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8700000010

第10章 田氏代齐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

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国公族内乱,陈公子完避祸奔齐。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陈公子完,妫姓,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齐大夫崔杼杀庄公,后来庆封又杀崔杼,专擅国政。田完曾孙田须无与鲍氏、栾氏、高氏诸家合谋驱逐庆封,之后田氏、鲍氏又灭栾、高二氏。至齐景公时,田须无之孙田乞以大斗出、小斗入的方式收揽民心,结果“齐之民归之如流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驱逐国、高二氏,杀公子荼,另立公子阳生。阳生就是齐悼公,自此田氏的势力如日中天。至田乞曾孙田和时,田氏宗族已经把持齐国中枢与地方政治。田和遂迁齐康公于海上,又向周请封为诸侯。齐康公去世后没有后嗣,封邑归入田氏,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自奔齐后,逐渐参与齐国国政,成为执掌权柄的权臣。但是直到田常一代,田氏尚只是齐国封建政治中的权臣。田常在攻打监止与齐简公时,曾经犹豫再三。事后又惧怕诸侯讨伐,不得不通好于周边诸侯,并在国内施行恩赏,亲好于民。可见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封建政治余绪尚在,甚至“田氏代齐”之举也依然在外表上循着周初分封的先例。

在“田氏代齐”后,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写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管这是否完全出自孟子本人,却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上的余音。

田釐子乞事齐景公为大夫[田釐子乞:姓田,名乞,谥号釐。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 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叔向:晋国大夫。]:“齐国之政其卒归于田氏矣。”

晏婴卒后,范、中行氏反晋[范、中行氏:晋国的大贵族。]。晋攻之急,范、中行请粟于齐。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齐不可不救。”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

景公太子死,后有宠姬曰芮子,生子荼。景公病,命其相国惠子与高昭子以子荼为太子[国惠子:姓国,名夏,谥号为惠。高昭子:姓高,名张,谥号为昭。二人都是齐国世袭贵族,世代为相。]。景公卒,两相高、国立荼, 是为晏孺子。而田乞不说,欲立景公他子阳生。阳生素与乞欢。晏孺子之立也,阳生奔鲁。田乞伪事高昭子、国惠子者, 每朝代参乘[参乘:站在车的右侧,充当警卫。],言曰:“始诸大夫不欲立孺子。孺子既立,君相之,大夫皆自危,谋作乱。”又绐大夫曰:“高昭子可畏也, 及未发先之。”诸大夫从之。田乞、鲍牧与大夫以兵入公室, 攻高昭子。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公师败。田乞之众追国惠子,惠子奔莒,遂返杀高昭子。晏圉奔鲁。

田乞使人之鲁,迎阳生。阳生至齐,匿田乞家。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常之母:即田乞之妻。鱼菽之祭:祭祀后的宴会。],幸而来会饮。”会饮田氏。田乞盛阳生橐中[橐:大口袋。],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将盟立之,田乞诬曰:“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也。”鲍牧怒曰:“大夫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欲悔,阳生乃顿首曰:“可则立之,不可则已。”鲍牧恐祸及己,乃复曰: “皆景公之子,何为不可!”遂立阳生于田乞之家,是为悼公。乃使人迁晏孺子于骀,而杀孺子荼。悼公既立,田乞为相,专齐政。

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鲍牧与齐悼公有郄,弑悼公[据《左传》应为“齐人弑悼公”,实则系田常一党所为。]。齐人共立其子壬,是为简公。田常成子与监止俱为左右相,相简公。田常心害监止, 监止幸于简公,权弗能去。于是田常复修釐子之政,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妪乎采芑”至此:言老妪采的芑都归了田成子,讽喻齐国之政将归田氏。]!” 齐大夫朝,御鞅谏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君弗听。

子我者,监止之宗人也,常与田氏有却[常:通“尝”,曾经。有却:有矛盾。]。田氏疏族田豹事子我有宠。子我曰:“吾欲尽灭田氏适[适:通“嫡”,继承人。],以豹代田氏宗。”豹曰:“臣于田氏疏矣。”不听。已而豹谓田氏曰:“子我将诛田氏,田氏弗先,祸及矣。”子我舍公宫,田常兄弟四人乘如公宫,欲杀子我。子我闭门。简公与妇人饮檀台,将欲击田常。太史子馀曰:“田常非敢为乱,将除害。”简公乃止。田常出,闻简公怒,恐诛,将出亡。田子行曰:“需,事之贼也[田子行:田常党羽,潜伏于简公身边。需:犹豫不决。犹言迟疑不决是办事大敌。]。”田常于是击子我。子我率其徒攻田氏,不胜,出亡。田氏之徒追杀子我及监止。

