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88200000015

第15章 吹箫的人/林海音(1)

南屋常年是阴暗潮湿的,受不到一点阳光的照射。北平人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真是经验之谈。我虽然把两明一暗的三间南屋布置成很好的客厅——缎面的沙发,硬木的矮几,墙角的宫灯,仿古花纹的窗帘,脚下是软软的地毯;但是我们都没有兴趣到南屋去,熟识的朋友来了,也还是习惯到我们起居饮食的北屋来坐。

就这样,我们整年地把南屋冷落着。小三合院中心一棵好大的槐树,像一座天棚,整个夏天遮盖着这院子,但是南屋更阴暗了。秋天槐花落了满院子,地上像铺了一层雪。我一簸箕一簸箕地扫着,心里就打着南屋的算盘;煤这样贵,今年冬天我不打算在南屋装洋炉子了。把去年留下的两个炉子的烟筒挑一挑,用在北屋的一个炉子上大概够了。铁皮暴涨,烟筒省一节是一节,大家都尽量把炉子装得移近窗户,这叫做“缩短防线”。我又想,为什么不把南屋租出去呢?既节流,又开源。

这个主意说开了去,大嫂很快就引来了一位房客,她给我介绍说:“咱们南京老亲端木家的三太太,你仿佛说过,中学里教过你地理的,就是三先生。”

我说:“是呀!端木老师不容易被人忘记,他的……”

“他的眼镜。”端木太太立刻微笑着接腔。

回忆到学校的生活,我很开心,我大笑着说:“是的,眼镜,还有冬天那条长长的围巾,脖子后面总拖着那么长的一大截,飘荡着。”

据说端木家这门老亲,和我们攀来巴去,算是平辈表亲。端木朴生老师已经死了十多年了。这位端木太太因为一直在外面做事,所以大家都称呼她一声“朱先生”。我对端木老师的印象,也只是那掉在鼻梁中间的眼镜和长围巾这一点点而已,他实在只教了我连一学期都不到。

说是平辈,朱先生比我年纪大多了,已经两鬓花白,她虽憔悴,但很稳重,也整洁,眉目间藏着年轻时代的风韵。这样的形容似乎很矛盾,但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确是这样。

她是从东城她的亲戚家搬出来的,因为她在师大的图书馆工作,住亲戚家虽然方便,只是离学校太远,往返不便,我们家可离师大很近。

“老胳膊老腿儿啦!让我来来去去地赶电车,我也追不上,到了冬天,骨头节儿就仿佛泡在醋里,那么酸痛,真不是滋味儿。”她苦笑着说。

但是我想到阴暗的南屋,租给这样一个独身而患着风湿的老女人住,而我这年轻健康的却住着阳光普照的北屋,倒有点不自在,我只好说:“只要朱先生不嫌房子小,不嫌我三个孩子吵闹。”

朱先生搬来的时候,槐树叶已经掉完了,光秃秃的枝子在冷风里挺着。南屋里我们原来的那一套家具,都移到北屋来,北屋显得拥挤,但是却像暖和了些。太阳从宽大的玻璃窗透进来,照到紫红色的沙发上,发着亮光,摸摸是热的。我很喜欢这种气氛,抱着孩子坐在沙发上,望着南屋朱先生在忙碌;盆儿呀,罐儿呀,煤球呀,都堆在南屋房檐下的石阶上。那地方原来我都摆着菊花,现在这么一来,原有的一点儿艺术气氛就没了。

宋妈和朱先生的一个侄女在帮着整理,中午我当然邀她来我家吃饭,她进屋来先在洋炉子旁烤着搓着她的冻得发僵的两手,看着墙上挂的我和凡带着三个孩子的照片说:“一个人也是一个家,什么都扔不下,就像蜗牛壳似的,再简单,也得把它背在身上,带来带去。”

她没有生育过,体态较少变化,也可想见她年轻时的轻盈。她如今穿着青哔叽的罩袍,平平贴贴,一点褶痕都没有,我只觉得她太整洁了。听了她的话,不知是出于安慰还是真的感觉,我说:

“我现在就觉着一个人最舒服,三个孩子加一个丈夫,真乱死我了,我常对凡说,要咱能离开你们清净几天才好。要知道伺候大人也不比伺候孩子省事。”我最初是为了安慰她的孤寂,而故意说出羡慕她的话,但说来说去,也说出了我的牢骚。

