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3100000028

第28章 嫁妆对清代婚姻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3)

清代,奢靡之风弥漫于整个社会,婚嫁中的重聘礼、奢陪嫁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同时,婚嫁之中的奢华、夸耀,又对奢靡之风起到助长作用,使之愈演愈烈。相对于重索聘礼而言,各地的“奢嫁”之风尤为引起时人的关注。“绫罗绸缎、金银珠翠”成为嫁妆的代名词,“炫耀”、“争竞”成为陪送妆奁的目的。许多地方嫁女之费超过娶妇,富裕之家尤其如此。如《上林县志》: 女家陪嫁费用至少与男家聘礼相等,“或且倍之,冀争体面”①(《上林县志》卷六,《社交部·风尚》,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枣强县志》:“豪富之家,有以数百金作嫁资者,非复曩昔之朴俗矣。毕婚后,女家之费恒数倍于男家。”②(《枣强县志》卷一,《典礼志》,嘉庆九年刻本) 《衡水县志》:“毕婚后,男家之费什一,女家之费什九。”①(《衡水县志》卷五,《典礼志·风俗》,乾隆三十二年刻本) 《齐河县志》:“纳聘,上者数十金,妆奁倍之。”②(《齐河县志》卷三,《风土志》,乾隆二年刻本) 嫁女成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家庭走上借贷或破产的道路。江苏一带有《送嫁娘》的竹枝词,对这种破产置办嫁妆的现象进行讽喻:

送嫁娘

良辰嫁娶笙歌沸,喜嫔簪花矜得意。迎人先作叩头虫,指点门楣夸富贵。揄扬传粉郎,称美闺房秀。彩舆装点伴新娘,礼文娴习无遗漏。几日坐花筵,三朝女会。婢妪相呼姊妹行,奁资数说谁家最。酬应毕,求赏钱,男宅施金钏,女家给宝钿,奢华浮费累百千,朱门转眼异姓迁。依然喜嫔来筵前,赚得赏银买宅田。③(《吴俗讽喻诗》卷三,8页,《中国风土志丛刊》第35册)

针对以上情形,雍正元年,政府对普通百姓的婚礼规格做出规定,以限制婚礼中的奢靡:庶人“迎娶轿上不许用彩结楼亭,妇女禁用凤帔补服、大轿,违者罪坐夫男”,禁止在婚礼中僭越奢靡。④(参见安徽《含山县志》卷一六,乾隆十三年刻本) 一些宗族或士人也力倡婚礼去奢从俭。早在明代,岭南地区的《泰泉乡礼》就针对女子的嫁资做出限制:

凡女服,首饰衣裙随俗,但不许用违禁之物。上户通计所费银不过三十两,资装器物之费半之;中户所费不过二十两,资装器物之费半之;下户所费不过十两,资装器物之费半之。其僭用珠冠命服、金银器皿者有罪。⑤(黄佐:《泰泉乡礼》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清初思想家陈确在其所著《丛桂堂家约》中特地开列奁单一份,以示节俭之表率。如下:

衣柜一口 衣箱两口 火箱一只 梳桌一张 琴凳二条杌头二条 衣架一座 百架一座 梳匣一个 镜箱一只铜镜二面 面盆一个 台灯一个 烛千一对 脚炉一个布衣二袭 铺陈一副 床帐一条 床幔一条 门帘一条面桶一只 脚桶一只

陈确认为,嫁女妆奁按照此单办理即可,“诸父昆弟不另致赠”,只将单中所开列物品“分任一二物以助之”。如此,既符合亲友互助、互贺之礼,又减轻了女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失为节约简便的方法,“则主人虽极贫,可免外贷。此一家血脉常通之道也”。陈确又在单后附有说明:“右费共约卅金。有力者视此,无力者任减之,更无限制。”①(《陈确集》,515~516页) 按照陈确所提出的嫁女“不慕财势”、“不受聘金、不办回盘、不迎奁”、“不授奁产”、“虽有力,不逾奁单”②(《陈确集》,515~516页) 等思想,他所开列的奁单应当是本着节俭而又不失礼节的原则,但是,将陈确的奁单与《泰泉乡礼》之规定相比较,三十两银子的嫁妆已经属于“上户”之费,如果再以“资装器物之费半之”的标准衡量,陈确所列的嫁妆已经超过一倍。

