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90200000011

第11章 《离骚》(4)

第八段是屈原最后一次想象的神游,情绪也随之达到了高潮,但幻想也最终归于破灭。

屈原的这次远游,同样充满着瑰丽的想象,而作为仙人的他,气魄更加阔大和恢宏:清晨我从天河的渡口起程,黄昏就到了西方的边界。

凤凰展开翅膀为我高举龙旗,齐整地翱翔在天空。

我忽而走到西方的流沙之地,沿着赤水徐徐而行。

指挥蛟龙达成渡过河水的桥梁,诏令西皇将我渡过河去。

聚集在我周围的车子有千辆之多,装饰玉器的车子排列整齐行进。

驭驶着八条龙蜿蜒而行的车子,云霓之旗亦随之逶迤摇动。

放倒大旗停住车子,精神高高奔驰在缥缈的宇宙。

奏响《九歌》吧,舞蹈《九韶》吧,趁此良辰美景尽情欢乐!这恐怕是整首《离骚》中,屈原最得意最满足的想象了。他又一次在天庭宇宙中四处遨游,驾驭着万物的神灵,纵情歌舞,达到了抒情的最高潮。

而这段抒情想象,也被认为是屈原对个体政治追求在幻想中的实现。这种情感的释放,可以认为,屈原超越了求女,直达个体精神的极乐境界。但是,这种至高境界的达到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没有外在力量羁绊的情况下,屈原的心理再次发生了变化:我正向煌煌明亮的天宇飞升,忽然从高空望见我的故乡。

我的仆从悲怆,我的马儿也怀伤,它蜷曲着身体,频频回顾停下了脚步。就在屈原的抒情达到最光明境界的时候,故乡的怀念却使所有的幻想归于幻想。他的现实,仍然是对故乡的爱恋。

这便是屈原在整首辞中全部的矛盾和张力所在。他反复吟咏,以香草自喻,因为政治理想的不能实现而悲伤。但如果让他离开楚国,他又不能做到,只能在辞的想象中实现个体的梦想,并在现实中把自己的身体献祭给故国的衰落。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屈原不能离开故国去实现理想,因为他对故国的依恋决定了他不可能做到。而对故国的爱,亦如对一个人的爱一样,是不能用理性来剖析的。

马茂元《楚辞选注》说:“最后所接触到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的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不但无法统一,而且引起了正面冲突的问题。这样就把矛盾推进到最高峰,而无可避免地使得驰骋在云端里的幻想又一次掉到令人绝望而又无法离开的土地上。”这个归纳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屈原的感情。

至此,屈原的感情从郁积到勃发,再到升华,最终在故国之恋的哀伤中凄凉落幕。辞的正文也至此结束。

乱曰[1]: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2],又何怀乎故都[3]!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4]!

【注释】

[1]乱:尾声之意,既是全篇的总结,亦是歌曲的结束曲。

[2]莫我知:莫知我的倒装。

[3]故都:故乡,指楚国。

[4]“既莫足”两句:王逸《楚辞章句》:“言时世人君无道,不足与共行美德、施善政者,吾将自沉汨渊,从彭咸而居处也。”

【段意】

第九段尾声是这样唱的:罢了罢了。

举国之人都不了解我,我何苦如此怀恋故都?

已经注定不能与当朝君王共行美政,我将追随赴水的彭咸,达成我的命运。死亡,而且是自杀,成为了这首长诗的总结与尾声。历代学者对屈原和《离骚》的最终评价,都是围绕着这个死亡的事件展开的。或者说,倘若没有屈原事实上的死亡,这首辞亦不会如此影响巨大和动人心魄。

【品鉴】

《离骚》是楚辞中篇幅最长、影响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亦是屈原的代表作。但关于《离骚》名字的解释,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下面是一些主要的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用淮南王刘安之说,谓:“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也在《离骚赞序》中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种说法,是将“离”字解为“罹”,意为遭到、遭受,意谓离骚就是遭到忧患而作的辞。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说:“离,别也。骚,愁也。”言屈原被放逐离别,中心愁思。后代论者,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也持此说。这就把离骚解释为抒写离别的愁苦。

