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0600000103

第103章 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7)

关于一念法性心具足一切法的涵义,智顗说:「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这是说一念净心自身就是如来藏理,也就是即假即空即中的真理。这里所讲的一念净心不是一般凡夫的心,而是有相当造诣的修持者的心,心中所具的境界也不是一般凡夫视野中的世界,而是智慧世界,真理世界。智顗又说:「观一善心具十法界,十界交互具百法界,千性相等,十善即万法。约八正道即八万法门也。」〔注释:《法华文句》卷2上,《大正藏》第34卷,21页上。〕善法即净心,这是说,一善心具足千性相之法,十善心就具有万法。这万法与八正道相配,就成了八万法门,也就是具足了种种教化的功德。

智顗还从无明心与法性心的无住品格的角度来论证「心是法本」的思想。他在《金光明经玄义》卷上说:

初,「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夫三德者名秘密藏。秘密藏显由于三宝。在宝由三涅盘。三涅盘由三身。三身由三大乘。三大乘由三菩提。三菩提由三般若。三般若由三佛性。三佛性由三识。三识由三道。此「从法性立一切法」也。若「从无明为本立一切法」者,一切众生无不具于十二因缘。三道迷惑,翻惑生解,即成三识。从识立图,即成三佛性。从因起智,即成三般若。从智起行,即成三菩提。从行进趣,即成三大乘,乘办智德,即成三身。身办断德,即成三涅盘。涅盘办恩德利物,即成三宝。究竟寂灭,入于三德,即成秘密藏也。是为逆顺次第甚深无量义。〔注释:《大正藏》第39卷,2页下。〕

著名的天台学者知礼在解释智顗上述思想时说:「初、约施教逆推、理显由事。二、约立行顺修,即妄归真。此二生起,初、从法性无住本立一切教法;二、从无明无住本立一切行法。」〔注释:《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2,《大正藏》第39卷,19页上。〕「无住」,是没有任何执着、住着的心灵状态。以这种绝对自由、不为任何对象所拘囿的心灵为本来确立一切法,称为「无住本」。智顗和知礼的论述都是在说明:「从法性无住本」可逆推出一切教法之所由起,从「无明无住本」则可顺推出一切法的生灭流转。「法性无住本」与「无明无住本」实是「一念无明法性心」的不同面向和分流。换言之,所谓「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也就是指「无明心」与「法性心」都是无住,同立一切法,同为一切法作本,同是一切法的本原。

由可可见,天台宗人所讲的心是指众生的能动主体,妄心是经验的主体,净心则是超越的主体;天台宗人所讲的一切法是泛指存在的世界,即现象。天台宗人强调「心是法本」,就是肯定主体是现象界的根本,并通过妄心与净心分别都具一切法,以论证心本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学说的特色,它突出地宣扬心与色、主体与存在的不二关系,强调两者同起同寂,同升同沉,同秽同净。心是能动的,色是被动的。虽然能动的心在作用时带动存在而起寂升沉秽净,但心与存在又是对等的,二者是相即不二的关系。这种关系确是令人不可思议!

从存有论的视角看,天台宗的「一念无明法性心」所具的理论架构与《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的思想加构,有何同异之处呢?智者大师把心分为法性心与无明心,《大乘起信论》作者是把心分为真如心与生灭心,两者都把心分为真心与妄心,这是相同的,表明了中国佛教学者对心的涵义、性质的共同看法。此外,两者均以二种心来构筑存有论的架构,这也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两点差异:一是《大乘起信论》以如来藏自性清净为超越意义的真心,真心因无明虚妄分别而随缘现起染净诸法,这也就是「一心开二门」的存有论结构;智者大师则以一念主为当下经验意义的主体活动,一念无明则一切法(「三千」)都秽恶,一念明(法性)则一切法都净善。可见,两者在结构存有论的运思和内涵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二是《大乘起信论》的真如心与生灭心是染净对立上下隔绝的二门架构,而天台宗的法性心与无明心则是同体相依、当体相即的关系,不存在净心与妄心的间隔、鸿沟。

六、华严宗的真心本原说

唐代华严禅学者宗密作《原人论?序》说:「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注释:《大正藏》第45卷,708页上。〕重视推究人生、宇宙的来源和本质。华严宗人继承《大乘起信论》「心理合一」的思想形态,以最高主体性和最高真理合一的真心为万法性起的本原,宣扬真心本原说。

华严宗的真心范畴有以下几项涵义:

