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6200000018

第18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8)

在光绪生命的尽头,他也只能怪罪袁世凯,正是因为袁世凯背叛了他,才导致他现在受到如此的失败和耻辱,自己所珍视的改革计划才化为了泡影,被幽禁在瀛台,度过了二十三个月漫长的禁闭生活。当他躺在床榻,奄奄一息之际,他的遗言竟是让自己的兄弟莫忘他的痛苦,许诺定为自己找袁世凯报仇雪恨。

关于荣禄,光绪说道,荣禄会首先想到保护慈禧,去提醒慈禧太后,这是很自然的,情有可原。毕竟,自己本想将荣禄处死,本就不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任何忠诚。老佛爷对自己如此嫉恨,也能够理解,毕竟他确实密谋想要除掉她,只不过失败了而已。但是袁世凯则不可原谅,他口口声声说着忠诚于皇帝,愿效犬马之劳,却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背叛了他。皇帝对他恨之入骨,即使是在袁世凯当上了直隶总督一职,觐见时,皇帝也不愿意与他说话。

后来,光绪皇帝的兄弟,即摄政王遵守了当年的诺言,将袁世凯撤了职,令其整日活在惶恐与不安之中,也算是为光绪皇帝报了仇。正是这紫禁城中围绕在皇位周围错综微妙的点点人性,决定着宫中之人的命运。

注释:①八国联军进入京城,朝廷准备西逃之前,慈禧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

§§§第15章慈禧训政

光绪皇帝的统治生涯戛然而止,空留帝王之名,实权却掌握在慈禧手中。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年少轻狂和新思想,他不顾一切地反抗宫廷中的黑暗势力,但不幸的是,他失败了,就像当年同治皇帝一样一败涂地。

慈禧太后在同治宾天后成功掌权,垂帘听政,这一次她再次大获全胜,满足了自己的统治欲望。

光绪皇帝是她的亲外甥,慈禧不是没有给过他机会,她曾经身退颐和园,将掌握国家方向的船舵交到他的手中,但他偏偏要将国家这艘巨轮驶进多风暴的危险海域,将整个大清王朝置于危难之中,使得群臣纷纷上书,请求太后重新掌舵,这是光绪皇帝自己的过失,是天意,并不能嫁祸在慈禧头上。

二十三年前,同治皇帝因为恶习早逝,慈禧不得不随众愿,重新执掌政权;现在,光绪皇帝又愚蠢鲁莽行事,她重掌政权,谁也不能责怪。众人皆附和,称如此看来,上天的意旨就是让太后继续执掌政权。慈禧仅仅是给了他们一些微小的推波助澜,并不能够太过于细腻审视。

光绪统治虽已结束,与同治不同的是,光绪尚在人世(虽然他脆弱,独自幽居)。但是慈禧从来就不喜欢做事模棱两可,让结局似是而非。所以,自从这可怜的君主踏进关押他后半生的瀛台,慈禧便开始着手以中国正统形式为光绪的“龙驭宾天”和“下访九泉”做准备,紧锣密鼓开始重新选择幼帝,确保这新的幼帝年纪、家室及温顺脾性都必须让她能够长久地掌握政权。

然而,此时南方各省民众情绪暴动,且欧洲国家对光绪皇帝乌托邦式的改革幻想持有同情,随时可能会开展一些示威反抗活动,慈禧意识到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并严格按照礼节要求行事,才不至于将矛盾激化。十月初,整个京城流言四起,称光绪皇帝定活不过那个春节。

光绪皇帝沦为了宫廷的囚徒,已然丧失了希望,前途黯然,注定以悲剧收场。他深知自己劫数难逃,却又不得不扮演好傀儡天子的角色,每季装模作样地主持祭祀大典。八月八日,受到群臣要求,在整个朝堂之上,他带领朝臣在慈禧太后面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宣示了自己的彻底失败,承认了自己的无足轻重,认可了慈禧太后的最高权力。当天下午,荣禄率兵一队护送光绪皇帝从西苑走出,到月坛举办祭祀典礼。自从戊戌政变爆发,光绪失去了政权,像个木偶一样被慈禧太后控制着,举行国家的祭祀典礼。作为国家最高祭司,光绪意识到自己将要成为帝国的下一个牺牲品,这华丽的仪式完毕后,又要被重新关回那个孤寂幽冷、象征着耻辱的瀛台,想到这些,光绪皇帝内心该是多么的苦楚难堪!