以上两种说法代表汉代楚辞学的解释。另外,今人还有一些新说,可供参考。

游国恩《楚辞概论》认为,“劳商即离骚之转音”,认为离骚就是劳商,就是楚地歌曲的名字。(参见游国恩:《楚辞论文集》,285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郭沫若的考证亦持此观点。

李嘉言认为,骚可以被解释为古地名蒲骚(在今湖北省应城县西北),那么离骚的意思就成了告别蒲骚。(参见李嘉言:《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7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钱锺书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参见钱锺书:《管锥编》,583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浦江清认为:“离是离别,骚是歌曲的名称,离骚就是离歌。”(浦江清:《祖国十二诗人·屈原》,10页,北京,中华书店,1955。)

文怀沙则把“离”的意思解释为“离间”,认为离骚就是因为被离间而产生的忧愁。(参见文怀沙:《屈原离骚今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黄震云则认为,离是离开,骚是忧戚骚动,离骚就是“不高兴的离开,就是指离开政治舞台的忧戚和骚动”(黄震云:《楚辞通论》,11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上述种种说法,虽然各有一定的道理,但以司马迁和班固的说法较为可信,因为从《离骚》本文中可以找到支持的内证。《离骚》本文中的“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两句,其中的“离尤”只能解释成“遭受罪过”,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患”。至于“骚”作为文体的名称,那是后人的命名。《离骚》所抒发的,的确是内心的忧思和悲愤之情。《离骚》这首作品,也的确是在作者遭受忧患的时候写成的。按照司马迁和班固的解释,就使我们理解《离骚》有了情感的基础。

《离骚》又被称作《离骚经》,关于《离骚》被称为经的时间,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说:“屈原……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这是认为《离骚》是屈原自称为经。蒋天枢在《楚辞校释》里认为:“离骚下有经字……疑宋玉所题而汉人因之。”但这两种说法,都不是很可靠。如今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离骚》称经是汉代人所为,《离骚》被称为经,最早见于王逸的《楚辞章句》。

《离骚》的写作年代,历来说法不一。马茂元在《楚辞选》中估计为屈原中年时期所作,大约是他四十岁的时候。黄震云在《楚辞通论》中认为大约是在楚怀王十五年或者十八年。《离骚》写于屈原失宠于楚王之后,是没有问题的。

《离骚》是中国第一首抒情长诗。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史诗,却有着独具民族特色且辞采华美的抒情长诗,这多少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民族品格。古人云:“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世说新语·任诞》)因此,认真阅读并且欣赏体味这首长诗,必然是一次美丽而动人的生命之旅。

《离骚》全文可以分成九段。第一段是屈原的自传和抱负。第二段写君王对屈原的疏离。第三段将疏离之因归结为君主身边小人的嫉恨和谗言。第四段设想退隐的生活状况。第五段写屈原与女媭的对话,就自己的人生选择向亲近的人咨询意见。第六段写游仙,向天上神仙求索自己的前行方向。第七段写请灵氛和巫咸占卜。第八段再次写神游天国,但却难以离弃故乡。第九段写人生无法推行美政,只能追随赴水的彭咸。

《离骚》,始于出生,终于自杀。

广义的自杀,不仅包括狭义的自我结束生命,也包括选择由他人执行的死亡,比如苏格拉底之死和史可法之死。自杀的原因,除了医学上的病理事例之外,大多数是由于理想的幻灭、国土的沦亡、战争的失败等。而屈原的死亡,无疑是在狭义的外表下包蕴了广义的意义。探讨屈原的死,本质上就是探讨中国历史传统中,士人赖以生存的价值基础。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在屈原死后评论道:“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这里,司马迁把屈原之死与楚国之亡联系了起来,虽说不无夸大,但屈原之死的价值可以凸现为一种知识分子对国家的重要性,它宣示了一个国家需要怎样的知识分子阶层才能避免沦亡的命运。司马迁的评论,当然也赋予了他本人的感情和价值取向,着力凸显的是理想文人的现实意义。

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说:“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故可任性孤行也。”这里,王夫之强调的是屈原以死为志的人格态度。由明入清的王夫之,深感时代变迁对人格坚守的巨大影响。而同样身处乱世的屈原,能够以死为志,在楚国灭亡之前二十年就写下了立志赴死的《离骚》,这是一种伟大人格才具有的品质。王夫之的评论,着力凸现的是理想文人的完美人格。