「真如本觉」。

法藏说:「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中。〕「海印」,即海印三昧,又称海印定。佛教称这是佛说《华严经》时所入的禅定,一种深沉的冥想境界。此时、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都同在一心中印现,一如渊深莫测的大海,湛然印现出一切景象。这里法藏是以真如本觉来说明海印三昧的境界。真如本觉是一种复合概念,真如是海印三昧境界的真理,本觉是心的能动的觉体。佛的海印三昧境界,就是真如(真理)与本觉(主体性)的合而为一,就是理与心的一体无间。真如本觉与《大乘起信论》的心真如相当,既是真理,又是主体性。澄观称本觉为「灵知之心」,宗密也称「本觉真心」。「灵」,即昭昭不昧,「觉」即「了了常知」。本觉就是主体心的思维、智慧、觉悟。华严宗人认为,海印三昧境界、真理与主体心是统一的,也就是说真心包括了真理与心两个方面。

心是「真源」。

《华严经》卷10《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云:「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注释:《大正藏》第9卷,465页下。〕据此,华严宗称主体心是能造者,世界中一切法,以及佛与众生是所造者,若心悟如来藏就是佛,心迷则为众生。心、佛、众生三者,由于缘起而有染净之别,但心的自体都是一样的,即都有真心在,从这层意义上说,三者在本质上是无差别的。可见,作为能造者的「心」,其本质是指真心而言。法藏说:「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注释:《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大正藏》第45卷,637页下。〕「真」,真如,「妄」妄念。「妄末」,指虚妄现象,与妄末相对举的「真源」,指究极根源,真实本原,即即真如心,真心,是最高主体性与最高真理的合一。法藏认为,众生若还归真源,则一切相都寂灭,从而也就解脱得道了。

由上可知,华严宗人所讲的真心,其内涵是主体与真理两个方面,其功能是能造诸法,其定位是包括众生、佛等宇宙诸法的真源。

华严宗人继承《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说,提出了「性起」(「法性缘起」)的重要观念。认为宇宙万法的生起,都依于作为最高主体性的真心的体性。宗密界定性起的涵义说:

性起者,性即上句真界,起即下句万法。谓法界性全体起为一切诸法也。法相宗说真如,一向凝然不变,故无性起义。此宗所说真性,湛然灵明,全体即用,故法尔常为万法,法尔常自寂然。……一切诸法,全是性起。则性外更无别法。所以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融通。法法皆彼此互收,尘尘悉包含世界。相即相入,无碍镕融,具十玄门,重重无尽,良由全是性起也。……依体起用,名为性起。〔注释:《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卷1,《续藏经》第1辑第7套第5册,399页。〕

「真界」,真如,法界。「十玄门」,以十人方面来说缘起。所谓性起是称万法依真心真性而起,是真心真性的作用。这里的性即法性,真性,是理,又是心。宗密批评:「法相宗说真如,一向凝然不变」,即真如只是理,而不是心,真如就静止不动,不能显起万法。华严宗「所说真性,湛然灵明」,即真性不单是理,而且是心,能发挥功用,造起诸法。真心真性是体,依体起用,是为性起。

华严宗人强调真心能随缘成就染净诸法却又保持自身不变。法藏在《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4说:「且如圆成,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犹如明镜,现于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只由不失镜明净故,方能现染净之相。以现染净,知镜明净;以镜明净,知现染净。……当知真知,道理亦尔。」〔注释:《大正藏》第45卷,499页上、中。〕真如心能现起相对的染净诸法,但不会为诸法所染而失去清净自性。也就是说,真如心是一绝对的清净的主体性。

如上所述,华严所讲的性起,是佛在海印三昧中的显示,是佛证得真心真性的表现,是未证得真心真性的众生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也就是说,华严宗的性起是佛的理想境界,是佛所成就的最高价值,也是众生应当努力追求的神圣目标。

从宇宙论哲学的角度考察,真心真性作为本体而生起功用,显现为全体染净现象,那么真心真性也就是宇宙万法的本原。宗密就以真心真性为本原来说明人的产生根源。他详细地描述了本原真心真性是怎样逐渐产生出人的生命的:

谓初唯一真灵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变不易。众生无始迷睡,不自觉知。由隐覆故,名如来藏。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相。所谓不生灭真心与生灭妄想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识。此识有觉不觉二义。依不觉故,最初动念,名为业相。又不觉此念本无故,转成能见之识及所见境界相现。又不觉此境从自心妄现,执为定有,名为法执。执此等故,遂见自他之殊,便成我执。执我相故,贪爱顺情诸境,欲以润我:瞋嫌违情诸境,恐相损恼。愚痴之情展转增长故,杀盗等心神,乘此恶业,生于地狱鬼畜等中。复有怖此苦者,或性善者,行施戒等心神,乘此善业,运于中阴,入母胎中,禀气受质,气则顿具四大,渐成诸根;心则顿具四蕴,渐成诸识。十月满足,生来名人,即我等今者,身心是也。〔注释:《原人论》,《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中。〕

