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0000000023

第23章 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3)

尽管松金通过这句话——“我知道烧火的那个女人是个真正的草鬼婆”——确定了一个女人“草鬼婆”的身份,但这个女人到底是不是“蛊婆”,有什么异常之处,我们作为故事的听众还是没有办法确定她被当作蛊婆的缘由并将此故事理解成为一个“斗法”事件。从松金略带自我夸耀的描述来看,我们只是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女人正在灶屋烧火,被松金用一点热油泼了一下,后来跟别人赞扬巫师捞油锅的手法很好而已。

我们忍不住会猜想:她可不可能知道自己被这个巫师当作蛊婆看待了呢?

如果她知道,她会有什么反应?

苗族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多人相信“蛊婆”和“斗法”的说法。我认识的一位六十来岁的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名苗族巫医,他给我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我年轻时,有一回与几个朋友去一个寨子出诊,朋友刚坐下来,屁股就粘在凳上,无法分离,于是我们知道今天遇到了草鬼婆,与我们斗法来了。于是我说,半个时辰内将有人前来求医说他家有人肚子痛。果然,不到一个小时,邻居家有一个小姑娘急急忙忙跑来,对着那家主人说,我妈突然肚子痛,她说她输了,请这里的师傅过去给她治病。后来我就出马给她治病,我的朋友和草鬼婆都安然无事。此后我在那一带苗乡都颇有名气。

在村寨的生活实践中,苗寨有两句俗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那就是——“无蛊不成寨”,“三户必有一户草鬼婆”,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蛊”——这种有趣的对骤发的、不造成严重后果的身体病痛和生活中偶然事件的解释体系的笃信,同时也表现了在村寨内部,苗族人与他们的家庭成员之外的家户来往时,对于人际关系过于亲密的警惕,这表现了家庭之外人们彼此之间的疑惧和自我保护。若我们再往前引申一点,或许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出于对蛊婆(草鬼婆)的惧怕,人们强调村寨各个家户之间的疏离,从而彼此之间得以保持一种客气的礼数。

三、山江苗族的“鬼”意识

“鬼”的观念在山江苗族的信仰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人们认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东西,无论是魔鬼、祖灵或神祇,都可统称为“鬼”,它是当地祭祀中一个最主要的范畴。鬼又有善、恶之分,善鬼有时也被称之为“神”。在山江苗族看来,鬼无处不有,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乃至人的命运,都是各种各样的鬼主宰的结果。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奇异的现象或反常的状态,用世俗领域中的知识能力不能去控制解释时,就以为是“鬼”在作祟或保佑,于是人们举行种种仪式祭鬼、驱鬼或酬鬼。

村寨之间流传着的鬼怪故事与驱鬼仪式相辅相成,循环不尽。

祭祀鬼的目的,主要有三类:一是除病。若家中有人病痛久治不愈,人们就得请巫师驱鬼(山江苗族认为主家得了什么样的疾病,首先要找准是什么样的“鬼”作祟,找不准,病就不会好)或祭祀祖先鬼,希望得到祖先鬼的保佑,同时辅以服药治疗。二是求子。缺子嗣者为了求得后代也得进行祭祀。三是敬请五谷神等,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得到好运气,过上好生活。

接连运气不好或者家有重病之人时,人们会请仙娘“走阴”查看缘由。人们认为,祖先鬼会假借仙娘告诉后代禳解方法。

不管对鬼做何种禳解仪式,我以为都出自于人们内心的一种惧感:一方面人们置身险恶的自然环境,疾病多,生存发展不容易;另一方面苗族人民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对异常现象充满恐惧,又想祈福消灾。为了使一切顺利,人们需要借助那些可能与他为善的超自然力或者防范那些可能对他贻害的超自然力以避免灾星。人们认为,通过各种驱鬼仪式,人们就能避祸趋吉。同时,苗族驱鬼巫术还有一个道德优势,它在历史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出了一种公共生活规则。它不但能“驱鬼治病”,还能呼风唤雨进行“神判”,禁止人们偷盗、****,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驱鬼仪式包括咒语、仪式过程和仪式执行者。咒语的功用主要是送灵、驱鬼和祈福等,吟唱时有严格的时空规定,不能随便吟诵。

