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4600000002

第2章 楔子

上海传奇上海,当然是一个传奇。

一个1843年开埠的荒滩,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了远东最大的城市。现在,它的传奇仍在不停演绎。揣想曾经的上海,浦东这个陌生的荒滩,似乎是在一夜间,就崛起为熔金之地,销金之窟,夜空中显影的五颜六色的聚光灯,光柱中矗立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塔,金碧辉煌。这是你不得不惊叹的上海。

这是一个平面化的艳俗上海。耀眼辉煌的灯光,掩盖了无数旧上海的浪漫,匆匆奔忙的脚步,踩碎了凌乱泛黄的记忆。有人说,上海在分裂,“分裂成一个古典的上海和现代的上海,分裂成一个虚幻的上海和一个真实的上海”。虚幻的上海沉浸在黄浦江波光粼粼的碎影流年里,波光倒影映出的是似幻似真的月份牌美人,人潮汹涌的“大世界”,万方杂处的“黄金大舞台”,结实阴凉的石库门房子,欧陆风情的古典建筑,和好莱坞同步上映的影片,一张张白金唱片,一桩桩绮色流言,伴奏着黄浦江上日夜不息的嘶鸣汽笛,人声鼎沸的交易所里,交易员声嘶力竭,汗流满面,高墙掩映的树影中,丝绸扣短打扮的“白相人”,抽着强盗牌香烟,烟头明灭,翕张着江潮气息,黑暗中不时响起的清脆枪声,和奔逃的身影,伴奏着霓虹翠绿的舞厅里,狂醉的红牌舞女将晶莹的高脚酒杯打碎一地……“迪昔辰光格上海啊!”老辈的上海人,远隔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他们人生的回味里,总有那么一句意味深长的感喟。那拉长的声调似乎有着绵软的粘力,将旧上海的珠光宝气与繁华胜景,软红十丈与郎情妾意,一一拉到你的眼前,让你的回忆,哗哗地流淌。而真实的上海,是一个初上T台的生硬model,有点生疏地再度摆弄着挑逗的身姿,吸引着台下的淘金客。上海,仿佛是几段截然不同的故事拼接起来的蒙太奇。

常说的是“老北京”和“旧上海”。说起北京之“老”,是在恭维一位满面沧桑而仪态雍容的老人所具的宝相庄严,而谈到上海的“旧”,仿佛是在追想红颜老去的曼妙少女,或旧时情人,一种时光难再、往事难追的伤感自然浸润上心头。北京是雄性的城市,而上海,它的精致,它的优雅和细腻,使它更像是雌性的。现在它叫上海,以前,它叫上海滩。上海滩是旧的,而上海是新的。

也许有一天,你会来到上海,寻寻觅觅,会去寻觅沙逊洋行和先施百货的大楼,你会想着去看看哈同花园,看它的风貌是否依旧。你或许碰巧路过一间其貌不扬的旧公寓,却从未想过,那是当年张爱玲住过的常德公寓。

静安寺的那一道霓虹招牌,留给你认路归来,你应该知道,这曾是百乐门大舞厅,在你的心头,多少年忘不掉的,是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永远的尹雪艳》,那些刹那芳华的烟花,不堪再剪。

你坐着的士在大街小巷穿行,司机会不经意地说起,这里是阮玲玉和胡蝶经常出没的地方,这里是日伪时期让人闻风丧胆的魔窟,极司菲尔路“七十六号”,这里是十六铺,杜月笙当年卖水果的地方,这是杜月笙靠过的墙,这是他走过的青石路……是的,杜月笙,这时候你会想起这个有点熟悉,又止不住陌生的名字。仿佛白露为霜的清朗月夜,你临着一汪古井,伸手打捞井底那一轮圆月,可触手却是一水荡漾的细碎金黄,打捞的不过是一捧氤氲的雾气,一掬朦胧的前尘影事,一段空荡荡似水流年。你缩手,它沉静依旧,依旧是一轮清亮圆润的黄金月。

这就是杜月笙。你也许看得清楚,也许看不明白,但他的故事,对你来说永远都可望不可即。

“你应当再来探望上海一次,但这也将是最后的一次。你来的时节或许就是1936年——上海末日的上一年。你或许是坐着一只英国轮船来的——一只很大很华丽的轮船,有着一个很美的名称:亚洲皇后号。快到上海时,你能看到海水已经变了黄色。二十个国籍的船只都好似被一种无形的吸力将它们一起吸引到这一条航路上来。”“上海滋长了,已一跃而为世界第五大都市了。它已是非常之伟大、非常之富裕、非常之动人,不过有些过于成熟的样子。”——这是1940年的文字,美国人霍塞的《出卖上海滩》。

“1931年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30年代的开端,也是史学家眼中的30年代(1927-1937)的巅峰,更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当人们回味那段历史时,倾心的不仅仅是逝去的繁华:洋房高耸,商店林立,货物山积,车水马龙,摩肩接踵,流光溢彩的都市风情,还有衣求华贵,食求精细,住求敞雅,行求快捷,乐求刺激尽兴的生活方式,当一个阶级消失以后,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因为无法再现而值得留恋,因为与现实生活遥相呼应而更值得陶醉。不过,值得提醒的是,1931年还是‘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的年份。”一位当代学者这样惦记着旧上海的1931年。

