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027

第27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2)

竺道生还强调宇宙本体的法、理也体现在众生的心性之中,众生的本性、佛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据。他说:“夫体法者,冥合自性,一切诸佛莫不皆然,所以法为佛性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9页上、中。]意思是“体法”即“冥合自性”,而“法”就是佛性。由此又可以说,显现佛性也就是冥合自然。竺道生又说:“不偏见者,佛性体也。……不偏则无不真矣。”[注释:同上书,544页下。]“偏”,偏离,不正。“不偏”,不偏离正道,也就是无不真实。这是说,不偏,无不真,是佛性体,法与自然也是不偏,无不真的,在不偏、无滇 这层意义上说,佛性、法和自然这三者是相同的。竺道生认为,众生若能显发佛性,冥合自然,直觉宇宙真相,也就成就为佛了。

五、天台宗的“六即佛”说

“六即佛”说的“六”是修行的六个不同阶位(行位),“六即”是说六个修行的阶位彼此相即,互为一体。“六即佛”就是分设为彼此相即的六个修行阶位的佛。智顗《摩诃止观》卷1下和知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1、2[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7卷,200页上~205页上。],对此均有详细论述,具体说是:

(一)理即佛

智顗说:“理即者,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如上说三谛一谛,非三非一。一色一香,一切法,一切心,亦复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文中说“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和“菩提心”,就是指众生本有佛性而言,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智中道,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而如来藏理和佛性是相即的,也就是说,这里讲的理,是就如来藏或佛性上讲的理,这个理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的如来藏或佛性,也就是空、假、中三谛之理。这个理在本质上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从这层意义上说,理即是佛,称“理即佛”。理即佛又作“理佛”,是从理上说一切众生即是佛。

(二)名字即佛

智顗说:“名字即者,理虽即是,日用不知,以未闻三谛,全不识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菩提。”[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名字”,即名言概念。“知识”,此指善知识,即善于教导佛法正道的人。这是说“理”很难了知,如果从善知识处,或经卷中,也就是从名言概念中去闻知,也能通达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名字即佛。这是就闻知上,从名字与佛法的相即关系方面而立的行位。

(三)观行即佛

“观行”即实际修行,天台宗人指五品观行,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注释: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正行六度五种修行方法和过程。天台宗人认为,既已了知名字即佛,进一步就要听闻佛教经论所说而生起随喜之心,再配合以诵读,讲经说法,导利众生,进而还要辅修六度,最后转为以六度的实践为主,以上五项修持,如此层层转深递进,就能使智与理,即智慧与佛性相应,制伏烦恼。这样的修行阶位,称为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

天台宗人说,经过五品观行后,不只是能制伏烦恼,而且要进一步断除烦恼,制伏无明,进而达到六根[注释:六根,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意根)。]清净。在这种阶位上,虽还没有真正证得理,但已与理相去不远,与理相仿佛,有如真证;这样的修持者,虽不是圣者,但犹如圣者,这是相似佛位,称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也称分真即佛

“分证”是分断无明而证得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意思。相似即佛只是制伏无明惑;分证即佛,是指不仅断灭了无明惑并证得了“三德”。天台宗认为无明惑有四十二品,断一品无明则证得一分中道。从初住位一直到等觉位,要断四十一品无明惑,并分证中道之位,是属于分证即佛阶位。

(六)究竟即佛

“究竟”,至高无上的境界。这是指断除第四十二品无明,显发究竟圆满的觉智,证得究竟解脱而入妙觉的佛位。

以上六佛虽因智情悟迷的深浅而有阶位的差别,但从体性上来看,六佛阶位又是不二不异,彼此相即的。如理即佛,也是名字即佛,乃至是究竟即佛,其他五种也是如此。天台宗人认为,六即佛以“六”表示阶位高下有序,可供修行者不生贡高我慢之心,以“即”表示六种阶位的体性完全相同,可令修行者不生自卑后屈之心,如此鼓舞修行者生发愿心、信心,依次修证,坚持不懈,即可终成正果。

六即佛说是天台宗的成佛理论,这种理论既把佛看作与众生不二的,又把成佛看成是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的理即佛,不仅把理与佛打通,而且把理、佛性与佛打通,进而再把众生与佛打通,这就从佛与理、佛性以及众生的关系方面丰富了佛的涵义。还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把成佛分解为依次渐进的过程,并强调六种阶位的相即关系,这可以说,修持者从修持成佛起点至最后修持功德圆满前都含有佛的因素、成分,这些因素、成分又是相互渗透、交叠的,这就启示人们从动态上去把握佛的意义。

