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6700000018

第18章 佛教的人生价值论(7)

诸行无常的含义有一个发展、扩大的过程。早期佛教提出诸行无常的命题是根据生活经验的实感而着重为人生痛苦的论断提供论据。这里所讲的世间诸行,着重讲的是人类以****为中心的一切活动。如五蕴中的行蕴,是构成人身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认为人身包含了一种意志活动,或者说由强烈的生存意志推动了人身的形成和生死的流转。又如十二因缘中的行因缘,是由于人生的无明而生起的意志活动,这种意志活动牵引着另一因缘“心识”向相应的投胎处投生,并推动了生死流转。行为人身形成的动力,是人生生死流转的原因,而行又是和色、受、想、识四蕴,及无明、识等十一因缘相依相续的活动,显著地表现了无常的性质。由于人生无常,因此一切皆苦。

佛教的十二因缘的理论更系统地阐明了人生变化无常、生死轮回的过程,其中既没有任何不变的事,也没有任何令人愉快的事,从而说明了人生是一个无限痛苦的过程。在早期佛教看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可是这种变异不定的欲求,必然不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必定会使自身永远陷于需求难以实现的痛苦之中。再者,生活的要求是人之常情,人都希望美好生活能够保持恒常不变,但是保持恒常不变的愿望和变化不居的现实之间就有矛盾,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会招致痛苦。所以,早期佛教从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变化无常的观点出发,也反对当时印度其他流派的两种见解:一是常见(有见),婆罗门教认为自我是常住不变的,早期佛教称之为“邪见”;二是断见(无见),有的沙门认为一切断灭,人死后一切都没有,“我”可以不受果报,早期佛教称之为“恶见”。

后来佛教各派阐述的无常理论,就不只是限于“苦”和着重论证“一切皆苦”,而是广泛涉及一切现象,成为论述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常变的理论了。它们强调一切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绝对的存在,而是和其他事物相依相成的,这样,一事物只要有一点变化,就会引起与其相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进而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更多事物也随之发生变化,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时时在变,永远在变。企图使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不变化,是完全不可能的。

无常还分为两种:一期无常和念念无常。一期无常是指一切事物在某一期间内,迁流转变,不断代谢,而最后归于坏灭。人的生、老、病、死,物的生、住、异、灭,世界的成、住、坏、空,虽经历的时间有长有短,但都是一期无常的显露。一期无常也称“相续无常”,谓某期限中相续变化的事物都必将归于坏灭。念念无常,“念”是梵文“刹那”的意译,“念念”就是刹那刹那。念念无常也称“刹那无常”。一切事物不仅有一期无常,而且在某一期间内又有刹那刹那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在没有坏灭之前,刹那刹那,念念之间,迁流不息,不得停住。有的佛典宣扬,一昼夜间就有6400099980次刹那生灭。有的佛典说,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都不足以喻万物的念念无常。佛教还宣传,无常虽有两种,但无常是无始无终的。人有生、老、病、死,但生前仍有生命体,死后又转化为其他生命体,相续不绝。事物由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离而灭后,又转化为其他事物。世界也按成、住、坏、空的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总之,世间一切事物永远生灭变化,无始无终。

佛教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种流,一切事物都只在永恒的流动中存在,犹如水流和火焰,处于迁流不息、瞬息即变、无始无终的过程之中一样。这无疑是一种卓越的辩证观念,是佛教在理论上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贡献之一。这种理论排斥了永恒不灭的灵魂、恒常绝对的本体和创造万物的上帝的存在。但是,佛教以事物的变化来说明人生的痛苦,显然是不完全确切的;以追求寂灭的涅槃境界为依归,也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佛教主张一切变动不居,以“无常”反对“常”,成为佛教反对婆罗门教派的重要理论,它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印度思想界否定或肯定社会结构的斗争。但是,一切无常的相对主义和某种虚无主义倾向,最后又发展到相信“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如来”,把破他人的“常”变成了立自己的神秘符号,从而又陷入了神秘主义的深渊。

二、诸法无我法关于法,佛教典籍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指佛的教法、佛法,如“佛、法、僧”三宝里的“法”是佛教真理的意思;二是指成分、事物和现象。这里要讲的是后一层用法,和前一层用法无关。是梵文Dharma(“达摩”、“达磨”)的意译。按照大乘瑜伽行派的解说,“达摩”的本义是轨持。轨持的意义是“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所谓轨生物解,是说有一定的规范,可以使人产生认识。所谓任持自性,是说任载摄持自身的特性或质的规定性。

这就是说,作为“法”有两个方面的规定,即有自身的特性、形相和能为轨范而使人理解、认识。简单地讲,法就是事物、东西、存在。瑜伽行派从能知的意识和所知的对象的关系去考察,把法分为两类:别法和一切法。所谓别法是说,眼、耳、鼻、舌、身五识分别了知色、声、香、味、触五境,而第六识即意识了知受(感情)、想(认识)、行(意志)三种内心活动方式,因这三种心态只有意识才能了知,被称为“别法”。所谓一切法,是说意识不仅分别了知别法受、想、行,而且还能分别了知眼、耳等五识所知的一切,这样能知的眼、耳等五识也就成为了所知,也就是说,能知同样也具有“轨生物解,任持自性”的意义,也是法。这样能知所知都是法,一切都是法,也就泛称为“一切法”。一切法也称为“诸法”、“一切万法”、“一切诸法”。前面讲的诸行不包括佛教所讲的“无为法”,而诸法则包括无为法在内,是主观与客观、现象与超现象、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总称。“我”是灵魂、统一人格、主宰、自性、实质和实体的意思。“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也就是说,“我”是既无集合离散,又无变化生灭的实体,是独立自生的永恒不变的主宰者。所谓“诸法无我”,是说一切存在都没有独立的不变的实体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没有起着主宰作用的我或灵魂。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的、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成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早期佛教的“无我”观念,是针对当时印度一些派别的“我”的理论,尤其是婆罗门教的梵我即神我理论提出来的。据《中阿含经》载,当时主张有神我存在的说法有三种:一是认为感觉是神我;二是认为神我是能够感觉的主宰;三是神我并无感觉,而神我的工具能够感觉。

