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51

第51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2)

《信心铭》是在继承达摩、慧可的清净心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吸取道家尤其是《庄子》的“齐物”、“逍遥”思想而成的。全文以“真如法界不二”即以宇宙万物本体同一的思想为宗旨,强调万物之间相即齐一,又以修持者契合如此的“至道”为禅修的最高境地。契合“至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心地的本真状态。为此,《信心铭》提出“息见”、“不心”、“任性”的自然主义心性论。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注释:《信心铭》,《大正藏》第48卷,376页中。],这是《信心铭》全文开宗明义的总论性的话。拣择,即选择,区别。这句话是说,把握“至道”的最根本之点就是不作分别。也就是既不作“有”的分别,也不作“空”的分别。“系念乖真”[注释:同上书,376页下。]任何执持对立的一端都是不符合“不二”原则的妄念、妄见,都必须消灭。消灭二端对立的妄见,也就是显发出真实的心性。这就是“不用求真,唯须息见”[注释:同上书,376页下。]。要做到“息见”,就是要不生执心,“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注释:同上书,376页下。]。“将心用心,岂非大错!”[注释:同上书,376页下。]“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注释:同上书,376页下。]“不心”,就是不生心。如果“生心”、“用心”、“心异”,就会形成分别,产生是非,执著取舍,有所得失,从而违背“真如法界不二”的宗旨,也就无从契合“至道”的境界。要做到“息见”、“不心”,也就是要“任性”。文中说:“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注释:同上书,376页下。]“性”,指众生的本性、真性。“任性”就是随任性的自然,就是“归复自然”[注释:同上书,376页下。],这是不作分别,非有非空,无去无来的心性本然,是人心冥合至道,断绝烦恼的理想境地。这种追求心的原初状态、心性的自然表露,以及任运自在的自然主义的禅修生活准则,越来越为后世大多数禅师所奉行。

道信和弘忍的念佛心与本真心思想

一、心心念佛与念佛净心

达摩禅传至道信、弘忍时,历史已进入了隋唐大统一的时代。道信(580-651)、弘忍(601-674)分别住在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的破头山(双峰山)和冯茂山(东山)弘法。黄梅地处长江中游,东西南北,往来称便。历史的良机和环境的优越,推动了道信、弘忍经过50多年的努力,使门徒分别多达500人乃至700人。道信和弘忍这一系史称“东山宗”,成为当时禅法中重要中心和尔后禅宗的直接源头。

道信、弘忍的禅法,史称“东山法门”。这一法门的核心是“一行三昧”。所谓“一行”,意思是定、正定,即将心定于一处或一境,不使散乱,保持宁静、安定的状态。“一行三昧”就是指心专于修习一事的正定,或者说是借一种修行,使心安定下来。通常有两种,一是一心念佛的念佛三昧;二是一心观照万事万物无差别相的三昧。道信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论述了他的法要:“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6页下。]可以说这是东山法门禅法的纲要,其中包含了心性理论和修行实践两个方面。这里我们先论述他的“一行三昧”修持法门,即一心念佛的念佛三昧。《文殊说般若经》对于念佛三昧如是说: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注释:此经全称为《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引文见该经卷下,《大正藏》第8卷,731页中。]

这里的“相貌”指形相,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取相貌”,是根据般若的思想,不执取形相差别,而归于无差别相。经文主张入一行三昧的方法是静坐、定心、不取相,专念一佛名,如此坚持不懈,就会使心安定、清净,也就能由念一佛而见一切佛。这种一行三昧是般若无相学说与唯心念佛相合的修持方法。

弘忍在继承道信法门的同时,又比道信更鲜明地倾向《大乘起信论》的一行三昧。《大乘起信论》主张以离念(念,指无明)即远离无明归趣于无相的修持工夫,求得心灵返归原初的清净状态,所以也很重视一行三昧。此论的一行三昧,就是念念离念,“念念”指时时刻刻。意思是时时刻刻专注于排除离开无知妄念,也是更重视原初一心的修持与寻求。

《续高僧传》卷20《玄爽传》描述了道信的禅法是“唯存在摄念,长生不卧,系念在前”[注释:《大正藏》第50卷,600页上。]。《楞伽师资记》载弘忍的禅法是“萧然净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注释:《大正藏》第85卷,1289页中。]。从总体上看,道信、弘忍师徒禅法的基本路数是一致的。他们的法门,一言以蔽之,就是静态渐修的坐禅、念佛和观心、守心。

伴随着东山法门的弘扬,道信、弘忍在达摩禅演变史上树立了新的家风。主要表现为:一是定居山林。达摩、慧可修持的头陀行规定,不得留恋久居一地,而要过随缘而住的云水生活。道信、弘忍改变了这一传统,

