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60500000024

第24章 自然探索(7)

西湖何以积水成为湖泊,先后有多种认识,二十年代竺可桢以为西湖原属礁湖,但“西湖若无人工浚掘,一定受天然淘汰”。章鸿钊以为,西湖成因一为潮力所向、积成湖堤,二为水位变迁,维持湖命,西湖始于汉代,当时湖面的涨落,受潮汐控制。到五十年代,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湖所在地原为海湾,海水可直拍灵隐诸山,而其南北各有一海岬,南边为吴山、紫阳山、北边为宝石山,两海岬前端在沿岸流作用下产生湾口沙洲,两个沙洲延伸、交接,其内侧形成与大海隔绝的潟湖,即为原始的西湖,现在的杭州城区就是当时的湾口沙洲。到八十年代又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湖前身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潟湖,根据钻孔资料这个湾口沙洲并不存在,而是钱塘江挟带泥沙先在今市区鼓楼至浙江省体育馆一线形成边滩,进而形成潮间浅滩、潮上带,最后形成排水洼地,西湖才有天然湖泊的雏形,后经历代疏浚和治理,转变为人工湖。

尽管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西湖的成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应该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峡谷枪声之谜

在1980年6月的一个阴雨天,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的几名地质人员,在路过陕西省旬阳县境内一条深而狭窄的峡谷时,突然听到一阵震耳的枪声,以及大人和小孩的哭喊声……这恐怖的声音来自何处呢?据说,解放前夕有一个马戏班路过这条峡谷,遭到了一支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屠杀。当时,正值雨季,也同样是阴雨天,山谷中枪声大作,哭喊连天。以后,每到这个时节,一遇上阴雨天便会响起这些声音。这一离奇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猜测。有一种观点认为,峡谷两侧高峻的山崖中可能含有一种磁性矿物,在某种情况下能像磁带那样录下当时的声音。一旦外界条件具备,“磁带”中的声音便被释放出来。此说是否属实,还有待科学的证实。

奇怪的海鸣之谜

海鸣就是海洋发出的鸣响声。惊涛拍岸的轰响,地震和火山引起的喧啸,以及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发出的声音都属海鸣。可是,有些地方发生的海鸣,其原因却难以弄清。广东省湛江硇州岛东南海面,每当风云突变,天气异常,或风暴即将来临时,海面上就会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呜、呜、呜”的声响。这声音犹如闷雷,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当地人对这声响甚感惊奇,但谁也弄不清它来自何处。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这种海鸣是沉放在海中的“水鼓”发出的。“水鼓”是很久很久以前建造硇洲岛国际灯塔时法国人放置的。有人猜测“水鼓”是用作海上气象预报的。但也有人认为,“水鼓”是一种海况探测报警器,随时向人们发出风流变异的信息。可谁也没见过“水鼓”的模样,更不知它放在哪里。有关部门曾专门派出船只到硇州岛东南一带海域巡视搜索,结果却一无所获。

恐怖的黑竹沟

我们这个世界虽不乏景色秀丽的人间天堂,但也有不少令人闻之色变、避之惟恐不及的恐怖地方。这些恐怖的地方以其特有的奇异怒视着人类,怒视着一切生灵。它们随时准备吞噬进入它们领地的一切。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的小凉山北坡的黑竹沟便是这样一个令世人望而却步的恐怖地带。黑竹沟古木参天,箭竹丛生,一道清泉奔泻而出。传说在沟前有一个叫关门石的峡口,一声人语或犬吠,都会惊动山神魔朗吐出阵阵毒雾,把闯进峡谷的人畜卷走。传说不足以让人信服,而现实中发生的一桩桩奇事却令人大惑不解。1950年初,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半个连,仗着武器精良,准备穿越黑竹沟逃窜。可谁知进沟后,一个人也没出来。是被巨蛇吞食了,还是被其他东西夺去了生命?无人知晓。1955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测绘兵某部的两名战士,取道黑竹沟运粮,结果也神秘失踪了。部队出动两个排的人力搜索寻找,最终一无所获。

企鹅识途之谜

在寒冷的南极洲大陆,生活着一种有趣的动物,这就是企鹅。它有一身美丽出众的羽衣,像是披着一件大礼服,走起路来一摆一摆的,又像个大腹便便的绅士。

每年长达半年的白昼到来时,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们,带着它们的儿女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海洋里觅食。等到南极的寒夜来临时,企鹅们又携儿带女,日夜兼程地奔回故里,就这样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别看企鹅的样子呆头呆脑的,其实,它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它们有眷恋家乡的本性。不管离开栖息和繁殖的地方有多远,它们都要想办法返回自己的家乡。