早期佛教对此一一加以驳斥,指出感觉有多种多样,有快乐的、痛苦的、不快乐也不痛苦的,不能都是神我,而且任何一种感觉都是生灭变异的无常存在,不可能是神我。感觉既非神我,神我也就不是能够感觉的主宰,也就不能有感觉。神我既然不能感觉,神我的工具也就不能有感觉。早期佛教也反对婆罗门教宣传大自在天(大神)创造世界的说法,认为世界有变化和毁灭,有烦恼和灾难,有仇恨和丑恶,这就证明了世界不是大自在天创造的,或者说大自在天也有烦恼和丑恶。早期佛教否定大自在天创造世界的说法,但并没有否认大自在天的存在,认为他也不过是受自身业力支配的高级众生而已。

佛教宣传我有两种:一是“人我”,二是“法我”。对我的执著,叫做“我执”,也叫做“我见”。我执也分为两种:“人我执”(“人执”)和“法我执”(“法执”),这都是佛教所要着力破除的。和两种我、两种我执相对立,相应地无我也有两种:一是“人无我”,二是“法无我”。从无常必然推论出无我。“无常故苦”,“无常即苦”,人生既有苦恼,就是不自在,自己不能主宰自己,也就是无我,称为“人无我”。不仅如此,其他一切事物也都是无我。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条件构成,时时刻刻在变化的,所以也不能说有一定的自体,这称为“法无我”。这种人、法二无我的理论是早期佛教的基本学说,也是其在思想上区别于当时印度其他流派的根本之点。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丫头!滚回来!

    霸道校草:丫头!滚回来!

    [ps:本文,宠虐都有]男主霸道腹黑冷酷,女主时而逗比,时而伤感,这样的他们0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了个去!女流氓居然是一个爱情白痴!妈呀!霸道腹黑的妖孽校草居然喜欢上了那个女流氓!天哪!这什么世道啊~我这么个可爱呆萌又机智的……人,居然木有帅哥要!蓝瘦…香菇…
  • 十二星之处女情象

    十二星之处女情象

    前世十二个伙伴,付出了生命,愿换下一世的相见但重生之后的他们,却不记得彼此。针锋相对,孤傲冷寂。而身为十二星座之一的处女星,沐芊芊。则要担任起十二星座的老大。穿越时空,完成任务,留下了一段段不可说的情缘。魔王再现,他们是否会和从前一样。
  • 长生界之长生诀

    长生界之长生诀

    世上谁人能不死?任你风华绝代,艳冠天下,到头来也是红粉骷髅;任你一代天骄,坐拥万里江山,到头来也终将化成一抔黄土。一部的长生诀,一个长生界,一个奇怪的蛋,一个穿越的人心中的梦。此书非完全按照原书的情节来发展,他会有自己的修改。还有本书非11,不会给原书抹黑。新人新作、求支持跪求以后每天多20份推荐多更一章,多50份收藏多更一章。
  • 金陵有劫

    金陵有劫

    九十九层落地窗前,一席玄衣的男人正往远处眺望着,回过眼这片高楼耸立的土地,婆娑的伸手在桌上擦然一只火柴,点燃了一根幽白的香烟,熟练而缓慢的动作向人们诠释着他是有着一定烟龄的人。烟丝雾腾空起,他飘然倒地,那夜,己亥初落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神溯源

    星神溯源

    神在浩劫中降临,大地荒芜,星神肆虐,现实的残酷昭示着世界的无情,他要怎样在这个破损的世界中寻找命运的溯源?
  • 娱婚

    娱婚

    结婚时,她被逼无奈,离婚时,她怅然若失,婚姻不是娱乐,不能闪婚闪离,既然爱了,她就会坚守到底。
  • 情陷碧海黄沙

    情陷碧海黄沙

    西属撒哈拉,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这里,我认识了他们:心思敏锐的军官,掩藏真容的侠士,大孩子般的海盗,居心叵测的伯爵,弹着吉他游历的军士,争风吃醋的小演员,让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窥视这片土地的近邻……
  • 怎么刚好喜欢你

    怎么刚好喜欢你

    他是校园男神,学生会温柔腹黑的学长,看似随和实则疏离,却看上了调皮可爱的小丫头,步步为谋。
  • 江河玉珠

    江河玉珠

    一个包含着骆玉珠整个青春与少女情怀的名字,无数个夜里痛哭流泪的人。陈江河想,如果可以回到十二岁的那个夏天,那个抱着洋娃娃的小姑娘,他绝不会去招惹她,更不会愚蠢的调掉入自己精心设计的陷阱,更不会将错就错,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但此已经多年,早已迷失与错过的无处安放的感情,不如各自归位。只愿你别来我便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