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300000033

第33章 文治武功(1)

衡量一个人的成就用“修身、治国、平天下”,而唐太宗在这三个方面都是强者。对天下而言,他建立了大唐帝国;对国家而言,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对个人而言,他是一个文武全才。在武艺上,唐太宗崇尚骑马射箭,对弓箭和马匹情有独钟;在文化上,他喜欢作诗,爱好书法。

唐太宗一生对弓箭和马匹情有独钟。他武功出众,弓马尤为娴熟。也许这与他生活的环境有关吧,唐太宗从小生长于北地,其实李氏家族从李虎起定居于西北,到唐太宗时已经第四代了,北方民族粗犷强悍,不屈不挠的尚武精神对唐太宗影响较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太宗也是出生在关陇地区,关陇集团是一个军事集团,尚武的风俗尤其浓重。尚武习俗还有来自家庭的影响,李渊因家庭的原因,曾经勤学苦练,唐太宗既为关陇集团的人,又是李氏家族的人,也会像其父李渊一样,决不会在习武方面有所差池。所以唐太宗从小就形成了英武果敢的性格,喜弓善射就是这种性格的反映。

晋阳起兵后,唐太宗东征西讨,出生入死,弓箭从不离身。他所发射的箭,比通常用的箭大一倍,命中率高,威力大,能射穿门阖。房玄龄赞扬他“箭穿七札,弓贯六钧”。统一战争中,与宋金刚对峙,反击单雄信的袭击,讨伐刘黑闼,他的箭都神助似的护卫他,使他化险为夷。他曾说过:“我用弓箭平定天下,所用的弓和箭够多了”,确实是这样。后来他回忆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又说:“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茫涉海。”通过这些话,可以看出唐太宗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个强悍骁勇的贵族子弟,读书少,善骑马,好弓矢,性格豪放,彪悍善战。武德时的重臣陈叔达也说过秦王性情刚烈的话。这一切都是唐太宗性格特点的真实反映。

唐太宗崇尚骑马射箭或许也是遗传的原因。李氏是汉是胡,直到现在,史学家们还有很多争议,但是李渊及其子孙具有胡族血统的成分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前面提到的李渊祖父李虎的兄长名起头,弟名乞豆,起头之子名达摩,这些名字都属胡人的名字。

李氏家族中有人容貌像胡人,如单雄信曾呼李渊之子李元吉为“胡儿”。唐朝宗室膝王李涉的容貌也和胡人相似。说明李唐有胡族血统成分。

还有李氏先人中有很多都是娶的胡人。例如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人;唐太宗的母亲太穆皇后是西北少数民族和鲜卑人的混血儿;高宗皇帝的母亲长孙皇后是鲜卑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血管里流着胡人的血,也流着汉人的血,他实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混血儿。这生物性的因素,大概构成了唐太宗的独特性格:

孔武有力,豪放不羁……

唐太宗对弓马的喜爱之情,也可以从他平定天下后,他所作的两首诗里看出来。

一首题为:

出 猎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车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岩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另一首题为:

咏 弓

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咏弓》诗中用“激箭流星远”来描述他所射之箭的速度。同时也显示出太宗射箭的高超技术。

唐太宗即位后,已经不必带兵打仗,驰骋战场已经成为过去,亲操大羽箭,以一当百,百发百中都只是对当年的回忆了。

如在武德九年九月,他为了能和将士们在一起拉弓射箭,于是自封为警卫将卒“习射”的教练,在显德殿庭院中不辞辛劳地教士兵们练箭。士兵都以能和太宗皇帝一起练箭为荣,所以每天都有好几百人参加练箭,为了鼓励大家,太宗悬赏,射中的就可以得到弓刀与布帛。朝臣从安全角度考虑,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不听,一有空,就乐于当习射教练。贞观年间,太宗还广泛地收藏弓箭,并且和能工巧匠一起研究弓箭的好坏。他对弓箭的感情,不能单单用喜爱来表达,其中还有对当年驰骋沙场的怀念。

唐太宗爱马与他从小习武和驰骋沙场是分不开的。马匹是古代最重要的作战工具,他能保证部队最大的机动性,唐太宗更是骑兵战术的高手,所以在作战中更喜欢用骑兵来取胜。如在霍邑一战中世民以轻骑飞快插入敌军背后。宋老生腹背受敌,士卒哗然溃散。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骑兵战术的运用。

武德元年在浅水源决战中,唐将庞玉和敌将宗罗睺战于原南,“既太宗率御大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宗罗睺望见,复回师相拒。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于是王师表里齐奋,宗罗睺大溃。”这出写到太宗将骁骑数十入贼阵。是骑兵阵后反击之战术,骑兵又一次为他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追击宋金刚的战斗中,唐太宗追至介州,宋金刚尚有士卒两万,出西门,背城布阵,南北七里。唐太宗遣总管李勣、程知节、秦叔宝挡其北,翟长孙、秦武通挡其南。“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又一次以骑兵战术取得了胜利。

