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63900000071

第71章 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品(9)

在《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中,马克思进一步论述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从属和实际上从属的问题。所谓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是指资本主义关系对远在资本主义发生以前就已存在和发展的劳动方式的统治。这时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变化,剥削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但劳动的隶属关系已经不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和农奴,也不同于劳动者具有独立性的自耕农和独立手工业者,又不同于中世纪的行会师傅与帮工、学徒的关系。所谓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隶属,是指在资本关系的统治下,劳动方式本身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在工艺方面,在劳动过程的现实性质和现实条件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的特殊的生产方式,其剥削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它经历了协作、分工和机器生产三个阶段。随着资本家对相对剩余价值的追逐,“随着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在生产方式本身中,在劳动生产率上,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上,都发生了完全的(不断继续和重复的)革命”[6]。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与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马克思还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他认为,从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出发,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但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只有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与雇佣劳动是有区别的。每一个生产工人都是雇佣工人,但并不是每一个雇佣工人都是生产工人。例如为资本家私人生活服务的仆役、医生等,虽是领取货币工资的雇佣工人,但他们不能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因而不是生产工人。这就是说:“当购买劳动是为了把它作为使用价值、作为服务来消费,而不是为了把它作为活的要素来代替可变资本价值和合并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去的时候,这种劳动就不是生产劳动,雇佣工人就不是生产工人。”[7]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工人”包括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它不仅包括直接参加劳动过程的工人,而且包括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总之,凡是其劳动能够为资本家增殖价值的,就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能力的承担者就是生产工人。

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时,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揭示了劳动与资本等价交换的假象,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的产物,也像历史上其他生产方式一样,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这种生产方式一方面创造出新的物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只有在这种新的物质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在实际上给自己创造出新的现实的条件。由此就会出现彻底的经济革命,这种革命一方面为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创造并完成它的现实条件,为它提供一种相应的形式;另一方面,在这个革命与工人相对立中发展起来的劳动生产力、生产条件与交往关系中,这个革命又为一个新生产方式,即扬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对立形式的新生产方式创造出现实条件,因而为一种新形成的社会生活过程,从而为新的社会形态创造出物质基础。”[8]

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中第2卷第Ⅰ稿,是《资本论》第2卷最早的一个独立的,但多少带有片断性质的修订稿。它所考察的范围与《资本论》第2卷大致相同。鉴于第Ⅰ稿中许多理论观点已包含在较晚时期写成的其他手稿中,恩格斯在整理第2卷时对第Ⅰ稿未加利用。但手稿中也有一些理论观点是第2卷没有的,有些内容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研究这份手稿有助于我们了解第2卷理论体系和观点的形成过程。

在第Ⅰ稿中,马克思对资本形态变化的分析与第2卷不完全相同。第2卷把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分为三种: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Ⅰ稿除了上述三种形态化外,还在货币资本的循环后面加上“第二个循环”,其公式是W′…P…W′-G′-W′,即不是作为生产过程的结果,而是作为生产过程前提的商品资本的循环。在这里,第二个循环的商品是用货币资本从市场上购买到但还未进入生产过程,没有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第四个循环的商品,是生产过程的产品,已经包含着剩余价值。后来马克思发现,第二循环实际包含在第四个循环中,因而最后把资本形态变化确定为三种,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的理论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Ⅰ稿对资本周转问题,特别是关于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问题,作了详细考察,指出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劳动剥削量的多少取决于再生产过程重复的快慢。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问题,也是第Ⅰ稿考察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明确指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不同,分别阐述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特点,写了一份包括九项关于固定资本问题的需要更详细考察的提纲:

Ⅰ.(1)固定资本的总周转期间也同固定资本的周转相联系,以及不间断的再生产过程的较长的生命周期(危机、劳动的不间断性)。

ⅤⅡ.(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较:一个是形态变化,另一个是被使用。

ⅤⅢ.(3)这两种资本中每一种在何种程度上成为较充分意义上的资本。固定资本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起发展为这种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现象;固定资本是信用制度等的基础,因为它总是预定要支取未来劳动本身。两种资本的神秘化。

Ⅸ.(4)固定资本(它的大规模生产)。为了减少存在于生活资料中的资本量,使用过剩人口,等等。

Ⅴ.(5)各种固定资本。货币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固定资本?种子、牲畜、肥料等是固定资本吗?

Ⅵ.(6)固定资本同消费的关系。从物质上看,固定资本也进入消费。其次是一切消费资料,如刀、叉,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家具)。

Ⅱ.(7)流动资本转化为不变资本。亚当·斯密说,任何固定资本都来源于流动资本,这种说法对吗?

Ⅳ.(8)固定资本可以出售,以有价证券等的形式进行的流通。

Ⅲ.(9)固定资本本身在何种程度上流通?例如买进的机器,等等?[9]

这份提纲使我们看到,马克思对问题的研究是如何缜密和细致。提纲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的实际上超出后来第2卷的内容。在编写这份提纲时,马克思还反复推敲问题的顺序,亲自在写好的阿拉伯数字之前标上罗马字母,并且注明:“这些问题应当按罗马字母标出的顺序考察。”