几个美国科学家在企鹅的繁殖地捉了5只企鹅,并在它们身上拴上了标志,然后用飞机将它们运往1500多千米外的一个海峡,再从5个不同的地点把它们放掉。10个月后,这5只企鹅全都不约而同地返回了故乡。

另一位美国动物学家,把几只企鹅带到远离它们故乡几百千米的地方,挖了几个冰窖,把一只只企鹅分别放进去,再盖上盖子,然后站在观测塔上用望远镜进行观察。发现企鹅从冰窖钻出来后,先徘徊了一阵,接着就一齐调头向南方前进。几个月后,它们又回到了故乡。

令人惊奇的是,在广阔无垠的南极大陆,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冰原雪野,地上什么标志也没有,然而企鹅从不迷路,比飞机的导航仪或远洋轮船的罗盘还准确,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恐怖的食人植物

到底有没有能吃掉大型动物甚至人类的植物呢?究竟是真是假,在没有确切的标本作为证据之前,谁也无法说清。

最早关于食人植物消息是来自于19世纪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过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著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于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

还有传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还生长着一种名叫“奠柏”的可怕的吃人树。这种树木由许多柔软的枝条构成的。平时,这些枝条是任意舒展着的。一旦有人或野兽无意中触到了其中一根枝条,树就好像得到警报,并随即动员所有的枝条迅速行动起来,把人或野兽紧紧抓住。同时,枝条便会流出一种胶状的液体,把人或野兽消化掉。然后又重新展开枝条,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虽然这些报导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十分遗憾的是,在现在拥有如此发达的摄影技术,所有的报导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那此吃人植物的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

虽然食人植物至今没有找到,但近年来花市上多了很多有趣植物,不少还会捕捉小昆虫,如猪笼草、瓶子草、茅膏菜和狸藻等。

实际上全世界却有五百多种植物会吃动物,猪笼草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猪笼草为猪笼草科半木质的蔓生植物,高可达15米,原产亚洲、非洲和澳洲的热带地区。因为猪笼草一般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而且根系很不发达,所以很难获得足够的养料,但为了适应环境生存下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中,它的叶子逐渐变化,演绎成奇妙的“捕虫器”,即一个能引诱并装住昆虫的小兜子,植物学上叫做食虫囊,长6~12厘米,粗16~3厘米,而且有漏斗形、圆筒形、卵形等多种形状,而叶子的上端则变异成小兜子的盖子,圆形或宽卵形,长12~3厘米。这个拇指般大小的食虫囊形状又特别像南方人用来装猪仔的猪笼,猪笼草因此而得名。食虫囊的外表有美丽的色彩和斑纹,内壁和边缘则有饱满的蜜腺,能分泌又香又甜的蜜汁,这对昆虫有着极强的诱惑力,而且边缘十分光滑,因此昆虫很容易受骗上当,自投罗网,也很容易滑进去。平时,为了防止雨水滴入,猪笼草总是把小兜子的盖子半开着,但一旦有猎物掉进小兜子,有所响动,它便自动合上小兜子的盖子,把昆虫关在里面,然后迅速分泌出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液,利用这样的“化学武器”杀死昆虫,并饱饱地大吃一顿“美餐”。仅仅只需要几个小时,食虫囊里的小昆虫就会变成一堆残骸。被这样分解的昆虫是猪笼草生长所需的氮素的主要来源。

瓶子草,原产北美洲,是一类著名的食虫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沼泽地、潮湿的田野或湖滨。瓶子草的叶子非常奇特而有趣,有的呈管状,有的呈喇叭状,还有的呈壶状,看上去好似各种形状的瓶子,瓶子草因此而得名。瓶子草的瓶状叶便是捕捉昆虫的“诱捕器”。瓶子的内壁非常光滑,并生有蜜腺,能分泌出香甜的蜜汁,以引诱昆虫上钩,瓶壁上还生有一排排尖刺般的倒毛,可以帮助捕捉昆虫,顶端有一片唇瓣。瓶子的底部盛有液体,这是瓶子草设置捕捉昆虫的“水牢”。当昆虫受到香甜味引诱前来吃蜜时,便爬到了滑溜的瓶口边缘,它想钻进瓶里以吃到更多的甜蜜,这时就会滑落到瓶底,掉进液体之中。如果掉进瓶底的昆虫企图爬出来,内壁四周的倒毛就好似卫士手中的长矛挡住了它的去路,使其无法逃生;如果昆虫试图飞出去,它的翅膀就去碰到倒毛或内壁,而又重新掉进液体之中。就这样,昆虫被活活淹死在“水牢”中;然后内壁分泌出消化酶,进行消化分解,再由薄壁细胞将分解出的氨基酸吸收。人们对瓶子草的瓶底液体来源十分感兴趣,过去一般都认为是积存的雨水。可是,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液体不是雨水,而是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即使在干旱之年,瓶底里也照样有液汁。有趣的是,在液体中还生存有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瓶子草分解捕捉到的猎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关于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现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这个奇幻莫测的世界还需要大家去发掘、研究。