(一)巫师、仙娘与巫医

说到“驱鬼”,我们就不能不先提到驱鬼仪式的执行者——巫师。苗乡的巫师有两种——苗老司“巴得雄”和汉老司“巴得卓”。在过去,苗族的巫师往往集“理老”、“歌老”、“药老”等职责于一身,维系着苗寨乃至整个苗族地区内部的安定,保证苗族在长期的内忧外患、生活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直至今天,在边远的乡村山区,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存在,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各种疾病无力抵抗,只有通过巫术乞求鬼灵保佑,佐以巫师开的中草药,采取“神药两解”的办法求得解脱。巫师可以给病患者、受害者、祈福者一种精神安慰,从而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苗族巫师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功,还需精通一些巫技,如“吞火炭”、“吐火”、“上刀梯”、“踩铁铧”和“捞油锅”等,这些都是为了向鬼显示神力、驱逐疫鬼所采用的手段。此外,巫师还用道德批判来应对社区危机。

巫师是苗区民间宗教的职事人员,为葬仪和驱邪仪式提供服务,或以其他的方式来满足人们在礼仪上的需要,因而在社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应的,人们对苗族巫师的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在湘西苗区,要成为一位巫师必须通过“择徒”、“验身”、“度身”三个阶段的考察。

“择徒”就是巫师对自己的子孙、或前来学习的弟子举行人品考察,看他的为人是否忠厚、善良、正派;是否热爱本民族、热心民族公益事业、敬重祖先;是否诚心学艺、尊重师长;是否聪明、能言善辩等。考察合格才开始学习祭词和祭仪。“验身”,主要是考察弟子能否进入“角色”,不能进入者为俗身,劝其退出师门。“度身”就是学徒经过三年五载的学习后,可以出师另立法坛(世袭者不另立坛)了。“度身”时须举行隆重的仪式,并约定此后严格遵守五条戒律:一要忌口,不吃狗肉和五爪肉;二要净身,不触摸死尸;三要禁欲,不准说流言秽语,不准调戏妇女;四是止盗,不许有偷盗和赌博行为,更不许为匪抢劫;五是正行,平时行为要端正,不欺侮弱小,不伤人性命。所以人们说,苗族巫师带徒弟,首先传的不是“技法”,而是道德戒律。苗族巫师多系祖传,传子不传女,不设馆建庙,只需在自家堂屋里安一神坛。平常举行祭祀活动,主家不请不到,也没有定期的祈祷和礼拜。

通常来讲,苗族巫师严格遵守戒律信条,安分守己,因而深得苗民的敬重。苗族巫师都是业余的普通劳动者,其生活水平与当地群众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的经济收入不主要靠巫术活动获得。巫师必须做到爱人如己,在人们需要他的帮助时随喊随到。同时,巫师在苗乡还需要用巫术做一些善事。比如帮助村里的可怜人获得一些技能谋生或者做法术帮助老光棍找到配偶。我的一位访谈人说到某个村子有一个弱智男人,什么活儿也不会做,既不会打鼓,又不会做饭菜料理自己。巫师看他实在可怜,就给他做了一个法术。巫师画符以后朝他吐了一口水之后,这个弱智男人就昏迷不醒了。醒来之后,这个男人就打鼓、做饭菜都会了,而这些技艺原先都没有人教过他。