「中阴」,众生生死轮回过程中从这一世到下一世的过渡阶段。「气」,指元气。「四大」,地、水、火、风。「四蕴」,受、想、行、识。这是以真心(如来藏)缘起为根本,结合中国固有的气的思想,来说明人的产生过程:如来藏→阿赖耶识(觉与不觉)→不觉→法执、我执→心神行善业→人胎禀气成人。人的终极本原是真心(如来藏),依真心而有根本识及其活动,随着其中不觉悟因素的发展,又形成各种执着,进而导致形成含瞋痴三种基本烦恼,染污损害身心。若是心神(意识)作恶业,则生为畜生、饿鬼,甚至进地狱受惩罚,若心神行善业,则投入母胎中,由气逐渐变成眼、耳、鼻、舌、身,又由心逐渐形成各种心理现象,经过十月怀胎,诞生为人。这就是说,真心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共同终极本原。

华严宗还宣扬对主体「真心」实有与现象世界虚妄的思想。法藏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阐说的六种观法,前两种「摄镜归心真空观」和「从心现境妙有观」〔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5卷,640页上。〕,都论及真如(真心)的真空和妙有这两种特性:认为从远离一切妄念执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层面看,真如是真空;从常住不变,即作现象世界成立的依据而真实有的层面看,是妙有。真空妙有,相即相依,不一不二。这是论定现象世界的本原真心既是真空又是妙有,而真空是就远离执着意义上说的,可以说,真空妙有说的实质是肯定真如(真心)的实有。

华严宗人一面肯定真心的实有,一面又强调现象界的虚妄。如智俨说:「三界虚妄,唯一心作。」〔注释:《华严一乘十玄门》,《大正藏》第45卷,518页中。〕宗密也引用《大乘起信论》的话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乃至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故一切法如镜是象。」〔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2,《大正藏》第48卷,405页下。〕这是说,生死流转的欲界、****、无色界三界,从现象上看似有实态,实质上是主观的心识向外投射的显现;若是主观的心识不起分别造作,三界当即归于空寂。所以说,现象世界是无自性的,虚妄不实的。宗密还明确指出,原始物质(元气)的根源是心:「究实言之,心外的无别法。元气亦从心之所变,属前转识所现之境。」〔注释:《原人论》,《大正藏》第45卷,710页下。〕元气是心识所变的境界之相,好是客观世界的现象。宗密还就心怎样变成物质世界解释说:「心既从细至粗,展转妄计,乃至造业;增亦从微至着,展转变起,乃至天地。」〔注释:《大正藏》第48卷,710页下。〕天地是心妄念执着而造业的结果,客观物质世界归根到底是主观心识作用所生起的现象。

宗密还以真心本原说为坐标,在《原人论》中对儒、道、佛三家的本原思想作了总结与批判。他批评儒、道二家的大道本原说和元气本原说是「迷执」,而佛教学说虽不像儒、道二家那样「为执」,但也有「偏浅」之处,也应当批评。他把佛教分为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和一乘显性教,认为前四种是「偏浅」的,并分别作了评论。〔注释:详见《大正藏》第48卷,708页上-710页上。以下凡此处引文不另注明出处。〕

(1)对人天教的批判。人天教认为,众生或生于人间,或堕为禽兽,这都是过去造「业」的结果。可是,谁是造业者,又谁是受业报者呢?如果是我身心造业,那死后是谁在受报呢?如果说是后身受报,那「岂有今日身心造罪修福,令他后世身心受苦受乐?据此,则修福者屈甚,造罪者幸甚。如何神理如此无道?」宗密认为,人天教的因果报应一套道理过于粗陋,没有真正说明人生受苦和来世成佛的道理。

(2)对小乘教的批判。小乘教认为,身由地、水、火、风「四大」构成,心有受、想、行、识的精神现象。在宗密看来,这种说法是承认物质与精神都是实际存在,而和身心本无的道理相抵触,是不正确的。

(3)对大乘法相教的批判。大乘法相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唯识所变,识为身本」。一切现象都是虚妄的,只有识是真实的。但是由识所变的一切现象既然是空的,能变的识怎么是不空的呢?宗密认为这是一个矛盾。在他看来,一切现象既然是虚妄的,识也应当是虚妄的。

