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2900000018

第18章 1960年:特殊年代的传奇

人物一:站上世界之巅——中国登山队

高山仰止的珠穆朗玛峰常年覆盖着冰雪,千年冰川隐藏在在峡谷中,强烈的西北风有时达到十二级以上,山顶上气温极低,通常都在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特别是北坡,除了高寒缺氧,悬崖 冰川,随时而来的雪崩、暴风雪之外,还有两个最艰险的地带——“北坳”和“第二台阶”。

广袤苍凉的中国西部大地,高峰林立,使得中国是世界上登山条件最好的国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青藏高原,但是第一批征服珠峰的人却不是中国人。1953年新西兰和英国的 两名登山者、1956年瑞士登山队分别从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摘取了世界登山史的桂冠。

新中国成立后,征服珠峰被中国体育界列为首要任务之一。1956年,新中国正式组建了第一支登山队,准备从中国境内的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顶峰。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人从北坡冲刺过珠峰, 因为北坡不仅陡峭异常,奇冷缺氧,而且地势复杂,天气多变,尤其是人们对北坡的冰川地貌缺乏了解。攀登北坡充满危险。而中国登山队员就是抱着为国牺牲的决心,踏上珠峰的。

中国登山运动草创时期,依赖苏联的物质援助和技术指导,中国登山队的后勤保障主要是由苏联方面负责。中苏两国登山队员常常联合行动。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人必须独立攀登珠峰。这 又无形增加了征服珠峰的难度。

经过充分的准备,1960年3月25日著名登山家史占春率领中国登山队员开始从北坡向珠峰攀登。登山队先后经过3次适应性行军,开始第4次行军,突击顶峰。越往上攀登,困难越大,登山队又 不幸遇到了大风。攀登到8600米高度时候,多名队员冻伤了,能继续攀登的队员不多了。

中国登山队决定由许竞、王富洲组成“顶峰突击队”于5月17日向顶峰发动冲刺。途中,不断有队员冻伤或者体力透支,不能继续前进。他们勇敢地鼓励队友不要管自己,继续攀登顶峰。当黑 黝黝的顶峰近在眼前的时候,中国登山队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

屈银华并非中国登山队的主力队员,中途被抽调到前线来,发挥了重要作用。顶峰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从北坡没有任何可以上去的道路。正是屈银华发现了一个裂缝,为大家找到了一条可能 的道路。走了二三十米后,路就完全断了,只能爬上去了。屈银华尝试了一下,没爬成功。队友刘连满在下面用力托了屈银华一下,屈银华上去了,刘连满却留在了下面。面对满是硬冰的顶 峰,屈银华在地上打冰锥,靠着冰锥依托,栓好保护绳,在队友的保护下艰难向上爬。队员们如此相互掩护,看似不长的路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攀爬过程中,屈银华双脚的脚指头全 部都冻掉了,一只脚的脚后跟肌肉也冻没了。其他队员的手指头也普遍被冻伤。后来下山后,许多人十指前端不得不截肢。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个人终于登上珠峰 。这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上顶峰。

中国登山队参加攀登的人员一共是214名,其中队员90多名,其他的是后勤、装备、记者和医务人员。此外还有一二十名气象预报员。西藏军区为了保护登山队的安全,派遣了一个加强连的战 士全程护卫。最后登顶成功的三人中的贡布是西藏军区年轻的藏族战士。攀登珠峰的胜利,是中国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集体胜利,既有胜利的必然因素(强烈的荣誉感,成功的集体 协作和西藏地方的支持),也有偶然因素(抓住了有利的天气因素)。比中国登山队晚一天(5月26日),印度登山队从南向珠峰发起冲刺。结果26日天气突变,山上天气恶劣,印度登山队被 大雪击败。

按照惯例,登山成功必须提供证据。因为时值凌晨,王富洲等人没法拍摄照片证明,就在顶峰留下了毛主席的石膏像,然后在顶峰捡了一些石头下山。在山下,群情沸腾的同胞们已经准备了 热烈的庆祝仪式。中国人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人物二:生产自救的时代偶像——邢燕子

