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5500000065

第65章 附录三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3)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全面的、持久的。首先不少佛典本身就是文学意味很浓的作品。有的佛经叙事性非常突出,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情节曲折动人。例如姚秦时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叙述的是维摩诘的故事。传说维摩诘是中印度毗舍离城的长者,佛陀释迦牟尼的在家弟子。他虽身在俗尘,然对大乘佛教教义的理解远在出家人之上。佛经说他常常称病,问是什么病,乃云:“以众生病,是故我病。”佛陀想派弟子前往探望,弟子从们纷纷推托不敢前往。后来佛陀指派了弟子中最机敏的文殊师利菩萨去问疾,维摩诘乘此机会就与文殊师利讲论佛法,揭示空无等大乘义理。佛经采取问答形式,对话生动简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佛经中还有不少寓意性极强的经文,如罗什译的《妙法莲华经》卷2的《比喻品》中火宅之喻,可说是一则非常优美的寓言。经文将众生居住的尘世喻为大火熊熊的火宅,启发人们认清现实之苦,快快脱离火海。此外如《百喻经》、《楞严经》文学色彩也都很强。不能不提及的还有佛经中的诗歌。佛教初传时,佛经不少为诗歌体。有的是长篇颂赞,有的是偈语。即使在叙述式的佛经中,诗偈也比比皆是。这些诗偈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流传。可以说,佛典的流传,不论在文学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方面,还是在文艺理论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说唱文学之一变文来自于佛教的“俗讲”。唐代的寺僧,为宣传佛教义理,使艰深的义理通俗化、大众化,往往采用既说又唱的形式吸引听众。这种形式称为俗讲。俗讲僧对佛经故事总是要加工再创作一番,以迎合听者的兴趣。加工过后的讲唱底本就是变文。这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逐渐走向民间,变文的内容也由佛经故事发展为民间故事或历史上为人们崇敬的英雄人物事迹,从而形成了唐代民间文学的新样式——变文。佛教的俗讲还对后世的其他说唱文学如宋代的鼓子词,明清两代的宝卷、弹词等的形成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佛典的流传,还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并为后来的古典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词话》和《红楼梦》等提供了大量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也为中国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佛教还丰富了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例如佛教中的“言语断道”说、“顿悟”说、“妙悟”说、“现量”说和“境界”说等都被引进到对诗歌等文学创作的欣赏、评论之中。总之,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没有佛教,中国汉代以后的古代文学将是另一番面貌。

社会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潜在意识,是不见于文字表述的内在观念。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心理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非常之大。例如佛教带来的因果报应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报应观念相融合就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灵震颤。人们一方面要对付现实中的种种困厄,另一方面又要为死后的命运而忧心忡忡,百般焦虑。即使是身居庙堂之上的封建统治者也如普通百姓一样,都面临如何使自己死后免于地狱之苦的问题。于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观念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里。为了寻求好报,又形成了宽容、容忍、忍让、忍受甚至忍辱的心理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因果报应说对人们的言行产生了巨大的约束力。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自己今生今世的寿夭祸福都与上辈乃至祖辈的善恶有关,而佛教说是与自己前世作业相关,人们现实的命运都是自身前世作善作恶的结果,从而推动了人们向善去恶心理的形成。又如佛教讲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利己利他、好善乐施、热心助人、同情贫弱,对人们心理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对其他教派或民间宗教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是在佛教刺激下产生了道教。道教理论贫乏,又想与佛教一争高低,就转而大量仿照佛经来编造道教的经典。如《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就来源于《法华经》。《太上灵宝元阳妙经》是根据《涅槃经》改编而成的。《太玄真一本际经》深受佛教《般若经》有关空论的影响。甚至在《道藏》中还有一些题目属于佛教的著作,如《昙鸾法师服气法》、《达摩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等,明显地含有佛教的内容。还有一些道教的改革派,他们为了推动道教的发展,转而向佛教求援,大量吸收佛教教义。例如北魏的著名道士寇谦之,他在改革天师道时就引进了佛教的六道轮回说,并且还模仿佛教的仪轨和修行方式,提倡立坛宇、积功德、持戒、诵经等。南朝齐梁时的著名道士陶弘景,开创了道教的茅山宗。他主张佛道双修,亲受佛戒,建立佛、道二堂,轮番朝礼。金初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他主张三教合一,把《道德经》和佛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儒家的《孝经》同列为主要经典。这一切都说明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之大。