政府的规定和士绅的倡导并没有在民间得以遵行,明清社会的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婚嫁花费越来越高,“数百金”、“千金”、“万金”的字样频繁地出现在各地方志之中,如《陆川县志》:“女家妆奁,富者或费千金,或数百金;中人之家亦多在百金以上。”③(《陆川县志》卷四,《舆地类·风俗》,民国十三年刻本) 《续修永定县志》:“惟妆奁竞尚华靡,力足者动费千金。”④(《续修永定县志》卷六,《风俗》,同治八年刻本) 《乌青镇志》:“大抵自四五百金至千金不等,甚至割产举债。”⑤(《乌青镇志》卷一九,《风俗》,民国二十五年刻本)《定海县志》:“一女出嫁,动辄数千金。”⑥ (《定海县志·方俗》,民国十三年铅印本)《海城县志》:“富室嫁女,妆奁动值万金。”①(《海城县志》1937年铅印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66页)

不仅金钱方面的花费超标,服饰礼仪方面也多有僭越。《陵县续志》记载,当地陪嫁“率以丰奢为荣,往往有农家子备办士大夫陈设什物者,其实空费金钱,终归无用”②(《陵县续志》卷九,《风土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这是普通农民对于士人的崇拜与模仿。这种浪费金钱置备“终归无用”物品的行为,真切地反映出奢靡僭越之风在百姓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清代许多地方平民婚礼亦打官衔或“进士”等字样,新人衣着也模仿上层人士,如安徽蒙城民女出嫁时的装束为“头戴凤冠,身穿绸缎,上着帔锦,下束罗裙,头顶红方巾”③(侯定国:《蒙城婚嫁礼俗漫谈》,载《漆园古今》第2辑,1984),这是百姓对于帝王婚嫁的模仿。清人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述了“鬼借官衔嫁女”之事:

新建张雅成,“儿时戏以金箔纸制盔甲、鸾笄等物”,藏于小楼上玩耍,忽有女子登楼求钗钏、步摇数十件,说为“嫁女奁中所需”,后又告张曰:“我姓唐,东邻唐某为某官,我欲倩郎君求其门上官衔封条一纸,借同姓以光蓬荜。”张戏写一纸与之,女子携饼饵、钱来谢,“及旦视之,饼皆土块,钱皆纸钱,方知女子是鬼”④(参见袁枚:《子不语》,266页,长沙,岳麓书社,1985)。

袁枚以此事感叹鬼也如人间爱体面、崇势利,正是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嫁女奢靡僭越现象的一种讥讽。

