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600000016

第16章 《子路》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原文】

子路曰:“卫君(1)待子而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xi,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o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评析】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u,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ang,背婴孩的背篓。

【评析】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虽多,亦奚以(3)为?”

【注释】

(1)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2)专对:独立对答。

(3)以:用。

【评析】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评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1):“善居室(2)。始有,曰:‘苟(3)合(4)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

(3)苟:差不多。

(4)合:足够。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1)仆:驾车。

(2)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评析】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罚的必要手段。这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原文】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评析】

上一章孔子讲,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达到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同样,王者在实现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间,也不能排除刑罚杀戮手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原文】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评析】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做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评析】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做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原文】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u。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评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证:告发。

【评析】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这在今天当然应予扬弃。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e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a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2)狷:音juan,拘谨,有所不为。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1)。’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2)子曰:不占(3)而已矣。”

【注释】

(1)巫医:用卜筮为人治病的人。

(2)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

(3)占:占卜。

【评析】

本章中孔子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原文】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原文】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绝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1)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

(2)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

(3)器之:量才使用他。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但小人就不同了,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并不多见,而此类小人则屡见不鲜。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i,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i,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原文】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讲了教练百姓作战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对军事手段解决某些问题。他主张训练百姓,否则便是抛弃了他们。

同类推荐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传习录(中华经典藏书)

    王阳明是明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并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传习录》是王阳明门人弟子所记录的王氏讲学言论及其答友人、弟子的论学书信的汇编,包含了王阳明思想的哲学体系及基本主张,是研习王阳明心学的最基本的作。其与孔门的《论语》相似,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对《传习录》原典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解读,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人生智慧,从各个角度阐发蕴藏其中的真理,以便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传习录》中所包含的智慧,从中获得熏陶和启迪。
  • 修好你的包容心

    修好你的包容心

    什么是真正的包容?我们应该包容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拒绝包容?不懂包容的人会有怎样的痛苦?包容会为我们带来哪些奇迹?我们如何做到包容?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热门推荐
  • 超级龙脉至尊

    超级龙脉至尊

    历上第一天赋降临,觉醒本命青焰,修《百脉霸体诀》,拳破万敌,怀卧红颜。燃焚世之炎,铸不灭之体,踏伏仙血路,登临绝巅!!
  • 终究忘不了你

    终究忘不了你

    李玟一直都是觉得自己在生活底层活习惯了,没有想到自己身上有着和林菀熙一样的异能?林菀熙,上帝的宠儿,天使容貌魔鬼身材,贵族气质,集万千宠爱集一身。林菀熙冷漠,林菀熙无情,底层生活,上帝宠爱。小时一个俊美无比的男子,打破了她一直波澜无惊的心,是那个冷漠高傲但是有勾人心魄的男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学生会长是谁?是她李玟!一张小家碧玉的脸,一身贵族的气质,手上那薄薄的老茧解释了她的努力,她不是天才,不是宠儿,所以,为了瑓零夜,飞蛾扑火那又怎样,她李玟,爱他。4号跟着林菀熙,只是遵从BOOS的意思,一切都只是要保护这个柔弱的大小姐。一次走散,他看到了一个影响他一身的人,李玟!
  • 商巫

    商巫

    穿越成为商朝第一女巫祝,时而扮演神使普济苍生,转瞬又成魔鬼大开杀戮,在王权与神权的纷争中夹缝生存,人心如雾里看花,她,看不清帝王的心,更猜不透陪伴身边的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女主帅翻天

    这个女主帅翻天

    【爽文】【团宠】【微异能】【架空】【学霸】【1v1】时葚,本是京都七大世家之一的世家千金,却因从小患有交流障碍,天生异瞳,被家人视为不详之物。世人却不知,时家传闻一直在养病的时家七小姐,天生异能,智慧超群,更在被放养后,身披各种马甲。直到,失忆前三个月,遇见霍家那位骄傲到极致的三少,孤独、骄傲,毒舌到极致,连家人都不敢招惹到霍家三少,从此心里住了那个第一眼见时,便身插各种管子,脸色发白到仿佛瞬间就会倒地不起的倔强、坚强的女孩。霍聘:“我这辈子,只喜欢葚葚,其他人的死活跟我有何关系。”时葚:“原来,失忆后,我也会再次喜欢上你。”有人说:“霍聘你这么骄傲,又怎么看上时家那个怪物七小姐的。”霍聘灿然一笑,眼神却宛如化冰的利剑:“她就是我的骄傲。”“而你们,愚蠢至极,所以看不见葚葚的好。”从此以后。世人只看见,那个凶神恶煞的时家七小姐,竟每每都靠在霍家三少肩上,平静悠然,幸福得让人眼馋。
  • 初唐秋月

    初唐秋月

    风起兮,风起兮。吹散再别离成诩,拥江山,空留身前身后名。风起兮,风起兮。巍巍朝堂满风雨。云烟洗、空对忻、谁人却知权谋戏。战火起,硝烟急。铮铮儿郎披铁衣。········唐高祖李渊登基称帝前夕、一个男丁降生于大兴(长安)城中、这个男丁原本不应该出现、但是终究还是将原来的历史扭曲的面目全非········
  • 才下眉头上了心头

    才下眉头上了心头

    16岁的夏天,阳光正好,清风微拂,你从我眼前走过,从此,我心上便刻下了你。17岁的春天,我像是笃定了一样,你会再出现在分班的门口,于是我拼了命的读书,只为余下青春,都有你。18岁的冬天,卷子太多,需要背的书也太多,我以为忙完这些,余生都可以是你……28岁的夏天,有人问我初恋是什么,我看了眼天上漂浮的白云,微风恰好吹过,我说:“就像夏天的可乐,冬天的奶茶……”
  • 艾教主的桃花劫

    艾教主的桃花劫

    冷艳高贵的艾教主拥有着庞大的后宫阵容,看她如何采尽天下艳桃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杀手:倾城狂妃

    绝色杀手:倾城狂妃

    她是23世纪的第二杀手,却成了潮夕国人人皆知的废物,当她成了她,势必要成为最耀眼的存在!不就是穿越嘛,正好拐个美男溜之大吉!不就是太子嘛,谁想要谁拿去,我不要!话说…这个一脸萌相的真的是神兽九尾灵狐?一只紫貂也敢称是紫狼?算了算了,只要能安然度生,这也无碍。等等,当她要俯瞰天下时,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妖孽又是谁?他不听命于人,却对她唯命是从。他不会甜言蜜语,却偏偏对她温柔。当他遇上她,势必会成为强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