巫师群体中也有一种例外。有一种学了“认路”的巫师据说便是作乱乡里的人物。学这种法术的人,在学习法术之前,先得发重誓:一辈子打光棍断子绝孙,还会不得好死。这种人在寨子里比较讨厌,不讨人喜欢。火仁村就有这么一个巫师,后来被香港一个老板花高价请去专门作表演,作些奇奇怪怪的法术给人看。据说这种巫师爱捉弄人,如果他不捉弄人,自己就会生病。这个角色在社区的位置在我们看来颇有些类似“蛊婆”。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苗家小伙子向我介绍了这么一桩奇事:有一年我下乡检查工作,正碰上村里有一家人正在杀年猪。我就在那家坐了一会儿,大家都看着那头猪被杀死、吹气吹得鼓鼓的,猪毛都被剃光了,整个身子净白净白地朝天躺在坪坝中的门板上。这时候,一个巫师打这家门口走过,随口说:“看啦,这猪跑了呢!”说时迟那时快,那头猪听了这句话,忽然从板凳上翻身爬起来,对着门外跑,大家错愕之间,一时还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坐在主人家的人群中一个巫师接口说:“只会跑到田坎那里,不会跑远的。”大家听了这话,才不着急。在巫师的吩咐下,拿了绳索和扁担远远地在这条猪后面跟着。果然,那只削干净了毛的猪迅速跑到田坎底下,然后就倒下了。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又捆又绑,将那只全身沾满了泥浆的猪抬了回来又洗又冲弄干净。主人家心里十分窝火,旁观人觉得十分好笑。只因为随后的那个巫师封了口,让猪只能走到田坎那里,同时大家当时没有紧跟在后头追那只猪,这个法术才被破解,据说过去就常有死猪这么跑丢了的。

——这类故事我在别的访谈人那里也听说过,可能确实非常广泛地流传于山江苗族村寨。

在社区内部的人看来,仙娘(大部分为女性)与巫师(全部为男性)围绕着“鬼”而发生关系,体现出男女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他们是给人帮助的,是“正教”。

而“蛊婆”则与男性社会完全对立,她们和学“认路”的巫师给大家的生活制造麻烦,是“邪教”。因此,我们可以由人们对蛊婆(邪恶而无奈,能放蛊害人)和学“认路”的巫师、仙娘与大部分巫师的认知,看出这个社会有关正和邪的一个道德系统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男女关系。

苗乡的巫师并不是在每个苗族人的眼里都有一个好名声。山江苗区工作人员中有些不信巫术的苗族人就很坦率地对我说:“巫师都是一帮游手好闲的人,吃了东家吃西家,怕吃苦不肯从事农业生产,编排些莫名的鬼名来威吓百姓,乘机敛财。”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工作人员毕竟不太多。普通百姓都相信巫师的法力,在有需要时延请巫师帮忙。

作为山江苗族精神信仰世界重要角色的仙娘(也称“仙姑”),往往是些能言善辩的妇人,先发狂病,后成女巫。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述:……但凤凰情形不同。行巫术多非自愿的职业,近于“迫不得已”的差使。大多数本人平时为人必极老实忠厚,沉默寡言。常忽然发病,卧床不起,如有神附体,语音神气完全变过。或胡唱胡闹,天上地下,无所不谈。且哭笑无常,殴打自己。长日不吃,不喝,不睡觉。过三两天后,仿佛生命中有种东西,把它稳住了,因极度疲乏,要休息了,长长的睡上一天,人就清醒了。醒后对病中事竟毫无所知,别的人谈起她病中情形时,反觉十分羞愧。

满谷子,插上一把剪刀。有的什么也不用,就可正式营业。行巫时,在神前设一座位,仙娘于是头蒙帕子、口哼曲子,两腿抖颤,“登车”去寻找这家的祖先鬼,向它查问事情的凶吉,问询祖先鬼,是由什么鬼作祟导致的,并请问当事人的寿年长短、没有儿子的人家还可以请仙娘代向阎王求子。仙娘托亡魂说话时,半哼半唱着谈别人家事长短,儿女疾病,远行人的情形。说到伤心处,涕泗横溢,听者自然也嘘泣不止。初次行巫后,该女人就成为众人承认的神之子,她潜意识被压抑的狂躁因为仪式的疏通得以消解,狂病此后不再发。初执行巫术时,一般都很灵验,至少有些想不到的古怪情形,说来十分巧合。

问完各项事情,人们就在桌上供放肉、酒、饭,一一念祖先的名字,邀请它们来进食。仙娘于是“退车”回来。家中有需要的人,在得到仙姑的指点后,就会接着请巫师做各种禳解仪式,请鬼或者驱鬼。

对于“仙娘”行巫一事,不同的观察者站在不同立场持有不同观点。

如湘西的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在其专著中说:“通常仙姑,多属女人,求得真传,本知过去未来祸福。唯以今日世道日衰,人心败坏,有借此为业者,不学无术,故以骗人为生活。”

