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5200000026

第26章 中医的忧思(1)

戏说健康就是亵渎生命

2010年初,市场上绿豆等杂粮一路涨价,有的甚至比猪肉还贵。据说,这与一本养生书有关。

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张悟本所著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遥遥领先。作者介绍了大量食疗偏方,声称可以治愈疑难杂症。结果,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患者不再相信药物,纷纷找这名“专家”开食疗方。据报道,其挂号费高达数千元,而且一号难求。

张悟本为何这么“火”?答案是:观点新颖,颠覆传统。例如,抽烟不是得肺癌的原因,吃辣椒才是得肺癌的原因;不要喝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

遗憾的是,这些所谓“颠覆传统”的观点,几乎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医学证据,甚至严重违背科学常识。例如,抽烟导致肺癌,这是全球医学界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倘若“吸烟不致癌”和“辣椒致癌论”真的流行起来,不知会误导多少人。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升温,健康科普逐渐偏离正轨,走向娱乐化和商业化,导致谬种流传,怪论连篇。打开电视,冠以“太医”、“美国博士”、“中医世家”光环的专家学者轮番上阵,纷纷挑战主流,竞相颠覆常识;走进书店,健康养生类图书琳琅满目,各有各的“秘方”,观点到处“打架”。而在这股疯狂的热潮中,谁能吸引“眼球”,谁能迎合受众,谁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养生科普讲坛成了鱼龙混杂的“名利场”。

“戏说”养生之风愈演愈烈,暴露出新闻出版界的浮躁之风和逐利冲动。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出版社为了多卖码洋,纷纷把目光瞄准健康养生。一个江湖郎中,只要口才好、能“忽悠”,就会被选为“千里马”,经过策划包装,闪亮登场。由于急功近利,部分新闻出版工作者放弃了“把关人”的责任,既不严格审查节目内容,也不认真核实作者身份,把一个个冒牌“专家”捧得大红大紫。事实证明,很多“养生明星”都存在虚构身份、伪造学历现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机制,一些新闻出版工作者仍在盲目“造星”,导致怪论受追捧、科学受冷落。

“戏说”养生泛滥成灾,也暴露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反应迟钝和管理缺位。很多江湖郎中打着“专家”旗号,大肆推销错误观点,甚至非法行医,误人性命。对此,有关部门竟然听之任之,无动于衷。事实上,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健康科普动态,卫生部门理应敏感地作出研判。一旦发现歪曲科学、误导公众的观点流传,应及时组织专家予以驳斥,发出权威声音。失语就是失职,如果卫生部门总是沉默,必将导致公信力丧失。记得几年前,《无毒一身轻》的作者林光常叫嚣“牛奶有害”,在公众中制造知识混乱,卫生部就组织了几十名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专家予以澄清,捍卫真理和常识,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一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在影视剧中,“戏说”历史虽有争议,但毕竟无伤大雅,观众至多一笑了之。然而,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任何一个观点的提出,都必须有确切的科学依据。人命关天,健康无价。“戏说”健康,其实就是亵渎生命,或者说是拿生命开玩笑。因此,对于那些靠贩卖医学谬论谋财害命的“山寨专家”,不仅应该彻底“封杀”,而且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代中医在哪里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百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有名无实。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药方因此失传。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面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现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奖牌也有中医的一半

2008年北京奥运会落幕了。在赛场上,有的运动员摘金夺银,大显身手;也有的运动员因伤退赛,留下遗憾。

其实,一个运动员能够获得奖牌,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的天赋和努力固然是主要的,但是,外部因素也举足轻重。例如,运动医学的“保驾护航”,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凡运动员,少有不带伤病的。因为竞技体育的运动量超出一般人的生理范围,运动员难免会付出伤病乃至残疾的代价。竞技体育越进步,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差距就越微小。运动员只有挑战生理极限,才能“更快、更高、更强”。而运动医学的出现,正是为了让运动员以最小的健康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应该说,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离不开运动医学的有力保障。运动员创造的奇迹,往往也是运动医学的奇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代运动医学发源于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运动医学尽管发展迅猛,但仍处于“跟跑”阶段。在运动场上,跟跑并非坏事,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跟跑者往往能超过领跑者,后来居上。但是,在医学上,跟跑并不值得欣喜,因为领跑者往往占据着人才和技术高地,最终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跟跑者如不另辟蹊径,或者出奇制胜,是很难超越的。

