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100000033

第33章 曾国藩兄弟的家族(10)

曾广江(1868-1921年),字霖森,曾国荃之孙。父亲曾纪官正一品荫生,钦加三品衔,以员外郎签分户部云南司兼广东司行走,诰授奉直大夫,通议大夫。母亲欧阳氏,是伯祖父曾国藩妻兄欧阳牧云的女儿,生下曾广江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了。本来,失去生母的孙子是很可怜的。然而,曾广江很幸运,他的继母刘鉴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生长于官宦世家的继母不仅知书达理,而且心地特别善良。她把曾广江视为己出,当做亲生儿子般倍加疼爱,循循诱导曾广江等子侄辈读书做人。尽管曾广江凭先人余荫能够有机会顺利获得功名,但主要是在继母刘鉴的亲自授教下学到了真才实学,打下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坚实基础的。如刘鉴编写并亲自讲授的识字课本《集字避复》等,对曾广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1889年,曾广江入泮,成为曾国荃孙辈中的第一个秀才。曾国荃称刘鉴“善教”,刘鉴则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曾广江很有出息,既可获得阿翁曾国荃的欢心,又可对死去的丈夫有个交代。刘鉴所作《江儿入泮君舅奖以善教敬献一律》曰:“科名初博一衿青,家法相承仰式型。就举即今微解带,为箕有自怆趋庭。敢言注目惊寰海,但祝簪毫贡玉延。温渝南来增感愧,教惭书学况通经。”1898年,曾广江以特赏举人资格参加会试,“寻尝花翎郎中,改候选道,指分安徽”。但曾广江无意仕途做官,引退居家,“归奉继慈,勖更朝,朝夕愉愉如也”。即是说,辞官居家之后,曾广江一心一意侍奉继母刘鉴,勉励自己尽心尽力报答继母的抚育之恩,讨得继母刘鉴的欢心。

他在辞官居家期间,除对地方公益事务时加热心资助外,主要精力都用在督教子侄辈上。

据《曾广江墓志铭》记载:“引退以后,於地方公益事,靡勿勇为。共和肇造,尤倡导教育实业,先后斥资六万,而志不稍却。”榆尽管因资料的缺乏,我们尚难断定曾广江究竟对地方公益事务在哪些具体问题上给予了资助,出资六万究竟是用在哪所学校,但值得肯定的是,曾氏后人对清末民初有关新式教育建设上做出的贡献是十分突出的。墓志铭中记载其事肯定存在,唯资料不足暂时无法做详细叙说评价罢了。

曾广江生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孙辈中,曾广江在世时已有四个孙子,六个孙女,可谓人丁兴繁,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加上伯父曾纪瑞两个儿子曾广汉、曾广河的子孙,这个大家庭的人口就更多了。从而,督教子孙辈的重任就很自然地落到了以继母刘鉴为首的曾广江堂兄弟辈身上。曾广江的长子曾昭和,字兆祥,生于1888年,1902年县试入泮,成为曾国荃曾孙辈中第一个秀才,后于湖南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曾任湖北夏口地方法院推事。他是曾任新中国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着名清史专家曾宪楷的父亲。而曾昭言、曾昭都、曾昭六、曾昭篯、曾昭南、曾昭杰、曾昭平、曾昭义、曾昭祁等子侄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他们的成才,都与曾广江辞官居家期间专心督教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继母刘鉴年老多病,堂兄曾广河1898年去世,曾广汉在1913年去世。所以,曾广江虽去世于1921年,但他对孙辈的督教之功是相当大的。

【附录】

一曾广汉的儿女亲家魏光焘

他是魏源的族孙,早年从曾国荃、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发迹;做官陕甘、新疆期间,重视经世致用之学。

魏光焘(1837-?年)字午庄,湖南邵阳金潭乡(今属隆回县)人。魏源族孙。1856年加入曾国荃部湘军,办理老湘军营务。大约在1866年左右隶左宗棠军,随左赴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因功升任平庆泾固化道道员。1881年任甘肃按察使,1884年任甘肃新疆布政使。