佛教对民间宗教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以来的民间宗教几乎都受到佛教的影响。举民间宗教中最大的白莲教来说,白莲教是南宋僧人慈昭(茅子元)在当时流行的净土结社的基础上创立的新教派,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西方极乐世界,崇奉的主神是阿弥陀佛。拥有一大批有家室的职业教徒,称为白莲道人。在元代势力极强,又由于内部分争,形成各种派别,到清代时,白莲教的支派已多达上百种。其中重要的支派有大乘教、弘扬教、黄天教、龙天教和无为教(罗祖教、罗教)等。这些教派成分复杂,宗旨不一,有的攀附上层统治者,有的与下层群众结合反对朝廷统治,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其实,白莲教的重要思想就渊源于佛教净土宗,很多方面是与净土宗相似的。

佛教对中国民俗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入的。首先是寺院的饮茶之风普及到了民间。由于坐禅的需要,唐代以后饮茶成了山寺僧人的重要生活内容。许多寺院自己种茶,自己焙制。名山、名茶、名刹几乎是三位一体。直至现在还被人们喜爱的碧螺春茶,原名水月茶,就是洞庭山水月院山僧首先制作的。乌龙茶的前身是福建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宋元以来以武夷寺僧焙制的最为闻名。唐代的陆羽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一生来往于寺庙间,他遍游名山古刹,亲自采茶、制茶,总结了寺僧的茶道经验,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宋代著名的浙江余杭径山寺,经常举行茶宴,参加者不独有僧人,还有施主、香客。边品尝,边评比,称为“斗茶”。唐代的一些寺院还设有茶堂,专供禅僧研讨佛理以及招待来访的宾客。有的寺院在山门前设有“施茶僧”,为过往的香客、游人施放茶水。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中说:“(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这段记载充分说明了寺院饮茶之风如何扩及民间的情况。

现在大家喜喝腊八粥的习俗,追究起来也与佛教有关。佛教把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认作为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自宋代开始,佛寺于是日向社会供应自制的糜粥。粥的原料除五谷杂粮外,还有红枣、杏仁、核仁、栗子、花生等。口味特殊,营养丰富。影响所及,从朝廷到地方喝腊八粥成风。所不同的是,民间喝腊八粥是庆祝五谷丰登,驱灾避邪,对于封建统治者则是另一番意义了。

佛教的节日名目繁多,对民俗影响不小,腊八节只是其一。再如民间的元宵灯节也是从佛教演化而来。佛教把火光视为佛的神威,认为灯火的照耀能现佛的光明,破人世的黑暗,摧众生的烦恼。所以把灯作为佛、菩萨像前必不可缺的供具。据说,释迦牟尼示现变神,降伏神魔这天正是东土的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的恩德,于是日举行燃灯大****以示佛法大明。在佛教的影响下,从唐代起,就盛行元宵灯节了。此外,现在傣族人辞旧迎新的泼水节,藏族地区的萨格达瓦节、转山节也都是受佛教节日影响而延续下来的。

上面我们简要地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制约和佛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这两种文化的交涉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看法呢?

第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东方中印两大国家的两大文明体系,对人生、社会、宇宙等问题都作出了系统的、有深度的说明,这两大文化体系互有短长,旗鼓相当,当彼此产生交涉、相撞时,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采取相互选择的立场,寻找彼此认同的契合点,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这是两种文化的历史选择,两种文化交涉的真正本质。

第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涉的基本形式是融合。显然两者有过某些思想冲突、斗争,但都不是主流,也不是经常性的。虽然有过最高统治者运用政治权力禁止佛教,但过后往往是佛教很快复苏和兴盛,只有唐武宗灭佛对佛教的打击沉重,但禅宗也更衍化出五家七宗。两种文化交涉的历史是彼此交涉融汇的历史,宋以后更形成两种文化合流的滔滔长河。历史表明,两种文化的融合,意味着新文化的创造。融合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也不是两种文化的简单凑合,而是双方的优劣高低的互补,是各方调整自我,也就是新整合、新创造。从思想层面考察,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结出了两大果实,创造了两种新的思想体系:禅宗和理学。禅宗是中国僧人在传统文化和思维定势即深层的民族心理的支配下,改造印度佛教的结果;理学则是儒学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的新形态,而且禅宗的禅学与宋明理学也都是重视心性之学,它们的共通之处是很多的。

第三,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两种文化,有的因素被肯定,有的因素被否定;有的因素影响、渗透对方,有的因素则被对方所否定、压倒,这其间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是有决定意义的:一是看是否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利益;二是能否更有效地满足社会不同类型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层次的需要,包括对于生死的终极关怀等的心理需要;三是具有理论思维的高度、深度,能推动和深化人们对人生与宇宙的认识。看来具有其中一种条件的文化因素就能在融合中处于主动,占有优势,并产生强大的影响。