同类推荐
  • 奥泊城的珍宝(人猿泰山系列)

    奥泊城的珍宝(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超级校园小卧底

    超级校园小卧底

    本年度最佳儿童校园奇趣小说。打造专属你的奇趣梦工场。哎呀,烦死了,数学老师的作业总也写不完!什么,教导主任又把今天的体育课取消了?呸呸,学校食堂的东西怎么会这么难吃?哼哼,我们才不是校长嘴里的笨瓜瓜呢!快把你校园里的烦恼告诉我这个超级大卧底吧!
  • 受气包的超级偶像

    受气包的超级偶像

    一个普通小女孩的成长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是周杰伦,有的是神探柯南,还有人的偶像是哆来A梦呢!你的偶像是谁呢?想不想知道受气包最崇拜谁?嘿嘿,故事就要从一个神秘的红皮笔记本说起了……
  • 塑造孩子品质的美德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品质的美德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本书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精灵战歌

    精灵战歌

    青云天绕春风寒,蓝云雨滴水漫漫。不知此时何事错。天已旦,望空山,森林迷糊水雾漫。小时不知大时愁,不时不知愁何有。春时无悲也无伤。《精灵战歌》是作者(陈重之)继《木塔传奇》和《漫长之旅》的作品。讲述了大雨哗啦哗啦地落下,化出一层薄薄的雨雾。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然而加肯村的烈酒客栈,却是灯火通明、一派狂欢的气氛。
热门推荐
  • 沧海深呼吸

    沧海深呼吸

    这本书,将会揭露一个古老而心酸的秘辛。话不多说,且看
  • 神谕之国

    神谕之国

    一朝醒来,身边的一切都变了。自己是已经死了吗?这里是哪里?异界?还是游戏世界?为什么自己这么菜!
  • 青青星辰,悠悠云

    青青星辰,悠悠云

    前世种种,以为早已在永生海中消匿……不想,两百年后又再次沉沦……青瀛神州的长青神女沉睡了两百年,苏醒后的命运又将如何改写?
  • EXO之那些年的青春

    EXO之那些年的青春

    EXO的路人粉,一个集团千金,一次偶遇他们的邂逅为了他们她愿意放弃接手公司,她爱他们,胜过爱自己。
  • 魔盗笔记

    魔盗笔记

    鬼魂,兽族。玄乎仙术和斗魔本领。远古时代,大地洪荒,兽族崛起,妖魔横行。敌人进犯,懵懂少年身陷战火,几经磨难,发誓成就一番霸业,为天下苍生而战................
  • 入秦

    入秦

    穿越至秦,她遇上两个人。一个是霸气逼人的流沙主人,一个是温润如玉的儒家二当家。在这场秦时大戏中,她是看戏人,还是早在最一开始,就已经变成了其中的“戏子”?
  • 所谓伊人,陷阱那边

    所谓伊人,陷阱那边

    当可爱女生遇见所谓的富二代,俗套的灰姑娘戏码再次上演,但是童话仅仅是童话,他们遇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陷阱!即使一切已经尘埃落定,阴谋的味道也未曾减退。
  • 反叛残妻

    反叛残妻

    古昔蹉跎,前世不瞑后世雕琢。杀人偿命,何况是血亲,萧娄惨遭五雷轰顶而死。魂转异世楚西,附身残破身躯,音哑且盲。再次横遭家变,无能独善其身。她心野,性狂,识实务度时局却一味给掌权人卖命。世人皆当她痴于武,不善权术。她只笑言,脑子不够好,再泥足深陷权欲中,不是找死。她甘愿做谋权者手中的刃,他们的棋子,被操控利用。世人迷糊,她再次笑说,棋中生主,何不当她是以武谋权,韬光养晦。(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巨兽农场

    巨兽农场

    我很喜欢《悠然农庄》这本都市经营流小说,但是起点的种田文很少有这种类型的,于是自己写一本来看看。互联网小地推李宇昊突然身负异能,能从梦中异界召唤出神奇巨兽。巨蚯吞吃垃圾,生产特种肥料,用特种肥料种植出来的调料作物香飘万里。巨蜂控制蜜蜂,酿造超级蜂蜜,这超级蜂蜜对人体具有种种神奇神奇的功效。李宇昊利用特种调料,开餐厅,送外卖,建农场,经营公司,一步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故事情节写得太详细,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发生过一样。
  • 寂殇痕

    寂殇痕

    爱情可遇不可求,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都是无悔的。他,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教会了什么是喜欢,但┄┄他,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爱情,但当我学会了他却┄┄他,相伴相随,保我,护我,疼惜我,但┄┄┄在不同时期遇到的爱情,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