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106

第106章 实践论 小引(2)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一样,也十分重视慧学实践。南北朝时代,一些中国佛教学者纷纷创立学派,隋唐时代更创建宗派。他们执衷于探讨人生和宇宙的真实本质,探求成佛的根源、途径和方法,并从丰富的宗教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表现了出色的宗教智慧。就以富有理论色彩的天台、三论、法相唯识和华严诸宗来说,天台宗着重阐发「诸法即实相」论,认为一切事物当体即是真实本相,一切事物都是真实本相的显示。由此进而开展「圆融三谛」、「一念三千」、「三法无差」和「性具善恶」诸说。相应地,在观行上也提倡「一心三观」、「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观法。三论宗则阐扬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强调一切事物既空无自性,又以假名说有,如此万物实为不离性空而又历然可见,虽有假名而仍是无得的中道实相。此宗还为此而立「破邪显正」和「四重二谛」的认识原理和方法。法相唯识宗不同,它以「三性」说来说明诸法实相,并强调世界现象都是「唯识所变(现)」,并提倡修持四重二谛观,以「转识成智」。华严宗与上述诸宗也有所不同,它着重阐发的是「法界缘起」论,以「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说明现象与本体、现象与现象的统一,分别提出了独特的修持法门。净土宗的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外因,内外因相应,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宗特别强调称名念佛的殊胜和彼岸世界的美好,对于民间下层大众极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密宗提倡修持密法,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本尊,认为这样就能与如来真印合,实现即身成佛的崇高理想。至于分别与戒学实践或定学实践密切相关的律宗和禅宗,正如上面所述,也都在慧学实践方面有所建树,有所贡献。

从哲学理论的思维层面来考察,中国佛教的戒学实践主要是伦理学问题,它涉及伦理的目标与理想、伦理的准则与德目、伦理的理论机制与哲学基础、佛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关系,以及伦理的宗教功能与社会作用等一些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现代的眼光来探讨佛教伦理的普遍意义,这也就是佛教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应当强调的是,挖掘、整理、弘扬佛教伦理方面的弃恶扬善等内容,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中国佛教的禅定实践,从哲学理论上说,主要是证悟论,证悟是解脱论意义的体验、觉悟,不只是通常的心理调节,而是以佛教智慧的直觉契合真理,它涉及证悟的主体与对象、证悟的根据与内容、证悟的方式与方法,以及证悟与修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佛教慧学实践的内涵极为广泛,它包括对人生和宇宙的看法,也包含了佛教修持的理论规范,因而涉及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的思想。鉴于上面已经论述过中国佛教的人生论、心性论和宇宙论方面的内容,这里我们侧重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来论述中国佛教的慧学实践,由此本编拟探讨和分析伦理道德实践的准则与德目,禅修实践的方式与方法,直觉思维的内容与特点,言诠与体悟、理性与信仰、体验与知解等关系,以及真理的层次性与局限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等问题。

根据以上所述,下面我们将围绕实践论这一主题,设六章依次论述中国佛教的伦理观、禅修论、直觉论、语言观和真理观。其中禅修论与直觉论的内容密切相关,本可以合在一起论述,考虑到禅修方法与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又因禅修论内容极为丰富,特作分章论述。

