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68400000015

第15章 浙中阳明学者的个性特征(3)

夫子之学,超然独悟,以知止为圣学之要诀,以精思为致知之工夫,以格物为致知之功效。志必于道,据必以德,依必以仁,游必以艺。体用有内外,知行有先后,有动有静,有始有终。存之于心,则常定、常静、常安,主宰在我而虚灵之体不昧;应之于世,则能虑、能精、能一,巨细曲当而不失时措之中。端绪简易,旨归明白,有以继绝学于千载之下,而上接孔孟之真传。至于晚年,从容纯粹,不激不勉,一行一言,莫非妙道、精义之发越,视近世专事高远玄妙之谈而不可措诸日用行事之实者,何如也耶?[81]根据王畿的分析,朱子哲学思想着重“分而为二”的分解性思考,阳明哲学思想强调“合而为一”的统合性思考。[82]这一差异性,鲜明地体现在朱子与阳明的体用观、知行观、动静观等思想观念中。

黄绾的思考方式,近于朱子的“分而为二”的分解性思考。换言之,与王学内部的一些枝节性分歧相比,黄绾与阳明之间的分歧带有一些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由这种分歧而导致王学内部裂痕的扩大,乃至出现根本立场的滑转,都是有可能发生的。《明道编》即为黄绾批判阳明学的代表性著作。[83]由于此书鲜明的非王立场,以至浙西的湛门学者钱薇都对此甚为不满。据钱氏《复许杞山司谏》载:

昨蒙以《明道编》见示,且究厥玄奥。某鄙人也,乌足以辱高明。然手斯编而玩之,其大概有可得言者。渠(指黄绾)盖初从谢方石(谢铎),已有先入;后闻阳明之旨,似嫌同声,故别一门户,持执中艮止之说。夫方石尊朱元晦,而阳明之见天然高迈,稍与元晦左。如全用方石,似落元晦套;尽从阳明,则与方石舛;于是立说以排诸家。夫虞廷授受不过一言,曰执中耳,岂其未尽而益之艮止耶?……圣人论止,曰止于至善,曰敬止,未尝空言止也。空言止,惧昧所从者,或止于非也。……夫阳明未易非也,阳明而上程淳公、周元公未易非也。

若以无极、无欲、无情为落禅套,并孔子无意无我非之,又上及于无思无为,皆弹击之,则执中艮止落于有矣。非谓执中艮止为有,而斥无则滞于有也。阳明格致之说,虽若左于朱,要之未易非也。……某受教于甘泉,甘泉与阳明初亦不相入,后稍融通。但某味阳明之说,觉有所会,故云未可非也。[84]由此可见,即使像“受教于甘泉”的钱薇等浙西学者,对阳明学说也是相当赞赏的,所以他们大都出入王湛之门,游离王湛之间,折中王湛之学,较之浙南的黄绾等人,在立场上要更近于阳明,所以对阳明学说的保护意识也要略胜于黄绾。这恐怕与浙南地区特殊的文化学术环境有一定关联。浙南一方面靠近朱子学的发源地福建,与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有悠久的实学传统,是宋代事功学的发源地,在学术传统上一直有自己的学脉可寻,与狭义的浙东学术略显不同,与广义的浙西学术更是相差甚远。故此,对于阳明学说,浙南学者的立场与态度,不要说与浙东学者不同,即使与浙西学者也有异。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主张把黄绾、项乔等浙南学者定位为阳明学的批判派,而把钱薇、许孚远、唐枢等浙西学者定位为阳明学的修正派或王湛折中派的主要理由。

尽管从现存文献看,黄绾还没有发展到公开批判阳明的程度,包括被钱薇视为“非阳明”的《明道编》,但针对阳明的批判性论述则有不少。王畿曾在与他人的书信中写道:

此行受久庵公真切之教,向来凡情习气顿觉消灭,可谓不虚行矣!同志中多言此公未尽精蕴,区区向来亦有此疑,细细体究,殊觉未然。且道先辈长者肯以此学自任终身者,有几?