在《流通和再生产》的标题下,第Ⅰ稿考察了《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的内容。第2卷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马克思把影响再生产的许多因素抽象掉了。在第Ⅰ稿中,马克思较详细地探讨了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的一些重要因素,指出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领域的联系具有平行性、相继性和循环的特点。所谓平行性就是各个生产领域是彼此并存和同时存在的。所谓相继性是一个生产过程为下一个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要素,各个生产领域实际是逐步升级的生产过程。所谓循环关系是有些生产领域互相为对方提供生产资料。马克思还分析了影响再生产过程的各种可变因素,例如,固定资本的利用程度、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组织的合理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程度、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可变的,因此,一定量资本和劳动力每年再生产出来的产品量也是可变的。马克思强调指出,这种伸缩性或可变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形成积累的自然基础,从有了这样一种基础时起,再生产的扩大就成为可能,而不需要由于被推动的资本和追加劳动力才能得以完成的那种再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要素”[10]。这段话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只要提高生产资料、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的利用程度,在不追加投资和劳动力的情况下,生产规模也是可以扩大的。

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的主要部分,是《资本论》第3卷的主要手稿。恩格斯就是根据这份手稿整理成第3卷的。这份手稿“第一次从总的联系中考察了全部资本主义生产,完全驳倒了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11]。这是一部论述精辟、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术上甚至超过了第一卷”[12]。

上述情况表明,到了1867年,马克思已经完成了《资本论》全部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严整的《资本论》体系,写成了包括理论部分和历史批判部分的三部篇幅巨大的手稿。《资本论》公开出版的条件成熟了。

[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资本论》第三部手稿写于1863-1865年底。近年有些研究者认为,1863-1867年这段时间,是一个连续的写作过程。《资本论》第三部手稿中有些内容,可能是在1865-1867年写成的。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3年8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64页。

[3]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5年7月3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

[4]恩格斯:《〈资本论〉第2卷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7页。

[5]马克思:《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60页。

[6]同上书,第95页。

[7]马克思:《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102页。

[8]同上书,第126页。

[9]马克思:《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395-396页。

[10]同上书,第498页。

[11]恩格斯:《致弗·阿·佐尔格》(1885年6月3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22页。

[12]恩格斯:《致约·菲·贝克尔》(1885年6月1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25页。

同类推荐
  •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一生完成了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具的传奇。在乱世中他一生功名显赫,为清朝建立了丰功伟业。如果没有过人的处世智慧,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本书为青少年读物,主要介绍了为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坎坷创业路上的管理智慧

    李鸿章与多灾多难的清末同在。他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崛起,致力洋务运动而知名,签订屈辱条约而为千夫所指,主持甲午战争而一败涂地。功焉?过焉?全有待后人评说!从经管的角度观察李鸿章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一生,研究他不平凡的创业历程,剖析他高智慧的管理艺术,给读者以镜鉴,换读者以喟叹!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司马懿,人称“冢虎”,人如其名。没有性格,正是司马懿最为鲜明的性格。深藏不露的性格成了他抵御他人的最佳屏障。他总是在沉默中令人难以捉摸,并在别人放松警惕时给以致命打击。
热门推荐
  • 本官以德服人

    本官以德服人

    “本官是读书人,温文尔雅,向来喜欢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大人,冷静,冷静,先把锤子放下,咱们不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么?”“你眼瞎么,没看见本官锤子上刻的字?”李陵挥了挥篮球一样大的德理双锤,微笑着说道。QQ群【768794204】,有兴趣可以加一下
  • 绝世剑痴

    绝世剑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剑痴。手持无双巨阙,挑战绝世强者,在死亡中崛起,在炼狱里重生。这个男人只有一个名字,———张狂!
  • 亡灵骨灾

    亡灵骨灾

    新书《超凡界线》已上线,大家赶紧来支持啊……。穿越巫师世界,拥有装备缔造系统,看无尽骷髅手拿死亡呼吸、遗愿、毁灭、寂静……穿着荆棘、刚毅、荣耀、凤凰……戴着迪勒瑞姆冲向万千位面,亡灵骨灾开始席卷……。
  • 异世大陆:植物之子

    异世大陆:植物之子

    他来历不明,却有着异于整个世界的能力,他是命运之子,可他拥有的却是鸡肋般的元素属性,他家一门双魔武,红颜知己更是与之相辅相成,他驱除鞑虏扬己国威,他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
  • 蛮荒之明

    蛮荒之明

    在上古时期,有一个神秘的族群叫无妄族,其实力,堪比天神,也因为天神动了怒,灭了无妄族,贪生怕死的神却没发现,在一个角落里,一个10岁的孩子默默看着这一切,从而这个孩子走上了逆神之路
  • EXO仰望星空我还在

    EXO仰望星空我还在

    关于灵魂穿越的一个故事,我是第一次写小说,可能会写的不好,所以请多多提点,剧中有甜有虐有逗比。我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两三个星期回家一次,回家有大约不到一天半的时间就又回到学校,所以请见谅。对了我写的女主穿越的宿主名字叫郑允星,之前打的郑恩星你们觉得哪个好听就认为是哪个吧,个人打的正确是郑允星。
  • 辗转劫

    辗转劫

    他们痴心等待彼此六年,只为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一个事业有成却始终不悔,一个埋头写作逃避伤痛,是老天捉弄?是现实无情?还是为了考验这世间还有没有真正的爱情?
  • 我在异界开医馆

    我在异界开医馆

    当一名当今宅男被莫名其妙丢到异界,光荣成为一名被老婆庇护才得以存活的医馆大夫。当黑头发黑眼睛成为众神诅咒的象征,宅男又改何去何从,。。。且看林言如何玩转异界,对众神发出怒吼的。
  • 我的公会不可能那么强

    我的公会不可能那么强

    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庞大世界,这里百族林立,无数势力纵横交错。继承了一座公会的慎初,来到了这里,带着一群怪物般的伙伴,一头闯入了诸神的试炼场。
  • 斗魂灵界

    斗魂灵界

    等我醒来后我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奇怪的人,后来,我认识了静静,并与他进行了一次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