简公出奔,田氏之徒追执简公于徐州。简公曰:“蚤从御鞅之言,不及此难。”田氏之徒恐简公复立而诛己,遂杀简公。简公立四年而杀。于是田常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为相。

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于百姓, 以故齐复定。

田常言于齐平公曰:“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行之五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于是尽诛鲍、晏、监止及公族之强者,而割齐自安平以东至琅邪,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

田常乃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者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

田常卒,子襄子盘代立,相齐。常谥为成子。

田襄子既相齐宣公,三晋杀知伯,分其地。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与三晋通使,且以有齐国。

襄子卒,子庄子白立。田庄子相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 伐晋,毁黄城,围阳狐。明年,伐鲁、葛及安陵。明年,取鲁之一城。

庄子卒,子太公和立。田太公相齐宣公。宣公四十八年, 取鲁之郕。明年,宣公与郑人会西城。伐卫,取毋丘。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田会:田和的族人。自廪丘反:在廪丘这个地方造反。]。

宣公卒,子康公贷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鲁败齐平陆[平陆:地名,今山东汶上县。]。

三年,太公与魏文侯会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诸侯,请立齐相田和为诸侯。周天子许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为齐侯,列于周室,纪元年。

齐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子桓公午立。……

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齐康公卒,绝无后,奉邑皆入田氏。

【延伸阅读】

孟子论“仁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周天下的崩溃已经毋庸置疑。孔子传习古典学术于平民阶层,从学者日众。可是孔子学说本源于官方, 并不以论理见长。后学耳闻目睹古代世界的崩溃,自然而然地滋生对古典学术的怀疑。至战国中叶,对古典学术的怀疑、困惑和反叛已经流行,功利派、避世派风行一时。

孟子活动于战国中叶,他并非孔子的嫡传弟子,但对孔子学说的贡献却并不逊色于孔门弟子。在孟子的著作之中,依然可以见到古典历史、政治的记录,这是古典学术的痕迹。但是在此之外,孟子以思辨体系,而非现实或历史的政治经验,论证古典传统。孟子的体系诉诸形而上的前提,即人类的道德天性,然后推演出政治结论。孟子坚持人类之道德天性是善良的,故而古典“仁政”是可以期望的。经过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学理改造,“仁政”的政治诉求被证明缘于人类道德天性,故而“仁政”的理想可在令人失望、沮丧的年代之中苦苦坚持。甚至在君主专制政治下,这种形而上的道德和政治诉求也足以激起许多人的同情和共鸣。

孟子的言行、著述记载在《孟子》一书中,因为其中引入了许多值得怀疑的记载和论点,故而常被时人和后人怀疑。在宋代之前,孟子学说一直未被奉为正统的古典学术,仅能屈居“诸子”的序列。但是后来的变法家们发现了《孟子》的政治价值, 《孟子》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两汉之际的扬雄以及北宋中叶的王安石, 都是研究《孟子》的名家,而王安石更是以《孟子》为施行新法的佐证。

同类推荐
  •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日本,我用一万种方式认识你

    真实有趣的日本从这里开始——本书作者以自己在日本居住六年的所见所闻,对日本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作了近距离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将所见、所感、所悟整理成了文字。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生活时发生的故事。将日本普通民众、日本政治、文化、美食、交通等浓缩成个人,通过与邻居们的生活碰撞记录日本。以时间为线索,文章带有故事性,但又不缺真实。以小见大,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讲述最真实的日本。书中文字不似专家学者般深奥,也全无情绪化的议论和泛泛而谈,而是力求以平实、客观的描述,将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给读者。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堪舆术研究

    堪舆术研究

    堪舆是风水的学名。堪舆术即风水术。风水是中国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也是一种流传广泛的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本书首先从堪舆的源头开始探讨了堪舆与环境科学的关系,从堪舆的精髓、伦理、方法和原则等角度剖析了“龙与穴”、“宅与水”、“阳宅”等风水学的主要内容。作者还结合堪舆形胜、堪舆人物、堪舆文献等实例史料作纵的连贯、横的分析。揭示其迷信的成分,认识其科学的一面,使读者正确了解堪舆术的本质,并介绍了当代国内外堪舆学的研究情况。
  •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关公文化精神新解

