,抓住一个敌国将领的儿子不放,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如果只是因为兰钦是东魏的宿敌,而兰京是兰钦的儿子,似乎也说不过去。不管原因如何,在对待兰京这件事情上,高澄表现出了相当的不宽容,也正是他的这点不宽容,导致了后来的刺杀事件,也为历史带来了大转折。

高澄正在继续与近臣们商议大事,忽然,兰京又推开了门。这次他没有停留在门外,而是直接走了进来,他的手上还端了一个盘子。高澄见兰京去而复返,不由得大怒,喝问道:“我没有要你进食,为什么又来打扰我们?”

兰京右手一探,忽然从盘子底下抽出了一把刀,顺势将刀一扬,冷笑一声说:“我来杀你!”说着挺身就向高澄扑了过来。高澄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厨子(其实为南朝名将之子)竟然会来刺杀他,情急之下,急忙向旁边躲闪,不想一下用力过猛,扭伤了脚,跟着身子一歪,摔倒在地上。高澄更加心慌,结果慌不择路,竟然滚到了床底下。

这时在屋子里面的其他大臣也都从目瞪口呆中缓了过来,侍卫都远在宅子外面,几位大臣手上也没有武器,他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两位大臣选择转身就逃,慌乱之中,吏部尚书跑丢了一只鞋,另一位大臣则藏进了厕所。剩下的三位臣子与高澄关系比较亲近,虽然都是赤手空拳,但是他们仍然扑上去与兰京搏斗。就在这时,又有五名厨子冲了进来,原来他们是兰京的同伴。双方展开了一场混战。混战中,散骑常侍陈元康企图夺刀,没有成功,被兰京砍得肚破肠出,重伤倒地。另外两名大臣也被砍死。“刺客们”在扫除了这几个障碍以后,把床搬开,把高澄揪出来,连砍数刀,高澄当场身死。

这一场刺杀行动就这样获得了成功。可是兰京等人也并没有全身而退。厨房中的伙夫听到了动静以后赶忙前来,匆忙中只拿了一些烧火棍作为武器。仗着人多势众,在一场混战以后,兰京等人被擒获。随后高澄的弟弟高洋也得到了消息,匆忙率领军队赶来,将兰京等人尽数斩杀并剁成了肉泥。

公元550年,高澄的弟弟高洋把东魏的傀儡皇帝赶下了皇帝宝座,自己做起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即历史上的北齐。

高澄这位高氏家族中极为出色的人物,就这样死于一场毫不起眼的刺杀事件。高澄为人聪颖多谋,从政精明能干,而且爱士好贤。他十二岁就开始参与军国机要,十六岁就进入东魏朝廷辅政,经过多年的政治经营,他在东魏朝廷和高氏家族的地位已经牢固不可动摇。他一直在筹划着取代东魏王朝,如果不是这一场意外,他的政治成就肯定不止于此。他很有可能完成他的谋划并且引领着一个新生的王朝走向振兴与繁荣,而不是像后来历任的北齐皇帝那样,将国家引向了荒淫与腐败。

兰京作为名将之子,自然不甘心做一个地位低下的厨子。他之所以在被俘后忍辱偷生,就是因为他一直在幻想着高澄能因为他身份的特殊而网开一面,让他通过赎身的方式回到南朝。兰京盼望着高澄能够给他这个机会,但是可惜的是,高澄不但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还一再地羞辱他。身处艰难的兰京,丧失了一切希望,还遭到了凌辱,尊严丧尽。在最后一次赎身请求也被拒绝并且遭到了一顿毒打以后,兰京不再对重新获得自由抱任何的幻想。希望的彻底破灭,使他决定铤而走险。

后世史学家在评价高澄的时候也曾说:“志在峻法,急于御下,于前王之德,有所未同。”正是直接批评了他为人苛刻而不宽容。高澄终因自己的不宽容,在无形之中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仇敌,并且引发了一场无谓的刺杀事件,最终身死命丧。他所有的政治优势和政治理想,都在瞬间化为乌有,失去了一切的意义。

