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900000031

第31章 胡适与梅光迪(1)

——从他们的争论看文学革命的时代意义

当胡适以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而声名大振的时候,除了林琴南之类的前朝遗老遗少们嫉视他和攻击他以外,还有一批以留学生为主将的所谓新保守主义者对他施以猛烈的攻击。他们办起一个刊物,叫做《学衡》,于1922年1月在南京出版。梅光迪是创办这个刊物的主要参与者和主要撰稿人之一。(梅氏发表文章总数不多,但都是很能代表《学衡》精神的重头文章。如创刊号的《评提倡新文化者》,第二号的《评今人提倡新学术之方法》,第四号的《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等。)该刊物所发主要针对胡适的重头文章就有七八篇之多。其中尤以梅光迪、胡先骕两氏的文章攻击最烈,常挟有谩污之语。所以,胡适看了,颇不满意他们的格调。其1922年2月4日日记写道:“东南大学梅迪生等出的《学衡》几乎专是攻击我的。”又道:“我在南京时,曾戏作一首打油诗《题〈学衡〉》:‘《学衡》出来了,老胡怕不怕?’(迪生(迪生,即梅光迪字,又字觐庄。)问叔永(叔永,任鸿隽字。任是四川垫江人。民国初立,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1912年赴美留学,1918年回国。曾任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是中国科学社的创办人与主持人。)如此———原注)/老胡没有看见什么《学衡》,/只看见了一本《学骂》!”(《胡适的日记》(上),258、260页。)

梅光迪在《评提倡新文化者》一文中,不指名地骂胡适“非思想家乃诡辩家”,“非创造家乃模仿家”,“非学问家乃功名之士”,“非教育家乃政客”(《学衡》,第1期。)。

梅氏攻骂得如此厉害,而胡氏又大有鄙夷不屑的姿态,人们或不免以为两氏一向交恶,互为水火,从而疑及他们之间的争论或许是意气成分居多。

本文要通过他们的争论,透视文学革命的重大时代意义,首先要澄清他们的争论,非由交恶而来,甚至恰恰相反,乃是由其交谊颇密、互知短长、互相攻错而来。胡适自美归国前曾说:“吾数年来之文学的兴趣,多出于吾友之助。若无叔永、杏佛(杏佛,杨铨字。杨是江西玉山人。民国初立,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1912年赴美留学,1918年回国。曾任东南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参与创立民权保障同盟并任总干事,1933年被特务暗杀。),定无《去国集》;若无叔永、觐庄,定无《尝试集》。”(《胡适留学日记》,1145页。)

胡、梅之交,颇有历史。

梅光迪(1890—1945)字迪生,又字觐庄,安徽宣城(宣城在胡适的家乡绩溪以北100多公里。近年,绩溪从徽州专区划出,并入宣城专区。)人,是清初大学者梅文鼎之后裔。少年丧父,12岁曾应童子试。当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梅氏就读于复旦公学。其同舍同学胡绍庭是胡适宗兄。绍庭每言及胡适,盛称其“负异才,能文章”,梅氏从而“心志之”。1909年秋,有一次,胡适去看望胡绍庭,至其居舍,遂与梅光迪相识并订交。1910年夏,胡、梅两人同船北上应庚款留美的考试。舟中数日,“每浪静月明,相与抵掌扼腕,竟夜不稍休止”(梅光迪为送胡适赴美而写的序,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80~481页。)。到北京后,胡适住在他二哥的朋友家,曾数次去会梅氏纵谈。考试结果,胡适入选而梅光迪落榜。迟一年,1911年,梅氏亦到美留学。胡在康奈尔,梅在西北大学,两人信片往来,极为频密。信中于国家事、家庭事、朋友间事、个人事及学问上事,无所不谈。他们都有很强烈的使命感,不但怀有学成报国之志,而且皆有意为祖国造新文学,皆有志弘扬祖国文化,唤起异邦有识者的敬意。胡适为此经常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文章,在各团体发表讲演,都得到梅光迪的衷心赞佩。梅氏在一封信中说到:“幸有适之时时登台,发彼聋聩,彼亦当不谓秦无人矣。天下最伤心之事,莫如蒙冤莫白,任人信口雌黄,而无有为之辩护者。吾国之旧文明、旧道德,自谓无让人处,而彼辈乃谓为heathen,是可忍,孰不可忍!足下真爱国男儿。足下一篇演说,胜吾国教会中人出版之各种报纸万万矣。”(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11~416页。)梅氏对胡适的才华甚推崇,时而许之为“东方托尔斯泰”(同上书,307页。),时而许之为“稼轩、同甫之流”,冀其“将来在吾国文学上开一新局面”(同上书,334~337页。)。当他得知胡适被选为某会会员时,梅氏称他“真能代表吾族少年,尚望足下努力,他日在世界学人中占一位置,为祖国吐气”(同上书,401页。)。胡适对梅光迪的才气亦颇赏识。可惜,他写给梅氏的信不曾见到,只能在其《胡适留学日记》中依稀看到一点点记录。1915年9月,胡适作《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诗,其中说:“梅生少年好文史,近更摭拾及欧美。新来为文颇谐诡,能令公怒令公喜。昨作檄讨夫己氏,倘令见之魄应褫。又能虚心不自是,一稿十易犹未已。”(《胡适留学日记》,784页。)但自从文学革命的辩论发生以后,胡适有关梅光迪的评论多含有箴规之义。例如,1916年1月19日《和叔永题梅任杨胡合影诗》,其中题梅氏之诗曰:“种花喜种梅,初不以其傲。欲其蕴积久,晚发绝众妙。”(同上书,838页。)又如1916年7月13日记道:“觐庄治文学有一大病,则喜读文学批评家之言,而未能多读所批评之文学家原著是也。此如道听途说,拾人牙慧,终无大成矣。此次与觐庄谈,即以直告之,甚望其能改也。”(同上书,855页。)这已经是相当直率的批评了。可以说,梅氏对胡适的期许,不为过誉;而胡适对梅氏的箴规,似亦颇近事实。