本编开头一章,是从中国佛教伦理对印度佛教伦理的继承与发展出发,分别从人生论、果报论和心性论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佛教伦理旨趣的依据、伦理价值的基石和伦理自觉的根源,以求较完整地表述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构架、机制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佛教的伦理原则和伦理德目。本章确认中国佛教具有浓厚的社会伦理色彩,揭示了中国佛教与儒家世俗伦理协调的方式,指出了佛教伦理想思想为中国世俗理提供的新因素,并且探讨了中国佛教伦理的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鉴于禅修论在中国佛教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本编特以较多篇幅予以论述。全文先是界定关键词语禅、禅定与禅悟的意义,随后是依历史顺序论述汉晋、南北朝、隋唐以及宋代以后的禅法。文中论述了东汉期间印度大小乘禅学传入的情况,指出禅法因与神仙方术相通而流传,禅法与中国固有文化的融合、大小乘禅法的合流是汉晋期间禅学的发展趋势。关于南北朝禅学,着重介绍北方的从慧文经慧思到智顗、从菩提达摩到慧可再到僧璨等五系禅师的禅法,南方的蜀郡、荆州、衡阳、建康、天台等地禅师的修持实践,并通过对禅僧情况、南北两地禅学的关系的分析,进而指出南北朝禅师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学术活动,为新禅学体系的创立奠定基础。关于隋唐以及宋代以后的禅修论,着重论述天台宗和禅宗的禅修法门。文中在分析了天台宗止观的涵义与类别之后,着重论述圆顿止观法门——「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二十五方便」和「四种三昧」,指出这些都是具有细密性、有序性与完整性的禅修方法。论述禅宗的修持法门是「禅修论」的重中之重,约占一半以上的文字。文中第一节是略述道信与弘忍的东山法门及其影响。第二、三节是论南顿北渐、如来禅与祖师禅,均带有考辨的性质。文中运用文献资料,论证神秀一系的重渐修渐悟,而慧能一系则主顿悟渐修和无修顿悟,并从顿渐两说的理论根据、运思理路、禅修方式和终极境界等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异同。在禅宗史研究中,对于如来禅与祖师禅两个名称的涵义、两者禅法的差异,以及两者历史的分限等,异说纷纭,莫衷一是。本编设专节力图在充分理解古代禅师的有关用语及其思想本义的基础上,界定如来禅与祖师禅的涵义,指出两者的禅法区别与历史界限,并分析了祖师禅提出的思想背景及其流传的文化意义。随后是论述宋代以来流行的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着重是揭示这些禅法形态的内涵、关联、差别与特点。

「中国佛教的直觉论」一章是对中国佛教禅修等修持实践所作的思维方式方法的总结。为此,先就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重要词语——观、照、证、悟作出界说,以厘清其涵义。然后重点论述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叙述汉魏西晋的禅观与般若直观,东晋南北朝禅观与空观的融合,以及隋唐以来天台、华严、禅、净土诸宗的各具色彩的直觉方式。再后是从中国佛教直觉思维的演变中,简要地总结其发展过程、对象、途径和类型,以及不同于印度佛教和中国儒、道哲学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

与直觉论密切相关的中国佛教的语言观,颇具哲学特色,为了凸显其独特的内涵,我们就印度佛教语言观和中国儒家、道家、玄学家的语言观分别作了简要的叙述。随后是论述禅宗前的中国佛教语言观,即译经、转读、唱导涉及的语言观念、东晋时代道安、僧肇和竺道生三位著名佛教学者以及隋唐时代天台、三论和净土诸宗的语言观念。本章重点是分别从「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两方面论述禅宗的语言观。一方面揭示了不立文字的涵义是重在不执文字,分析了不立文字说的哲学基础是体证与言说、心灵与言说,真理与言说的差异性理念,并就不立文字的重要禅修方式,诸如棒喝、体势、圆相、触境、默照,作了介说。再一方面是论述了支持不离文字说的三个重要理念:藉教悟宗、教禅一致和教禅一体,并就禅宗大师们在不立文字原则下,活用语言文字而创造出的机语、玄言、公案、偈颂、话头等语言类型,作了介说。

本编也是全书最后一章是论述中国佛教的真理观,这章是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总结中国佛教对人生宇宙真实的看法。全章在概述印度佛教真理观之后,着重论述中国佛教真理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文中叙述了鸠摩罗什、僧肇和竺道生和真理观,并强调其真理论说构成了中国佛教真理观的始点与基础。接着是介绍南朝时三论师系与成论师系在二谛的意义、内容、体性问题上的分歧和论争,并指出这场大论战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文中还比较充分地论述了三论宗吉藏的破邪显正说与四重二谛说、天台宗智顗的七种二谛说与三谛圆融说,以及唯识宗窥基的四重二谛说,最后是就中国佛教真理观的演变过程与走向、学说重心与特点了简要的小结。