任何一种行为都可能产生某种相应的影响,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不妨能宽容的时候就宽容一些。因为也许是不经意间的宽容,就能在为你消除隐患的同时,也给予你某种机会。相反的,也许是不经意间的不宽容,就会为自己带来灾难。

做尽坏事的宰相

阿合马是元朝朝廷里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残杀异己。可是小人虽然能够横行一时,他们最终的下场却都是身败名裂。

在元朝前期,阿合马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为元世祖设计了种种搜刮民财的方案,例如清理户口、垄断专利、滥发钞票等。在为朝廷残酷搜刮的同时必然就是为自己而残酷搜刮以积累财富,因而阿合马也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成为一名酷吏的,由此引起了汉官和汉民的强烈反对。

阿合马进入元朝权力中枢的具体情况没有清楚的记载,只是在元世祖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他才被任命为兼管中书左右部、兼任诸路都转运使,专门处理财政、赋税方面的事。因为阿合马的为人智谋多而善于言辞,以功利和取得的效益自负,人们都称赞他有能力。

元世祖急于使国家富起来,就试着让阿合马办事,很有成效。又看到阿合马和丞相线真、史天泽等争辩,阿合马屡次有理由使他人屈服,由此而对阿合马的才能表示惊奇,授予他政治大权,对他的话无不听从,却不知道他的专权任性越来越厉害了。很多正直的大臣一旦查处他的不法行为或者影响了他敛财牟利,他就会在暗中使用种种诡计将他的对手置于死地。在《元史》本、传中就记载了他诬杀崔斌的事情。

崔斌是马邑人,不仅一表人才,而且能文能武,足智多谋。早在忽必烈做藩王的时候,崔斌就应召入见,陈说了一番打天下的道理,深得忽必烈的赏识,被忽必烈任命为蒙军将官,带领军队戍守淮南。在忽必烈即位初年,崔斌担任西京参议宣慰司事,后因安童的荐举,入朝为官,继而又在各地主持事务。

有一次,忽必烈召崔斌入朝,并且陪同自己到河北的白海行宫去避暑。君臣一行人白天放鹰狩猎,夜间纳凉聊天,上自朝政得失,下至天文地理,无所不谈。趁着忽必烈高兴,崔斌直言指斥阿合马奸诈贪婪,并说江南官员普遍素质低下,阿合马随意收受贿赂,不肖子弟一个个都做了朝廷的大官,窃据要职。忽必烈于是命令御史台和枢密院查办此事,裁汰了江南的很多官员,罢黜了阿合马的子侄、亲信,还查出阿合马的大量不法行为。

不久,崔斌改任江淮行省左丞,一直怀恨在心的阿合马提出要“礼算”当地的钱谷,也就是检查和清理当地官府的钱粮是否有欺隐或亏欠。在礼算的过程中,阿合马暗中做了许多手脚,诬陷崔斌盗窃官粮四十万石,给崔斌安上了一个大罪名,这样还不够,阿合马还诬陷崔斌擅自撤换朝廷命官八百余人。

忽必烈见事态严重,就派刑部尚书李子忠等人从大都星夜奔驰到扬州调查这个案子。李子忠查来查去觉得证据不足,无法定案,只好作罢。阿合马并不甘心,他私自派了几个人来审这个案子,在忽必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崔斌定成死罪,并用酷刑将崔斌杀害。

崔斌死了,天下人都觉得他死得冤枉,许多人为他鸣不平,民间对阿合马的仇恨也迅速蔓延开来。但阿合马更加肆意贪婪骄横,拉扯并提拔奸党郝祯、耿仁,伙同党羽,专门从事蒙蔽皇帝的勾当。他们加重赋税,百姓们被迫逃亡、迁移。近郊的良田,多被他抢夺并据为己有。他们还在暗地里接受贿赂,表面上做得执法严明,朝中百官互相用眼神表示不满,但没有人再敢公开议论。