1931年的辰光中,有一件事旧上海的人不愿意忘记。这一年杜月笙家的祠堂开祠。无论哪一本上海编年史,都不会,也不敢遗漏这一件旧上海的风光盛事,因为,它太招摇,太奢靡,太盛大,也太奇特了。以前的旧上海和以后的新上海,再也没有这样的盛事。

如果你要怀念黄金时代的旧上海,就怀念1931年的杜祠盛典,如果你要探询旧上海的秘密,就追问1931年的杜月笙吧。因为,他那里收藏着所有旧上海的传奇。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梅兰芳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又字浣华,原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诞生在北京李铁拐斜街一所家道中落的“梨园世家”里。祖父梅巧玲自幼学戏,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不甘心做一个只会唱戏的演员,在学戏、演戏的空闲,勤学好问,刻苦自修,终于成为一位既能演戏,又善书法,也能鉴赏金石、古玩的艺术家。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首富隆起

    首富隆起

    中国首富是如何炼成的?丁磊、黄光裕、陈天桥、施振荣、张茵、杨国强、再到王传福……他们的财富人生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为何有的人最后深陷囹圄?为何有的人依旧笑傲财富江湖?财富成就了他们的非凡人生,财富也让他们如此困惑。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着致命的人性弱点。那么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成功攀登上财富的顶峰的呢?透过他们的财富变身轨迹,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就清晰可见。不可告人的潜规则、诡异莫测的商业手段……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今生今世

    本书以诗传的形式描写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并对坊间流传的仓央嘉措诗歌进行了解读。作品文笔优美,流畅动人。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热门推荐
  • 喵了个仙

    喵了个仙

    在深夜里捡到的一只流浪小奶猫与仙气小姐姐的软萌故事,两代喵主子忠心护铲屎官。天生自带的降魔斩妖术灭掉鬼怪,陪善良小姐姐度过美好时光的故事。
  •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之属性加满

    末日到来,丧尸爆发。能力强大的进化丧尸,实力不俗武器先进的进化者,古代传下的飞剑。。。这是一个不进则死的时代。(求收藏求订阅)
  • 忘了夏的蝉

    忘了夏的蝉

    所有人都认为,夏墨是不会看上赵蝉的,包括赵蝉,因为两个人的距离实在是太大了,乖乖牌配不良女?Oh,no!
  • 哈勃尔多格游记

    哈勃尔多格游记

    哈勃尔·多格只是个普通人,没有武功绝学,没有高端科技,没有魔法异能,没有逆天强运。不过,正因为他平凡,才醒悟世界的浩瀚无垠。尽管远不如他人,甚至与自己的朋友是云泥之别,但是他心怀远方。对于哈勃尔·多格,人生的诗意,莫过于平凡而晏然地在这个神与魔法的世界里四处游历。或许,我们也是如此吧。
  •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华严悬谈会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十二小时的信仰

    七十二小时的信仰

    你说人心多复杂,我说那是世间繁华。一桩命案,一件丢失的物品,牵引出一段尘封的旧事。品味一下,回味一下,一生也不过就是一瞬。
  • 倾世妖妃:嫡七小姐蜕变

    倾世妖妃:嫡七小姐蜕变

    她,有她的诅咒,她的使命,她所想保护的人而他,依旧有他的使命,他说想保护的人最后,她的心弦为他波动,他的情绪因她改变但,命运似乎在和他们开玩笑——走到最后一刻,他们终于知道真相……她(他)和他(她)竟是自己一心想要消灭的世仇世家……
  • 彼岸两生望

    彼岸两生望

    有一条路,名为幽冥,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有种一水,名为忘情,三生石畔,忘川河边,相思仍旧。愿,你能不负卿,不诉离殇;忆,前世美好,剑如虹,破碎虚空;惜,前世为你所做,情难思量.境花水月弹指间.她,饮孟婆汤.她,落下千滴泪!和雨烟雨两不胜,天上人间一样愁。若有来生,不会为君倾尽一切,这份痛,谁懂,又有谁懂得这不公!,“不,我不要,求你了,我不喝孟婆汤。”在一声声呐喊中,她被灌下了孟婆的汤,她倒下了,最后一滴泪在眼角盘旋着不肯落下,她被上一世的情伤透了,冥王看她可怜,在三生石上抹去了她的姓名,愿下一世不再有爱……可能是上天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她又遇到了那个他。
  • 四人的友谊

    四人的友谊

    一个想要复仇的女孩,遇到了与她相同命运的三个女生,从此以后,她们成为朋友,共同复仇。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道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本书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进行综合类编,按照编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认识脉络来安排体系,侧重于抓主要问题。全书分为道德的本质、道德和其他意识形式、道德的历史发展等十一章,每章分为若干小节。目前国内尚没有全面编辑汇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伦理道德论述的专书公开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有填补空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