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 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1960年《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画报》等媒体纷纷发表长篇通讯、专栏,热闹地宣传天津青年农民邢燕子的事迹。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0年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县。短发齐耳、皮肤黝黑,一身绛红色朴素外套,乍看就像一名健硕而淳朴的普通农妇,只有那明朗的笑容,蕴含着特别的淡定和从容。

她的特别之处在于1958年高小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在城市化初始,农民纷纷往城市迁徙的五十年代,邢燕子的决定多少让人吃惊。是她没能力 留在城市吗?不是的,邢燕子的伯伯和父亲都在城市,父亲还是天津市一家工人的负责人。那么,邢燕子这么做是为了追求“下乡”的时髦吗?也不是的。“知青上山下乡”的口号要在8年后 才提出。其实,邢燕子下乡的目的很简单,她要陪伴独自住在乡下的爷爷。老人家没人照顾不行。

邢燕子回到老家后,乡亲们对这个小姑娘能不能在乡下呆下去都不看好。许多村民私下议论她是一时新鲜,过段时间总要回城的。的确,邢燕子刚到乡下那会儿,不会劳动,闹了不少笑话。 村里分配她在厨房烧稀饭,她看着稀饭溢了出来,急得乱叫:“快来人!粥跑了!”旁边有个老大爷就逗她说:“你快跪下来给粥磕头,磕了就不跑了。”

要强的邢燕子咬牙坚持了下来,发愤要改变家乡的穷貌。50年代末,大跃进造成村里劳力紧缺,男劳力只剩下8个。年轻邢燕子就被摆在了劳动的一线。有心的她琢磨男劳力不够怎么办,为什 么不动员村里的女劳力呢?于是,她开始组织村里的妇女到田间地头劳动,劝大家别闲着,上田干活挣公分。从一开始的五六个人到最多时候的十五六人,邢燕子成功动员了村里的女劳力, 组成了一个妇女生产队。这支队伍在短短时间里开垦荒地560亩,还要治鱼、打苇帘、编草帽辫,为村里创造了数千元产值——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生产队的姐妹们都很辛苦,冬天治鱼的时 候忙得都没时间吃饭,只能揣一块干粮或者饽饽暖着,劳动时饿了就拿出来啃一口。邢燕子更辛苦,除了一线劳动还要忙组织工作,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她们没有喊苦喊累,没有节假日 ,一个月能挣十几块钱。

1960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生活的艰难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克服困难,其中就包括动员新进城的工人返回乡村。同时,国家很重视精神措施,需要提 炼出典型人物来振奋群众的精神。邢燕子就在此时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典型。她的事迹,完全符合1960年精神和物质齐动手,全力克服困难的需要。

当年有多少少男少女都想成为“邢燕子”,我们不得而知了。邢燕子定期去邮局取信,一取就是好几个麻袋,全都是仰慕她表示要向她学习的信件。邢燕子实在回不过来,就在报纸杂志上回 公开信。她短发、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形象,也成了那个时代的美丽标准。后人会发现五六七十年代图像上的农民女青年形象,几乎都有邢燕子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邢燕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尤其是成了上山下乡的知青典型。邢燕子个人的命运也在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而跌宕浮沉。如今,年近古稀的邢燕子在家安享晚年。

年度人物

1960年的中国遭遇了重大困难。夏天,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废止了两国科学技术合作项目,停止了对华物质和技术援助。之前的政策偏差造成的粮食危机在60年开始达到顶峰,全国粮食供应 紧张,缺口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饿肚子了。

许多基层干部最盼望的事就是到上级机关开会。因为开会就要管他们吃住,能让干部们暂时远离饥饿。为了照顾特殊行业和一线工人,政府在粮食供应方面特意向他们倾斜。即便如此,饥饿 还是让北京市出现的第一批女交警“集体下岗”了。1958年11月北京出现第一批女交警。1960年北京市公安局对全体干部民警进行体检,发现154名女交警多数存在职业疾病,体力不支。10月 ,北京女交警全部从一线岗位上被撤下来。