“择地开居,营宇立象”,长期定居于黄梅。他们开创道场,建造寺院,弘法传道,聚徒数以百计,形成一个庞大的教团。由于久居山林,潜修山中,不仅形成了山林佛教的禅风,而且在禅修的同时开展生产劳动,采用经济上的自给自足方法解决了僧众的生活问题。二是法门洞开。在弘忍以前,禅师不轻易传授禅法,只是有选择地个别秘密传授。自弘忍始,法门大启,根机不择,不分学徒条件的优劣,一律实行普遍而公开的传授。三是传菩萨戒。据《楞伽师资记》载,道信撰有《菩萨戒本》,说明他在教导禅法的同时又传大乘戒。这种禅戒结合的做法为弘忍所继承。四是重在念佛。与以往凝神壁观不同,道信转而引用念佛三昧,提倡“心心念佛”,依念佛而成佛。弘忍同样主张“念佛净心”,认为通过佛名,能使人心清净。

道信撰写的《菩萨戒本》和《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二书均已佚失,然《楞伽师资记》全书约一半是讲道信禅法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一书的内容已为引录,故可作论述道信禅法及其思想的根据。现题为弘忍述的著作,有《最上乘论》一卷,此书与敦煌本《导凡趣圣悟解脱宗修心要论》一卷为同一种作品,但《楞伽师资记》断定为伪撰。由于《最上乘论》所述的内容,与弘忍的思想比较一致,似可作论述弘忍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明净心与念佛心

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是奠基于心性理论基础上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引古训说:“古时智敏[注释:近人印顺法师认为”智敏禅师大致为智顗禅师的误写“,见其所著《中国禅宗史》,57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若如此,则道信的禅法颇受天台宗止观学说的影响。]禅师训曰:学道之法,必须解行相扶,先知心之根原及诸体用,见理分明无惑,然后功业可成。一解千从,一迷万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8页上。]这段话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修持原则。在解知方面,特别重视知心的根源及其体用的意义。又说:“坐时当觉识心初动,运运流注,随其来去,皆令知之。”[注释:同上书,1287页中。]这是说,坐禅时要觉察自己原初心灵的冲动,知其来去变化。也就是超越单纯的坐禅冥想,而着意关心探索本原性的一心。道信主张以心为原,教人向内心用功,为此他还特别用“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话来强调“心”的重要作用。这里道信是引用4卷本《楞伽经》的品名“一切佛语心第一”,而《楞伽经》品名的“心”字是核心、中心的意思,该品名标示了佛教核心思想在《楞伽经》中都具备了。道信则断以己意,把“一切佛语心第一”发挥为“诸佛心第一”,把“心”说成是人心的心,强调“心”的重要,强调要重视“心”的修持,以此强化向内用功的禅修路线。

道信除了依据《楞伽经》和《文殊说般若经》以外,还广泛地吸收了其他佛教经典思想,以致他对心内涵的论述也比较庞杂。从《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来看,心的涵义有两个层面:一是从众生原初本有的角度界定心是明净心(清净心),二是从众生现实修持角度提出的心是念佛心。以于明净心,道信又通过融合《楞伽》和《般若》两经,来肯定如来藏性与寂灭性两方面统一的特质。《楞伽经》是讲如来藏的,《文殊说般若经》是讲空的。然而《文殊说般若经》又认为真空与妙有不二,从空寂中显示真性,所以说:“如来界及我界,即不二相。”[注释:《大正藏》第8卷,729页下。]“如来界”,是如来性、如来藏、佛性的别名。“我界”即众生。这是说如来藏与众生,平等不二,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性。在道信看来,上述两经是互融互补的,如来藏性与空寂性是无异无别的。他说,若能做到,“观察分明,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如其寂灭,则圣心显矣”[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9页上。]。这也就是说,清净与空寂本是一回事。

道信还分析了明净心的体用两个方面。心体是指心的体性,“体性清净,体与佛同”[注释:同上书,1288页上。],人心本有的体性是清净无染的,与佛是一样的,即众生心性的本质与佛无异。这是一种众生都有佛性的思想。在道信看来,这也是众生信佛入道的前提,如果众生没有清净体,没有佛性,入道成佛又从何谈起?心用是指明净心的作用,“用生法宝,起作恒寂,如法(原作‘惑’)皆如”[注释:同上书,1288页上。]。“法宝”是佛、法、僧三宝之一的佛法。“万法”,一切存在。明净心的作用是产生与佛法相符合的觉悟,同时这种心的作用又表现为无所波动工“恒寂”状态,即不对万物作出高下分别,而是“万法皆如”,一体平等。如果对万物作出种种区别,就违背佛法,不符万物的实相,就是妄念。