尽管石启贵先生认为“有借此为业者,不学无术,以骗人为生活”,但由“本知过去未来祸福”一语,我们推知仙娘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曾经起过的重要作用。而同是湘西苗族的知名作家沈从文在其散文集中则用朴实的文字对仙娘的来龙去向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因为有事前狂态做宣传,本城人知道得多,行巫近于不得已,光顾的老妇人必甚多,生意甚好。行巫虽可发财,本人通常倒不以所得多少关心,受神指定为代理人,不作巫即受惩罚,设坛近于不得已。行巫既久,自然就渐渐变成职业,使术时多做作处。世人的好奇心,这时又转移到新设坛的另一妇人方面去。这巫婆若为人老实,便因此撤了坛,依然恢复她原有的职业,或做奶妈,或作小生意,或带孩子。

为人世故,就成为三姑六婆之一,利用身份,串当地有身份人家的门子,陪老太太念经,或如《红楼梦》中与赵姨娘合作同谋马道婆之流妇女,行使点小法术,埋在地下,放在枕边,使“仇人”吃亏。或更作媒作中,弄一点酬劳脚步钱。

小孩子多病,命大,就拜寄她作干儿子。小孩子夜惊,就为“收黑”,用个鸡蛋,咒过一番后,黄昏时拿到街上去,一路喊小孩名字,“八宝回来了吗?”另一个就答,“八宝回来了”。一直喊到家,到家后抱着孩子手蘸唾沫抹抹孩子头部,事情就算办好了。行巫的本地人称为“仙娘”。她的职务是“人鬼之间的媒介”,她的群众是妇人和孩子。她的工作真正意义是她得到社会承认是神的代理人后,狂病即不再发。当地妇女实为生活所困苦,感情无所归宿,将希望与梦想寄在她的法术上,靠她得到安慰。这种人自然间或也会点小丹方,可以治小儿夜惊,膈食。用通常眼光看来,殊不可解,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它的产生同它在社会上的意义,都有它必然的原因。

巫师吸取和积累了医药经验和知识,并假借鬼神的作用,用祈祷的形式给人治病,就变成了巫医。人们普遍认为,巫师的治病效果要更好一些。因此为了在苗乡行医效果好,有些医师也会主动去学巫,从而成为巫医。在苗乡,巫师和巫医往往是合二为一,他们和苗族医师一道,传承着苗族民间的草药知识。苗族巫医和医师在苗乡是并存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有些医师医术可能不错,但不懂得巫术,不能举行仪式,因此对有些病的治疗效果就欠佳。

巫医在苗乡没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实质上是该社会的法师、药物宝库。巫医的存在和盛行,首先在于人们无法解答一些自然现象、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使巫有了生存余地。同时,巫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点特别了解,在了解得病的前后情况后能准确地猜到病人发病的诱因,而且对人的生理、病理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研究,也在用药物为人治病,因此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巫医善于用自己特有的治病方法——精神治疗法治疗。苗族人多暗示型人格,巫医在治病时兼用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病人就能迅速恢复健康。一般来说,巫医最显自身水平的地方,恐怕主要还在于医治病人的心病,调理和化导其心理障碍。

同类推荐
  • 忍者

    忍者

    这是一部讲述忍者文化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的读物,通过大量的文字与图片,真实还原忍者的发展历程。全面解读忍者的诞生,发展的流派,兵器的使用以及忍术的秘籍。深度展现忍者隐秘与真实。本书还配有大量的珍贵图片与手绘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忍者这一特殊的族群。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教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

    《死海古卷》于本世纪中叶(1947-1952)在巴勒斯坦西部发现。本书反映了库兰宗团的思想,库兰宗团属于正统犹太教分裂出来的艾赛尼教派。
  •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本书分为哲学类、史学类、宗教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自然科学类六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全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中都介绍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热门推荐
  • 宠冠六宫:本宫要退货