魏光焘虽只是文童出身,但因族叔祖父魏源专治经世致用之学,其思想学说中的实学精神对他的影响较为深刻。从而,他在担任平庆泾固化道道员职务期间,在军政治理措施方面体现了讲求实效的特色,如寓农耕于军防之中,“修路植树,劝课农桑”,政绩颇佳,尤其是在办理地方善后,抚恤难民安定社会秩序方面卓有成效。据左宗棠在清光绪四年十月即1878年11月给朝廷的奏片中记载,魏光焘任职道员已满七年,例应“给咨赴部引见”,但左宗棠考虑到地方军政事务紧迫,请准暂缓赴部引见。左宗棠是这样评价魏光焘的:“魏光焘筹办赈抚深资得力。赈务虽甫办竣而现办理安辑客、土难民劝办积谷以及善后各事宜头绪纷繁应仍责成该道魏光焘一手经理以资得力。”并请求等到“安辑善后一切事宜办理完竣再行送部引见。”可见魏光焘在甘肃平庆泾固化道道员任内有突出成绩成为左宗棠经营陕甘等西北边地的一位重要助手。正因为此魏光焘在左宗棠的保荐下于1880年12月升任甘肃按察使之职。按察使为主管一省司法刑狱等事务的官职其地位与主管官吏考核的布政使差不多仅次于总督、巡抚。左宗棠在荐片中指出:“魏光焘才品优长实心任事堪以委署。”这不仅体现了左宗棠对魏光焘这位同乡老部下的栽培扶持之情更主要的是反映出魏氏人品才能的难得。

1884年11月清政府根据西北边疆的地位日益重要的形势决定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任命刘锦棠为首任巡抚。魏光焘则被任命为主管甘肃、新疆两省官吏考核等事务的布政使这一重要官职。任内数年间他积极配合巡抚刘锦棠“精于理财勤于治事军务报销综核悉当冶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奖。

他在1895年应诏率湘军出关与日军血战月余而败;1900年他率兵勤王有功由巡抚晋总督。

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舰队及淮军在清中央朝廷避战静守的方针指导下被动挨打形势愈益危急朝议启用湘军参战。11月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受命为钦差大臣湖南巡抚吴大徴帮办军务节制山海关内外各军。魏光焘作为湘军宿将应诏随吴大徴率部赴辽东。1895年2月中旬魏光焘率武威军八营左右出关抵田庄台布防并会同宋庆、依克唐阿、长顺等部向海城日军发起反攻无结果。3月初又组织发起反攻。因盘踞此地的日军早有准备由第五师团从九连城一带间道出山由岩北黄花甸做虚攻辽阳之势麻痹湘军驻守海城之日军第三师则突围北上。魏光焘等不知是计长顺部弃守要道鞍山站回师救援辽阳为日军乘虚占领鞍山站并派骑兵主力直取牛庄提供了条件。三天后魏光焘识破日军诡计遂从海城撤兵回援牛庄。

1895年3月14日清晨魏光焘亲督3000湘军抵抗日军两万精锐之众双方展开激战。先初因湘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曾予日军以重创。但曰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将湘军十一营围困在牛庄市区,并切断湘军与外界联络之要道。在这种危急情形下,魏光焘激励士兵,“据民房巷战,肉搏冲锋,短兵相接,将士裹创再战,往复拚杀,血肉横飞”,誓不退却,誓不投降。但在给予日军以重创的同时,湘军伤亡亦达2000人之多。作为湘军高级指挥官的魏光焘,尽管往来督战,三易坐骑,体现了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血战至深夜“始由西面突围,仅以身免”。战役结束后,鉴于魏光焘在辽东抗战的表现,任命他为云南巡抚,不久改任陕西巡抚。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进入高潮,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慌,由德国人瓦德西为统帅的德、英、法等八国联军进踞北京。西太后等决定逃往山西,魏光焘率兵赴京勤王,因功升任陕甘总督,旋调任云贵总督,1903年移督两江。次年,因铁良南下阅兵时,刻罢魏光焘所用将领,改任闽浙总督。1905年,又遭铁良弹劾“昏昧无能”,被开缺回到家乡。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前,清政府又任命魏光焘为湖广总督,接替率兵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端方之职,但此时魏已病入膏肓,未赴任即卒于家,终年七十四岁。