有一个名叫秦长卿的值宿禁卫,这人与崔斌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个性格爽快、为人耿直的硬汉。由于经常出入朝廷,目睹了阿合马专权之状,于是激昂慷慨地上书揭发他的种种恶行。秦长卿对忽必烈说:“臣虽然愚钝,但是还能分辨这个阿合马,他擅权专政,滥杀无辜,人人多怕他,但是又不敢说什么,其实心底的怨恨已经很深了。他排斥异己,禁绝忠言,就像秦朝的赵高一样。他的私家财产超过了国库的储存,心怀非分之图,就像汉代的董卓。臣请求陛下诛杀阿合马。”忽必烈听了此话,就下令中书省认真处理。阿合马又急又气,拿出许多金银珠宝贿赂宫里的妃子和太监,这些人在忽必烈面前极力为阿合马辩解,竟然使忽必烈相信了他们的话,认为阿合马是清白无辜的。

可怜秦长卿,从此成了阿合马的眼中钉、肉中刺。阿合马诬陷秦长卿中饱私囊,并以此为罪名将秦长卿逮捕入狱,还将他的家产全部没收。阿合马买通了狱吏,让狱吏尽快干掉秦长卿,心狠手辣的狱吏竟然想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主意:将一些棉纸用水浸透,然后硬行塞入秦长卿的鼻孔和喉咙。被五花大绑的秦长卿喊叫不出,呼吸不得,最后被活活地憋死了。

阿合马可谓是诬陷他人的高手。他收受贿赂,散布谣言,诬陷这个,诬陷那个,最可怕的是,忽必烈一直被他的假象所蒙蔽,还以为他是个忠良。可是阿合马坏事做尽,多行不义,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由于百姓对阿合马愤怒、怨恨到了极点。公元1282年3月,元世祖忽必烈去上都,皇太子随从,只有阿合马在京城。有个叫王著益都千户,他一向疾恶如仇,就秘密铸造了一把大铜锤,发誓要击碎阿合马的脑袋。还有一个名叫高和尚的人,自称有秘密法术,到处行骗。

王著遇到了高和尚,就和他一起谋划杀死阿合马这件事。他们最终商定了计划,准备在戊寅那一天假称皇太子回京师参加佛事,集结了八十多人,夜里进入京城。等到中午,王著派遣崔总管假传皇太子的旨意,让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人,在这天夜里会集在东宫前面。张易并没有察觉到其中有诈,就命令指挥使颜义领兵一起前去。

王著自己骑马去见阿合马,诈称太子将要来到,命令中书省的官员全部都在东宫前等候。阿合马很狡猾,自己不直接出迎,而是派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几个人骑马出关,往北走了十几里,碰上了王著的一伙人。伪装太子的人假意发怒,责备阿合马无礼,不来亲自迎接,把阿合马派来迎接自己的人全都杀了,夺取了他们的马匹,往南进入建德门。

由于门口的守卫都不敢拦截,于是这些假扮太子的人于夜里二更,顺利到了东门前面。这时阿合马并不知道他派去迎接“太子”的人已经都死了,仍然毕恭毕敬在此地恭迎“太子”大驾。

王著和高和尚等人都下了马,唯独伪装太子的人坐在马上指挥。他呼喊中书省长官来到马前,当着中书省负责人的面,责骂阿合马,历数他的罪状。阿合马吓得冷汗直流,想方设法准备脱身逃走。王著趁着“太子”发怒之际,将阿合马拽到一边,用袖子里藏着的铜锤砸碎了他的脑袋,阿合马立刻毙命当场。

此时大家还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尚书张九思在宫中大声喊叫,认为这是个骗局。留守司的达鲁花赤传敦就手持木棒冲向前面,把骑在马上的人击倒在地。随后宫中弓箭乱发,伪装太子的这伙人就奔逃溃散,可是大多被逮住。只有高和尚逃走,王著挺身而出,要求把自己囚禁。