两人在文学革命问题上的争论,主要发生在1916年。其间有时争论得甚为激烈,几乎有决裂之势。例如,8月8日梅光迪致胡适信,开头即谓:“读致叔永书,知足下疑我欲与足下绝,甚以为异。足下前数次来片,立言已如斩钉截铁,自居‘宗师’,不容他人有置喙之余地矣。夫人之好胜,谁不如足下?足下以强硬来,弟自当以强硬往。处今日‘天演’之世,理固宜然。此弟所以于前书特恃强项态度而于足下后片之来,竟不之答者也。”(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50页。)又如10月5日梅氏致胡适信称:“足下将弟前片掷还,本无足怪。因弟之讽刺惯习固不宜施之好友如足下者也。正拟作书自解,复来手札作道歉之语,足下之待友,真可谓真切大度矣!”(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59页。)梅氏发语“能令公怒令公喜”,而胡氏待人,有如“春风吹万碧”(杨杏佛语),一方虽有些傲气,但颇坦诚;一方待友“真切大度”,所以,虽多次发生“友谊危机”,终获化解。以致胡适临归国时,仍以感激的心情回忆他与梅氏的交往,认为梅氏的反对,正是催成他的《尝试集》的促媒剂。

胡适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又为新文化运动领袖,声名甚著。他不忘故人,曾托任鸿隽约请梅光迪归国后到北京大学任教。但梅氏对北京大学与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颇持批评态度,故表示“决不作入京之想”。1919年,梅氏归国,先落脚南京,“在那里大张旗鼓的讲演新文学,还带着攻击‘Huism’”(任鸿隽致胡适的信(1919年11月26日),未刊。)。但第二年他任教于南开大学,遇到经济困难,还是写信向胡适求助,胡适自然是慷慨解囊。胡到天津讲学时,亦去看望梅氏。据梅氏自己说:“数日之谈,总于彼此之根本主张无所更变,然误会处似较前为少。此亦可喜之事也。”(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73页。)

梅光迪尽管不赞成胡适的许多主张,但对胡适的事业一直是关注的。1922年5月,胡适办起《努力周报》,发表“好人政府”的政治主张。梅氏见了,居然欣喜异常,写信说:“兄谈政治,不趋极端,不涉妄想,大可有功社会。较之谈白话文与实验主义胜万万矣。”(《胡适文存》第2集第3卷,91页。)1927年,梅光迪赴美任教。这一年,胡适亦曾自欧赴美一游。两人异国相逢,重叙旧谊。足见胡、梅两人是争论归争论,友谊归友谊,可算是中国学坛上一件有趣的事。