    《关公为什么这样红——修崃荣谈关公文化精神》依托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的研究成果,重点解读了关公“惟正是忠为正而义”的正义观,辨正了“大意失荆州”传统说法,阐释了弘扬关公文化的当代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作者认为,关羽死后逐步被神化,最终成为“武圣”,这是人民的最终选择,也是关羽践行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的必然结果。关公信仰作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具有“圆融儒释道,覆盖多民族,连通港澳台,护佑全华人”的力量,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大力弘扬。
热门推荐
  • 勿忘之途

    勿忘之途

    每一次的失去每一次的经历,都没有意义吗?就算所有人都忘了我的存在,可是我不会忘。
  • 孤的兽妃踏火归来

    孤的兽妃踏火归来

    一场机车比赛赫琰琰开着机车撞到山上一朝回到远古时代,并一朝与一棵枯树一起葬身火海,变成一具白骨,再演变成异兽。“一只鳛鳛鱼,当孤王的宠物吧。”“孤王为你取名王旁炎,琰姬,伴王于旁,可好?”自从与帅到人神共愤的他相遇后,赫琰琰的人生比开机车还要刺激,本来应该是可以托福终身的人,却没想到是一个大渣男。“赫琰琰,我要你入宫做王的女人,这样她就不会受到王宠,就脱离那个人的魔爪了。”赫琰琰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靶,替他和他的爱人挡煞的,她才不干,她又不是傻瓜,她走就是了。某渣男:“赫琰琰,你走得了初一,能走得了十五吗?”
  • 一切之源

    一切之源

    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早已离去,我们只不过是廉价的仿制品。所谓的神使,真的是神的使徒,还是悲惨的试验品?万年前的错误,高等文明的不屑,整个宇宙黑暗的真相,文明发展到极致会遭遇些什么?如果毁灭,是否会留下文明的传承?书友群428188496欢迎大家!!
  • 公主的出宫奇遇记

    公主的出宫奇遇记

    她只知他从未见过她,却不知在他见她第一眼就认出。她是倾国倾城的京城第一美女苏宛公主,但为了保护自己见他却戴着面具,顾莫离问“小姐为何戴着面具。”“我长得太丑,怕吓到你”“不知道这么漂亮的眼睛,脸要多丑才会掩盖住这眼睛的风光”微虐古风,不喜勿喷。苏国公主X武林盟主
  • 延思浅爱

    延思浅爱

    14位血族纯血统贵族中的最小一位君主,为了体验人类所说的人生,以人的身份入学紫荆学院。之前对人的认识就是渺小,直到遇见他才有所改变······
  • 挖坟王

    挖坟王

    生死轮回,往入幽冥,人生终始之处,是称幽冥洞府,洞府之主乃称幽冥洞主!若挖坟能让我举世无敌,那我愿挖遍天下祖坟。没错,主角就是靠挖人祖坟收集强者残魂走上最强之路。目前基本都是在铺垫,估计要铺垫到二十万字之后再慢慢展开。诸位请放心,此书就算扑街我也会写到正常完本。
  • 跆拳少女:全城沦陷

    跆拳少女:全城沦陷

    联盟道场是威名赫赫的跆拳道场,少女们在此修炼,教练们兢兢业业。然而末世的突然到来,并没有击垮他们。这是一段关于掌握了格斗术的少女们的热血生存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女传:蝶凌天下

    神女传:蝶凌天下

    新历7235年,平静的蓝光时代结束,第二纪元沉落于冰海之下,第三纪元开始,迎来新一轮的风波时期——暴风时代,这是继异能时代过后的第一大神话时代,又称神女再现时代。千年前,神女与帝王打开时空的大门,带领着上万拥有异能的人们去往另一个时空,而如今,传说中的神女再现,时空的大门也将要再次打开……
  • 青门饮短篇武侠

    青门饮短篇武侠

    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借“悬剑案”之名成立“审武堂”插足江湖规则,打压武林各门派力量,还捉拿了天下第一大侠孟天敖,但孟天敖被一众武林人士救出,其旧爱“袖藏刀”玉无暇、其兄弟罗成后人罗子义等等跟随他展开了一场千里追击之战。不过,这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追捕,更是当朝皇权、江湖势力和废帝朱允文等多方力量的角力。“恨与宵长,一夜薰炉,添尽香兽。前事空劳回首……”江湖浪荡,高歌一曲青门饮,江湖往事皆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