“别这么说!”她笑着止住我。

“这是真话呀!”我也笑着说。

“真的离开你,你又不放心了。”她说着拍拍我的手背,仿佛我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她搬来后,每天早出晚归,冬天日短,回来后,天都快黑了,大家都缩在屋里过日子。窗帘拉上,探到炉中去的尾巴壶的水滚开着,孩子的吵闹欢笑声,使我应付这三间北屋里的生活,已经来不及了,这晚上的几小时简直就和屋外隔绝了一样。有时我会猛想起,对面还有一家新街坊呢!我想着到朱先生屋里去谈谈,像拜访朋友似的。但是等到夜静后,我也疲乏了,掀开窗帘一角向南屋看去,外屋的灯已经熄了,里面是她的卧室,低烛光的灯亮着,怕她已经就寝了,也就不好去打扰。有一两次也仿佛听到乐器的声音,但被孩子或客人的说笑声遮盖了,就没有注意。

我是一个贪睡的人,冬夜起来弄孩子,真是一件苦恼的事,我常想恢复我的职业生活,然后多雇一个女仆,把孩子交给她去管,我就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是多么舒服!实在我连续生了三个孩子,已经有六年不知道整夜觉的滋味了。

那天我夜半醒来,给孩子换好尿布吃过奶,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忽然哪里传来低低的音乐声,我仔细地听,才觉出是南屋朱先生在吹箫。夜静静的,那箫声就仿佛是从山间来,从海边来,从长街来,幽幽的,钻进了人的心底。我竟幻想着朱先生吹箫的姿态,像是她坐在半空中,又像是远远地从海边走过来。迷离中我感到寒冷,原来是因纸白天被小猫抓破了一个洞,冷风钻进来,吹到脸上。我翻身理好棉被,向里面钻了钻,用被蒙住半个脸,才觉得暖和些。那南屋里的女主人是多么寂寞!我不禁关心起朱先生来。“闲夜寂以清,长笛亮且鸣。”不记得在哪儿看过这么两句诗,箫声低于笛声,但是在清寂的闲夜,就仿佛是一步步地逼进耳朵来。过了好久,我才睡去,不知是她的箫声先停,还是我先入梦乡的。

第二天晚上,我惦记着过去找朱先生谈谈,便把孩子们早早弄上床。我不知道她喜不喜欢闲聊,很想把毛线也带过去织(织着毛线谈话是最快乐的),又怕那样显得是要在她屋里待很久,结果从缸里拿了两棵腌白菜,送给她就早点吃,算是以此为题。

南屋里靠窗子摆了一张八仙桌,她工作、吃饭、会客都就着这张桌子,所以上面摆了茶具,也摆了文具,电灯便从屋中拉到窗前的桌子上面。炉子刚添上硬煤块吧,劈劈剥剥地响着,炉子上炖了一壶茶,她喜欢喝茶,搬来的头一天我就知道了。我推门进屋时,她正一个人坐在桌前擦箫,这情景很安静。我从自己乱哄哄的屋子过来,格外觉得舒适,昨夜那种替她孤寂的感觉没有了。但是我却仍要把那种感觉告诉她,我说:

“昨夜是您吹来吧?”

“罪过,吵了你了。”

“哪里,”我赶紧接口说,“我睡觉大炮也轰不醒,是昨夜起来给孩子冲奶听见的。那调子听得人心酸,只觉得像没了着落。说实话,好一会儿我才睡着,不然每天我扔下奶瓶就睡着了。”

“以后夜里可不能再吹了,你带孩子害你睡不够。”她抱歉地说。

“不,”我赶忙阻止她,“也只是碰巧我那时醒来,否则再大声音也听不见的。我觉得有时也应当听孩子吵闹以外的声音,陶冶一下我的心情,让这声音带着我的思想到更广阔的境界,您的箫声使我想想这,想想那,也是很有趣的。”

“那么昨夜你想到什么了?”她直看着我的脸,认真地问我,我倒不好意思了,说:“想得很多呢!”

她起身又去墙上取下一支笛子来,也在擦拭着。我说:“也吹笛子吗?”

“不,我吹不好,是朴生吹的。”

对于这种箫啦笛啦的乐器,我知道得太少了,她不说话,我就没话可接了。我心想送了腌白菜已经完成了人情,可以站起身回屋去了,幸亏没把毛线带过来,正这么想着,朱先生又说话了:

“想不到朴生那样子粗心大意的人会吹笛子吧?他吹得好着呢!”

“是的,从表面看起来,端木先生是不拘小节的,也许玩起乐器来很细心吧?”

“他在这方面是满细心的,我却是个粗人。”

“您要是粗人,我更不用提了。”我说着笑了,又问她,“端木先生活着的时候,你们一定常常箫笛合奏吧?”