魏光焘的女婿曾昭言,字仲起,号骧荪,又号德升,曾广汉第四子。清县学附生,法部律学馆毕业,法部员外郎,补授法部会计司郎中。他与魏光焘的女儿只生育一个儿子,名宪模,于湖南私立明德中学毕业后入辽宁铁道管理学校,毕业后任粤汉铁路长沙北站站长等职。

二曾广祚和他的儿女亲家谭延固

曾广祚从过政,又善作诗文,十二个儿女中有数人或是着名学者,或是政界要人。

曾广祚(1879-1931年),字延佑,号泳周,曾纪梁第四子。他的祖父曾国潢,是曾国藩五个兄弟中唯一留居乡间辅助父亲曾麟书主持家政的人。尽管曾广祚在七岁的时候祖父曾国潢就去世了,但他作为长孙,自幼受到过严格的家训,从小对诗文的爱好就显示出来,后来有《屏锲斋诗文》行世。曾广祚的父亲曾纪梁,系曾国潢长子。1842年出生,1925年去世。字晓臣,号介石。关于曾广祚的父亲,依据《曾国藩研究导报》资料,笔者在此拟多述几句笔墨。

曾纪梁幼读家塾,聪明过人,十三岁时与堂兄曾纪泽到离家四公里远的定慧庵读书。课余之暇,他同纪泽兄游览九峰山上的名胜古迹,观赏秀丽风光,吟诗作对,才思大进。得此消息,曾国藩在致诸弟家书中怀着喜悦的心情说:“自七月以来,吾得闻家中事有数件可为欣慰者……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各有职业”;“纪泽、纪梁登九峰山诗,文气倶顺,且无猥琐之气,将来或皆可冀有成立也。”在伯父曾国藩的嘉奖鼓励和父亲曾国潢的督促支持下,曾纪梁读书更加刻苦用功,终于咸丰末年或同治初年通过县试考取秀才。由于曾氏家族子弟因优裕的家境条件,尤其是在严格的家训理论指导和家训方法的教导下,在清咸丰、同治年间有好几个人以县试第一名取得了秀才资格,乡人在羡慕之余戏言说,曾氏家门鼎盛,县官每次送秀才一位。这就让凭真才实学考取秀才的曾纪梁感到是一个莫大的羞辱,表示“诽言如此,此秀才吾可不要”。父亲曾国潢开导他不必计较理会乡人的戏言,但曾纪梁心意已定,毅然于第二年即易名为怀柳再应县试,结果中试。至此,曾纪梁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并对人言“老夫秀才不是人送的!”从此之后,曾纪梁无意科考,对做官没有什么兴趣,学父亲曾国潢,蛰居家乡处理曾氏家族中大事,督教儿孙辈读书做人。曾氏家族后人尊称他为介石五伯,乡人则称他为曾五爷。他牢记伯父曾国藩的官宦人家子弟不应干预地方官事,对乡邻应当周恤接济的教导,热心族务,善待乡邻,口碑极好。如秋瑾与王廷钧的结合,就是通过他介绍促成的。他与夫人魏氏生育有四个儿子、八个女儿,在其精心督教下儿女们大多有出息。其四子曾广祚生育有六个儿子、六个女儿,更是人才辈出。