对于不断抬升、相互攀比的嫁妆花费,许多家庭难以承受,直至破产。这种倾家荡产以随俗的现象相当普遍,如《阳江县志》载,“母氏爱女或竭所有而不之顾”,“婚嫁之费,动逾千金,甚或不惜破产以为美观”⑤(《阳江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道光二年刻本);《高淳县志》:“嫁女、娶妇或有破产业以营妆奁,夸舆从者”①(《高淳县志》卷四,《疆域·风俗》,民国七年刻本);《西安县志》:“女家具奁率以奢丽相夸耀,贫者至破产不惜”②(《西安县志》卷二○,《风俗》,嘉庆十六年刻本);《霞浦县志》:“咸、同以前,有办全堂嫁装,费至数千金,间或因此破产者”③(《霞浦县志》卷十二,《礼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乐山县志》:“近或破产侈妆奁”④(《乐山县志》卷三,《礼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大竹县志》:“女须厚奁,璀璨琳琅,夸多斗靡,中人常因以破产”⑤(《大竹县志》卷一○,《风俗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八寨县志稿》:“今则好奢华,有娶一媳、嫁一女,几致破产者”⑥(《八寨县志稿》卷二一,《风俗》,民国二十年刻本);《陕西通志》:“婚多论财货,侈奁具,有破产嫁女者”⑦(《陕西通志》卷四五,《风俗》,雍正十三年刻本);《成安县志》:“往往有因嫁一女竟至败产倾家,一蹶而不可复振”⑧(《成安县志》卷一○,《风土》,民国二十年铅印本);《上虞县志校续》:“甚有因嫁女而荡产,缘娶妇而倾家者,以至穷苦小民老死而不能婚”⑨(《上虞县志校续》卷四一,《风俗》,光绪二十五年刻本);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奢嫁其实也只在中产以上家庭有之,贫家根本无从谈“奢”。人们之所以消耗大量的财物置办嫁妆,富家是借此以夸耀乡里,不少方志对此都有反映,“富者将妆奁分陈于方桌之上,以二人舁之绕街市而行,多至百桌外,以示夸耀”(《铁岭县志》卷一三,《礼俗》,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富者每遇婚姻,必大事铺张,以夸耀乡里”(参见《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中产之家则是为了维护体面,只得破产以从,“富者即侈费,故绰有余裕,中户亦欲争夸,遂有典田鬻产以资奁仪者”(《兴宁县志》卷五,《风土志》,光绪元年刻本),“中资之户因夸耀一时而致贫乏者”(《筠连县志》卷三,《舆地志·风俗》,同治十二年刻本);“男用重币,女须厚奁,璀璨琳琅,夸多斗靡,中人常因以破产”①(《大竹县志》卷一○,《风俗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难怪有人发出中产家庭由于婚嫁而导致贫苦,“实为体面二字所误尔”②(《川沙县志》卷一四,《方俗志》,民国二十六年上海国光书局铅印本。) 的感叹。为“体面”而倾家荡产,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似乎难以理解,但是对于生活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的百姓而言,“体面”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家庭和个人的尊严,也影响到家庭生活的和睦。以下论述或许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到“体面”的重要性。

首先,人们对于嫁妆的规模、构成、实际价值十分关注。本书第一章提到的卖烧饼夫妇为争论他人嫁妆值多少银两以至互殴,糊了烧饼,即生动地反映出人们对于嫁妆的关注。就连徐珂这样的士人看到先后两家抬送嫁妆,也要上前“询之村人”,问其具体花费、进行前后比较(详见第一章第一节),而普通百姓,特别是缔姻两家的邻里亲朋,对于嫁妆的关注和兴趣更甚。“宁省妇女有一种少见多怪之习,每闻街坊偶有喧声,则阖家奔出观之,如婚事之铺嫁妆及彩舆、丧事之出殡,固在所必看。”③(《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三,828页,《中国风土志丛刊》第8册)夸耀和体面与邻里的关注相互烘托,使得抬送嫁妆成为街衢市井的风景线。“富者每遇婚姻,必大事铺张,以夸耀乡里。所有双方之聘礼、妆奁,或用高桌陈列,或用食盒装置,抬夫数十人,亘长百余步,鼓乐前导,车辆后随,沿途观众不绝,无不啧啧称羡。”④(《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其次,清代许多地方还有“亮嫁妆”之俗,或称“看箱”、“看搬嫁妆”等。如《乾隆宁德县志》载:嫁女者于吉期前三日,邀诸女眷寝食于家,先一日纳奁物于筐箧,令诸姻属亲视之,然后送于婿家。谓之,‘看箱’”⑤(《乾隆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风俗》,乾隆四十六年刻本);《翼城县志》:男家“将所送妆奁照单点数,排列几上,俟亲友观毕,乃收送新人房内”①(《翼城县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652页); 《柳城县志》: “成婚之日,多陈列妆奁,供众参观”②(《柳城县志》卷四,《民事·风俗》,民国二十九年铅印本); 《华亭县志》:“列妆奁于庭,俾众参观”③(《华亭县志》第五编,《礼俗志》,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阳原县志》:“女之奁品,于喜轿临门前,陈列厅堂,任客观览”④(《阳原县志》卷一○,《礼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男家将物全数列于客堂,任由亲友浏览”⑤(《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民国间抄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南卷,667页);《桂东县志》:“三朝,男家妇女皆将新妇妆奁评验,以致女家奢侈是尚”⑥(《桂东县志》卷九,《风俗》,同治五年刻本);《霞浦县志》:“要皆各备盛筵款待族戚,俗称“看搬嫁装(妆)”⑦(《霞浦县志》卷十二,《礼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等等。虽然各地称谓不同,其实都是在男家或女家的亲友面前将嫁妆铺陈开来,进行展示。尽管亲友们出于情面,验看之后,“不夸刺绣好即称活计高”⑧(《海龙县志》卷一四,《礼俗》,1937年铅印本),但是对于嫁妆的实际等次,各自心知肚明,如果女家所陪嫁妆俭啬,无疑为亲友们私下里相鄙夷,使家庭与新妇蒙羞;反之,如果嫁妆豪华绚丽,亲友发自内心争相赞叹则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两家的荣誉感,即维护了家庭的“体面”。