她看了我一眼,点点头。

“中国的乐器有几种是适合夜阑人静时独自演奏的,箫或笛便都是。以前夏天晚上我们常常在北海的小划子上吹奏,那才有意思。”

我可以想象得出那种情趣来,因为夏夜在北海划船,常可以听见从水面传过来的口琴声,留声机声,以及情侣们的低吟浅唱。这种生活的享受,我和朱先生都没份儿了,她是失去了伴侣,我是因为增加了累赘。我对朱先生说出了我的感触,她也有同感。

我又问,她和端木先生,是谁先对这种乐器发生兴趣的?

她今夜很兴奋,听我这样问,便擦拭着那根笛子说:

“说来话长呢!你问问南京的老亲都知道一点儿,当年先父是不赞成我和朴生这门亲事的。原来我们两家都住在北京,而且是世交。朴生在北大,我在女高师,读书的时候就认识了。毕业以后又同在一个学校教书,虽然接近的机会多了,并没什么密切的来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忽然给我写起信来……”

“情书吗?”我听得有趣便插嘴问。

同类推荐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
  •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本书精选包利民历年在报刊发表文章中转载率最高的精品,许多文章都被《读者》、《青年文摘》评为最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没有单纯的说教,都是动人的故事,从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收集那些让人感动感悟的瞬间,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和希望,或给人以全新的心情,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 流动的盛宴(译文随笔)

    流动的盛宴(译文随笔)

    《流动的盛宴》是关于巴黎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其扉页上的题献——“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已经成为巴黎的“文化名片”,被广为传诵。在这部半纪实半虚构的作品中,二十年代巴黎文人圈的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那些当时在世界文坛、艺坛上呼风唤雨的人物都被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素描像,与这座城市、这部书永远融为一体。
  • 新揭“红楼”隐密

    新揭“红楼”隐密

    本书作者以《红楼梦》文本和史料为基础,以独特事件为切入点,将《红楼梦》文本中的“真事隐”难题视作“红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推理、论证、揭示、破解了这一“猜想”,部分破译、解读了曹雪芹的写作密码。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本书是一部随笔集。文中,作者作为一个猎人,以行猎的路线为线索,带我们探访俄国的村庄,欣赏俄国的自然景观,也听了许多或悲伤,或快乐,或有趣,或引人深思的故事。此外,你会认识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无论是地主、贵族,还是农奴、家仆、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会让你对那个时代的俄国,有一个全面、新奇的认识。
热门推荐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我在云上的日子

    我在云上的日子

    你看那天空多云,那上面也住着人得话,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 都市少年狂兵

    都市少年狂兵

    一代少年狂兵,蒙冤入狱五年后重回都市,看他如何揪出幕后大反派,一雪前耻,抱得美人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山之武林新贵

    灵山之武林新贵

    武林中有句话“成一人兴一门”,一个门派的兴盛往往是因为出了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灵山派从创派祖师一个人,后来发展成西南武林最大的门派。来看看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吧。
  • 鱼羊野史(第一卷)

    鱼羊野史(第一卷)

    全套图书,共分为六册。全套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趣事。高晓松以他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讲历史的不同,书中有很多高晓松个人的见解和趣闻。是高晓松至今为止最用心、最全面的历史爆料。比如,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高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皇帝很像,其原因书中也给出了解答;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高晓松却将她称为欧洲的“贾母”……《晓松说》系列脱口秀爆红于网络,点击率破亿,《鱼羊野史》将《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中所有未公开的细节、秘史等完整收录书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宗是个好地方

    道宗是个好地方

    陆小果穿越到修仙的世界后,从小穷怕了,修仙之余居然在道宗做起了丹药生意。“陆小果!你给我回去修炼!你是不是不想修仙了!”“不好,又被师尊给发现了。各位道友,我陆某人先行一步!”说罢,陆小果拎着麻袋一溜烟地消失不见了。我保证,这是一个正经的修仙故事……
  • 快穿之离我远一点

    快穿之离我远一点

    当系统,应该是天底下最保险的一份职业了。但是,总有意外发生。
  • 这个反派可真像男主

    这个反派可真像男主

    【快穿】【1v1,男主同一人】近来,妖族兴起什么反派逆袭系统,委派任务者去攻略或者伤害男主。神族对此不能坐视不理,特派神女颜若保护我方男主。颜若:“男主是最特别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男主!”镜妖:“不,这是反派boss呐~”颜若:“这个妖族攻略者在攻略他,他一定是男主!”镜妖:“不,这个攻略者攻略错人了,这个还是反派boss呐~”……n久后。颜若:“这次这个肯定找对了!”镜妖:“不,颜美人你还是弄错了呐~”颜若微笑:“我没弄错,这个世界的男主可能是别人,我的男主肯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