接着,慈禧太后转而着手处理政事。虽说前几年退居颐和园,将国事交给了光绪皇帝,但是她处理政事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第一步必须采取的措施是向大臣、向整个世界证明,自己发动这样一场政变是正确的、正当的、完全有理由。她还必须除掉那些冒犯、反对自己的人,然后将自己的心腹安置在重要职位,围绕在自己左右。

中秋节时皇帝忧郁,遂太后准其出行数日。之后,慈禧太后下诏警告道,任何皇亲国戚,不管官居何位,如若存二心不忠于大清,都必须受其恶果。满族亲王若是出现任何不忠、谋反的风吹草动,都很难逃过慈禧太后的法眼,且一旦发现,太后必然严厉处置(就像载垣逆谋一事)。这一次,她下发了一道圣旨,称载澍贝勒?竟敢公然支持、同情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判处其终身圈禁宗人府。

此外,不幸的是,他还娶了慈禧的侄女为福晋,两人关系处得很不好。百日维新之初,他建议光绪皇帝彻底摆脱慈禧太后对政事的干预,却不幸被他的福晋听闻,报告给了慈禧太后。因此慈禧才采取了行动,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戊戌变法后,京城中人主要持两种观念。一种认为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之举利国利民,乃是好事;一种则认为慈禧太后及时发动政变将变法镇压才是明智之举。但是,京城中那些大小官员多是见利忘义之徒,政治倾向往往随着权力变动而左右摇摆。所以,整体来说,既然此时慈禧大权在握,民众当然更多地站在慈禧太后一边。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还拥有如俾斯麦一样的能力和手段,在引导公众意向一事上很是在行,她派太监们到酒肆茶坊里去传播谣言,诋毁光绪的种种昏庸无道,无端迷信西法,甚至谋害太后,以此渐渐争取到士大夫和文官的支持和同情,舆论皆以皇帝为非,以太后再次训政为是。

慈禧再三强调,光绪皇帝未尽孝道,竟然密谋想要杀害自己年迈的姨母(在正统的儒者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此外,光绪皇帝得到了外国人的同情和支持,仅此一点,他在激进的中国人眼中就应该受到谴责。最终,众人皆认为光绪皇帝缺少判断力和自控力,而慈禧太后重新掌握政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完全合情合理。就连那些原本认为在光绪皇帝的改革变法中看到了新的时代曙光的外国公使也逐渐地接受、认可了这样的观点。

这些外国使官的外交政策很娴熟且灵活多变,总是选择那些阻力最小注释:①很有趣的是,这位满族贝勒在1909年1月被皇帝的兄弟,即现任摄政王释放,并在同日任命其统帅一支八旗兵。同日,摄政王免去袁世凯的直隶总督一职,对于爱新觉罗氏来说,如此针对叶赫那拉氏的举措实在大快人心。的政策(特别是当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政策时),或者接受并宽恕既成的事实。因此不久后,他们的官方态度,包括英国的态度全部发生了转变,从敦促光绪变法,瞬而谴责光绪皇帝改革维新,称其操之过急。而1900年始,慈禧太后实行新政变法,这些外国人再次调整政策,转而支持,称慈禧新政是大清王朝即将来临的复生之举。