同类推荐
  •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书从七个方面简述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分别为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
  • 曾国藩:厚黑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

    本书分为五章,内容包括: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曾国藩厚黑纵横智典、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 《钢铁侠》与哲学:面对史塔克现实

    《钢铁侠》与哲学:面对史塔克现实

    钢铁侠的盔甲能真正思考吗?托尼·史塔克的智慧是钢铁侠最强大的武器吗?钢铁侠能既做超级英雄又是史塔克企业的公司财产吗?钢铁侠技术预示着美好的明天还是黑暗的前景?托尼·史塔克能既是超级英雄又是酗酒的花花公子吗?表面看来,钢铁侠似乎只是个简单的超级英雄,另一个带着炫酷的小玩意儿打击犯罪的富人。《〈钢铁侠〉与哲学》探索了几十年来钢铁侠漫画和电影故事中的主要矛盾所引发的哲学问题。托尼·史塔克的道德罗盘是什么?漫威宇宙第一次超级英雄内战中,钢铁侠要为美国队长的死负责吗?我们该让史塔克这样的人来管理世界吗?关于技术在社会中的角色,钢铁侠能从根本上教给我们什么道理?
  • 中华智慧精典

    中华智慧精典

    智慧是处理世事的绝妙法宝,是游刃人生的无上妙方。智者因明察生命而快乐。智慧是经历一时一事逐渐炼成的。中间要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历程。崇尚智慧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历史上的著名智慧人物姜子牙、诸葛亮、刘基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代的有识之士有鉴于此,也编纂了一些汇集古今用智范例的所谓智书,以为当世之用,经世明鉴。这些智书保罗广泛,大到治国用兵之术,小到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构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海洋。有鉴于此,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古代智书,编成此书,以为启迪智慧心灵的有效作料。
  • 原本大学微言

    原本大学微言

    《大学》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人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做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知识的乐趣和人生的启悟。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四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热门推荐
  • 漫威之召唤师降临

    漫威之召唤师降临

    新书《仙道剑阁》已上传! 苏飞穿越了,穿越到了漫威电影的世界。“但,开局就是纽约大战,还被奇瑞塔人包围,这会不会太过份了?”彼时,在洛基邪魅的笑容下……“人在塔在,德玛西亚!”“叮……”“迅捷斥候提莫请求登录,请召唤师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召唤师,打造联盟英雄,在漫威搞事情的故事。 PS:没有漫画的花里胡哨,电影为主,涉及世界融合,原创剧情衔接,为了瓦罗兰,以上。
  • 这个魔帝你惹不起

    这个魔帝你惹不起

    推荐新书《这个魔神你惹不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初月的家务事

    初月的家务事

    曾经的初恋给她留下创伤,为她今后的婚姻生活留下阴影,可是她奋起努力,和后来的丈夫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终获知心伴侣的谅解,但是现实的生活,依然脱不了一地鸡毛,这让她何去何从?
  • 我的暴力妹妹是校花

    我的暴力妹妹是校花

    刚大学毕业的高晓一,时髦的父亲“新婚恋人”佟母突然宣布要结婚,很快出国度蜜月去了,把公司的事情都交给高晓一打理,更没想到佟母的正在上高中的女儿佟晓晴留在晓一家里糊里糊涂的生活。生为校花的晓晴,在外表下确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用霸道的暴力的手段“虐”高晓一后来发生一段虐心的……
  • 盛世帝妃:归零

    盛世帝妃:归零

    她,为了他被世人仇视;她,为了他被世人唾弃;……她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人,却爱上了一个复杂的人,她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她只知道,她愿意帮他。而她要的,只是他的一份简单的爱而已。
  • 从空白开始的创世纪生活

    从空白开始的创世纪生活

    空小白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傍边除了一个箱子,一片空白,不是大脑一片空白,而是周围……一片空白……
  • 诸天神尊

    诸天神尊

    三千年前,威压大陆的第一宗门九重天宗被六大门派联手攻破,天宗至宝诸天神印消失无踪。三千年后,陈峰手持一块标号为“二”的令牌,修炼《苍天造化诀》,踏入这波澜壮阔的大陆中央。逆我心者,斩;拂我意者,灭。诸天上下,我为至尊。
  • 墨义记

    墨义记

    人生如戏,上天最爱看人演戏。少年常在想:有一天,我也要像上天一样,做一个看戏人。一个从小就被莫名追杀的少年,一个秘窍冻死、经脉尽废的少年,且看此少年如何逆天行事,替天看戏。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