同类推荐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 平民之道

    平民之道

    本书讲解了《道德经》的前26章,每一章包括原文、释文两部分,讲述了做人的道理。
  •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修订版)

    老庄意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不但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生,而且对现代人生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旨在揭示和分析老庄意境,以便自觉地扬弃和借鉴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热门推荐
  • 虎面

    虎面

    《虎面》收录了90后青年作家范墩子的短篇小说《啤酒屋里的流浪者》《葬礼歌手》《虎面》《火箭摩托》《小镇》等13篇短篇小说。其中《火箭摩托》讲述了喜欢骑摩托车的青年阿力虽然出身贫寒,但心地善良且有着进取心,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奋斗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的故事;《葬礼歌手》等讲述了一群乡镇青年追逐理想并为之奋斗的过程;《小镇》中,作者打破常规的小说写作方式,讲述了小镇上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北方厚重的文化土壤和风貌。
  • 和一只麻雀过年

    和一只麻雀过年

    此书收录了作者发表在各文学期刊上的小小说作品,或传奇,或现实,或乡村,或都市。故事作为小说的精神载体,编排的过程显示出作者非凡的组织和架构能力。此书语言亦庄亦谐,凝练质朴,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良善之心、怜惜之情,是比智慧和才情更重要的文学因子。书中的小小说大多有这样的“巧思”,体现作者的悲悯与才情。
  • 彼岸高天

    彼岸高天

    世间红尘,皆是一念一幻化,一思一纬度一空间,纪元碾压,可谁又斩的去谁的执念。他被封印了数百载,醒来的他,十四年的一切都妄成空,厚土青天的他为了找回记忆,高天彼岸的他在争渡,是否已然物是人非?“我回来了,他人世俗乃我与何?视我为异类又如何?他人与我何干系?纵使我纵身成魔又如何?我就是要忤逆了它,那怕再来一世,我也将带你走。“待我捅破苍穹,挣得彼岸,摆脱命理,人人都会被救赎,那时我们执手天涯,不再过问红尘。”
  • TFBOYS决战到底

    TFBOYS决战到底

    危险逐渐逼近,他们何去何从?他们面临危险如何选择?是敌是友,最后一起揭晓(比文虽有女主,但不会和三只产生恋情,本书已三只的友情开写,此书为魔幻文,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我的十二个家人exo

    我的十二个家人exo

    我叫林芭比,是一个马上要步入高中的女生学习中等,身高1.65,体重82斤再一次因缘巧合中遇到了我的男神门EXO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本书还原了西安事变的本来面目,记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 霸道魔尊

    霸道魔尊

    前世落魄大学生,今世低贱小书童!本是天生废胎无法修炼,却也能时来运转。先获乾坤玉佩,又得人王剑。身获异宝的他,被整个修真界所觊觎和敌视。面对危机四伏的异世,他又能否杀敌揽美,一登巅峰!?
  • 棕色童话:爱发牢骚的爸爸

    棕色童话:爱发牢骚的爸爸

    《棕色童话:爱发牢骚的爸爸》中我们将会看到“聪明的野兔”“狡猾的貂熊”“沼泽怪兽”等生动有趣的故事二十篇,这些故事都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再加上多幅世界著名插画家绘制的精美插画,相信小朋友们每读完一个童话,或者是听爸爸妈妈讲完一个童话,都等于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美妙旅行。
  • 盒子说书

    盒子说书

    本书是《盒子》的前篇,第三卷起进入正篇“当听到这个故事时,你们的世界就开始进入倒计时了。”一次意识的旅行却揭开了平行世界与人类的之间的秘密,而盒子上的特殊文字预示着末日倒计时的最终结局。当知道对方曾与自己在三个世界做过搭档,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再只是超能力,那个被我亲手囚禁的自己便是你义无返顾想要找到的人。屏住呼吸,钟声响三下后,请你告诉我你醒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少年,你到五百年后协助金蝉子把卷轴带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