那么,中国运动医学的出路何在?只有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使之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医学体系,才能独树一帜。

当前,西医运动医学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医运动医学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实,中医运动医学自古有之,它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是一门“早成而晚熟”的学科。例如,中医的按摩、针灸、正骨、正脊等疗法流传千年,对于运动损伤等疾病疗效独特,集中体现了“简、便、验、廉”的优势。但是,这些“中华绝技”往往被排斥在“主流医学”之外,有的被视为“雕虫小技”,有时甚至被视为“伪科学”。这种狭隘的观念,成为中医发展的羁绊。

其实,中医是中华民族独创的科学体系,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把中医的创新潜力发挥出来,不但不会影响现代医学的进步,而且还会成为中国人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这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打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无论中医西医,目标都是维护人类健康。让中西医携手同行,完美融合,将是中国未来医学发展的新坐标。

谁说良药须苦口

最近,一位朋友用中药调理身体,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汤剂。服药一周,颇有起色。恰在此时,公司派他出国。如果停药,势必前功尽弃;如果带药出国,煎药成了难题。正在犯愁之际,北京国医堂给他推荐了中药配方颗粒,令他喜出望外。

原来,这种配方颗粒是把每一味中药分别进行“全成分”提取,浓缩成颗粒。病人来抓药,有几味药,就配几种颗粒,分装成小袋,如同速溶咖啡,无需煎煮,即冲即饮。

“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一喝一大碗”,这曾是中药给人的印象。面对苦涩的黑汤,不仅外国人觉得“像垃圾一样难闻”,就连中国人也难以下咽。其实,“良药”未必非“苦口”,“可口”未必非“良药”。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使喝中药像喝咖啡一样简便,为中药走向世界开辟了新思路。

当然,也有人不认可中药颗粒配方。他们认为,自古以来,中药汤剂就是熬的,一旦变成颗粒,还叫中药吗?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人之所以采用砂锅熬药,主要是限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中药提取技术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呢?从“熬”到“冲”,从“苦口”到“可口”,中药的形虽变,神犹在。这正如古代中国人穿长袍马褂,今天穿西装革履。服装变了,但中国人并没有变成“洋人”。

其实,关于中医药的变与不变,中医界一直存在争论。一种观点是,中医只能靠号脉、开方等传统手法治病,不能采用核磁、CT等现代化设备,否则就是“中医西化”、“丧失中医特色”。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医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吸收一切现代科技,才能避免被淘汰。

那么,中医药究竟该不该变呢?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任何科学都有一个陈旧周期,不可能永远保持先进。纵观西医的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和现代科技进步紧密结合。最近几十年,西医所增加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几乎超过了上个世纪的总和。可见,一个进步的医学体系,应该是开放而兼容的。一门科学拒绝发展和创新,必然会停滞和倒退。如果中医只会鹦鹉学舌一样重复古人,则永远停留在古人的水平上。

长期以来,中医不仅基础研究严重滞后,而且应用研究也步履蹒跚。很多人虽然喊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口号,但实际上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由于中医缺乏科学界的同盟军,导致中医研究难以步入现代科学轨道,这也成为中医的一大“软肋”。眼下,具有现代知识背景的新一代人和祖辈父辈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阴阳虚实之类的理论,也不再愿意吞下又苦又涩、成分不清的中药,更不会接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解释。如果中医界还在死守“以不变应万变”的教条,吹嘘“西医有的,中医早就有;西医没有的,中医也有”,或者“未来的医学是中医而不是西医”,那就属于无知的狂妄。