曾广祚作为曾纪梁的第四个儿子,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督教下,凭借其优裕的家族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尤其是在耕读家风的陶冶影响和激励下,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学秀才。尽管他才思敏捷,科业功底深厚,但他可能受了父亲曾纪梁的影响,无意继续科业获取更高一级科名,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爱好的做诗做文章上面。他曾被清廷授予为江苏候补道官衔,但也没有多大兴趣,一心抚教儿女读书做人。他尽管只活了五十二岁,但经历了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的转变过程。在晚年,他置身于新思想、新概念大量涌入,社会急剧动荡,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环境,从而对儿女的培养教育方法多样,尊重他们自己的兴趣和选择。但有一点他是坚定不移的,就是千方百计送子女入学接受新式高等教育,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使子女们成材。子女们不负所望,大多留过学,获得过博士或硕士头衔。如曾昭抡、曾昭燏兄妹后来成为着名学者;曾昭承、曾昭拯、曾昭懿、曾昭鳞、曾昭楣兄妹诸人,或是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或是在事业上成就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曾广祚的子女们所学专业多种多样,有学商科者,有学化学工业者,有学财政经济学者,有学医学者,有学生物学者,有学考古学者,涵盖文理工诸学科。这既是时代环境使然,也是曾广祚的开明宽松家庭教育的结果。

曾广祚的第六个女儿即满女曾昭楣,出生于1920年,在上有十一个哥姐的家庭里,不仅受到哥姐们的细心爱护,而且得到父亲的百般疼爱。从小置身在这样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经济条件优裕的家庭环境里曾昭楣受到良好的家学教育和新式学校教育。她早年毕业于长沙艺芳女校随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她的丈夫谭季甫是谭延阊的儿子曾留学欧美。尽管曾昭楣的父亲曾广祥在1931年已去世谭季甫的父亲谭延阊也在1930年病逝但曾、谭两家均系显赫世家。况且曾昭楣父亲曾广祚辈与浙江绍兴俞家即后来在台湾和大陆均有影响的俞大维、俞大铟等兄妹的父亲俞明颐有姻亲关系。而谭季甫的父亲谭延阊则在清末民初与俞明颐关系融洽不仅合作共过事而且诗酒唱和不断。有了这样的关系加之曾昭楣与谭季甫受过新式教育经人介绍又有自由恋爱的现实基础。从而曾、谭联姻成为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谭延国出身官宦之家相传为湖南“四公子”之一;他是着名的立宪派又曾在民国初年先后三次主政湖南;晚年追随孙中山成为国共合作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谭延阊(1879-1930年)字祖安、组安别号畏三、非庵、讱斋室名慈卫室、镂冰馆。湖南茶陵人。他的父亲谭钟麟清咸丰年间进士历官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浙江巡抚、吏部左侍郎、署工部尚书、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他的母亲李氏是河北宛平人知书达理贤淑庄惠。谭延阊自幼接受过严格的传统教育读书刻苦用功在科举应考途中几乎一帆风顺于1902年省试中举人后又于1904年会试中进士。父子同荣学苑一时传为佳话。

同类推荐
  • 契诃夫

    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一重要问题。在契诃夫创作的剧作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现实主义,具有强大的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艺术作出了重大革新。一起来翻阅《契诃夫》吧!
  • 酒井法子中毒

    酒井法子中毒

    酒井法子15岁出道,纵横歌坛影坛和电视界、广告界,在崇尚洛丽塔少女风的日本一口气红了20多年,是不多见的人气明星。法子30岁步入婚姻,38岁传出吸毒丑闻,形象一落千丈,日本艺能界更是一鼓作气置之死地的强硬态度拒绝原谅她。酒井法子为何得不到同情?
  • 光新之路

    光新之路

    本书是自传性质的回忆录。该书以纪实的笔法,记述了主人公雷光新从一个来自甘肃农村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再由一名军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艰难历程,充分体现出主人公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强意志和作风,体现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战友情,对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和一般群众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淦昌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淦昌传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