六、禅宗的“如何是佛”说

如果说天台、华严等宗比较热衷于对佛身的阐述,那么禅宗则热心关注“如何是佛”的问题。打开禅宗的各种语录,师徒们关于“如何是佛”的问题比比皆是,具体说法数以百计,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茫然莫解。“如何是佛”的问题,包含什么是佛和怎样成佛两重意义,下面就第一重意义的若干说法,加以归纳概括,梳理成四种典型说法,并揭示其共同实质。

(一)心即佛

禅宗人对“如何是佛”的基本回答是心即佛。“心”,有的侧重指主体的现实心灵,有的则偏于指主体的清净心,即心的本性。“佛”,有的指佛性、佛心,有的指佛果。心与佛的关系,有的强调两者互不相离,有的则认定两者是相等的、无差别的。心即佛的典型说法有:

是心是佛。被奉为禅宗二祖的慧可在回答什么是佛的问题时,对弟子说:“是心是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3,《大正藏》第51卷,220页下。],认为众生的心就是佛。后来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也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3页下~444页上。]

即心即佛。史载:“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注释:《无门关》[30],《大正藏》第48卷,296页下。]。又有大珠慧海解释“即心即佛,那个是佛”的记载:“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慧海)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夫对。师云:‘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注释:《景德传灯录》卷6,《大正藏》第51卷,247页上。]也是强调众生的自心即是佛。

心即是佛。黄檗希运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唯此一心即是佛……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79页下。]希运认为心是佛与众生共同的主宰,心是众生,心也是佛。

以上三种说法的表述虽略有不同,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肯定无论是众生心,还是佛心,其心的体性是与佛无异的,此心即是佛。

禅师们对于“此心即是佛”的“此心”,也有不同的表述,重要的有:

念佛心是佛。被奉为禅宗四祖的道信宣扬“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6页下。],把念佛心与妄念相对立,认为排除妄念,专心念佛,即能心中见佛,从这一意义上说,念佛心也就是佛。

自心是佛。禅宗六祖慧能大力倡导自心是佛说。他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慧能讲的自心,也就是自心具有的自性,他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注释:《坛经》[35]。]“自心是佛”是指自心悟、自性悟而言,处于迷妄状态的自心、自性,不是佛而是众生。

清净心是佛。黄檗希运提出了“本源清净心”的概念,以及“此心是本源清净佛”[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17页。]的命题,强调此心是本源之心,是心本体,众生若能直下体悟此心,当即是佛。[注释:详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0页中、下。]希运弟子、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进一步说,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注释:详见《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如此每一念心上都清净不染,“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注释:同上书,499页下。]。这是强调众生日常的清心,就是真正的祖师、真正的佛,从而最充分地肯定了人类的主体价值。

“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当弟子向师父请教“如何是佛”问题时,有的禅师往往回答问者说,你本人就是佛。“师(福州大安)上堂云:‘汝诸人决来就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67页下。]又如“僧问:‘如何是佛?’师(大龙山智洪)曰‘即汝是’”[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3,《大正藏》第51卷,394页上。]。又“裴一日托一尊佛于师(黄檗希运)前,跪曰:‘请师安名。’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公礼拜。”[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乙第2册,115页。]这是说,佛的名字就是裴休,你裴休就是佛。又如“庐山归宗寺法施禅师策真,曹州人也。姓魏氏,本名慧超,升净慧之堂,问:‘如何是佛?’净慧曰:‘汝是慧超’。师从此信入’”[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7页上。]。这里回答的意思是:你慧超就是佛。近代自称虎禅师的杨度也高唱“我即是佛”,称“一旦此心豁然,我即是佛。死去活来,大彻大悟”[注释:《<我佛偈序>赠美国贝博士》,《杨度集》,657页。]。所谓“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都是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心外无佛,由此,你我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