忽必烈听说了这件事情,大怒,下令讨伐作乱的人。庚辰日,士兵们在高梁河抓住了高和尚。于是忽必烈下令把王著、高和尚在市上诛杀,并剁成肉酱。王著临刑前大喊说:“王著为天下除害,现在死了,将来一定会有人为我写下这件事。”

阿合马死后,世祖还不详细了解他的种种邪恶,命令中书省不要追查他的妻子、儿子。等到询问大臣孛罗,就全部知道了阿合马的罪恶,这才大怒说:“王著杀之诚是也!”意思是“王著把他杀了,的确是对的”。于是下令掘墓开棺,在通玄门外斩戮阿合马的尸体,让野狗去吃他的肉。朝廷百官和士人百姓,聚在一起观看并拍手称快。

阿合马的子侄都被诛杀,他的家属和财产被没收入官。他的小妾中有一个叫引住的,查抄她的物品时,从她的柜子里得到两张熟的人皮,两只耳朵都保存完好,还有一个阉人专门掌握这个柜子的钥匙。讯问他们时也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什么人的人皮,只说:“诅咒的时候,把神座放在这上边,应验很快。”阿合马的凶残由此显露无疑。

阿合马坏事做尽,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看到暗角里的这些故事,让后世之人在愤怒唾骂的时候,能够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也算是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一点点贡献。

同类推荐
  • 花折伞之妖宠王妃

    花折伞之妖宠王妃

    慕容婵的传世爱情,陆琪终会改变历史还是会与他双宿双飞?第二者的介入,陆琪冒着身份被识破的危险选择了留在历史,与他留下三百年的承诺;三百年后陆琪会遇到他吗?还是会与他擦肩而过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双瞳幻境之三国顶级谋士

    风从虎,云从龙,龙虎英雄傲苍穹!扶汉?篡汉?以权谋博上位,用头脑战诸侯,这不是小说,只是一个大龄中二少年的中二狂想……
  • 乱世中野蛮生长

    乱世中野蛮生长

    五胡乱华,中华罹难,异族残暴,你身为汉人会怎么办?把异族全杀光吗?朝廷高官叛乱,攻讦不断,威胁统治,你是掌权者,也把他们全都杀光吗?宗族内部矛盾深重,嫡子与庶子不断争斗,你又会怎么办?还是把他们都杀光吗?最重要的是你拿什么来杀光他们?乱世中究竟如何生长……
  • 跃马大唐

    跃马大唐

    天宝四年,盛世大唐。安禄山正在崛起,杨国忠将权倾朝野,歌舞升平中孕育刀光剑影,太平盛世里暗藏血雨腥风。一名小小坊丁,崛起于市井之间,他是诗坛翘楚,他是天下枭雄。绝代佳人,为谁舞霓裳羽衣!大唐天下,谁将主社稷沉浮!
  • 春秋争霸

    春秋争霸

    光荣的人民教师冯亮,在全国十几亿人里,经过层层选拔,有幸被选中,跟随航天飞机周游太空。为了这一天,他以坚强的毅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接受的残酷训练,终于跟随航天飞机上了天。可是,一道白光闪过,再次醒来,竟然变成了吴王夫差,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他将采取怎样的对策,才能保证自刎姑苏台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在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他又会作出什么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呢?敬请关注《春秋争霸》!新手新书,请多关照。
热门推荐
  • 神医狂妃:冷王别缠我

    神医狂妃:冷王别缠我

    她为一国女王,却遭人杀害。一朝穿越,崇神大陆刹那间风起云涌,天地骤变,龙凤嘶鸣……听说天下间那位绝美无双的睿王殿下,腹黑狡诈,天赋异禀,性子暴戾无常,冷血无情。却又慧眼识珠,把她放在心尖尖上,护她,爱她,宠她。君初诺看着腰间的大手,深呼吸一口气,保持微笑:“请问,传说中那位狂拽酷炫吊炸天,霸道冷漠如谪仙的睿王殿下去哪儿了?”钟离凌璟眼眸一亮:“真是没想到,丫头你嘴上说不喜欢我,心里却对我这么夸赞。”君初诺:“……!!!”她有着至高无上的身份,使命是一条无法选择的充满危险的道路。他说,他要陪着她一起去完成使命,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只因为她是他的心尖宝……从此,一对绝世佳人联手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他们强强联手!绝无仅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夜校奇谈番外篇