班固在《离骚序》中说:“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洁狂狷景行之士。”这里,班固对屈原的不满亦是相当有名的。严格来说,班固对屈原一直很尊敬,主要不满的就是屈原的自杀。班固固然通过正统儒家思想的思路来批判屈原,认为自杀不符合儒家的行为方式。但班固所说的屈原“露才扬己”,恐怕不能被视为缺点,反而可能是屈原的优点。在古代中国,由于信息和思考能力的不对称,长期以来形成了优秀知识分子的某种超前情怀,这种情怀使得某些知识分子深深感受到“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如果这位知识分子占据超前的思维优势来睥睨时代、批判同僚,那么,他就必然会遭受“露才扬己”的攻击。他的思想中具有某些“孤明先发”的特质,但他其实并不能真正地超越时代,他只是这个时代中的个体而已。如果他不愿同流合污,而以“自杀”的极端行为来保持心地操行的高洁,这虽然并不能唤醒世人麻痹的神经,但可以促使后人的深刻反省。“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群体的思想意识必然落后于少数“孤明先发”者,这就使得某些优秀知识分子往往在其生活的当代遭受悲剧的命运。

此后的王逸反驳了班固的说法,说:“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王逸所着力凸显的,是屈原之死与国家兴亡的关系。在近现代,屈原进一步被定格成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尤其从爱国这个层次上凸显了屈原之死的积极意义。

围绕着屈原之死展开的种种论述各有其道理,屈原的自杀,既是无奈的选择,亦是时势的必然;既是个人理想的一朝破灭,亦是理想的执著坚持;既是个体生命的受挫,亦是个体精神的解脱;既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又有忠于国家民族的大无畏情怀。种种因素,交织在屈原自杀的事件中,使之复杂而又令人感动。

它展示了一个诗人全部的情感与经历,同时建构起了华夏民族抒情文学大厦的基石。

同类推荐
  • 使命的传说

    使命的传说

    父母双亡,让一个五岁的孩子从小就把报仇埋在心中,但是他的爷爷却告诉他,他要去完成父母的使命而不简简单单的报仇,国家的使命,家族的使命,这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草根崛起之一个贱痞三把枪

    一个集人性弱点,自私,自大,狡猾,贱,痞于一生的孤儿,如何成长为一个散发着人性光辉的革命志士。
  • 二战史·亚欧战火

    二战史·亚欧战火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狼烟九州

    狼烟九州

    这是一个苦逼穿越者的故事,正在边境执行任务的杨峰,穿越到了一个叫九州大陆的地方。刚醒来的第一天,爹就死了,爹死了不说,大哥也死了,二哥也死了。看看自己身边,除了自己一个男丁,就剩下母亲和两个妹妹。这特么怎么玩!更可恨的是自己还家世显赫,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死鬼老爹的爵位,还有家里的那点破烂。夭寿了,怎么卷入皇位之争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还好我有系统,多给我点人才吧!什么,这杀狗匠还是用了我全部的运气才召唤出来,还有这李逵,怎么我身边全是些没脑子的夯货,难道就剩下了我一颗聪明绝顶的卤蛋?
  • 从苦力到塔界之王

    从苦力到塔界之王

    我的星球有999层,第一层享用充分的阳光空气水分是天堂,用剩的废水废气排向第二层,……以此类推,我出生在99层,是个变异怪物,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和我一样的怪物杀向999层。异能力大战高科技战斗机器人
热门推荐
  • 美人天下:恋上冷面女公爵

    美人天下:恋上冷面女公爵

    罗莉,出身在奥古斯帝国的贵族,本应该好好的享受生活,但是在11岁时家族的变故使她不得不背负起家族的重担,抛弃了身为女孩子的一切,成为帝国的第一位女公爵,因为处事冷静无情,大家送她冷面公爵的称号。虽然这样称呼她,但是她也有不为人知的,开朗的一面!是什么让一个天真的女孩子变得冷艳?身为一位女子,她如何同黑暗的官场作斗争?这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罗莉是如何成长的?她会找到自己的幸福吗?
  • 都市之无限开挂

    都市之无限开挂

    【火爆爽文,每日10更爆发】一时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只爽!开挂的人生,不允许我低调!垃圾堆捡百万现金,古玩市场捡漏千万宝贝……君羊:327387362
  • 送灵师之怨无尽