武德四年五月,在虎牢之战中,正当“诸军大战,尘埃涨天”的时候,“世民率史大奈、程知节、秦叔宝、宇文歆等卷旆而入,出其阵后,张唐旗帜,建德将士顾见之,大溃”。建德虽有骑兵,但远不及唐军精锐。唐太宗的骑兵再显神威。

每次战斗,大都是由骑兵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身经百战的唐太宗,胯下所骑之马都是非常有名头的。这些马都为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他即位后,对马匹的供给与繁衍十分重视。太宗时期建立了完整的马匹管理系统,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地养马。其中幅员辽阔的陇右地区就是唐朝的养马重地,马种都是上等的纯种,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出产好马的地方,唐朝也主要通过贸易、贡献、和亲聘礼等方式获得马种,还有不少良马是在战争中得到的。唐朝把引进的良马统称为胡马或番马,为了便于区分和管理,对种类不同的马要烙上不同的马印,仅《唐会要》卷七十二《诸蕃马印》就留下了约三十五种不同来源外来马的马印实图。可见唐朝对外来马的引进非常成功。

太宗重视养马的政策是从国家需要出发的,也是长期战争实践的启示。如果一旦战争爆发,战马就成了最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对周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没有马匹根本无法战斗。太宗本人拥有许多匹良马。他对马的喜爱也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隋文帝时,大宛臣服于隋朝,每年都要进贡。有一年上贡的是一匹千里马,叫“师子骢”,据说这匹马速度快得惊人,从长安到洛阳的路程,朝发夕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这匹马也不知流落到何处。太宗即位后,一直踮记着这匹马的下落,命人四处寻访。后来被宇文士及从朝邑(今陕西大荔东南朝邑镇)一家磨坊找到,那些人根本不识货,只是用来拉磨而已,师子骢被折磨得皮焦尾秃,再也没有了往日飘逸的风采。太宗得知消息,亲自到长安城东的长乐坡去迎接。看到此马时,不知不觉流露出对师子骢的怜惜。此马虽老,但“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唐太宗因爱马,曾留下了一些咏马的诗篇。

唐太宗不但爱马,也是识马的高手。武牢战役中,隋炀帝的骢马被窦建德的部将王琬骑着,李世民一眼就看上了这匹马,赞叹说:“彼之所乘,真良马也。”尉迟敬德听到后,立即冲入敌阵,把王琬连同骢马都擒获归来,成为唐太宗的坐骑之一,太宗给他取名叫黄骢骠,贞观晚年在随他出征的途中死亡,他“颇哀惜之,命乐工制《黄骢叠曲》”。

太宗骑过很多战马,但是最著名的,就是建唐过程中所骑的6匹,那6匹马跟他出生入死,多次救了他的命。太宗把这6匹马合起来称为“六骏”。这6匹马据研究都是来自西北的胡马。从“特勒膘”的命名,可知它是来自突厥的良马。唐太宗晚年对六骏非常爱惜,经常去看六骏的情况。

爱好弓马的唐太宗特别喜欢围猎。虽说不能像成吉思汗那样弯弓射大雕,但是在他的宫苑或猎场内也有很多珍奇动物,追逐野兽,搭弓拈箭,似乎还能找到以前那种豪气冲天的感觉。在天下太平之时,太宗进行围猎,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喜好,他还有战备的意思,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日里如果不进行操练,到了有战事的时候也是派不上用场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只很能跑的兔子,有一天被人抓去了,说是为了让兔子参加百米赛跑。然后他把兔子放在笼子里养了起来。等到比赛的那天,他把兔子放出来,让他参加比赛。可是没跑几步,兔子就因为运动过于激烈而死了。所以说唐太宗在狩猎的同时也是在训练。从他跟大臣的言谈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围猎的同时,也透露出他的某些治国的思想。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月,太宗在洛阳苑围猎,这次要围猎的是一群野猪,太宗一马当先追了上去,拉圆了弓,一连发了四箭,射死四头。有一头野猪情急之下,竟然回头向世民的马前奔了过来,眼看将要咬到马蹬;民部尚书唐俭怕太宗有危险,催马上前与野猪相搏斗,一时僵持不下。太宗赶到近前,拔出宝剑砍死野猪。有不少人都反对唐太宗围猎,说围猎会有危险。但是,太宗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他对侍臣们说:“上书奏事的大臣们都说朕游猎频繁,如今天下无事,武备的事不能忘,朕时常与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有什么害处呢?”围猎不忘武备,唐太宗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确是很高明的。因为当时很多朝臣认为,既然天下太平,就不需要再重视军队。这种战略眼光和李世民的眼光相差甚远。军队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机器。如果军队瘫痪了,那么,统治阶级的地位也就摇摇欲坠了。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名人传记丛书——希尔顿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酒店大王希尔顿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少年往事、早年经商、弃商从军、经营旅馆、艰难度过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旅店帝王。青少年通过阅读希尔顿一段段真实而又理智的故事,从他的坎坷履历中学习他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做个规划,并为之而努力。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维纳布洛格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维纳布洛格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科学伴你行-荣誉的背后