时代在变,中医“变亦变,不变亦变”。只有摆脱“姓中姓西”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中医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如果死守古训,不求创新,终将沦为博物馆里的“古董”,或者历史课本里的“遗产”,令后人扼腕叹息。

医生成了“铁路警察”

近日,一位朋友因吃海鲜,身上起满红疹。到了医院,内科医生开了抗过敏药,一周仍不见效,便建议他到血液科。血液科医生检查之后,排除了血液病,建议他去皮肤科。皮肤科医生无法确诊,怀疑是脉管炎或者其他血管病变。无奈之下,他只好求助中医。结果,三副中药就痊愈了。

为什么三名西医治不好一个皮疹?原因就在于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其实,人本来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彼此关联,而非孤立。如果一个医生只面对一个器官,难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想起一个笑话。有一名牙医,第一次给病人拔牙,非常紧张。他刚把臼牙拔下来时,不料手一抖,牙齿掉进了病人的喉咙里。医生说:“非常抱歉,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你应该去找喉科医生。”当这个病人找到喉科医生时,他的牙齿掉得更深了。喉科医生给病人做了检查后说:“你的病已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你应该去找胃病专家。”胃病专家为病人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已掉到你的肠子里了,你应该去找肠病专家。”肠病专家同样做了检查后说:“非常抱歉,牙齿不在肠子里,它肯定掉到更深的地方去,你应该去找肛门科专家。”最后,肛门科医生用内窥镜检查了一番,然后吃惊地叫道:“啊,天哪!你的这里长了颗牙齿,应该去找牙科医生!”

也许,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弊端。虽然学科林立,但相互割裂,病人被视为工业流水线上的机器。由于专业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医生们往往画地为牢,困守在各自的小天地内,视野越来越窄。所以,有人虽然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只要跨出圈子半步,就成了外行。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疾病,很容易造成误诊,使病人处于住院和出院的反复循环中,既耗费金钱,又增加痛苦。所以,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指出,专精必须辅以大眼光、大思维,否则就可能陷入所谓“专家的峡谷”,有深度而无广度。

应该说,专科化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步,它推动了医学对人体微观和局部的认识。但是,由于疾病和病人日益分离,医学在微观上越来越清晰,在宏观上越来越模糊。在每一个局部,医生都在追根究源,力求把疾病还原到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但在整体上,病人被分割为支离破碎的零件,不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人,绝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局部病变的消除,并不等于整体状况的改善。可见,医学专业的过度细分化,已经影响到临床决策的最优化,逐渐成为医学进步的障碍。

同类推荐
  • 作家笔记

    作家笔记

    本书中处处皆是敏锐的观察、自传性的笔记,以及毛姆很多杰出作品的萌芽。《作家笔记》是我们对于一位伟大作家的活跃的心灵,得以进行令人愉悦的窥探的特别的窗口。
  •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

    《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位列“二十五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终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鉴,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为此,本书精选了《史记》中的精华篇章,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解原著。《一本书读懂史记故事大全集》文字精练,语言生动,图片精美,以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
  • 张枣随笔集(增订本)

    张枣随笔集(增订本)

    《张枣随笔集》是张枣的学生颜炼军在201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整理修订,并新编入一些后来发现的张枣的散佚文稿而成的修订版图书。在此修订版中,编者将之前版本中发现的错讹之处加以修改,并增加了一些篇幅,对作品的体例做了新的编排,因而使文稿的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合理,阅读也更加方便。
  • 我读2

    我读2

    本书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对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打磨,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递给读者。
  • 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索漠城的箍桶商老葛朗台吝啬成癖,靠着精打细算和贪婪搜刮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豪,平日里却舍不得花一个钱。他的天真纯洁的独生女欧也妮·葛朗台从小生活在父亲的专制下,不能多吃一块面包、多点一支蜡烛。一天来自巴黎的堂兄弟查理突然到访,老葛朗台得知查理家中破产后对他不屑一顾,欧也妮却对查理产生了同情和爱慕,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资助查理出国经商,事发后遭到了父亲严酷的处罚。金钱无法使人长生不死,几年后爱财如命的老葛朗台撒手人寰,欧也妮一下子成为了千万家产的继承人,当地人争相向欧也妮求婚,欧也妮只盼望查理的来信,可等待她的却是查理无情的背叛和抛弃……
热门推荐
  • 精灵公社