抗战时期,胡适在美从事外交活动,梅光迪随浙江大学辗转避至贵州遵义。不幸于抗战胜利之年,病死在那里。1946年,胡适自美归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浙江大学校长、胡适的老朋友竺可桢先生代表梅氏家属,兼亦表示他个人的愿望,请胡适为梅氏写一篇传记。胡适答应了。但是,那时已到了烽火连天的时候,这篇传记似乎一直没有写成。

以上叙述胡、梅交往的大概情形,意在证明,他们在文学革命问题上的争论,完全是学术思想见解不同,并非意气之争。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从学术立场上去冷静分析和评估他们的争论了。

胡适每谈起文学革命的历史,都要提到留美学生监督处的钟文鳌。此人每月给留美学生分寄官费时,都顺便附上几张传单,其中就有主张废除汉字、实行罗马字拼音的内容。胡适因反对他轻率无据的态度而引起对汉字问题的关切。胡适自幼在私塾读书时,已备感古文与日用语言的互相背离之苦。至是,当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时,乃提出“汉文乃是半死之文字”(《胡适留学日记》,759~760页。)、而白话是活文字的见解。那是1915年夏天的事。当时,胡适的朋友任鸿隽、梅光迪、杨杏佛、唐钺都在康奈尔大学所在的绮色佳(今译作依萨卡)城过夏。他们朝夕过从,时有讨论,从中国文字问题讨论到中国文学问题。“这一班人中,最守旧的是梅觐庄。他绝对不承认中国古文是半死或全死的文字。”(胡适:《逼上梁山》,见《胡适自传》,108页,安徽,黄山书社,1986。)为了反驳梅光迪,胡适不得不仔细检讨自己的立场和见解。由是而想得越多,议论亦越多,两人相互辩难亦越多。梅氏愈辩愈保守,胡氏愈辩愈激烈,终于激出“文学革命”的想法来。那时,梅氏已决定转学哈佛大学,而胡适亦将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即将分手之际,亦正当辩论方酣之时。胡适乃乘辩论之余兴写成《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一诗。其中写道:“梅生梅生毋自鄙,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可止。文学革命其时矣,吾辈誓不容坐视。且复号召二三子,革命军前杖马箠。鞭笞驱除一车鬼,再拜迎入新世纪。以此报国未云菲,缩地戡天差可儗。”(《胡适留学日记》,784~785页。)这首诗鲜明地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以迎接一个思想和文学的新世纪。并且预言,文学革命之有功于社会,只有近代的科技革命差堪比拟。这首诗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它本身又可视为文学革命的实地试验。它随意引用新名词,不避俗语俗字,不受格律拘牵,叙事说理颇能自由。这都是前人诗少见的。任鸿隽见此诗,颇含讥刺地以诗中所用外国名词连缀成一首打油诗给胡适,诗曰:“牛敦爱迭孙,培根客尔文。索鲁与霍桑,‘烟士披里纯’。鞭笞一车鬼,为君生琼英。文学今革命,作歌送胡生。”(《胡适留学日记》,788页。)对这首游戏的打油诗,胡适却作了很庄重的回答。他的答诗说:“诗国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琢镂粉饰丧元气,貌似未必诗之纯。小人行文颇大胆,诸公一一皆人英。愿共僇力莫相笑,我辈不作腐儒生。”(同上书,790页。)这里一是提出“诗国革命”的目标,二是提出“作诗如作文”的途径,所以可说是提倡白话新诗的先声。

这首诗惹起梅光迪的强烈反对。梅氏说:“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poeticdiction)与文之文字(prosediction)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原注)已分道而驰。”又说:“吾国求诗界革命,当于诗中求之,与文无涉也。若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诗界革命不成问题矣,以其太易易也。”(梅光迪致胡适的信,见拙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431~432页。)胡适见了梅氏的高论,大不谓然。第一,他不同意“诗文截然两途”的说法。第二,他认为梅氏误会了他的“诗国革命”的主张。他并非只是主张以“文之文字”入诗。他曾用心比较诗词进化的痕迹,以为诗词的发展趋势是愈益趋于不避“文之文字”,以便于表现实在的思想感情与真实的景物。胡适所想望的诗界革命,本意主要在反对雕琢文句而无真实的内容。他在1916年2月3日日记中写到:“与觐庄书,论前所论‘诗界革命何自始?要须作诗如作文’之意。略谓: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文胜之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三者皆以质救文胜之弊也。”(《胡适留学日记》,844页。)这以后,梅光迪于3月14日、3月19日两次致信再辩“诗之文字”问题,但究未提出“诗之文字”到底如何不同于“文之文字”。却说“文学革命,窃以为吾辈及身决不能见,欲得新文学或须俟诸百年或二百年以后耳”。并表示,自己“初有大梦,以创造新文学自期。近则有自知之明,已不作痴想”。这意思主要是表明,他决不肯做胡适的同道。