因此,多数地方的嫁妆极尽夸耀,即使没有足够的“绫罗纱缎,珠翠金银”,也要“以多为荣”。如河南洛阳“打发嫁妆,用人极多,须将其尽有者尽行披露,连粗服旧衣俱要排出。此处送礼,用竹半桌以代南方之捧盘,非捧系顶也。故发妆之五光十色,亦均分布于桌,以表妆奁之丰富”⑨(《中国风土志丛刊》第8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二,816页)。这种追求丰盛、讲究“体面”的心理直接导致了嫁妆的奢靡僭越

二、嫁妆与溺女婴

中国自古就有溺婴的记载,许多家庭出于贫苦等方面的原因将刚刚出生的婴儿溺杀,其中,以溺杀女婴为多。清代许多地方都有“民间生女多不举”的记载,清初思想家陈确的母亲就详细记述了她溺杀女儿的原因和经过:

吾生平无负心事,惟于二十四岁产一女,溺之,至今为恨。惟时贫困既甚,顾室中无一有,独拟一鸡为产后之需,临产而人食我鸡。又我父在杭,使人归嘱后母云:“陈女产,必立使人候之。”谓当有所遗也。母竟使僮长寿空手来候,又自起作食食之。遂恨绝,谓吾父母生我,长大尚如此受苦,是奚翅沤沫者,育之何为,徒自害害彼耳,坚欲溺之。血晕不能起,使祖房彩绣溺之,置浅水中,一夜不死。我怒甚,强起抠门自溺之。盖回首闭目而后溺之,弗能视也。嗟乎,吾岂能忍哉!①(《陈确集》,532页)

寥寥数语将溺杀女儿的无奈和悲惨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母亲亲手溺杀婴儿的行为,尤为时人所指责:“嗟乎!人世溺女之妇,目睹呱呱赤子手搦足缩,狼藉血肉,顷刻之间宛转吞声,绝气于盆水之内。”②(刘绎:《存吾春斋诗文钞》卷六,“援溺说”,同治八年刻本)

陈确之母溺女是出于家庭贫困,无法养育新生的婴儿,这也是许多家庭溺杀女婴的原因。《慈利县志》中记载了当地人溺女的两种原因:“一、家贫,忧后日治奁难;一、家贫,母积繁忧,常日缠足难。”③(《慈利县志》卷一七,《风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两个原因的出发点都是由于家庭贫困,可见贫困是导致溺女的主要原因。在家庭贫困的背景下,一是为日后嫁女的妆奁置办而忧虑,二是贫困之家的母亲必然劳作不息,很难有精力为女儿精心缠足,而大脚女子是很难找到婆家的。两个原因都是从女儿本身出发,为其出嫁而忧虑。在三寸金莲是女性“美”的重要标准之一以及“奢嫁”的社会风气中,女方家庭的这种种忧虑并非没有其道理。然而,综观整个社会的溺女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家庭贫困外,溺女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人们多认为早生儿子早得济,多子多福。儿子上可以继承祖先香火,下可以延续和扩展家族血脉,意义重大。女儿则不同,一方面女儿要裹足、教育、备嫁妆等,“父母养女较育男尤为艰辛”①(《南川县志》卷五,《嘉礼》,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另一方面,辛苦养育的女儿长大后要归于他人,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对家庭做出的贡献少于男子。因此,多数家庭不愿多养育女孩。《广德州志》的撰写者道出了当地溺女的原因:“惟溺女,旧有此风,询之州人,大半亟望生男者为之,未必预为奁饰计。”②(《广德州志》卷二四,《典礼志·风俗》,光绪七年刻本) 方志作者经过对州人的调查,得知多数家庭溺杀女婴是害怕女儿影响到生育儿子。哺乳女婴不仅妨碍到妇女劳作影响家庭生活,重要的是哺乳期间不易怀孕,延迟再次怀孕的时间,或者说延迟了生男孩的时间。生女对于生男的影响还表现在,在一定的家庭经济条件之下,养育女孩的花费影响到对于男孩的养育,譬如一个家庭的收入可以养活两个孩子,即使已经育有一个男孩,也会将新生的女孩溺杀,等待再生育男孩。