(原载《炎黄文化研究》,增刊号,1994)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钟吕丹道经典译解

    自古至今,世界各民族都有巫觋,文明古国尤为突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正是因为保持着古代文化的延续性,为巫觋文明的理性传承提供了绝佳的历史背景,由此也缔造了中国的道文化。道文化是继承巫觋文明的源头文化,形式上属于神秘文化,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的灵性文化。丹道是道文化孕育出来的、掌握灵性文明的实践体系。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热门推荐
  • 萌王的二次元穿越从火影起

    萌王的二次元穿越从火影起

    新作以过审,【喜之狼的奇妙冒险之旅】,新作连载到一段时间就更这部。我不想编一个穿越的过程,就是主角穿越各个世界搞事情的了,现在已经确定的世界有火影,海贼,赤瞳,七大罪,龙珠,还会有的其他世界的,差不多就这样有封面了,实在太开心,简介都要有。每周五周六周末每天双更
  • 报君以琼瑶

    报君以琼瑶

    她,二十一世纪的单身女,清秀灵动,活泼可爱。他,将军府嫡二公子,气宇轩昂,谦恭有礼。她哽咽着:“我心好痛!想回家,好想我妈!……”他郑重地问:“如果这个世界有我陪你,心还会痛么?”她喃喃自语:“他们要是结婚,我就不能住在这里了!也不能再见他,怎么办呢……”她期期艾艾的问道:“公子!那个……要怎样才能……练好快速逃命的功夫?”手握一本书,正斜靠在榻上的慕瑾瑜闻听,抬头瞟了她一眼,不紧不慢的道:“怎么?雪儿如此着急学那逃命的功夫,可是遇着什么危险了?”
  • 同名家族

    同名家族

    同名家族已经得了官方的认证了,是一本很健康的一本电子小说。同名家族虽然没有更新章节,但更新章节内容了。这次的内容更加的好看,更加的养眼。
  • 中二少女扯淡秀

    中二少女扯淡秀

    以女儿为第一视角的一家子的日常百态,当然!扯淡才是第一目标,不排除作者没梗然后玩穿越或者其他XD
  • 异世界幻想日记

    异世界幻想日记

    这是来自另一个大陆的传说“这个大陆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魂’,魂或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或是自己需要的东西,魂的出现是没有规律的,而故事的起源就来自于两个没有魂的孩子”
  • 神域之天

    神域之天

    人各有道,或为身躯,或为心性,或为感情,或为执念,心之所向,即为道之所向,万物苍生,道之所演。
  • 祝我们甜甜的爱恋

    祝我们甜甜的爱恋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看古灵精怪文学系学霸饶樱诺vs百变直播古风汉服男神苏子默娘子莫急你想要的样子,我这里都有。自从上了大学,她就开始变得没心没肺,世界里就只剩一个他了,满眼都是他,到处都是他喂!你想干嘛,苏子默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怎么了,反正你都说我贪图你的美色,那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我了,我何不把这个罪名坐实啊!
  • 重生之仙源

    重生之仙源

    “圆圆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和忘川哥哥是情投意合,只不过是你有几个钱罢了,要不然忘川哥哥会跟你在一起。”“还有,谢谢你给我的手镯。如果没有这个手镯,我也没有这么好的空间!异能能也不会升的这么快。”“什么!!”“只怪你太傻,被我们骗的团团转还不自知。”“你!!!”“梓蕙姐姐,你就放心的去吧,我会帮你照顾好忘川哥哥的。”“啊!!!”这是哪?我的手还在!!镜子镜子!直接镜子里倒映出了一个长相非常可爱娇俏的女生。“哈哈哈哈哈,没想到我源梓蕙又回来了!!”淋圆圆!御忘川你们等着!!我会让你们尝一尝前世我所受过的苦!!
  • 守望桑梓

    守望桑梓

    本集子收入周长国多年散文,全部分成:乡土迷情、社会管窥、人生感悟、文窗心音等部分,再现鹤峰山水人情的瑰丽色彩。
  • 农村女孩的成长和爱情

    农村女孩的成长和爱情

    讲述一个农村女孩从小的生活环境及所受的影响,长大以后碰到的校园爱情,让其的性格从活泼变内向再变回活泼的过程。也是多数的80尾期出生的农村女孩的真实写照……看惯了那么多的豪门帅哥美女恋受经典,你是否愿意尝试一下农村女孩的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