    精灵公社

    目·奇泽F,四大魔法师雷神法师F字家传承弟子。古老的魔法之术雷电在他的身上辗转着命运的匪夷,【精灵公社】第二之家。灵魂交接处,他看到了自己。是什么人?为何会利用如此手段破坏自己身边的一切。相同的面容,失去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失支离破碎的袭来。零碎的记忆找不到任何的根据,无法相信那是曾经的自己。否认,让目·奇泽F陷入奔溃边缘,龙凤传承。他的力量来自于龙凤爪下的雷电之珠。代表着自我的正义,毁灭一切所谓的黑暗。看失忆少年目·奇泽F再续魔法传奇的辉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似魔非魔

    似魔非魔

    云灵大陆,开云国皇城内,某天的深夜,一团神秘的蓝光,一篇神奇的法决,让一名普通少年的一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自此,一篇富有奇幻色彩的画页也悄悄的摊展开来……练气,筑基,结丹,一路走来,这名少年将会经历怎样惊心动魄的修炼历程呢?慢热书,不喜欢的慎入!(云灵大陆不会呆太久,希望能坚持看下去...)
  • 了不起的幽灵巫师

    了不起的幽灵巫师

    生活在骏马身边的提灯幽灵,蛰伏在屋檐下的石像鬼,隐藏在身边的古代怨魂。你发觉这个世界真实的好似不像是真的,巫师会告诉你这个世界确实不是真的。
  • 你是上天赐的酒

    你是上天赐的酒

    她:超拽超高冷他:超A超霸气她跟他的遇见,她的变化
  • 穿越之是凤是凰

    穿越之是凤是凰

    一朝胎穿,她成了最受宠信的王爷之女。为了七个未知的任务,她决定女扮男装离家出走。她究竟该怎么做?只要时间的车辙仍旧转动,她就无法确定自己下一秒会身处哪个世界。她无法许诺,因为这样缥缈的她能许下什么呢?
  • 一世温阳,苏鱼足以

    一世温阳,苏鱼足以

    新文已发,《绝世风华,殿下无绛》。小学,他们是同桌。初中,他们是同桌。高中,他们还是同桌。“她是我老婆,谁敢欺负她!”苏鱼自认识温阳那天起,就成了温阳的人,她很是厌烦。然而,当他和别的女生走在一起时,她竟然那么嫉妒。
  • 侠警

    侠警

    一场意外,让李少锋的体内多出了一个马上就要翘辫子的星际大盗的灵魂,四十八小时后,大盗的灵魂消散,给李少锋留下了满脑子原本属于孤盗长风毕生心血的庞大信息库。一套激发人体终极潜能的激潜体术,让原本身体瘦弱的李少锋开始了急速的蜕变。与此同时,为了找出那场意外的幕后黑手,李少锋开始了由一个学警开始的飞速成长!
  • 重生之无尽杀戮

    重生之无尽杀戮

    魔界入侵的危机全面爆发,林逸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内心不完整,惨败于魔主之手,于是决定背水一战燃烧一身修为重生到300年前。却曾想重生之后的身体却是全身筋脉堵塞知道遇到了林逸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奇遇。林逸能否在300年后战胜魔主一切尽在《重生之无尽杀戮》新人新书欢迎点击收藏推荐来者不拒
  •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重生小厨娘:将军,有礼了

    前世遭渣男哄骗蒙蔽,她在新婚之日逃走,却被卖入青楼。好在上天垂怜,令娇俏小厨娘一朝重生。做大厨、开酒楼、斗极品、虐渣男,走上致富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