同类推荐
  •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金涛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事件的年份极其清楚。它收集材料丰富,对历史事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用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这部书行文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 失逐

    失逐

    150多年前,北方胡狄趁中夏内乱大举入侵中夏,以百姓为鱼肉,大肆杀虐,中夏数千年道统几乎灭亡,史称胡狄乱夏。后以东齐、南楚、西秦、北晋以及中郑为首的五大国共捐前嫌,以“攘夷存夏”为号召,聚集近百大小家国,同仇敌忾,历时8年,终于把胡狄赶到极北苦寒之地,史称“卫夏之战”。卫夏之战后,战时同盟旋即瓦解。中夏各国皆是满目疮痍,惟有南楚因与主战场隔有大江,受破坏最小。南楚武王熊康渡江北上,伐郑讨晋、征秦败齐,北方四国最后向楚国称臣,取消王号,共遵楚王为天子,是为天下共主,称天王。楚王分封四大国君主为国公,继续统治旧有国家,各国年年向楚国朝贡,并定每年腊月第一个乙日到楚都朝觐。各国不再另设年号,统一使用光夏纪元。史称“武王分封”或“楚武分封”。“武王分封”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间,胡狄不敢踏入中夏,中夏难得一百多年的平静。但是,一百多年的平静下面隐藏的是比一百多年前更大的风暴!
  • 怒剑狂枪

    怒剑狂枪

    天波府六子杨延昭因得罪朝廷权贵,被逐出京城,流浪民间。初入江湖的他缺乏历练,疾恶如仇,得罪了江湖各大帮派,树敌无数。误中妖术闯入阴间,挑战各路鬼怪,大败十殿阎王。更被魔神附体,修成绝世神功。一次次遇险,一步步成长,创造了属于他的传奇。白马银枪,纵横沙场,叱咤战疆。背剑斜睨,傲视群雄,敢问天下谁是英雄。
  • 平衡世界者

    平衡世界者

    这个故事很是漫长,或许要用一生去讲。可能啊,一生还不够呢。所以我把它变成一本书,以供后人品尝。
  • 三国狙击手

    三国狙击手

    笑看天下烽烟起,王者乱世主沉浮,坐拥雄兵百万甲,几番生死渡苍茫。生灵涂炭沙染血,天下大统止干戈,是非成败皆虚空,功过自有后人评。穿越了,我来到了东汉末年,乱世出英雄的年代,我又该做些什么?泡小乔戏貂蝉?俗!降吕布收赵云?更俗!结曹操拜刘备?俗不可耐!我有我的美人,我有我的猛将,我有我的雄才大略!且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何带领一群同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同狙击魏蜀吴的三国格局!A签作品,不会太监的,列位看官放心收藏。
热门推荐
  • 倒追男神:腹黑老公慢慢来

    倒追男神:腹黑老公慢慢来

    在婚前,夏狸一直认为她的男神是高冷的,婚后她才发现,妈蛋,嫁了一禽兽。精彩片段一:夏狸远远的看着男人用宠溺的眼神看着一脸娇羞的女人,揉了揉她的头发。心里自嘲道:呵,我在他心里,不过是一个路人罢了!可是,她却没有听到远处那两人的对话。“哥,今天你让我来不是去见嫂子的吗?”“小念,你嫂子好像吃醋了。”顾冥城幽暗的眼神顶着夏日里那远去的背影。精彩片段二:“老公,我好像怀孕了。”“哦?”“那个,我亲戚一个星期没来了。”“是吗?那我赶紧找医生过来。”等到顾冥城把医生叫过来之后,刚想给夏狸做检查,却被夏狸阻止了。夏狸尴尬地笑了两声。“呃…呵呵,老公,我亲戚…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废材逆天:废材大小姐