同类推荐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罗斯福

    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的政治之一,是举世无双的一连四任当选的美国总统。他自1933年上台后所实施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即是所谓的“新政”,克服了美国多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危机,缓和了该国的各种矛盾。在他执政的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特别是从1941年底日本袭击珍珠港事件到他1945年4月间辞世,他亲自领导了美国彻底粉碎德、意、日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为世界各国作出了伟大贡献。本书就在于为现代的读者再现罗斯福的形象,一个公正而坚定的人物的真实形象。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

    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1999年,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图说世界名人: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生活历程,包括他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及受迫害的日子等。从“少年时代”到“最后的日子”都收录在《图说世界名人:爱因斯坦(完美解释宇宙的人)》中。
热门推荐
  • 元素师传说

    元素师传说

    这是一个充满各种元素的世界,成为元素师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元素女皇,集各种元素于一身,她是权利的象征,更是神的化身。“将来,我是要成为元素女皇的女人。”
  • 守护甜心之星辰涌动

    守护甜心之星辰涌动

    你是否在迷茫之时仰望星空祈祷,又是否在黑暗之中寻找光明。在深深的夜空中,你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星座PS:那个什么,这本书可能有些东西会和大家看过的一些书有一样的地方,请大家如果注意到了请都在评论区提出来尽管提我马上会改掉(小声bb:谁让咱天天想象力丰富的很/bushi/)
  • 重生娱乐圈:帝少,请放手!

    重生娱乐圈:帝少,请放手!

    原本高高兴兴地拿了个影后,谁曾想被闺蜜给设计了?重生归来,进攻娱乐圈,上一辈子的傻白甜再也不复存在,她要在娱乐圈掀起新一届的风浪。上辈子的恋人?不好意思,请恕我没有看清你的真实面目!上一辈子的闺蜜?请让让,路有点窄。本以为事情会这样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这莫名其妙钻出来的男人是个什么鬼?什么事都要插一手?“嗳,你有病吗?我没叫你帮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当以身相许。”什么?!我什么时候又救了你的命了啊喂!
  • 一本粗糙的野生小说

    一本粗糙的野生小说

    一本粗糙的野生文艺逗比小说。据说是(粗糙的)元气少女哀塔的走心巨作(雾),总之大概可能讲述的是一个腹黑妹子在《御龙在天》里所经历的一切,还有时不时乱入的现实八卦,有许许多多的人经历过的大同小异的故事,其实更直白的说,这是关于主角人生中玩御龙那段岁月里所经历的一切事情的全部回忆,并不悲伤,而且还很美好,唔~
  • 真我行

    真我行

    浮世少年郎,突遭生死劫,死而不得解,受制而重生,阴阳交相变,终我得真悟。
  • 帅气王子的萝莉公主

    帅气王子的萝莉公主

    李玥澜拥有预知未来的本事,预知自己家的身份,救下美女姐姐,从此便展开了,光复家族和王子的恋情
  • 创造一个新世界

    创造一个新世界

    最好玩的游戏,就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因游戏而耽误学业的学生生,能否在这个新世界里逆袭人生?
  • 冥界第一神

    冥界第一神

    李青舟,是冥界第一个神,也是最后一个神!没有强壮的身躯,也没有强横的背景,他只拖着一副病弱的残躯,征掠冥界的疆土,以势不可挡之势,成为冥界第一神!
  • 这个世界没有人

    这个世界没有人

    如果说龙息是起源星最强的物理攻击,那么我想说以后可能还得加上尾兽玉。带着被菜刀封印的十尾,方舟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年的森林经历,险死还生的他最终走了出来,可是迎接他的却是……‘你是什么妖啊?’一个呆萌狐族小萝莉问道。‘我是人。’方舟呆呆地回答道。‘哦,原来是人妖哥哥啊’狐族小萝莉开心叫道。原来这个世界没有人啊(╯‵□′)╯︵┴─┴
  • 月落屋梁

    月落屋梁

    月落屋梁,选自杜甫的《梦李白》一诗。原句: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大意是比喻对朋友的思念。根据这四个字,我构造了一个饱含人情冷暖,爱恨情仇的江湖。并以此部作品纪念,我们将逝去的潇潇侠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