    在有生之年里,我们爱过了,伤过了,错过了,有些可惜但却值得。因为我们曾那样笃信爱情,没有谁会在一开始就为爱情预设结局。爱情无非两个结局:或相濡以沫,或怀念以终老。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爱情,请不要说错过不值得。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任何揣测都是妄言。爱情纵然天高海阔,也是有限度的,浅海鱼永远都不知道深海原来那么黑,那么令人迷醉。
热门推荐
  • 郡主休夫很霸气

    郡主休夫很霸气

    前世的她懦弱,死在至亲之人手上。重生后她悟出,人生太长,岁月太短,什么尘世束缚,什么流言蜚语,她宋千雪定要越挫越勇。一花一枯荣,一世一轮回。在他们眼里,她从来没走过。但她知道,他们才相识。她说:我不怕孤独,只怕辜负
  • 玉门经

    玉门经

    想了好久我也不知道为何要起这个书名、有人说写书作者就是在写自己的灵魂、写自己的孤单、情感、可能他们说的是对的、我不知道太高深的问题、我只知道把我所看、所想、用我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可能会有些绚丽、夸张、希望多多包涵、、、、
  • 房客你好

    房客你好

    自家老哥硬塞给自己一个房客,吴世勋表示我很不开心。
  • 界线

    界线

    当杨银娣在朝鲜三八线自由桥头的缎带上写下“人生,来了,走了,赤条条;何必相煎,相恨”,世界,在那一刻好静谧。少女时代,她被同桌扎在胳臂上的铅笔芯所留下的那朵淡青色的花儿的芬芳,使得铁网与枪刺相映的半岛顿时有了田园诗与牧歌的回响,也构成《界线》全书鲜明的主题思想。十多年过去了,杨银娣行走了多少路,书写了多少字?行程,跨越世纪;足迹,衍伸欧亚。然而,这一切对于今天的杨银娣,似乎不再那么重要。当杨银娣伫立北爱尔兰的“巨人之路”,望沧海、慨而叹“何为彼岸,如同人生,岁月耗尽,许多人终身也未必清楚,大多人甚至一生没有彼岸”;顿悟自己拿双脚做柏舟、以两手为划桨的经历绝非赶海者的选择。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那一世,大荒之中一处荒山,成就她与他的初见。桃花灼灼,枝叶蓁蓁,妖娆伤眼。记忆可以封存,可心有时也会背叛,忘得了前世情缘,忘不了桃林十里,亦忘不了十里桃林中玄衣的少年。这一世,东海水晶宫,他们不期而遇。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这三生三世的爱恨交织,只要你还在,只要我还爱,那么,这世间,刀山火海,毫不畏惧。有些爱,藏在嘴边,挂在心尖。浮生若梦,情如流水,爱似桃花……
  • 谁是李世民(上)

    谁是李世民(上)

    她是成为李世民后宫中的一名妃子,还是勇敢地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她究竟是错落时空的匆匆过客?亦或是在史书上某个偏僻的角落里留下自己的姓名?
  • 不问曾经

    不问曾经

    重逢,属命定:再走,定不让!不问你当时为何离开,但求你不要再留我一人......
  • 那年青春匆匆如此

    那年青春匆匆如此

    期末考试快到了,不写了,暑假再说吧....
  • 号角声声

    号角声声

    介绍了秦汉前后的各大战争,远古的战争、奴隶社会中的著名战役、秦汉时期的著名战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战役、隋唐时期的经典战役、弱势两宋时期的战役、元的拓展疆土、明王朝的著名战役、满清的军事斗争
  • 维度神殿

    维度神殿

    在这个异能者遍地,秘境频发的世界,我只有钱有什么用,可以买异能吗?可以买寿命吗?可以让我站在金字塔尖吗?可以,这一切都是可以的商城的到来,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一个纨绔变成为生民立命,为乱世开太平的顶级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