这场灾害还在延续,中国人民迫切需要积极向上的、与克服困难有关的典型。邢燕子应运而生,成了1960年的代表人物。

郭沫若专门写了《邢燕子歌》,很快传唱大江南北,老少皆知。歌中描绘的“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的场面令身陷困难中的人们向往;而“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 粮”的奋斗,则直接点明了克服困难的方法。因为这首歌传唱之光影响之深,邢燕子不再用刑秀英的本名,干脆改名邢燕子;妇女生产队也正式定名为“邢燕子突击队”,开启了以后难以计 数的类似队伍的序幕。

大史记

如果说邢燕子是1960年的精神象征,那么中国人印象最深的物质象征可能就是“代食品”了。

为了渡过灾荒,政府不得不采取“低标准,瓜菜代”节粮开源的措施,一方面降低城乡人口的供应标准,一方面大力生产瓜果、蔬菜和“代食品”。所谓的“代食品”,指的是哪些不像粮食 、瓜菜那样需要土地,人类能吃能解饥的东西。主要包括下面四类:第一类是农作物类代食品,包括大家平常不会吃的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等的叶、秆、根,包括玉米皮、玉米芯 、稻谷壳和薯类作物的叶、茎、根等;第二类是野生植物,比如榆树叶、树皮、蘑芋、芭蕉芋、橡子、大百合、野苋菜、洋槐叶、沙枣、石蒜、土茯苓、鸭跖草等;第三类是浮游植物,比如 小球藻、红萍等藻类。藻类因为完全不需要土地、培养容易、生长快而大受青睐;第四类是人工合成的食品,比如“人造肉精”、“人造肉”、叶蛋白等,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营养价值较 高,因此也被称作“精细代食品”。政府大力提倡发展代食品,宣传、指导工作一应俱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花样繁多。

人们对依靠代食品缓解饥饿曾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代食品的营养价值普遍很低,甚至完全没有营养,而影响人们的消化。部分代食品味同嚼蜡,难以下咽。所以代食品的推广并没有真正 消灭饥饿,只能部分缓解人们的饥饿感。它最大的功效是为中国人提供了战胜饥饿的又一精神武器。

1960年前后的饥饿感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采购员、售货员、厨师甚至是库房保管员成了“金饭碗”,低位崇高,高得金光闪闪。此种地位社会直到90年代中国商品供过于求时才得以改 变。同时,中国人见面时有了新的口头禅:“您吃了吗?”吃,仿佛成了中国人日常头等大事。笔者老家的一些老人至今对三年困难时期印象深刻,保持在家里屯积粮食的习惯,即使粮食发 霉长毛了也舍不得扔,一层累一层地继续屯积。他们防备的,就是新的困难时期的到来。毕竟,1960年的饥饿感已经深深烙在了他们的脑海深处。

同类推荐
  • 海盗之谜

    海盗之谜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海盗世家的先祖;盛世海盗的维京时代;加勒比海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海盗与殖民史;海盗世家的旁系子孙;海盗家族的历代根据地;海盗世家的名人等。
  • 西汉之我来过

    西汉之我来过

    西汉末,新朝大厦将倾,群雄逐鹿,义军突起。赤眉早已磨刀,坐等时机。绿林好汉纷纷虎啸山林,虎视眈眈。王莽已老,刘秀成才天下之人皆在等,等一人带出一片煌煌盛世。
  • 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话说中国——民间语言

    本书对中华各个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详细介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民族语言研究成果展示厅。这次展示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对我国语言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归纳了我国语言的类型。下面我们将了解普通话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 画风奇怪的商朝

    画风奇怪的商朝

    理科生穿越到了商朝……本以为是个饭都吃不上的野蛮人时代,需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发展科技。却发现好像这个商朝画风不太一样……鹿台……鹿台是导弹发射基地?封神之战中那些神奇的法宝只不过是各类高科技物品??我才是那个野蛮人??
  • 我真的不当国师

    我真的不当国师

    新书《开局成为了大明星》已发布,求支持!捉妖师穿越回到古代。原本只想咸鱼的他。却是在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当今的国师。“见过国师!”方致:“……”方致:“我真没想当国师!”
热门推荐
  • 有魂之刃