1898年6月,英国外交部长看到了光绪皇帝的变法诏书,认为“大清朝终于认识到必须开始彻底进行改革了。”?十月,主要变法人士康有为逃脱了慈禧的报复,被上海的英国使馆救下,由英国战舰护送到了一个英国殖民保护区(这就给人错觉,认为这是英国或出于人道主义,或出于自己的利益,积极地参与、干涉中国的发展大业)。

之前众人纷纷采取权宜之计,现在则开始逐渐承认这样的事实,即“慈禧太后以及满族权贵因为担心变法危及他们的利益及安危,认为改革变法危及到了满族的统治!”?两个月后,和平及友好时期到来,在这样的时局下,克劳德·麦克唐纳先生告知索尔兹伯里的侯爵,称七位外国公使夫人此前收到了慈禧太后64岁大寿庆典的请柬,而且亲自参见了慈禧太后,称慈禧太后“给人印象颇佳,对客人周到热情,且温和文雅。” 在这次大寿庆典上,傀儡皇帝被迫按照礼节与所有女士一一握手。就这样,改革大幕徐徐落下,变法这场闹剧终于谢幕,所有相关人士几乎皆对如此的收场颇为满意。

然而,不久之后,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外交大臣,听闻各地流言四起且日渐盛行,流言称“慈禧太后将要对光绪皇帝采取极端手段”?。惊骇之余,他们提醒清政府,切不可做出任何令英国感觉不妥或不体面的过激行为。总理衙门知道,若光绪皇帝莫名其妙突然驾崩,定会令各国使馆大吃一惊,继而对清政府产生怀疑抑或不满。人们茶余饭后闲谈中乃至媒体中都报道了英

注释:①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266。

②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401。

③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426。国大使馆对此事的干预,得知外国干预,中国民众很愤怒,称这纯属中国的国内问题,且在中国,这样的先例举不胜举,断然不容外国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在满族人看来,光绪皇帝接受了西方新奇观念已经是违背祖制的大罪,现在他又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同情,不仅是满人,就连汉人也开始憎恨他了。

此事的风波很快便平息了,举国上下重新回到往昔的生活轨道,慈禧太后再次掌舵大清朝,人们不仅满意甚至还稍稍欢喜。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戏剧化的废黜光绪皇帝一事,京城之中,人们乐此不疲地传播着流言,说光绪皇帝蓄意谋害慈禧太后,现在则仅仅将他幽闭瀛台,这样的惩罚与他所犯罪行相比实在太过轻微?。文人学士也纷纷撰文谈论此事,肆意将光绪皇帝和唐朝(公元726年)一个谋杀太后的皇帝作比。

舆论形势对光绪皇帝甚是不利,因此,人们预测光绪皇帝即将不久于人世,然而民众对这样的传言竟然不以为然,仿佛这件事本就无足轻重。毫无疑问,不管这件事在南方民众看来多么严重,或者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在北方,民众几乎很少谈论此事。眼看公众的心态已经摆平,已经掌控舆论优势,慈禧太后随后便以一个受害者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圣旨,称天子得了重病,话中既没有表现出惊讶,也没有表达丝毫的担忧挂念。

众人认为,慈禧太后最终同意派出各省名医来为皇帝看病也只是迫对

礼节不得已为之。诏书中称:“自四月以来,朕即觉违和,至今日病势未能轻减。”此诏书形式上宣告了即将废黜光绪皇帝一事,而众人对此反应迥然各异。

那些被慈禧诏去为光绪皇帝看病的医生中,有一位名医名叫陈莲舫。多年来,此人被誉为中国最有名的医师。以下是他提供的当时在京城的经历以及他对自己职责本质的描述,他将这些提供给了《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注释:① 这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官场之道的一个例子:上海道台要求英国领事馆协助抓捕康有为时,毫无犹豫地称光绪皇帝已经驾崩,是被康有为弑杀。(1899年一号中国蓝皮书,编号

401。)并发表在了报上。其文选译如下:

朝廷下旨,召集各省总督及巡抚选派当地名医前往京城为皇帝看病。江苏巡抚乃选送名医陈莲舫入都,不得延误。对此职务丝毫没有兴趣且深知此职乃公职,无报酬,对陈莲舫这样一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医者而言,进京为皇帝诊治实非易事。但是此乃皇差,不容推辞。收到巡抚送来的六千两白银,作为此次上京的盘缠和职务的报酬,他将家中店铺交给两个可信的随从(或学徒)看管,即刻亲自上京到军机处报到。踏进军机处之门,陈莲舫发现此时已有三位其他地区的名医等候于此,随时恭候皇帝召见。法国使馆的医生德对福已经为皇帝作了诊断且他对天子症状的诊断成为外国公使的谈资。对于这位法国医生的诊断及建议疗法,陈莲舫甚是鄙夷。而他本人为皇帝所开药方所用乃是中世纪作家在历史小说中描绘的欧洲医师所用之语言。陈所开案,先言皇帝之气体热度等,又述呼吸器病已十余年,又言发热则由于身虚心劳之故,方药则系饮片数种及调养身心之故,他所言更适合中国而非英国读者。不管如何,就他所言,皇帝病症在于呼吸器官衰弱所致,已十余年,发热则由于身虚心劳之故。陈离京之前(约十一月中旬),光绪皇帝烧已退,且病情得到改善,但是皇帝病情严重,事关重大,陈莲舫意脱身将职责留给年轻的同行,他于是贿赂太监高官,侥幸逃脱。当被问及皇帝病情是否严重时,陈莲舫回答晦涩,称若皇帝撑到春节,次年春天,皇帝的身体就会逐渐恢复,有望彻底痊愈。

陈到京后数日,即由军机处一官员传旨上殿觐见。皇帝及太后正于大殿南侧的偏殿等待。这次的会见过程展现了这个中部帝国统治者的威严,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内部政策的绝对保守性。陈叩首,跪于下,太后与皇帝对坐,中置一矮几,且整个会谈中,皇帝与太后两人一直相对而坐。皇帝面色苍白无华,有倦容,喉间有痰,头似发热,形容瘦弱,鼻如鹰钩,据陈意,颇类一西人。太后威仪严整,一望而知为有权力之人,似极以皇帝之病为虑,小心看护貌若慈母。旧时医官不得问及皇帝病情,太后乃代述其病状,皇帝时时颔首或说一二字,以证实之。殿庭之上惟闻太后语音,陈则以目视地,不敢仰首,闻太后命诊脉,陈才始举手切帝脉。身仍跪于地上。据言,实茫然未知脉象,虚以手按之而已。诊毕,太后又接着陈述病情,言,帝舌苔若何,口中喉中生疮若何,但既不能亲视,则亦姑妄听之而已。太后语毕,陈遂叩头谢恩而退,又以病案及其治理调护之法,上呈军机处转奏于帝。其所开药系饮片数种及调养身心之故。?

陈莲舫的预言果真成为了现实。皇帝活过了春节,渐渐地恢复了体力。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担忧外国使馆介入此事,才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保住了光绪的性命。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慈禧已经意识到南方各省群情愤怒,不服从自己的统治,认为当前的权宜之计是要平复这些怒火,而不是报复光绪,再惹事端。

政变中,慈禧太后处死了几位来自广东的改革者,两广地区人士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排满情绪。这些暴动的南方民众非常愤怒,大声谴责满人及他们的所作所为,这时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叛乱暴动。

在中国,任何消息传播都极其迅速,不多久,消息便传到了南方民众耳中,称皇帝性命危在旦夕,年末将是光绪皇帝宾天之时。由是,全国各地的抗议和警告之言如同雪花般从四面八方飞落京城,有些是发到各个部门,而有些是直接发到皇帝手中。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国大艺术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华丽苍凉逆流而上: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是一本历史随笔集,讲述了二十三位民国时期传奇女性的跌宕的情感经历。本书从男女两性关系入手介绍民国那些女子,这也是大众最感兴趣的所在,加上作者清秀淡雅的文字,使这些民国杰出女性真实而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仅在读她们的“往事”,更会从湮没已久的传奇里,体验到自己在今世的情爱悲欢,会在某段感情里,想起书里的某个人,某句话。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鬼道门