肯以此学谆谆诲人、惟恐不能及者,有几?吾辈但当领其恳切之心,间或议论见解有未同处,且当存之,不必深辨。但云老师处,似未尽惬,又以濂溪、明道未免为上乘禅宗隐于心,诚有不安,然亦当姑置之。惟日逐修身改过,尽去凡习,以还真纯,是为报答此公耳。[85]从这封信可以明显看出三点:首先,尽管受到黄绾非常激烈的批评,可王畿仍表示要虚心接受,这对善辩的王畿来说[86],实属难得,说明黄绾在王门中还是相当有威信的。其次,从“但云老师处,似未尽惬,又以濂溪、明道未免为上乘禅宗隐于心,诚有不安,然亦当姑置之”一语看,黄绾在王畿面前对阳明有所批评,且判宋儒为禅宗,王畿心甚非之,但二人未发生辩论,显示了王畿对黄绾的尊重。

其三,当时阳明后学中,对黄绾是否为阳明正统存有疑问,即所谓“同志中多言此公未尽精蕴”,而这种怀疑的起因,盖在黄绾自身。[87]对此,涉足王门不深且有另起炉灶苗头(与黄绾颇为相似)的罗洪先似有不同看法,他曾怀着替黄绾抱不平的心情评论道:“所念先生(指黄绾)抱世不常有之资,操物无以尚之志,而又当舍我其谁之任,乃使用不深究,徒令人悲,此其关系岂小小哉?……居乡而乡善其俗,在家而家安其教,修身而身见于世;进则赞天地化,退则与木石居,可屈可伸,可荣可辱,可小可大,而不可杂以非道。”[88]据笔者分析,黄绾对阳明由推崇到疑虑的转向,可能与议礼派的杨一清、桂萼、霍韬等人对阳明学说的警惕和怀疑有一定关系。

桂萼是黄绾的挚友,两人是“大礼议”中的同志,阳明逝世后,黄绾尝上疏说:“臣昔为都事,今少保桂萼时为举人,取其大节,与之交友,及臣为南京都察院经历,见大礼不明,相与论列,相知二十余年,始终无间。”[89]议礼派大都对阳明事功推赏备至,但对阳明思想则皆有批评。[90]黄绾起初并不同意这些批评,认为“守仁之学,弗诡于圣,弗畔于道,乃圣门之正传也”[91],但后来随着阳明后学弊端的逐渐显露,也加入到批评阳明的队伍中来。可以说,黄绾的阳明学批判论,既有其自觉的成分,又与当时的大环境密切相关。

政治上谨小慎微的黄绾,学问上“随风倒”也是不足为怪的。

而黄绾对王门诸子的最大忧虑即在于“吾党于学,未免落空”[92]上,对此,他曾批判说:

历验空无之说,为害诚不可胜言……传流至今,其说又炽。

若仆往年所力所说,俱不免此……今见朋友要皆以此为据,但文以圣人之言,其源流所自,只本六祖《坛经》“本来无一物” 一句为宗。谓心体本无意无思,一有意有思则为私,故以不起意、无声臭为真体。又说物字为私物,格字为克己工夫,必欲格起其物,方为能化而不滞于物,然后良知自明,物来顺应。

殊不知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有物有则者,恶可使克之而无?其当思者,恶可使之弗思也?既无物则,良知何在? 既不用思,致知何措? 故并良知、致知皆不是,又何体用一源、知行合一、物来顺应之有?[93]如果说黄绾早期是对支离之弊抱有警惕的话,那么此时他便把关注点完全转向了空无之弊,且主要针对的也是同门中的王畿等人。同时,他又作了自我反省:“仆念初志,只欲高绝自居,一切不染,殊不知人之有身,焉能即离日用事物遂尔清虚?”[94]作为王门元老,有这种勇气解剖自己,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从“不离日用事物”的立场出发,黄绾又对陈白沙的主静之学表示了不满,而赞赏王阳明的“笃志”理念,并为主张“日用常行”之道的陆象山学说鸣不平。他说:

若徒知静坐、主敬,观玩光景,而不先之以立志,不免动静交违,灭东而生西也。夫才说静便有不静者在,才说敬便有不敬者在,才说和乐便有不和乐者在。如此用工,虽至没世无所税驾,乃知“笃志”一语,真万世为学之要诀也。近世如白沙诸公之学,恐皆非圣门宗旨。宋儒自濂溪、明道之外,惟象山之言明白痛快,直抉根源,世反目之为禅而不信,真可恨也。[95]从黄绾对象山、白沙、阳明以及王畿等人的态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黄绾评价他们的基本标准,是看其“笃实”还是“落空”。正因为强调“静坐”有“落空”的可能,所以他对挚友湛甘泉也提出过批评:

往年见甘泉颇疑先生(指阳明)拔病根之说,凡遇朋友责过及闻人非议,辄恐乱志,只以静默为事。殊不知无欲方是真静,若欲无欲,苟非勇猛锻炼,直前担当,何能便得私欲净尽,天理纯全?此处若不极论,恐终为病。绾近寄一书,略论静坐无益,亦不敢便尽言及此。[96]所谓“拔病根之说”,即“拔本塞源之论”,语出阳明的《答顾东桥书》。此论强调“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97];是故钱德洪称其“写出千古同体万物之旨,与末世俗习相沿之弊。百世以俟,读之当为一快”[98]。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思想在此论中也有所体现。

甘泉对此论有所质疑,主张“只以静默为事”,而黄绾则站在阳明一边,强调“静坐无益”,认为在此问题上“若不极论,恐终为病”。

黄绾这种与阳明、甘泉均保持一定距离的思想立场,应该说与明代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王廷相有较大关系。黄绾与王廷相两人的密切程度,仅次于他与阳明、甘泉之间的关系。《石龙集》中有九首诗、五篇书序是写给王廷相的,明显超过写给阳明、甘泉的诗文。

王廷相与王阳明虽未同朝同时同地为官,但两人一南一北,在学术界具有同等之影响力。尽管王廷相曾谦虚地说过:“时讲理学者,北讲公(指许廷纶),南称王阳明。”[99]然其实,可与阳明成南北鼎足之势的非王廷相莫属。黄绾对王廷相的人品、思想及著述都相当推崇。他曾特地把王廷相所著的《纪言》、《治河私议》赠与罗峰,认为“此议专为国家经久之计”[100]。而在王廷相眼里,黄绾不仅是“有道之士”[101],同时也是自己的同志和益友。黄绾后来的思想转变,就有王廷相的因素存在,时间则大约在阳明去世后五年的嘉靖十二年。当时黄绾在南京任职,常与门徒讲学于石龙书院。王廷相为其作《石龙书院学辨》,黄绾则将它“揭之院壁,以为蒙引,使后生脱其禅定支离之习”。同时,王廷相还写过《送少宗伯黄先生考绩序》、《石龙集序》等,给予黄绾的学术成就以充分肯定。在《石龙书院学辨》中,王廷相明确主张与阳明的“知行合一”之旨不同的“知行兼举”说,这对黄绾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王廷相的思想,在黄绾晚年的著作《明道编》中有较多反映。因此,笔者认为,黄绾对阳明学的批评,有湛甘泉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王廷相的影响。张克伟在《试论黄绾对王学的评骘与乖离》一文得出的“黄绾晚年逐渐乖离王学,王廷相可以说是关键性人物之一”的结论,是能够成立的。

