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03900000006

第6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品质(6)

20世纪的中国作家大多从传统文学中汲取精神营养,自觉承袭民族文学的审美范式,表现出与传统民族文学形式的紧密关联。新文学奠基者鲁迅在他的文学实践中表现出浓郁的民族化特色,他总是运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重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客观描绘,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十分简略,主人公的命运呈现出快速流动的艺术效果。在《阿Q正传》中,作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刻画保持了叙述者与被叙述对象的审美距离,使故事呈现出客观真实的审美效果。鲁迅小说最擅长的方法被概括为“白描”和“画眼睛”。所谓“白描”,是借用了中国古代水墨画技法的概念,指文学描写语言的凝练和精准,孔乙己在咸亨酒店付账时“排出九文大钱”活画了落魄时的窘境,《故乡》寥寥几笔勾勒了故乡初冬的萧索景象,流露出作者对家乡贫困现实的深沉忧伤;“画眼睛”则是为表现人物精神世界而对某些细节的放大式描写,与“白描”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故乡》中闰土下跪称“我”为“老爷”,《阿Q正传》里阿Q“精神胜利”后的自我满足,《祝福》中祥林嫂无助而绝望的眼神,都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画龙点睛”的描写,体现了鲁迅对传统语言艺术的驾轻就熟,凝练含蓄的语言也使鲁迅小说体现出深沉冷峻的艺术风格。沈从文小说虽为白话文体,却深得传统文学的精髓,语言简朴,文字洗练,遣词造句精雕细琢,叙事明快而流畅,尤其喜欢运用从旁叙述侧面烘托的方式刻画人物心理,凝练含蓄,意蕴深长,其文体形式保持了与民族文学一致的内在神韵,堪为现代民族文学的典范。

民族文学的审美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割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形式一成不变,中国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学的审美内涵。鲁迅深知传统小说的审美局限,力图借鉴西方小说的多种技巧,打破传统小说在结构与叙述上的僵化模式,其横截法结构与第一人称的叙事给中国现代小说带来了文本形式的革命性变化。沈从文虽然在题材上选择了乡村生活,但他却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并以此关注民族精神的重建,他认为文学是作家内心精神理想的再造物,作家的任务是倡导“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沈从文习作?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45页。,因此非常重视对文学意境的创造,以张扬自由美好的人性来表达对理想人生的追寻。在描写乡村生活时往往忽略生活的外在形式,虚化人物的社会环境,着重描述主人公的人生态度,用较多的笔墨渲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映到人物心灵之中,形成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文学风貌。在《月下小景》《边城》等作品中,作者将东方传统爱情故事置于湘西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下,极力渲染少男少女们爱情环境的和谐与静谧,将西方文学的浪漫抒情与传统文学的审美意境融为一体,不仅创造出宁静优美的抒情意境,同时也创造出静穆优美的抒情文体,深化了民族文学的审美内涵。40年代沦陷区作家张爱玲的创作更是独具特色,她既学习西方近现代小说的描写方法,大量运用现代新感觉派的意象化技巧,同时又保持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法,创造出“参差对照”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散文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13页。的方法,从容描述中国旧时代、旧家庭内部“传奇”的人生故事,使作品整体上显得张弛有度,蕴涵内在张力,形成一种古典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熔于一炉的文学风貌。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绘制了一个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世界,为中国文学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体现出中国文学民族性的独特魅力。

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文本的民族化特色并不只是孤立的个案,众多作家在文学审美形式的建构中表达了对民族文学的自觉承袭和创造精神,郭沫若、废名、巴金、老舍、曹禺、李劼人等作家的文学实践对民族文学的建设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作家在文学活动中,以民族文化为审美依托,以西方现代文学形式为文本参照,不断地自我反思,一步步走上自我更新、探索创造的现代化道路,他们所创作的文学文本成为20世纪中国民族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世界文学的百花园中展现了东方文学的绚丽色彩。

(第三节)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多元风貌

20世纪中国文学在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性品格已得到学界的充分肯定,白话文学从一开始就被界定为“新文学”,绝不仅仅指其形式的革新。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反抗与社会变革所追求的现代化诉求相一致,呈现出鲜明的开放意识,包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文学本体意识。参与新文学创作的作家都有着重建民族新文化和民族新文学的强烈梦想,这使得古老的民族文学在与西方文学的冲撞中发生了剧烈的变革。经过无数新文学作家的探索和创造,创建了中国现代的民族文学,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现代性品格。