(二)无心是佛

禅宗继承印度唯心一系的思想,也吸取般若空宗一系的学说,强调禅悟解脱是“离一切相”的。史载:“问曰:‘诸经说,佛常住;或即说,佛灭度。常即不灭,灭即非常,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在乎机缘。’”[注释:《景德传灯录》卷13,《大正藏》第51卷,307页中。]这是圭峰禅师宗密对佛的生灭出没问题的回答,认为佛是离开一切相的,从本质上说,并无出世入灭。所谓出世入灭的相状是随机缘而定,并非佛身真正具有的。临济义玄也说:“古人云,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注释:《指月录》卷1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66页。]意思是说,所谓佛身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为顺应众生的世俗之见而讲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佛的真形是无相的。禅宗认为,佛是离一切相的,因此禅修者也应无求无著。黄檗希运说:“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惟学无求无著,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染,不生不染即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71页下。]无求无著,就是心不生不染,这也就是佛。“心不生”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佛。史载:“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南阳慧忠)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师曰:‘无心自成,佛亦无心。’”[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39页上。]南阳慧忠认为“无心”成佛,佛也“无心”。进一步,他还认为“无即佛”。常州僧灵觉“问曰:‘如何是一念相应?’师曰:‘忆智俱忘,即是相应’。曰:‘忆智俱忘,谁见诸佛?’师曰:‘忘即无,无即佛。’曰:‘无即言无,何得唤作佛?’师曰:‘无亦空,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注释:同上书,439页中。]。这是说忘却记忆智慧就是无,无也是空。忘却忆智即是无,即是空,也即是佛,因为佛是空无一切相的。

“心即佛”与“无心是佛”两个命题,实际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从不同角度讲心与佛的关系。“心即佛”是说众生都有佛心、佛性,肯定心与佛不相离,直至认定心等同于佛。“无心是佛”则是强调学道修禅者对于佛身形相不要执著和追求,这样的“无心”就是佛。可以说,“无心”是对主体“心”的活动内涵的进一步规定,“无心是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时而又说“非心非佛”[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一样,两者并不矛盾。非心非佛是破除对心与佛的执著,以避免将心觅心,将佛觅佛而不得解脱,这是对即心即佛的特定意义的否定,也是对即心即佛的更深层意义的肯定。

(三)“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沩山灵祐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注释:《指月录》卷12,《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37页。]“如如佛”,即法身佛,意思是说,真理不受一尘污染,无数修行法门中,不舍任何一种法门。若果直指人心,一切情想俱尽,心体就显露出真常状态。由此理与事圆融不二,也就是如如佛,或法身佛了。这是在自心觉悟的基础上,实现理事相即无碍的境界,这样的禅境也就是佛的境界。

(四)其他种种回答的背后

对“如何是佛”的问题,禅师们除了上述正面的回答以外,还有种种意在言外的回答,这些回答意在触动问者的灵性,令人十分费解。然而仔细体会,也仍有思路可寻,有真意可求。下面我们加以简要的分类评述。

形象喻说。不少禅师在回答“如何是佛”的问题时,往往是以各种不同形象的事物来回答,如答“麻三斤”[注释:洞山守初语,《碧岩录》[12 ],《大正藏》第48卷,152页下。]、“土块”[注释:《严阳尊者》,《景德传灯录》卷11,《大正藏》第51卷,287页上。]、“殿里底”[注释:《赵州从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0,《大正藏》第51卷,277页下。]、“白额大虫”[注释:《****彦孜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干屎橛”[注释:《无门关》[21],《大正藏》第48卷,295页下。]、“洞庭无盖”[注释:《道吾悟真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33页。]、“金沙照影”[注释:《凉蜂洞渊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41页。]等等。“麻三斤”、“殿里底”、“土块”,是指佛殿里麻缠泥塑的佛像,意思是殿里的佛像只有象征意义,学道者不要执著佛相,向外追求。“白额大虫”即老虎,“干屎橛”乃擦拭人粪的东西,是污秽的,意在表明执著佛的名字是毒害、污染自心清净本性的,应当打破向外对佛名字的执著,而转向对内追求自心的清净。至于“洞庭无盖”、“金沙照影”,是说佛法现成,大地万物无一不是佛的当体。

同类推荐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随便问吧:关于孔子和《论语》的108个趣味问题

    孔子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一个好古敏求,诲人不僖,传递古代文化的人;一个满腹经纶,针砭时弊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为民请命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治国安邦的人;身为中国人,您对影响中国历史文化深远的儒家和孔子本人了解多少呢?赶快翻开本书吧,丰富而有趣的内容,通俗而生动的语言,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将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同时增长您的国学知识,丰富您的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小哥不好惹