    有魂之刃

    这是一个实验用文。你会发现这一秒是异界,下一秒废土生存,刚看清楚,变成了不算硬核的科幻文。最后你会发现,这是侦探小说。
  • 庆余年风起云涌

    庆余年风起云涌

    “这一切都是为了大庆!”“好,你若为忠臣,那我便是贼子,我来成就你。”先皇最小的公主,与庆帝一母同胞,比范闲年长几岁,乃千古以来第一位女王爷——南安王。南安一怒,生死难安。那年,她说,与其出卖自己笼络权臣,倒不如走进权利中心,大权在握,自己做王。小云要沈姑娘杀了自己的亲哥哥才愿意同她亲近。李风霓默默地看向了一旁的庆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妃产自长生谷

    王妃产自长生谷

    一朝穿越,秦眠给自己的定位是:锄强扶弱、武功高强的一代女侠。可谁成想,还没下山,她娘的一个临终嘱托,突然打破了她全部的计划。从此,她的人生彻底变了样!!!从江湖侠女到一代天师王妃,从豪门恩怨到宫廷权谋,一波一波奇遇接踵而来,深陷泥潭的她该何去何从......
  • 浮世千重变

    浮世千重变

    谁说女子不如男?偌大江山,有能力者得,何分男女。以上,是正式版简介。其实,这就是一个流落异地的孩子努力回家的故事。
  • 外婆的栀子花

    外婆的栀子花

    一段回忆,一段情。尽管逝去的日子有过困苦,但总能从中体会到朴实的坚韧。尽管记忆逐渐模糊,但愿那些美好的温情,在心间永存
  • 小狼传

    小狼传

    一个沉睡多年的神终于苏醒了!丢失记忆的他在狼群的抚养下变为一个狼孩,最终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 总裁的日常追妻

    总裁的日常追妻

    喜欢你,要理由吗?黎慕宸一个身价上亿的上市公司未来继承人。为了追寻自己所谓的爱情,放下公司跑去一个破学校当学生,从新开始了他的高中生活。“沐晓碟同学,我希望你能在高中三年这么终于的时期内不要谈恋爱。”黎慕宸看到一抽屉的情书。看到自己的竞争对手竟然还有那么多。于是黎慕宸开始了他的日常追妻。最后让沐晓碟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问黎慕宸怎么成功追到沐晓碟的,嘘~,这个办法一般人都不敢用,因为……”
  • 昭昭徐徐归

    昭昭徐徐归

    谢娉昭在十六岁时,第一次见到徐瑾汜,她才知道原来这世上真的有天人之姿。至此,谢娉昭缠上了徐瑾汜,如同逐日鸟般追着她的太阳跑。后来,一纸婚书,谢娉昭如愿以偿,嫁进了徐家,可结婚三年,徐瑾汜依然冷漠疏离,终于她死心了,潇洒地告别。男人没说什么,一双眼暗得深沉,只平静地对她说:“好。”谢娉昭走后,徐家当家似乎没什么影响,照样商场上杀伐果断,风生水起。大家都觉得薄情如徐少,即使夫妻一场也不过如此。却不知,徐少在一天夜里鲜少地喝的不省人事,只不停地呢喃着:“昭昭,昭昭……”低哑深沉的,像是失去了珍宝似的。之后他们的一次见面,徐瑾汜低声下气地说:“昭昭,跟我回家吧。”谢娉昭却神情淡漠地看着他,终于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红了眼眶,轻声道:“昭昭,我们不要分开了,好不好?”徐瑾汜,温润如玉似皎皎君子,是徐家的当家人。可只有他身边人知道,徐少这样的人如深渊死水无心无情。但只有徐瑾汜知道,他的梦中常出现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婀娜多姿、顾盼生辉。谢娉昭,谢家幺女,妩媚天成、骄纵跳脱。一双眼如秋水泛起层层涟漪,眼尾微微上挑。看谁都像要勾人似的。
  • 这个大爷你惹不起

    这个大爷你惹不起

    他,仙界归来!他,来自地狱!他,系统附体!他,魔王转生!他们,遇到了唐泽,当场翻车!这是一本主角是个五十八岁老头儿的……无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