一、文学精神的现代重建

(一)从“文以载道”到“为人生的文学”

文学的现代转型首先表现在文学观念的变化上。19世纪后期,因鸦片战争带来的社会巨变给文化变革提供了契机,甲午战争失败促使改良主义者(维新派)“改弦易辙”,开始从制度层面思考社会积弊,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维新派带来的观念革命,第一次真正把中国的改革推向了现代化的进程。此后,梁启超、黄遵宪等人进一步倡导“文学改良”,都是试图通过观念解放来实现社会的进步,这为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1917年文学革命发生后,新文学倡导者极力宣传“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打破了数千年来文以载道的保守封闭的文学观,使文学面向现实人生,表现人生的丰富多彩,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得以确立,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弘扬。随着西方文学思潮不断涌入,不同文学主张和文学理论被接受和传播,文学流派得以形成,中国文学逐步进入到世界文学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历史大潮中。

儒家文化的入世情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悠久的传统,自古以来,文人志士都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信念,将自己的文学活动与社会历史的变革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文以载道与经世致用的文学传统。从正面解读,这种文学传统凝聚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感,充分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也承受了封建历史的重压,爱国理念往往囿于“王道”、“忠君”等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无力真正表达内心的情愫。文学活动也因观念的桎梏而走上“载道”之途,这里的道更多是封建时代的王道观、礼教观,缺乏真诚面对人生痛苦、真实描绘生存百态的文学精神,造成了中国文学精神委顿、人格沦丧的严重恶果。到明清以后,知识分子的文学创造精神在“言志”、“载道”观念的挤压中完全失落,文学写作成为语言和文字游戏,从公安派散文,到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再到桐城派的古文写作,文以载道的功利文学观毁灭了知识分子应有的人格信念,也阉割了中国文学曾经创造的辉煌。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最大影响是强化和规范了文学的工具意义,使中国文学失去了自我本体意识,使文学创作成为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的传声筒,文艺作家无法在文学创作中真正关注“人”的社会价值,无法实现对生命自由的独立思考,中国文学长期呈现出的社会化特征,实质上也是文学被异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新文化运动以西方现代科学理性为参照,通过文学革命的倡导,对儒家礼教文化和专制主义思想给予了全面的否定,清算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惰性与保守,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念革命。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把建设社会文学作为重建民族现代文学的重点,他在《欧洲文艺史谭》一文中,着力介绍欧洲的写实主义文学,认为欧洲文艺创作的繁荣与文学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密不可分。文学研究会成立后,新文学作家更是大声疾呼:“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对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宣言》,载《小说月报》1921年1月10日第12卷第1号。,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这里的人生指的是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文学要表现的是“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和他们所遭遇的痛苦与烦恼,作家不能“面壁虚构”,创作“瞒与骗”的文学,而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表现自我的心灵和社会的苦难。文学研究会作家既传承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注社会的入世精神,又将自己的文学活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性层面,通过新的文学理念指导自己的艺术创作,使中国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文学的现代崛起,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文学”观念的确立。梁启超早期曾倡导文学改良,主张以文学革新文化,创造全新的国民,具有初步的“立人”思想,但真正主张用文学改造民族精神的却是鲁迅、周作人等现代新文学作家。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就痛感民族精神的麻木愚昧,决心以文艺救治国人的灵魂,其后以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建设中国现代“人的文学”。周作人在文学革命兴起后,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从理论上阐释新文学建设的目标,把人道主义思想作为新文学建设的重要基石。1918年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周作人《人的文学》,载《新青年》1918年2月15日第5卷第6号。,指出了中国旧文学的非人化,对道统观念的阐释完全掩盖了封建文化对中国人生活的扭曲尤其是对女性生命的摧残这一历史真相,强调现代文学的根本精神是对生命自由的体验和表达。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尤其主张文学关注下层民众的精神世界,写出普通民众的真实感受,创造真正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人的文学”。