    小哥不好惹

    人到四十,才会承认这一辈子就这个样了,但是我儿子的一生才刚刚开始,所以我想写一本给儿子看的书——告诉他父辈的热血青春是怎么渡过的。我没有办法教给他如何走向成功,但是我可以告诉他怎样才会失败。这本书不是成功者的通行证,谁会在乎负犬的狂吠呢?这本书只是一个失败者的墓志铭,就象是做选择题一样,在人生的岔路口上,你总是选择那个错误的选项,怎么可能会成功呢?另外,谁说只有成功才是励志,失败何尝不是一种励志呢?70后们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本书,在这里面肯定会找到你少年时的印记,或者产生一些共鸣,让你会心一笑或者一酸,毕竟那个白衣飘飘的时代正在远去,那些青涩的记忆只会偶尔出现在梦中。
  • 眷仙路

    眷仙路

    宽阔的院子里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踉踉跄跄地朝着一个青年奔了过去“师祖,师祖,我听说你以前经常捡垃圾,是真的嘛?”青年一脸和善的说道:“师祖没有捡垃圾,师祖是在修行,对了谁说的师祖捡垃圾啊?”“师傅说的”青年嘴角缓缓露出一丝笑容。
  •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狩鬼录之死人活事

    文革十年,茅山一派被扫个清光,我爷爷作为茅山派正道传人,为了掩人耳目,改名换姓,成为了一名游走各地的阴阳师。三代后,我家落地生户,开了家专做阴阳两界生意的小铺子,但我从小对什么鬼怪阴阳就没有半点兴趣,直到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我的一生由此改变……
  • 头号私宠:悍妻入我怀你

    头号私宠:悍妻入我怀你

    被闺蜜和渣男联手设计,她九死一生遇到他。“签了这份合同,我可以帮你。”“老娘需要你帮?”“签不签!”“签就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奇葩女汉子

    奇葩女汉子

    一个穷家女孩子和4个豪门帅男的爱情故事晚上10:30城市的夜晚大多数人还没有睡觉只见一个身穿白褂子的女人里倒歪斜的走在马路中间路上车来车往就听车主纷纷骂道你找死么要死去一边死去别在这乱晃女孩好像没听见一样低头左晃右晃的走忽然一辆黑色的保时捷停在路边下来一个身穿黑色西服的男人男人朝女孩子的方向慢慢走去........
  • 邪逆九天

    邪逆九天

    这个世界强者为尊,我没有力量,我只想守护自己爱的人。我名蒙少,原名含义只想少些苦难,少些遗憾,少些后悔,所以少爷的少命名!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力量自身难保,何谈保护自己所爱之人!我要变强,历经磨难,我变强了!可是却亲手毁灭了所有我爱的人!哈哈哈!我的存在就是一种错吗?这个世界没有正邪,没有善恶?你有力量便称之为善?哈哈哈!战!不要怕!人生又能为什么,天下大乱又如何!孤独红颜守空阁!我战!我战!风雨起!乾坤变化在我心里。
  • 穿越之怼天怼地小蛋妃

    穿越之怼天怼地小蛋妃

    行了行了,穿越,行,我接受,,可泥某让老子变成一颗蛋是怎么一肥事!!还有,谁来告诉我,这个它认的“爹”神经病啊长得这么好看!“蛋儿,你又怼人?”“爹啊,这说明我继承了你的优秀基因!”。。。。“蛋儿,你又把脏手往我身上蹭?”“爹啊,你不让我碰别人,我只能碰你。”。。。。“蛋儿,该洗澡了。”“爹啊,今天不是我洗澡的日子,而且你色诱我是不对的,我可是你孵出来的女儿!”。。。某爹:造孽啊。。。(本人只写甜,拒绝虐文。不写虐文。)
  • 天牌传

    天牌传

    一场千年恩怨,一场现世情劫。继承前世宿命,打破万劫轮回,灭世杀神,只有超越一切,才有一丝希望塑造命运!
  • EXO契约妻子

    EXO契约妻子

    我真的很爱你啊鹿晗金慕熙记住,金慕熙是你逼着我娶你,而我从未说过爱你鹿晗慕熙,其实只要你回头就能看到我我一直都在你身后边伯贤一个喜欢我的男孩和一个我喜欢的男孩边伯贤。。。如果没遇到鹿晗也许我会选择和你在一起
  • 贞观长歌行

    贞观长歌行

    谱一曲盛世华章,奏一曲贞观长歌。一段早已被岁月遗忘的往事,让我们拨开层层雾霭去见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