二、季本

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人。少师王思舆,正德四年师从阳明。登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福建建宁推官。正德十四年朱宸濠反,季本守分水关,遏其入闽之路。嘉靖二年升监察御史,以言事谪广东揭阳主簿,后转苏州同知,升南京礼部郎中,时与邹守益相聚讲学。守益被黜,连及季本,谪判辰州,寻同知吉安,升长沙知府,因与当政者意见不合而罢归。家居二十余年,载书寓居禅寺,穷年治经,勤于考索。著有《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诗说解颐》四十卷、《读礼疑图》六卷[102]、《庙制考议》(无卷数)、《春秋私考》三十六卷、《乐律纂要》一卷、《孔孟事迹图谱》四卷、《说理会编》十五卷[103]、《四书私存》三十七卷,以及《圣迹图考》、《大学证文》、《律吕别书》、《蓍法别传》等十余种。其门生徐渭言其“为言数百余万”[104],“为卷百有二十”[105],“共梓书九部行于世”[106], “又《文集》二十卷[107]藏于家”[108];邵廷采谓其“著书数百万言,精考索,务实践”[109],都反映了季本晚年重视儒家经典诠释的为学特点。在阳明学派中,可能只有黄绾可与之比肩。遗憾的是,由于黄绾的经典诠释学著述都已失传,只留下几篇读书札记(如《读易》九首、《读诗》十九首、《读春秋》二首等[110]),故而很难拿来与季本的经典诠释学进行比较。

季本在浙中王门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他虽“及门最久,号称高弟”,但却未像阳明的其他高足那样成为“教授师”(详见第6章(第一节)。徐渭《师长沙公行状》称“其所最礼敬而切订者,于乡则有龙溪王先生,于四方则有双江、东廓、中离、念庵、柏泉、荆川、遵岩诸先生。或彼此日驰月赴而岁至,以故其于理道之微,经世之务,谬讹之辨,破旧更新,靡不穷极肯綮,而诸先生者亦自以得先生而大有所裨。其所居与其所至,士多以此师先生,而先生亦以此而教人。以故出先生之门者,多博洽执持奇俊之士”[111]。因其归乡后既不外出讲学,又不在家乡开门授徒,故而得意门生很少,徐渭算是凤毛麟角。又因其穷年治经,勤于考索,是故出其门者,亦“多博洽执持奇俊之士”。可以说,季本在阳明学派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在于讲学传道,而在于经典诠释。钱谦益称他为“姚江之别支也”[112],是颇有见地的。

然季本解释儒家经典,同样采用的是阳明、黄绾等人所驾轻就熟的以心学治经学的方法。其所著的“数百万言”, “大要以己意近发师说,远会圣心,节解贯穿,悉归于一而后已。其有不合者,辄握管终日以相角,非特经义理道已也,虽典章政令之出于古,为今人所不及见者,有乖于理,先生悉备扫除之,必出于己归于一而后已”[113]。譬如,《诗说解颐》四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本节所注页码均出自本书)谓此书“虽间伤穿凿,而语率有徵,尚非王学末流以狂禅解经者比也。存此一编,使知姚江立教之初,其高足弟子研求经传、考究训诂乃如此,亦何尝执‘《六经》注我’之说,不立语言文字哉” (128页); 《春秋私考》三十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又谓其“释经处谬戾不可胜举……诸如此类,皆无稽之谈……盖讲学家之恣横,至明代而极矣”(247页);《乐律纂要》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此书“本承姚江之学派,其持论务欲扫涤旧文,独标心得。至于论礼论乐,亦皆自出新裁。一知半解,虽不无可取,而大致不根于古义。观其《自序》,亦言无所师承,以意考究而得之也” (331页)。黄宗羲亦尝以季本释理气、阴阳、乾坤之道为例,批评其“于理气非明睿所照,从考索而得者,言之终是鹘突”[114]。或许正因为季本解读经典时,是“以己意近发师说,远会圣心”,“无所师承”,“自出新裁”,不仅摆脱了宋儒的羁绊,甚至溢出了阳明的范围,与王学基本精神多有不合,所以才使他常常不为阳明及其亲信所信服,而逐渐被置于边缘化的地位。