周氏兄弟对“人”的呼唤极大地影响了新文学的发展走向,新文学创作一开始就沿着人道主义的现代文明之路开始自我建构。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呐喊此后成为无数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努力表达的创作主题;许地山、王统照、冰心等早期“问题小说”作家在“爱的哲学”中释放出文学的审美感召力;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总是关注着中国青年的精神痛苦和下层民众的现实苦难,坚持以文学改造这不平等的社会,创造一个真正给人平等幸福的新世界。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新月派知识分子把文学建设与人的建设并置,梁实秋强调“人的文学”核心在于人性关怀,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对人性之美的表现。作为京派的代表作家,沈从文试图通过对湘西民俗生活的浪漫想象,在文学中建构一种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中国作家在西方人道主义文学理念的映照下,完成了从社会文学到人的文学这一文学观念的重要转型,建构了中国新文学的现代品质。

文学为人生的主张给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参与新文学创作的作家抛弃了中国封建文化载道的僵化思维,更新了传统文学的古老观念,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他们在作品中生动地描写现实生活的多元风貌,描写现实人生挫折、苦难和人生困扰,文学创作从此成为一项严肃的工作参与到现代中国的历史建构中。鲁迅对国民精神的审视,叶圣陶对教育问题的关注,老舍对社会底层的同情,巴金对家族制度的控诉,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暴露,构成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文学叙事,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精神风貌,也创造了中国新文学丰富多彩的人生图景。

(二)启蒙主义催生文学主题的多元化

启蒙主义产生于西方16至18世纪。15世纪末期,哥伦布航海打破了地球中心说和宗教神权对人的精神桎梏,导致16世纪科学主义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到17世纪中期斯宾诺莎提出泛神论哲学思想,催促了人类自我意识觉醒。随后宗教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古老的君主政体遭受质疑,18世纪卢梭、伏尔泰等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出现,他们撰写的《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民约论》等重要著作,全面阐释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使“天赋人权”的理念广为流传,“君权神授”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以理性为根基的古典哲学促成了科学意识的全面形成,文艺创作也大量表现人文主义主题,由此带来西方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法国大革命正是启蒙主义运动倡导思想解放的重要标志,其后西方工业的迅猛发展也是启蒙主义科学理性精神带来的历史产物。康德指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于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2页。可见,科学理性意识和自由民主意识是近代启蒙主义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现代性最重要的基石。

中国新青年对现代中国的构想源于西方现代文化的直接影响,文学革命者将西方启蒙主义作为清算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指斥数千年孔孟文化非人的、非理性的多重表现。当“科学”、“理性”、“平等”、“人权”等词语不断进入新文学作家的话语系统,新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之间便形成了实质性的差异,科学理性意识的觉醒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使中国文学精神呈现出全新的现代风貌。文学主题的现代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文化反思与国民性批判

中华文化自秦汉以后承受了集权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双重重压,西方工业文明的冲撞,给古老的东方农业文明带来了一次自我革新的契机,晚清改良主义者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梁启超希望通过文学改良促成民族的新生,他在《新中国游记》中曾经满怀期待地描述未来中国的美好图景。陈独秀希望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号召中国青年彻底与封建文化决裂。毫无疑问,中国新文学从一开始便与中国社会变革和文化革新的历史责任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新文学作家都试图在新文学的重创中表现出与传统礼教的决裂,表达对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渴求与创建。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清算,对民族劣根性的反思,正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而鲁迅的文学创作便是清算历史最早的开路先锋。

同类推荐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见贤集

    见贤集

    该书收录的21篇文章,按“解读书味”、“品读书画”和“点读书章”分类。
  •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套豪宅还是一段爱,一张永远刷不爆的银行卡还是一个肩膀,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头衔还是自己想要的自由……作者用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书、电影、音乐中的片段,用探讨的姿态,娓娓道来,如此亲切、自然。在那些故事的影子里,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现在的,或未来的自己。那些细节与片段是如此熟悉,但却很少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今,它们被收藏在此,但愿能与你的世界在某一个瞬间存在共鸣。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

    该书共收录了姜文彬的近两百章散文诗。散文诗是他内心的情感雨滴。他从平常的生活出发,透过眼前移动的风景,去发现和感悟一种生命的存在。他站在人与自然交汇的路口,以多汁和丰盛的语言,去表达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怦动。他深入职业的内心,以敏感的情愫去探究或触及历史、社会、当下的肌里,沁出意味的哲思。他以真诚、细腻、灵动和富有温度的思想去哀婉命运的疼痛和赞美生命中的感动。就如作者所说:“每一粒沙都有一个地址”。或许,黎明那一缕光亮犹如一只透明的蝴蝶就投递到了你打开心灵的那一扇窗口。
热门推荐
  • 太子爷,还不乖乖就范

