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500000050

第50章 人间佛教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1)

人间佛教的提出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历史不断发生变迁。时局动荡,战乱叠起,风雨如晦,乌云漫空。整个汉地佛教处在萎缩、颓危的势态之中。正是在中国历史大转变,中国佛教日趋衰落、面临时代挑战的紧要关头,被誉为近世新佛教领袖的太虚大师(1890-1947)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脉搏,倡导"人间净土"说,并相应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太虚的主张,经印顺等人的继承和发挥,成了主导当代中国佛教实践追求的新方向和中国佛教现代化的新道路。

太虚作《建设人间净土论》等文,在广泛陈述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之后,直接倡导"人间净土"的主张。他说:"近之修净土者,多以此土非净,必须脱离此恶浊之世,而另求往生一良好之净土。然此为一部分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净土行。……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而久之,此浊恶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附录·创造人间净土》,见印顺主编:《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427页,台北《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70。)他认为离开人间另求净土不是大乘净土修行的目的,强调要凭借每个人的清静之心,共同努力,逐步转变恶浊世界为人间净土。在太虚看来,净土就是良好的社会,美好的世界,是人间清净的善果;浊土就是丑恶的社会,污浊的世界,是人心不正的恶果。他认为大家只要以良好的心知,纯正的思想,去从事一切正常的事业,就不难把恶浊的中国建设成为净土的中国。为了配合人间净土思想的提出、推行和实现,太虚又着意于改造佛教,使之人生化、人间化,提倡"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所谓人生佛教,是指佛教要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生为基础,也就是对人类以外的其他众生,如天神、鬼神等存而不论;同时重视现实的人生,不重视"人死",认为人生重于人死,生活重于生死。人生佛教的核心内涵是重在做一个好人,成就完美的人格,并提升到成佛的境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见印顺主编:《太虚大师全书》,第47册,457页。)太虚的著名诗句准确地表达了人生佛教的真谛。太虚还在偏重于"僧人本位"的人生佛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面向"社会全体"的人间佛教理念。他在《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中说:"人间佛教,是表明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经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同上书,431页。)人间佛教的理念突出了用佛教义理化导、改良、完善社会的意义、功能,扩大人生佛教的实行范围,使佛教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太虚弟子印顺,也提倡一种基于人生佛教而又超越人生佛教的人间佛教。(详见印顺:《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他认为为了对治佛教中偏于死亡与鬼和偏于神与永生的倾向,必须高扬"人间佛教",强调"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唯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真义"(详见印顺:《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22页。)。赵朴初也汲取太虚的思想,提倡"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佛教常识问答》,110页,北京,中国佛教协会,1990。)。他说"人间佛教主要内容就是五戒、十善"(《佛教常识问答》,110页,北京,中国佛教协会,1990。),把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佛教的基本道德规范。他还认为,人间佛教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行,建设起助人为乐的精神文明,有益于国家社会,进而以此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同上书,113页。)太虚提出人间净土、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理念,除了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以外,还有多重复杂的思想渊源:第一,人间净土思想是以人们都有清静心为出发点的,认为除去妄心,实践德行,无须离开现实人间,就能把现实社会变成道德高尚、精神文明的净土,变成彼此互助、人际和谐的乐园。可见《维摩诘经》说的"心净则国土净"正是人间净土说的主要理论基础。第二,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提倡,是和中国儒家的人文思想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太虚在许多著作中也都有明确的论述。儒家重人事,远鬼神,强调"入世济民"、"经世致用",重视伦理道德教化和修养,提倡君子人格,这对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的内涵的界定,以及实践方法的选择,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第三,太虚勇于突破传统佛教的某些界限,也是他对当时新思潮的一种热情反映与敏锐感受。他先后阅读过康有为的《大同书》、梁启超的《新民说》、章太炎的《告佛弟子书》、严复译的《天演论》、谭嗣同的《仁学》,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邹容的《革命军》等,从而扩大了眼界,增强了使命感,直接推动他提倡新佛教理念,开展新佛教运动。由此可以说,人间净土以及相关的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理念,虽然也含有印度佛教思想,但主要是中国佛教思想,严格地说,是中国近代的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的界说要精确简明地表述人间佛教的定义、界说并非易事。我们想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人间佛教的思想结构、要点的揭示,以明确人间佛教的界说与实质。

人间净土、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三个概念的内涵已如上述,三者的关系主要有两组: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人间净土指心灵净化、道德高尚的人间社会,人间佛教则是以人间为教化对象,在人间推行佛法,在人间基础上建立的佛教,是通过教化活动在人世间实现净土的佛教。可以说,人间净土是佛教追求的目标、理想,人间佛教是实现人间净土的法门、道路。就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的比较来说,两者的含义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只是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人生佛教偏重于以人、人类为佛教修持的主体,以人的现实生命、生活为对象,着重论述佛教对提升人生的道德、智慧、素质的意义;人间佛教则带有空间意味,以人间社会论佛教,强调佛教的人间性,佛的教化在人间,佛以人间为教化的空间,佛法的意义也只有通过在人间的教化才得以呈现,得以落实。相对而言,在佛教特征的整体表述上,人间佛教比人生佛教更贴切、更形象。