道信在体用观念基础上,阐发了明净心的体性与作用,为念佛心提供了理论根据和修持规范,为引导人们追求内心世界的明净空灵提供了方便法门。

道信提出了“念佛心”的概念,并加以阐释,宣扬“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的命题。这既是把念佛心与妄念、佛与凡夫对立起来,也是把念佛心与佛、妄念与凡夫统一起来,具有重要的宗教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那么,什么是念佛心呢?为什么说念佛心是佛呢?所谓念佛心,就是前文所引的“系心一佛,专称佛名”。意思是排除一切妄念,专于念佛,心心相续,以求心中见佛。这实际上是主张念佛与念心的同一。道信的念佛是称名、观想等多种念佛活动,念心就是观心。也就是一方面以念佛生无量无边功德,一方面以观心灭妄念,求得心地清净。这两方面是同步的,甚至是同一的。这样,念佛心也就是“名无所念”[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是不作区别、无所执著的心,是心的本然。念佛心排除妄念、烦恼,不执著对象形相,就会“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念佛心的佛是无形无相的,念佛心的心也是无形无相的,从修持的更高意义上说,念佛实是无所念,连念佛心也不生起,只保持原本的净心,才是真念佛。这种无所念的念佛心,是禅修成佛的基础:“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方寸”,心。“道场”,成佛的依处。“菩提”,觉悟。身心活动,不外乎自心,一切活动,都是成佛的道场,都体现了成佛的觉悟。所以,“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念佛心是佛”。真念佛时,佛与心的形相俱泯,佛与心相融无别,佛就是心,心就是佛。这也就是“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

道信对念佛心的功能作了多角度的揭示。首先,他认为念佛能知诸佛的无差别境界。“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辨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注释: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7页上。]念佛时观想一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佛佛是相通的,由念一佛就能见一切佛显现面前。其次,念佛能使心净。《传法宝记》描述了弘忍等禅师的法门是“念佛名,令净心”,这是继承道信的禅法。念佛使心专一,集中,单纯,安定,也就会进一步使心清净。而心清净也就是佛性、本觉。再次,由念佛进而体悟到所见诸佛都由自心活动,即都是唯心所现。佛从心生,要求成佛,念佛心实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也就进一步开拓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注释:《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第12卷,343页上。]的法门,以求达到即心即佛的体悟。

道信以念佛与念心相合而一构成念佛心的观念,把众生的现实心灵与原本清净的心灵沟通起来,从而也就为从念佛过渡到成佛提供了桥梁,并以此与具有妄念的凡夫区别开来。

三、自心与本真心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把禅修要领归结为“守一不移”,《最上乘论》断承了这种观点,进一步强调“守心第一”,并认为所守的心是“守本真心”。

道信说:“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8页中。]又说: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注释:同上书,1288页上。]所谓“守一不移”是首先观照众生自身只是“四大”、“五蕴”和合的假名,空净而了无一物可得。然后以这种“看净”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一物,如此摄守不移,以进入自心寂静的境地。这样,学禅者也就能够不需要通过什么中介而“明见”,即直接体证自身的内在佛性,从而得定发慧。《最上乘论》在此基础上说:“此守心者,乃是涅盘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注释:《大正藏》第48卷,377页下。]“十二部经”即各类佛经。这是把守心的重要性提到学佛和成佛的高度,甚至认为是佛的本师,这也就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心的作用。

《最上乘论》对守心作了这样的说明: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注释:同上书,377页上。]

认为心是“自性圆满清净心”。此心的规定性有三:本来清净,不生不灭和无有分别。《十地经》曾有这样的比喻,说众生身中都有佛性,犹如太阳,圆满光明,但为云雾遮覆而使天下阴暗。《最上乘论》引用这一比喻说,清净心是为妄念烦恼所盖覆而不得显现,只要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清净心就会自然显现。这是通过云雾遮住太阳的比喻为说明心的“本来清净”,把需要论证的论点视为不证自明的。关于心的“不生不灭”,该论说:

《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注释:《大正藏》第48卷,377页中。]

同类推荐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不是高中低档各式心灵鸡汤,而是严肃的心理学书籍;不是数理类心理学教科书,而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不是超级难读的学术书,作者文笔流畅,通俗易懂,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心理学书籍。《寻求灵魂的现代人》是精神分析大师荣格的代表作之一,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心理学经典著作。现代人的精神苦闷、对科学文明的厌倦与抵抗等现象,荣格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书里都有非常精辟与独到的见解。荣格不但为文明指出了这些现象,而且为现代人开出了一帖解救精神痛苦的良方。
  •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