    太子爷,还不乖乖就范

    当现代的高冷少女遇见冥国洁癖超严重的太子爷,死女人除了会找我麻烦还会点别的嘛?妈滴我这辈子干了啥缺德事,臭不要脸的总找茬,喜欢我就不能直说啊
  • 总裁傲娇受:孩子是我的

    总裁傲娇受:孩子是我的

    天才儿童勇斗爹,输人不输阵,开个新号就叫:晨轩小宝包养号,气坏亲爹乐死娃,很好很好!“晨轩晨轩,你想追我妈咪吗?”小宝眨着小电眼笑咪咪的看着自己的总裁爹地!“睡都睡过了还追什么追?”某男淡定从容的表示!“……”小宝不淡定了“这是啥时候的事儿?”司昊轩揉了揉小宝有型的发开,将其进化成鸡窝,满意的笑笑“在你出生之前十个月之前!”……“小宝张大了嘴巴傻了!”……“夏羽果瞪着面无表情说着这话的某男,别当老娘不存在!教坏孩子了!喂喂,你该担心的是这个吗?
  • 流星一逝

    流星一逝

    不一样的五年,流星终会一逝。哈雷彗星七十六年回来一次,没关系,我等你。可是我归来之时,你为何一笑而过。(这是假的!)实际这是一个超级宠的故事!“该死的女人,说了不要傻!”这是一个嘴毒实际温柔的傲娇男主。“哼╯^╰我还不理你了呢!我压根不是恋爱,简直是养儿子!”这是一个欢脱(悲情?!不存在的)的女主。年少时喜欢你是未来的欢喜。总之小虐大宠!蠢作者是玻璃心,不敢写太虐!放心入坑,一定盛世宠宠宠!
  • 少女的青春修炼

    少女的青春修炼

    柳依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14岁少女,成长的生活丰富多彩,第一次青春懵懂,第一次离开家人,第一次独自做饭……有时,平淡的生活也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本文稚嫩,内容采自生活,喜欢酷炫狂掉拽的就算了吧)
  • 摩登仙路

    摩登仙路

    刚刚穿越的徐成,心里那个苦闷就不用说了。毕竟,其本来正在牵着那位南方美眉的小手,在海边溜达来着,心里那叫一个爽。如今这一下子把自己搞得穿越了,独自来到这什么天荒界,远离亲人远离家,又远离自己心上的美眉,这是要让徐成心里抓狂的节奏啊!穿越之后的徐成,本来只是一个资质普通的凡人,在不断的斗争中,他终于一步步艰难崛起。。。。。。其最终能否穿越时空,重返地球、并回到他溺水前的那一刻?他还能否再续与那位南方美眉的美好情缘?本书最后部分,有提到最佳女友的七大美德,望广大读者朋友,不要以此作为自己选择女友的标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要找到一位同时拥有这七大美德的女友,比找到一头活蹦乱跳的恐龙要困难得多。
  • 古剑奇侠之爱恨情仇

    古剑奇侠之爱恨情仇

    冷雪陌b大校花,冷酷型,智慧美貌财富积聚一身的美少女。。本文名字应该是《雪缥缈天倾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经典选读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经典选读

    本书主要从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链条出发,更多关注作品的文学独创性和内在发展联系性,选取了十八位优秀小说家的代表共三十一篇进行了研读。以解析作品的方式描述二十世纪中国不同历史背景下经典小说的基本内涵、审美特征及其典范意义。
  • 玄都领袖

    玄都领袖

    身负王朝血脉的天潢贵胄,却从小就是孤儿,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仙门,从此踏入追逐长生的修行路。古老神秘的世界也在他面前徐徐展开,光怪陆离的神仙奇境,具有起死回生的家传古法赋灵神魔道,强大的蛮族,毁天灭地的神族,高高在上的仙庭..........热血与激情在这里演绎,屠玄就此高歌,凌霄九天....
  • 多情校草与绝情冷男

    多情校草与绝情冷男

    他是学院里普通的学生,他是身怀异能的强者,他又是........他到底有着多少不可告人的身份,看他如何玩转美女,他又会有着多少传奇经历,一个强者的蜕变之路又有多少故事,一切都将揭开,一切都是如此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