    废材逆天:废材大小姐

    一朝穿越,变废材?第一丑女?野种?看我冷曦言来颠覆世界!百万年来第一天才?有点兴趣,给我当当?“小言言,我头疼~”“找太医去。”“言言,我病了”某男无耻的缠着言言!!!“我既不是医师,也不是仙草灵药,你给我滚远点!”言言生气,地抖三分!
  • 血灵劫

    血灵劫

    谢灵儿转世成了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她被自己的母亲送入了大海。亲眼目睹母亲死亡的她,在无边无际的海上漂泊无依的她,能否活的下来都成了一个无人可以回答的问题。大难不死,成了一个小小的渔民之女,只有一个哥哥和娘亲相依为命。从小就天赋异禀,读书习武两不误,原本以为可以平静一生,却不小心得罪了权贵。为了生存他们奋力逃亡,却发现了一个一个秘密,待其慢慢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这个古老的大陆,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曾经的分裂,是否真如语言般可以合而为一?她的身份又究竟是如何的神秘?救得了天下,她是否能拯救自己?
  • A Miscellany of Men

    A Miscellany of 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学那档子事儿

    大学那档子事儿

    你是否还记得:你的初吻给了谁?你的第一次给了谁?你的青春给了谁?……你是否还记得:有一个地方叫大学;有一群人很4B(牛B,傻B,装B,2B[不止是一种铅笔]);有一种无厘头没星爷啥事;有一种纯爱与房子车子票子无关;有一种友谊是平时嘻嘻哈哈互相掐架互相损毁;有一门课叫逃课……你是否还记得:大学里的那些损友,那些狗人狗事。那些未经人事的懵懂;那些初历情事的欢喜和悲伤;那些寂静那些疯狂……QQ书友群已开通71936306,欢迎朋友们加入!
  • 命运中的夏

    命运中的夏

    我,叫张子航,是个女孩子,从小就成绩优异,以前在鹤鸣学校读书,然后考上了一中,上了初中,我的妈妈告诉我,不论怎么样,都要努力争前,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初中许多人的成绩都会跟不上,然后成绩猛降什么的,但是我不存在这种问题。哈哈
  • 记忆中的沙

    记忆中的沙

    神武大陆是一个架空于地球认知外的大陆,这里有地球上传说的神灵,有修仙门派,有朝廷,有江湖儿女。各种划分很少有接触,就像朝廷不会出现江湖修仙的人,仙界确实存在但是一般不会下凡。但是故事,一般都是因为变故,所以开始的。
  • 云诡

    云诡

    混沌初开,盘古开辟天地,女娲补天造人,亿万年后,远古大神纷纷陨灭,上古邪神继而执掌乾坤,嗜杀成性,民不聊生。四大高手横空出世,人称四大真人——通玄、冲虚、南华、洞灵,四大真人联手诛杀邪神,熟料邪神乃宇宙浊气而生,有不死之身,四大真人只好将其封印于九天玄铁之中,按天干地支之数铸造成二十二精钢之剑,是为甲子玄兵。甲子玄兵戾气反噬异常顽强,使剑者一旦中招,就会成为“玄奴”,失去人性,嗜杀成瘾。后来云诡崖一战,甲子玄兵流入民间,武林人士为占为己有,杀戮不断,酿成多少恩怨情仇。
  • 我的大召唤

    我的大召唤

    白明一觉醒来发现穿越了,正不知所措时……萌哒哒的‘金手指’来电话了。“初次见面,Master。”……从此白明与自己的‘金手指’便开始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故事。………………友情提示:内置暴兵系统。‘英雄无敌’………………地点:深渊第999层入口!无穷无尽的军团士兵涌入其中!一场讨伐之战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