    宠冠六宫:本宫要退货

    赵莲穿越系列的第一部。赵莲:喂喂,某系统的客服吗?我要退货,我明明订购的是终生无忧穿越皇后套餐,为什么我却穿成了侍女啊?客服:接通中,您排在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位,请稍后。赵莲:我靠,你们(……(……*……%&*()&……*&(*&%&*((……*赵莲:既然系统靠不住,又穿不回去,那就只好我手动变成皇后娘娘了。用我无敌的美貌……喂!为毛皇帝还这么丑啊!不行,我要退货啊。客服:接通中,您排在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位,请稍后。
  • 明末王莽

    明末王莽

    几天前来到这个世界,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王莽!前一秒我还是一个,沐浴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的有为青年,下一刻我就回到了历史中的那个野蛮时代。没错我穿越了!我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就是把叫刘秀的都干死!可惜事情往往不是按照想象中发展的……
  • 记忆成林

    记忆成林

    一天,我在为记忆成林,挑灯夜读;一天,我在为记忆成林,冥思苦想;一天,我在为记忆成林,奋笔疾书;一天,我在为记忆成林,周而复始;一天,你们看记忆成林,开怀大笑;一天,你们看记忆成林,潸然泪下;一天,你们看记忆成林,拍案叫绝;一天,你们看记忆成林,回味无穷;有那么一天,我欢欣鼓舞;有那么一天,我欣喜若狂;有那么一天,我喜极而泣;有那么一天,我老怀宽慰。
  • 异世风华,一品狂妃倾天下

    异世风华,一品狂妃倾天下

    她,上一世是叱咤风云的军长,奈何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死亡,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青龙王朝丞相府中最不受待见的七小姐身上。兄长看不起她,姐妹的算计,父亲的鄙夷,下人们的白眼,未婚夫的算计,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欧阳倩雪立誓要权倾天下。直到遇见了他……………………
  • 我的体内藏了一颗修神珠

    我的体内藏了一颗修神珠

    一场滔天谎言,剑道天才坠下紫魁之巅。气海被废,经脉寸断。失忆后被一少女救起。后修神珠入体,持帝天剑,重新走上修仙之路!!!
  • 极品弃婿

    极品弃婿

    入赘三年,他受尽嘲笑和冷眼,被赶出家门!三年后,他背负着屈辱逆势崛起,立志成为万人敬仰的那一个!
  • 浅笑逸心乱

    浅笑逸心乱

    他走了,消失在她的世界,从此,他被藏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那处地方。一场大雨,她失忆了,三年后,他又闯入了她的世界,没有千言万语,他们都不认识对方了,而且三年后的这场相遇根本就是笑话一场。这场相遇,使得她无奈出国了,还是离家出走,没有一丝音讯。四年后,她华丽归家,相识,离开,失忆,重遇,他们今世的缘分就此开始。
  • 微风吹过那段年华

    微风吹过那段年华

    最让人幸福的事莫过于自己暗恋的人也同样暗恋着自己;最悲伤的莫过于自己苦苦暗恋对方却从未知晓,最后今生错过。爱情是被磨练的越发明亮还是变成细沙从手缝溜走?感情总是源于“我觉得这人很好”,相识相知相恋,过了磨合期是否能相守下去谁又能预料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鸟树与鲜花

    鸟树与鲜花

    本书是儿童文学作家吴然的短篇作品集,包括“鸟树”和“鲜花节”两辑内容,作品主要有《孔雀舞》、《河滩上》、《拾花瓣的姑娘》、《草地上的联欢会》、《春天的拜访》、《三月,我们去植树》、《小鸟和守林老人》、《樱花信》、《鲜花节》等。
  • 重生之暗卫皇后

    重生之暗卫皇后

    东宫暗卫一朝重生在姜国公府嫡女身上,睁眼之余再无柔弱。可为何睁眼发现自己要嫁的人却是上辈子亲手送自己一程的人?居然还是个小白脸?不行,自己既然能够在暗卫营里排的上号,那定是最为优秀的暗卫,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曾经败在了一个小白脸身上的。和离!一定要和离!可为什么这“小白脸”却在自己心上挥之不去了呢?更何况这“小白脸”似乎也不错,要不就将就将就过一辈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