其实,包括季本在内的明代“考证学家”及其著述,乃是宋学过渡到清学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是清代朴学的“早期”形态。他们对清代考证学的兴起,既有负面的比照效应,又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沉思录Ⅲ

    沉思录Ⅲ

    本书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中的一些问题,诸如人的道德责任、友谊、老年、死亡、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统治者的责任、外交事务中的道德原则等问题作了透彻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书以孟子的观点为基本出发点,融会古今,多方位地阐释了孟子学说和现代人的紧密联系,既不乏理论上的严谨性,又有着优美的文笔,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好书。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热门推荐
  • 我的表妹在日本

    我的表妹在日本

    我受人之托到日本照顾我所谓的“表妹”两人之间将会发生什么矛与盾呢?敬请期待
  • 流氓兔幽默与智慧

    流氓兔幽默与智慧

    流氓兔是一只正直善良的兔子。在韩国,它像来老鼠、唐老鸭一样有名。流氓免有许多派生文化,就像《水游传》一样,有许多“关于流氓兔机智、幽默的故事,本书就是据此在精选的基础上编著而成。流氓免之所以深受大家喜爱,主要因它的语言全部拟人话,不管是儿童、少年、还是青年,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开心天地。流氓免有时非常聪明,有时又有点像脑筋打结。
  • 三尺剑气

    三尺剑气

    人间贵公子,天上谪仙人 。 胸中有锦绣,眼里藏乾坤 。 这二十个字是世人用来形容许烛的。 天地良心 。 他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剑仙 ,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青衫负剑,仗剑横行天下。
  • 小儿诊视门

    小儿诊视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假面罂粟:冰雪妖姬

    假面罂粟:冰雪妖姬

    她,是冷血的杀人魔,是黑道上人人闻之丧胆的“冰血妖姬”,就算是本事再强大的修行者也不愿意和她对战,因为她曾经以以一己之力将美国的异能基地夷为平地,更是将美国一百多个异能者抹去了近乎半百,轰动世界。她,是温和可人的林氏二小姐,脸上那永远温和的笑意是那样的暖人心肺,是被人称颂的“白雪公主”。她善良无比,资助过很多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甚至远赴非洲,建立学院,举世震惊。她是迷人的罂粟花,美丽却又带着致命的毒素;她是纯洁的雪莲花,高贵清雅却不容亵玩。她有着一个清幽的名字,听到背会让人联想到她的性子——林如月。如月似水,温柔若梦,冷淡是真。
  • 死亡分析法

    死亡分析法

    “咚咚!”敲击声传来,玻璃外紧紧地贴着一张苍白的人脸,惊心动魄的瞬间,奇怪的声音传来。黑暗中,杀戮、血腥、死亡、恐惧、窒息来袭,调整呼吸、做好准备,带您探寻藏在深处的秘密。
  • 兵要望江南

    兵要望江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菲你倾城竹马太妖孽

    菲你倾城竹马太妖孽

    不是说女人最喜欢温柔的男人吗?可是为什么他每回对她笑得很温柔时,她总会用狐疑的眼光打量着他,半晌问道:“你……是不是……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了?”不是说女人最喜欢冷酷的男人吗?可是当他狠下心来冷着脸一个星期不去和她说话,她却无动于衷。反而是他先去问她为什么不和她说话,她一脸无辜地反问:“咱俩有这么长时间没说话了吗?”不是说女人最喜欢腹黑的男人吗?可是为什么她会离他越来越远。他表示整个人都不好啦!为了青梅,他可以化身为百变金刚,但是你要说究竟喜欢什么类型的。青梅,求赐碗。快让我到你碗里去。
  • 绿女奇医

    绿女奇医

    一个未来世纪的医生,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架空时代。她,一个刚出生,母亲就被休,在别人眼里是连一个下人都不如的少爷……她,天生就拥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在世人眼里,他是猫妖的转世……在受到一次次残酷的折磨后,阴差阳错,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医生穿越到她身上,命运之轮,开始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