    夜校奇谈番外篇

    时隔三年之后,李宗希却在一宗案子中牺牲了,愤愤不平的陈晨再次找到了推理部。此时,由司徒清远和凌珑为主力的清江大学推理部介入了调查,依然还是一筹莫展,期间还陆续发生了一系列案子。当清远和凌珑穿过重重迷雾之后,却发现这是一宗牵涉甚广的案子,究竟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 三五年时遇见你

    三五年时遇见你

    【强撩有风险,逃跑需谨慎】“小哥哥,你什么时候来娶我啊?”“红梨透,落霜时,三五月。”“那中秋我来寻你放花灯?”“好!”洛霜霜遇见时御,正是一个落霜的时节。一缕琴音,一块甜梨,误了君心从此:洛霜霜:“陛下,别爱我,没结果。”时御:“再说一遍,嗯?”洛霜霜:“今天也是喜欢时御哥哥的一天呢!”时御:“乖~”【霜落红梨熟,杯酒不曾书】(女主是穿书的)
  • 恶魔之女在漫威

    恶魔之女在漫威

    穿越时常有,重生在未来。意外穿越到恶魔遍地走,天使漫天游的超神宇宙,还是剧情之初几十年后?“不会吧!不会吧!?”“那我熟知的剧情不是一点用都没有?”“什么?我妈是凉冰?”“哦,那没事了。”----------PS:超神、漫威电影系列为主。
  • 我要尘世的幸福

    我要尘世的幸福

    母胎单身25年的林佳一终于被爱神丘比特眷顾。当逗比马大哈遇上高冷医生,林佳一漫长的追夫路开始了……她想尽办法接近姜逸这座“冰山”可“冰山”也没有一点融化的征兆。但老天一次又一次的给她机会。所以,错过了真的很可惜……林佳一:“姜逸,我喜欢你,你能不能也试着喜欢我”她的一次次不放弃终于捂热了冰山,最后的最后……姜逸:“姜太太,谢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林佳一:“姜先生,也谢谢你走进我的世界”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说出来,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一刻。不要等。不要在等以后讲这个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EXO破晓之爱

    EXO破晓之爱

    破晓的爱,在渐渐蔓延,直至天边,甚至夕阳落下......“我爱你,相信我”“我不信!我不听!我恨你,恨你......"“那只是个意外!”“不!不是意外!都是你!我恨你......"”你听我解释“”解释?我为什么要听呢?你当年听我解释了吗,听你解释?笑话!“”嫁给我,好吗?”“嗯!”............想知道都发生了什么吗?让我慢慢给你们讲吧!---作者大大`(*∩_∩*)′
  • 异世之三千大道

    异世之三千大道

    一个带着天道印记的少年重生异界,三千大道万法归一。。新手作家请大家多多支持
  • 你是毒

    你是毒

    人海茫茫,茫茫人海,你我相遇在学校,我只希望我能够守护着你,唯有你是我一生中不悔的相知,唯有你让我快乐过,伤心过,痛过,唯有你是我一生的念想。
  • 不敢之一个人的战争

    不敢之一个人的战争

    宇宙从何而来?也许你不知道,但是凯德一定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就是宇宙创神之一!哈哈哈来吧!跟随我看看凯德如何在里亚星球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神话!如何完成他自己的战争!超YY小说,不喜勿入!——————————————————————<br>看了吗?呵呵,你猜对了,这是部老小说,以前TJ了,现在准备继续完成它!给点支持吧!★★★★★★★★★★★★【郑重推荐第五编辑组,签约作品】《霸行录》书号93460....《杀手必读手册》书号9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