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8700000077

第77章 理学开国

(清)张廷玉 等

【导读】

本文选自《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安史之乱后,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日渐南移。两宋时期,东南大兴水利,农业日渐发达。两宋大兴科举、学校,东南地区形成了一个兼具官宦、学者、士绅多种身份的士人阶层。有元一代,科举时兴时废,士人仕途艰难。但东南地区学脉不绝,尤以浙东地区为最。元末红巾军举事后,群雄并起,元朝在江南的统治名存实亡。浙东士人遂募集乡兵自保,并在地方上恢复了秩序。

朱元璋部渡江南下时,红巾军已经由盛转衰,不久陷入分裂。而经过红巾军的重创后,元朝的统治也已接近崩溃,不得不笼络大大小小反复无常的军阀,勉强维持统治。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在江南取得立足之地,避开了北方的纷乱。南下的朱元璋与长江中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方国珍对峙,存亡未卜。正是浙东士人的支持,为朱元璋改变命运提供了契机。浙东士人大多坚持正统观念,对红巾军并无好感。但是朱元璋攻入浙东后,浙东士人已是别无选择。这些起初并不情愿的合作者,后来成为朱元璋得力的助手。浙东士人谙熟学术,兼具经世济用的传统。其中不少士人曾是元朝的官员,敏于行政事务,并不乏敏锐的政治远见。浙东士人为朱元璋恢复地方秩序,草创诸项制度,并参与拟定征伐群雄的计划。自此之后,原来流寓四方的朱元璋部在江南立足日稳,最后在内战中兼并群雄,开创了正统的新王朝。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青田:今浙江青田县]。曾祖濠,仕宋为翰林掌书。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得免。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爚曰: “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 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方国珍起海上[方国珍:元末以贩盐为业,1348年率众入海,打劫漕粮,进攻浙江沿海,后降朱元璋],掠郡县,有司不能制。行省复辟基为元帅府都事。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国珍气沮。及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国珍,基言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国珍惧,厚赂基。基不受。国珍乃使人浮海至京,贿用事者。遂诏抚国珍,授以官,而责基擅威福,羁管绍兴[羁管:将有过错的人派往某地,由当地地方官看管的处置措施。],方氏遂愈横。亡何,山寇蜂起,行省复辟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其功,执政以方氏故抑之,授总管府判, 不与兵事。基遂弃官还青田,著《郁离子》以见志。时避方氏者争依基,基稍为部署,寇不敢犯。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韩林儿:其父韩山童世传为宋徽宗八世孙,密谋起义,事泄被杀。红巾军首领刘福通奉其为帝,又号小明王],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 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 “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 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 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遂悉军西上。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基丧母,值兵事未敢言,至是请还葬。会苗军反,杀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摇动。基至衢,为守将夏毅谕安诸属邑,复与平章邵荣等谋复处州,乱遂定。国珍素畏基, 致书唁。基答书,宣示太祖威德,国珍遂入贡。太祖数以书即家访军国事,基条答悉中机宜。寻赴京,太祖方亲援安丰。基曰:“汉、吴伺隙[汉、吴:分别为陈友谅、张士诚建立的政权],未可动也。”不听。友谅闻之,乘间围洪都。太祖曰:“不听君言,几失计。”遂自将救洪都,与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接。太祖坐胡床督战,基侍侧,忽跃起大呼,趣太祖更舟。太祖仓卒徙别舸,坐未定,飞炮击旧所御舟立碎。友谅乘高见之,大喜。而太祖舟更进,汉军皆失色。时湖中相持,三日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扼之,以金木相犯日决胜,友谅走死。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吴元年以基为太史令,上《戊申大统历》。荧惑守心[荧惑守心:荧惑、心皆星宿名。意谓荧惑星占据了心宿的位置。], 请下诏罪己。大旱,请决滞狱。即命基平反,雨随注。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初定处州税粮,视宋制亩加五合,惟青田命毋加,曰:“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帝幸汴梁,基与左丞相善长居守。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皇太子置之法,人惮其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抵罪,善长素昵之, 请缓其狱。基不听,驰奏。报可。方祈雨,即斩之。由是与善长忤。帝归,愬基僇人坛下[愬基僇人坛下:指责刘基在祁雨的祭坛下杀人。],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会以旱求言,基奏:“士卒物故者[物故:亡故],其妻悉处别营,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胔骸暴露,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会基有妻丧,遂请告归。时帝方营中都,又锐意灭扩廓[扩廓:扩廓帖木儿,本汉人,即下文王保保。历任元中书平章政事、中书左丞相。1368年北逃大漠,时常骚扰明境。]。基濒行,奏曰:“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轻也。”已而定西失利,扩廓竟走沙漠,迄为边患。其冬,帝手诏叙基勋伐,召赴京,赐赉甚厚,追赠基祖、父皆永嘉郡公。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惧其偾辕:恐怕他会把车辕折断。]。”帝曰:“吾之相, 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

帝尝手书问天象。基条答甚悉而焚其草。大要言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 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其韬迹如此,然究为惟庸所中。

初,基言瓯、括间有隙地曰谈洋,南抵闽界,为盐盗薮, 方氏所由乱,请设巡检司守之。奸民弗便也。会茗洋逃军反, 吏匿不以闻。基令长子琏奏其事,不先白中书省。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抵家,疾笃,以《天文书》授子琏曰: “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又谓次子璟曰:“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 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 曰:“吾子房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子琏、璟。