    鬼道门

    一鬼难成形,二道流半云,三门驻高殿!———————————————一个亲身经历的奇闻怪事,讲述着一篇实文录......一件象征着道教法器,意外流落柳树村,故此引来几大门派明争暗夺,柳树村遭陷一场浩劫之中。鬼血铜魃棺,行走纸扎人,造畜尸人,等种种诡异事件。谁能拯救苍生,谁能约束天劫?
  • 主角大帝重生开局婴变期

    主角大帝重生开局婴变期

    天道大帝遭好友陷害,轮回转世,用一世去明白情。寻父母,找老婆,一代天道大帝重回巅峰。
  • 青弦:相识相知相惜

    青弦:相识相知相惜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唐冰儿转学来到A中后,发现很多事情都在变化。与她们相识相知相惜是唐冰儿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快穿大佬崩人设后浪飞了

    快穿大佬崩人设后浪飞了

    云迢沉睡一万年后,宿敌小弟们都死了,她成了个光杆子神,还是随时蹬腿翘辫子那种。为了活着,只好开始祸害……咳咳,快穿。毛团:大人冷静,人设不能崩。“哦……”云迢丢下鼻青脸肿的男主:“已经崩了。”毛团:……等等,大人你在做什么?!云迢看着那崩掉的位面……握了握爪子。冷静,别慌,小场面,本尊稳得一批!斯文俊美的黑衣天道勾起嫣红薄唇,开始拨打算盘:“共损坏125个位面,二一添作五,算521个,现偿还是记账?”云迢……缓缓打出个问号。“现偿是今日成婚,记账是明日成婚。”云迢冷不防被锢进怀里,身后人已换了一身红衣:“迢迢选现偿,那便……”云迢眼前一黑被拖进了婚房。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耳畔声音低沉迤逦,若陈年老酒醉人不倦:“晚了。”
  • 末日之龙神召唤

    末日之龙神召唤

    末世下的地球,变异兽横生,人类越来越难以生存,看家族弃子,意外得召唤系统,纵横世界。这里有都市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有玄幻的玄妙神奇,有网游类的生物等级,更有系统流的无限召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覆长生

    覆长生

    穿到大争之世,殷姮一心只想回家。但在寻找回家之路的过程中,她逐渐揭开这世界背后的神秘面纱。山神河伯,兴风作浪;蓬莱瀛洲,杀机暗藏。诸侯以庶民为草芥,仙人视众生如蝼蚁。海外青山,人间大梦,何处寻归路?何处覆长生?
  • 笛声残

    笛声残

    每个少年的心中,都有一片江湖,江湖里有武,有侠,写出来做出来,便是胸中一腔气。这股气里,有年少的轻狂如屠龙的热血,有世道的阴暗人心的叵测,更有那心心念念不忘的侠客出手一刀,云破月来。
  • 未来二次元世界

    未来二次元世界

    在未来世界,人类追求绝对的自由和极端的享受,地球体系面临全方位考验,资源的枯竭,科技的进步,生存空间已经掌握在所谓的少数精英手中,机器已经全面代替了人类,各种势力也在侵蚀着政府权力,最终导致全球的“春秋”时代…
  • 永生玄皇

    永生玄皇

    玄,冥冥中最为神秘的存在,玄力,天下武者为了它,莫不是耗尽一生的精力,然唯有大成者才能窥伺其中的奥秘。玄力通天,造化改命,叹永生,这是每一个武者最大的心愿。玄体、神念、悟道方为武,王人、至人、圣人才造化,三尊叹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