    本书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学说,从一个小“误解”开始,发掘历史真相,作者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一书,主要是以寓言为艺术形式反映庄子思想的。全书收录他的寓言故事一百多个。通过这些寓意极深而又易懂的寓言为根据,阐述了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探索。本书通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散文的注释,体现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绝代冤家

    绝代冤家

    初来乍到,她是没有身份的穿越女,他是尊贵的西陵神族王储。五年之后,他和她一齐毕业,而今时不同往日,她再次来到西陵神族寻他时,身份已从他带回来的客人,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喂,我都快忘了怎么见到你的了。他笑着对她说。我可忘不了。她勾唇一笑。OK,这是由一个意外制造的孽缘……
  • 作文汇

    作文汇

    这是作者收集的各种作文,读者们可以自己借鉴。题材不同,体裁不同。
  • 你是王子丶我不是公主

    你是王子丶我不是公主

    当野蛮女学霸遇上骄横男学霸当平民窟野丫头遇上金汤匙花公子当星辰学院的迎新礼炮震耳欲聋之时爱情的萌芽悄然苏醒挫折化为甘甜的露水浇溉爱情让它茁壮生长究竟是怎样一段邂逅一切还是未知数…敬请期待吧!
  • 那个学神超甜哒

    那个学神超甜哒

    【宠文】【日久生情】努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季暖心,好不容易熬出了头,舒爽日子没过几天,就翘了——很憋屈!重活一世:左右拥美色,拳脚呼白莲,慧眼识金盘,一路升级的荣耀!-初次见面,季暖心重生异世界因为身体不适,堪堪虚扶着墙,最终在他面前直挺挺的倒下去。他就那么看着,最后他想了想,躺着比站着舒服。第二次见面,季暖心一字一顿,“很高兴认识你呀,时、域!”他怀疑她真的是季暖心那个丑东西?而第三次,只是想着她的照片,他就觉得自己着了魔似的——明明第一次见面,连扶都不愿意扶一下,而现在……竟是想把她全部占有,从身到心,狠狠地严丝缝合的将她据为己有!让人不得窥见一分一毫!
  • 带着网游逛未来

    带着网游逛未来

    季冉冉是个宅女,玩玩网游,刷刷怪,是她最大的乐趣,她说自己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但穿越这种事,她怎么知道会发生在她身上。坑爹的系统,要命的节奏,她可不可以找大神带练啊~~未来即是末日,一切都崩坏了,丧尸横行,她将如何带着网游系统,生存下来。
  • 我是文物修复师

    我是文物修复师

    当强迫症患者遇到被岁月侵蚀,残破的文物的时候,他会怎么选择?当然是选择修复,修复,再修复。嗯,这是一个关于强迫症患者当上文物修复师的故事。
  • 快穿进王者荣耀

    快穿进王者荣耀

    唐蒙是个玩王者荣耀玩到飞起的荣耀王者,失恋之后,就每天颓废的在家里打王者,一次抽奖抽到了荣耀水晶,巨奖啊,他发现自己竟然穿越进了王者荣耀里。他看着自己手中武器,还有头顶的草帽,草帽上还有只鸟叽叽喳喳的叫着,没错,他穿成了刘备,而他面前是拿着千斤重弩的孙尚香,炮弹已经准备好,就等他说话了。“你是娶我还是娶我还是娶我?!”“…”唐蒙蒙逼了。
  • 冰山千金

    冰山千金

    一个5岁被带出国的女生慕杉雅,在16岁那年霸气回归。她希望能找到一位能帮助她渡过难关的人。然而语言不通,性格孤傲的她在新的环境中遇见了一位怎样特别的人?她就此心动?还是选择逃避?
  • 忘忧酒馆酒忘忧

    忘忧酒馆酒忘忧

    有这样一家酒馆!不论平穷富贵,只接待有缘之人!一茶一酒忘忧愁
  • 雨过风晴彩虹出

    雨过风晴彩虹出

    杨晴在父母的强迫下认识了她的真命天子——韩萧,并认他做师傅。杨晴多次逃学,但还是被他抓住了。杨晴天天被韩萧欺负,日日夜夜都想着她小时候的朋友,想起他们的约定;终于有一天,杨晴知道了“他”是谁,但是他被秦岚给抢走了,杨晴很伤心的说:“萧哥哥,你,你,你为什么,为什么”......历经了多少风雨,多少困难,他们一次次的分离,一次次的重逢不都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可是杨晴却一声不吭的走了“你,你,你,萧哥哥”.....一代女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