【延伸阅读】

宋濂仕明

刘基的同乡宋濂幼年体弱多病,但是聪颖向学,自幼闻名乡里。浙东地区多名师宿儒,宋濂受此熏陶,年轻时以文章名重海内。刘基青年便中进士,后入地方政府奉职,在元末混乱的局势中,于政务、兵事多有留心。宋濂应试科举不利,后来元朝廷征召其为翰林编修。但宋濂对元末动荡的形势颇感不安,遂拒绝了元朝廷的征辟,隐居读书十年之久。在隐居的岁月里,宋濂积累了丰厚的学识,但在政务上的才学,依然颇为欠缺。

朱元璋攻掠浙江后,浙江文士大多在朱元璋的礼聘下出仕,宋濂也不例外。与稍后出仕的刘基不同,宋濂的职责多限于文学顾问。明初祭祀、朝会、律历、贡赏、嘉勉的礼仪、文辞多出于宋濂的手笔。此外, 宋濂还是太子的教习,他为引导太子成为儒家的理想君主而不懈努力。

朱元璋称帝后,致力于扫荡元朝残余势力。除了军事上的攻势外, 朱元璋还下令编修《元史》,以向天下士民宣布元朝的终结,断绝亲元士人的念想。编修《元史》既然被视为明朝廷对元朝残余势力的政治攻势,其修成的速度自然越快越好。在宋濂的主持下,不到一年就编成《元史》。其中宋濂提纲挈领的工作,对《元史》的修成贡献尤多。在今天的学者看来,《元史》不免存在许多谬误,但是考虑到其成书时间之短,编成现在的水准,已经颇为不易。宋濂晚年获罪于越来越多疑的朱元璋。他的儿子宋璲、孙子宋慎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更使宋濂的境遇雪上加霜。朱元璋下令将宋濂全家流放僻远之地,宋濂在长途跋涉途中去世。而在“靖难之役”后,宋濂的乡党、学生将遭遇更为残酷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雄关要塞:函谷关(文化之美)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 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典藏本)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
  • 生肖民俗

    生肖民俗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肖民俗》归纳、总结、展示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内涵、历史传承和其基本构成,让每个属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识的人都能从中有所获益,抑或是为临时需要者答疑解惑。它能成为您的案头之物,贴近您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五年演唱会

    tfboys之五年演唱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十年之约已过去一半,tfboys举行了演唱会。三个平凡的姐妹当上了幸运观众,却遭到粉丝辱骂......tfboys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初恋......
  • 海葬mlp同人文

    海葬mlp同人文

    时间是无边的海,一波潮起,一波潮退,万物生于此,葬于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死亡,谁懂了?谁又没懂?这是一场永恒的考验,也许只有永生者才能明白吧。(萌新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关照)(寿命论警告)
  • 破天神剑决

    破天神剑决

    漫天血雨落花剑,斗破苍穹任傲游。斩破凡尘挥尽泪,唯有苍天不可留。
  • 校园独宠:腹黑校草别过来

    校园独宠:腹黑校草别过来

    一场意外她与他相遇了。随后一场华丽的邂逅爱情将如何去演绎。看他和她奇迹的爱情。慕容晨逸,慕容家族的继承人,掌管着整个商业的命运,黑白通吃。姚艺橙姚家大小姐却没有受到半点大小姐的待遇,没什么大小姐脾气,和上官嫣儿是死党闺密。上官嫣儿上官家族唯一的滴女,和姚艺橙是生死之交。欧阳楠楠,欧阳家大少爷。南宫宇,一个神秘的转校生,待人亲切温柔。
  • 穹极变

    穹极变

    一个失去老爹的孤儿该何去何从,一切的一切究竟是有谁引导还是强者阴谋?
  • 写给王俊凯的检讨书

    写给王俊凯的检讨书

    想把我写进你的一万种可能里就算只是做梦也可以
  • 弑王煞星

    弑王煞星

    年纪轻轻的蒲星,原本是大陆十大顶级赏金猎人之一,却因为一次报酬丰厚的赏金任务,阴错阳差之间被指控为刺杀了蜀国国王的凶手。当他好不容易把自己从这个泥潭之中拖出来那么一点,却发现自己为了证明清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卷入了大陆诸国的纷争之中。更可怕的一点是,蜀王的死只不过仅仅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阴谋的开始。阴谋的幕后之人到底是谁,他的最终目标又是什么呢?
  • 渊罪

    渊罪

    一个善良的人的改变,最终他化为了恶魔。一个不幸福,也算幸福的人。他的感情中充满了不甘,充满了殇愁。为了美好的向往,换来的是噩梦般的渊域。善良的本质,受到了不可磨灭的悔恨。有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却没有那般娇柔。女孩是男孩的同学,从那刻起,就好像上天开了个玩笑,男孩一直是女孩的同学。幼儿园、小学、初中……他们是永远的同学,一个从善良的人甘愿立誓成为恶魔。一个无限天真的莲,却会同化恶魔。一段理由,一段情殇,纠缠却依然殇缺。
  • 缘.

    缘.

    十世缘,九世爱,一世恨。她,无忧无虑的神之女,却没人知道她的孤单,爱上他,只源于他的温暖...他,魔界至高无上的魔界之王,但没人知道他渴望自由,爱上她,只因为她的无忧无虑...他们的爱情不被祝福,落得那个下场,永生永世不得相爱,如相爱必相恨。但命运还是眷顾他们不是吗,相爱必相恨,那相恨呢...(本文十世都讲,从第十世开始,上面的是第一世)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