    送灵师之怨无尽

    “东方莹,别怪我自私。二十年来,不断暗中支持你生活的一直都是我。眼下,你报答的机会来了!带上这个玉佩,去帮我解开墨家千百年断子绝孙的诅咒吧!否则等我墨家死绝了之后,你也会跟着死掉!”某市医院病房内,回光返照的墨瞿刚刚说完这些话后,就如风中落叶一样熄灭了生命之火,只留下一群胆寒的墨氏子孙和东方莹在为着未来恐惧。死神,原来早就撒下了捕猎的大网,一个接一个的收割人命!今天是他,明天是她,后天呢?为了解开诅咒,东方莹被迫开始了解读诅咒之路。
  • 何以暖凉城

    何以暖凉城

    莫生说:“凉城,你为什么要回来。”诸凉城夹菜的动作突然悬停在了空气中,黝黑的眼睛望着莫生,说:“因为,我的病治好了,所以我就回来了。”他患过病,莫生心里咯噔了一下。“其实,你大可不必来找我,我也可以过的很好。”诸凉城放下筷子。“云生,你觉得我一个人,过的好吗!”莫生眼睛静了静,说:“我有我的生活,只是这样。”诸凉城自嘲的笑了一下,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放在莫生面前。“这是我病好之后买的,五年了。”白色精致的盒子,已经有些泛黄了,莫生不用打开,也猜到里面装的是什么!莫生望着诸凉城。“如果可以,我们是朋友对吗!”诸凉城说:“它是你的,不喜欢,就把它丢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阎罗王妃

    阎罗王妃

    黑白两道上无人不知晓--阎君这个名讳,无人不恐惧,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将死在她枪之下的冤魂。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传闻,阎君是个心狠手辣、收金买命的无情杀手,只要来人出得起价,要她去杀一名孩童她也肯,将其形容得极其残恶、嗜金如命,而又有传闻说,阎君不过是纯粹为己而活,一个单纯且自私的人罢了。无论是哪一段传闻,都已经无法掩盖阎君在黑白两道上掀起的大风大浪,她的神秘、她的冷酷、她的残忍,都是众之所惧的。因为无知,所以惧怕。
  • 星星有几度

    星星有几度

    初见她时,便被她光明正大的拿走了心爱的衣服;再见她时,就听到她大声称那是不稀罕的玩意儿;一次又一次假装的偶遇。大抵爱的深沉,百转千回。“你好,我叫苏恨。”她咬牙切齿道。“真巧,我是林怨。”他报之以假笑。哼,大概是几世的冤家,惺惺相惜,动之以情,余生共白首。
  • 公主的心头宝

    公主的心头宝

    阮婧娇重生了,回到了十五岁的那年突然发现,前世特别讨厌的卫卿,竟然在心里默默的守护着自己。差点成为自己驸马的沈付在上一世却逼着自己跳崖。重回一世,阮婧娇决定要对卫卿特别的好!女追男呀,甜甜的古代文!(使用指南:是双重生,男主重生的时间比较晚一点,没有特别的权力之争,是一个很和谐的大家庭的故事,坏人都不是特别的坏,也不是无缘无故变坏的。本文会有三四个爱情故事,只是公主的事情会多些一点。)本文篇幅不长,请放心食用,且筱浅是日更哒!喜欢筱浅文文的,可以加群一起来玩呀,928527320
  • 明天的太阳

    明天的太阳

    刘殿学的小说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觉醒:The Awakening(英文朗读版)

    觉醒:The Awakening(英文朗读版)

    Kate Chopin (1850–1904) was an American author of short stories and novels based in Louisiana. She is now considered by some scholars to have been a forerunner of American 20th-century feminist authors of Southern or Catholic background, such as Zelda nuoha.com Awakening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899. Set in New Orleans and on the Louisiana Gulf coast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It is widely seen as a landmark work of early feminism, generating a mixed reaction from contemporary readers and critics. The novel's blend of realistic narrative, incisive social commentary, and psychological complexity makes The Awakening a precursor of American modernist literature; it prefigures the works of American novelists such as William Faulkner and Ernest Hemingway and echoes the works of contemporaries such as Edith Wharton and Henry James. Chopin did not write another novel after The Awakening and had difficulty publishing stories after its release. When she died five years later, she wa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