    科学伴你行-荣誉的背后

    荣誉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但并不是每一个渴望荣誉的人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每一个获得荣誉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都凝聚了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与辛勤的汗水。荣誉之花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但其中的汗水里又凝聚了些什么?这里有坚持真理的信心、有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还有……在科学界,有一个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奖项——诺贝尔奖;还有一个专门的数学奖——菲尔兹奖;如果谁获得了这样的奖项,他会有什么样的荣耀?你可以设想一下,当他们站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上的时候,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是激动、是欣慰、还是……在本书中,你将会领略到这些科学家的风采!
  • 甘地自传

    甘地自传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热门推荐
  • 孙中山

    孙中山

    孙中山活动的近半个世纪,曾经是中国最腐朽、最黑暗的时期,他有时是孤独地高举着走向人类文明的火炬,他的心血熔铸在他的理想之中。仁爱、宽容甚至是轻信,这些与政治家相悖的素质,真的使他离我们很近很近。
  • 卡绒日记

    卡绒日记

    程晗晗暗恋白皓煜很久很久了,终于忍耐不住去找他,结果……“Pluto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遥远的星星,几乎没有阳光能穿越59亿公里的旅程去找他。颗同力矮行星叫卡绒(Charon)的距离只有地球和月亮巨鹿的十五分之一。她一直陪着冥王星走过这一段冷清的旅程。每一个pluto都有他的Charon.”
  • 致我的少女时代

    致我的少女时代

    我叫连棠,籍贯浅乌山黑水池子东,在十六岁时进入赫赫有名的浅乌门学艺。谨以此文向我别姨娘,交姐妹,究往事,探冤案,斗乱贼,撩公子的少女时代致敬!
  • 蓝光录

    蓝光录

    原母历66纪538年,世界中存在着无数文明,其中一些主要文明已经超越科技文明进化到能量文明。主要文明人种的平均寿命已超过500年,无数的星域被人类开发利用,无数的丰功伟绩矗立在星宇之间。然而就在人们沉浸在自身的伟大之时,最可怕的噩梦却不期而至——“灵魂枯竭症”在世界的核心星系大面积爆发。“灵魂枯竭症”中高级者更是慢慢组织起来,而这背后更是看到了传统邪教“冥日”的影子。十二年之内,几大文明星系数亿万年的文明被摧毁殆尽,无数生灵涂炭,原本繁荣的星域化成一片血海地狱......希望在何方,未来在何方,归宿在何方.....?与此同时,在一颗遥远的行星上......
  • 虚神面

    虚神面

    远古战场的画面在宇宙深处若隐若现,散发出洪荒气息。神秘的古旧小院远离地球而去,在星空中行驶。机缘巧合下,木力踏进了远古神话中,掀起了无尽战争。热血澎湃,奇遇万千,远古今昔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木力为我们揭开远古世界的神秘面纱。
  • 灵力复苏之后

    灵力复苏之后

    周自然在三十岁的时候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灵力复苏,变身超可爱的魔法美少女。一切日常都在逐渐消失,魔法少女拯救世界大行动正在进行中!
  • 当风铃响了

    当风铃响了

    小时候(铃雪)生活在一个破碎的世界里,但一位邻家的一位小男孩(尔然/凤羽)(饰两角色)一直陪在她身边。后来因为铃雪家发生了变故,两人就此分开。读高中时铃雪与(微涵)成为非常好的闺密。多年以后铃雪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认识了学长(凤宫),那是她第一次发现有一个这么在乎她的人,在经历了各种事情后,铃雪选择…
  • 帝君大人,么么哒

    帝君大人,么么哒

    推荐我的新书,《萌妻2号,老公快过来》本文不长,有甜有虐他是这个大陆的身份地位最高的统治者,有着惊为天人的容貌,但世人皆知,荒神域的帝君最是无情,千万年来靠近他的女人不是死就是残她,是穿过的小白菜,没有金手指就算了,还是个原本本的废材,虽然爹爹疼,娘亲爱,但是那个整天逼着她背医书的臭老头哪里来的?两人第一次相遇以后,某女发誓这个男人她要了,都说女追男,隔层纱,反正她脸皮厚,实在不行,直接下药。后来的后来,“夫人这是想要去哪里啊?”某帝君似非似笑的看着身下的女子“呵呵,我觉得你长得太帅,我太丑,准备退位让贤!”(中间有一部分写得有点菜,大家可以跳章阅读)
  • 伪三国之番外

    伪三国之番外

    《伪三国之演义》与《半世浮生半世梦》间的故事。
  • 鬼闻

    鬼闻

    "形形色色的鬼,重重叠叠的迷。同身同命的局,是谁人在背后主导一切。嘘……不知道就不要说哦,来跟着我,一起静下来看看鬼的见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