从太虚大师等人对人间佛教的论述来看,人间佛教思想的构成要素是:(一)以人为本,重人,重人类,重人生,坚信佛在人间,净土在人间,强调佛教是完善人格,完善人间社会的宗教;(二)人人具有的清净心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基础,也是人间净土学说的内在根据;(三)人间佛教提倡具足正信正见、悲智双运的大乘菩萨法门,认为这一法门是完善个人人格、建设人间净土的根本道路;(四)人间佛教的追求是人性的净化、人格的完美,这一理想的实现也即人间净土的建成。以上四者分别构成人间佛教的出发点、思想基础、根本道路和理想目标,这也是人间佛教说的四个思想支点。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似可将人间佛教定义为: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净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这也是对当代佛教的角色、功能、特质的定位。

人间佛教的理念,就其实质来说,是强调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使人间社会日益净化、文明、和谐、美好。人间佛教的理念,表现了中国人重人生、重人心、重人间、重现实的思维特征和价值取向。人间佛教的理念与原始佛教的出世精神、佛教的泛重生论并不一致,但由于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民情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汉传佛教实践活动的指标,并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同类推荐
  • 生死皆是禅

    生死皆是禅

    有人说,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然而,这世间有几人可以放下、远离、不贪?所以虽经苦修,却依然难成正果。因此,我们不必强求真实的解脱,只需将一颗狂躁、贪恋、执著的心放平和一点,再平和一点,不要太过狂躁、贪恋、执著,就会活得比原来真实、快乐。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安言何澈誓安情言

    安言何澈誓安情言

    顾言轻轻抚摸着慕安的长发,低声说:"睡相好一点啦!"责备的语言里满满地宠溺。"那你就滚下去!"说着便一脚踹向他,顾言顺势抱得更紧。"你是不是喝酒了?"他嗅了嗅。"你才喝酒了,你全家都喝酒了!"他托起她的下巴,吻上了她的唇,舌进入了她的口腔,摄取着她的香味。许久,舔了舔自己的唇说:"味道还不错!"看着慕安被憋红的脸,一阵喜悦像洪水般涌上心头。将她的头按在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睡吧!女王大人~"慕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在他的怀里睡了。
  • 徒弟请指教

    徒弟请指教

    他为救他,失去了神的身份,神魂俱丧。而她为了救他把自己的一魂融进了他的魂魄,陷入了沉睡,只有他再次苏醒,她才会醒来。这一世,由她去找他,也由她去教他,这一次她不会那么傻。千年的等待,终于等到了他的回归。这千年,她替他守护着仙界,最后却被他亲手摧毁。
  • 剑斩万权

    剑斩万权

    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时世界,没有实力只会受到无尽的欺褥和嘲笑,一个被视为废物的少年,在一次奇遇之后鼓起勇气重新修炼,只为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受到应有的代价。修炼等级纳气境幻海境成天境凤雏境凤形境化龙境御龙境地皇境天皇境永生境掌控境规则境万权境地皇境一下修煞气,地皇境以上修罡气。另有职业结界师一至九级
  • 萧后如歌

    萧后如歌

    《萧后如歌》是一部史实传奇长篇小说,描写大辽皇太后萧绰精彩辉煌的人生。上部从萧绰也叫燕燕13岁写起,少女雏志充满幻想和憧憬,与汉人才俊韩德让志同道合,萌生情愫;与义皇子耶律贤是表兄妹,情感更近一层,加上父母之命,义皇子叔皇陛下的干与,萧绰16岁入宫封为皇后,芳心意展才华,恰景宗耶律贤自幼受到惊吓落下毛病,懒怠朝政,多推给萧后协助处理。最著名最让她展示军事才能的是由她指挥了高梁河大战,打得来犯宋军落花流水,宋太宗腿上连中两箭,乘坐驴车向南逃窜,大大增强她在辽国朝中的地位和信任度。直至景宗在山西焦山行宫驾崩,萧后被册立皇太后,时年29岁,上部31章描写萧后前16年美妙年华灿烂的时光。下部33章。写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抵挡住宋太宗发动的大规模北伐即雍熙之战,再就是发动深入大宋中原的南侵战争,直至辽宋结“澶渊之盟”,争得辽宋百年和平。她坚持解放奴隶的斗争,并大规模地向辽国移植宋朝先进的封建文化与手工业技术人才,又特别重视科举,选拔汉人优秀人才,终使大辽国走向中兴,让后人觉得她的魅力人生,就如历史长空中永恒的一首抒情的歌!
  • 边缘高校

    边缘高校

    这是一个边缘化的高校,人人只为了一个目的。活着拿到毕业证书
  • 同檐

    同檐

    青泪听了阎王爷的话,就去还债了。这位道长每天让她做这做那,可是怎么到后面就变了味道了?
  • 刀主沉浮

    刀主沉浮

    一个只有刀的世界,只有一群被称之为“刀客”的人横行于世,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个孩子,一柄被封印的厄运之刀,如何逃避仇家的追捕,怎么替惨死的父母复仇。
  • 率性篇

    率性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荒养殖场

    洪荒养殖场

    你放养的土鸡已成功混入洪荒神兽群!可喜可贺!你放养的黑猫正在偷听鸿钧论道!你放养的巴西鳄龟已成为洪荒深海霸主!是否召唤?这是一本不一样的爽文!
  • 修罗剑邪

    修罗剑邪

    神魔乱世后,九域出现盛世安宁的景象。十五年前,一对年轻的少年少女在一座遗迹中结缘。少女获得一本金色典籍,少年获得一部黑色卷轴。十五年后的今天,一个弱冠少年随着一个断臂男子从大山中走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