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9200000060

第60章 《玩命俄罗斯》 (8)

第十一章 《玩命俄罗斯》 (8)

一天,在新西伯利亚市场,我看到一帮黑头发、黑眼睛、穿着大肥裙子的胖女人,像一群恶狼似的呼呼啦啦地扑倒了一个中国男人,上前一把夺下他腰间的老板包,往大裙子里一塞,嘻嘻哈哈地扬长而去。中国男人气得直骂,但毫无办法。在俄罗斯,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黑头发、黑眼睛的吉普赛人,好多抢劫都是他们干的。

在哈巴罗夫斯克的炒汇市场,我见到一名炒汇老大——一个又瘦又小的中国朝鲜族青年,坐在一辆伏尔加轿车里。

车窗开着,他一边跟我聊天,一边注视着四周。

我问他:“听说你炒汇很厉害,好多炒汇的都要看你的行情。”

他未置可否地笑了笑。

“你每天带多少钱来炒汇?”

他没有瞅我,用手指了指身边盖着夹克衫的旅行袋。

“你带这么多钱不怕被人抢吗?”

他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把旅行袋上的夹克衫轻轻一掀,竟然露出一支冲锋枪黑洞洞的枪口!

我大吃一惊:“可你就一个人,万一……”

他又把身上的花格衬衫轻轻一掀,吓得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他腰间居然绑着一圈雷管样的东西。只听他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不玩命能赚大钱吗?”

我惊讶得半天无语,为他的胆量和勇气,也为他玩命的劲头。

我本想跟他多聊几句,这时,几个俄罗斯男人向伏尔加轿车走过来,他急忙说:“你赶快离开!”

我只好赶紧离开他。

我知道去俄罗斯淘金的中国人都在玩命,包括我自己。所以后来为我的报告文学集取名《玩命俄罗斯》。不过人家玩命是为了赚钱,而我玩命却是为了采访。

当年,鲁迅曾经毫不留情地鞭挞过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曾经为孩子干涸的心灵得不到疗救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可现在,“孩子”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鲁迅当年批判的国民劣根性,到底扔掉了多少?我无法妄加评论。但在俄罗斯所见到的一切,却使我对我们民族有了更深刻、更真实、更全面的认识……

看吧,哪里最吵、最脏、最乱,哪里肯定集聚着中国人,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在哈巴罗夫斯克,我亲眼看到几伙中国“踩包帮”守在码头上,等到中国客轮靠岸以后,他们立刻蜂拥而上,向“中国倒爷”伸手要钱,男的要交一千卢布,女的交五百卢布。有的“倒爷”拒不交钱,跟“踩包帮”理论,结果很惨,轻者被打得鼻青脸肿,重者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我很想把这一幕拍下来,可我不敢,怕他们冲我动刀子。

在哈巴罗夫斯克,多次发生中国人血洗中国人的事件。一天夜里,一帮中国人手持凶器闯进一家“中国倒爷”住的旅馆,逼着每个中国人交钱,把旅店里的中国人全部洗劫一空。对这些事,俄罗斯警察根本不管,你找到他,他双手一摊,耸耸肩就完事了。他认为这是你们中国人自己的事,跟他俄罗斯警察毫无干系。

看到这一切,我感到很痛心,在国内窝里斗不算,还跑到国外来继续互相残杀,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而且,我看到“中国倒爷”带去的“阿迪达斯”、粉笔制成的“化妆品”、仅穿一周的“礼拜鞋”、工业酒精勾兑的白酒等各种伪劣商品,给中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当然,我无意中也参与到“倒爷”队伍中,也成了推销伪劣商品的罪魁。

在俄罗斯,经常看到俄国人拿着用一个月薪水买来的“礼拜鞋”,或是芦苇和鸡毛做成的“羽绒服”,气呼呼地去找“中国倒爷”算账,撵得“中国倒爷”到处躲……我看到俄国商店门口贴着醒目的横幅:“此店没有中国货”……

我亲眼目睹了俄国人从排队抢购中国货,到极度厌恶,到最后抵制中国货!

前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及东欧一些国家,极需价格低廉的中国货。这对中国尤其对东三省来说,本来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是,假冒伪劣商品却像洪水般地冲出国门,虽然充足了少数“倒爷”的腰包,但却冲毁了中国在俄罗斯、东欧、乃至全世界的名声及信誉,更使东三省失去一次大好的腾飞机会!

我一直为东三省失去这次机会而感到惋惜。

在俄罗斯,最惊心动魄的要属去车臣了。

1992年9月,佳木斯某公司杨经理要去皮亚季戈尔斯克及车臣催要货款,我决定跟他一起去采访。杨经理说车臣正在打仗,太危险。

我说:“没关系,我自己承担差旅费,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我觉得能去车臣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我又背着十几套皮夹克,跟随他们一行三人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发,飞往位于北高加索的皮亚季戈尔斯克,从那里乘火车再去车臣首府格鲁兹尼。这次出行,我还带了一本《五笔字型练习法》,一路上学会了五笔打字。

一个深秋的傍晚,我随他们三人从皮亚季戈尔斯克登上开往格鲁兹尼的列车,住进一间破旧的、门板上有好多窟窿的包厢。

已是午夜,我们四人躺在漆黑的包厢里却毫无睡意,紧张地盯着从门板窟窿里射进来的灯光,听着过道里不时传来的脚步声……

此刻,正是俄罗斯与车臣交战的前夜。这里除了少数列车及客车与外界通行之外,飞机和铁路货运全部被俄罗斯封锁了。车上的治安极差,经常发生抢劫杀人事件。前不久,据说几个中国人就在车厢里被抢了。

正提着心,门外忽然传来“砰砰砰”的砸门声及“叽里呱啦”的吼叫声。我们谁都不敢吱声,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只见翻译起身猛地打开包厢门,冲着门外“嗷嗷”大吼几声,回头对我们说:“几个家伙找错包厢了!”我看见昏暗的过道里虎视眈眈地站着几个彪形大汉,鬼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第二天早晨六点钟,列车终于到达了车臣首府格鲁兹尼。尽管杨经理电话通知了欠款客户苏里曼来接我们,但他却没来。我们只好站在秋雨绵绵的站台上等他。

格鲁兹尼,是我在俄罗斯见过的最灰暗、最破烂不堪、乞丐最多的城市。马路上到处都积满了雨水和落叶,房屋建筑又矮又旧,毫无生机。只有一幢十几层的大楼,它就是后来被炸的总统府。总统府只是一座三层小楼。总统府门前的广场上,集聚着许多人,好像在激烈地辩论什么,有时还推推搡搡地动起手来。杨经理告诉我,那是车臣的各个政治派别在辩论。我很想过去拍几张照片,却被杨经理制止了。他说:“千万别去!这里的人很野,也很敏感。他们看你拍照非把你的相机抢去不可!”

一直等到下午两点,我们才见到个子矮小、头发稀少、长了一双猫头鹰眼、一看就是老滑头的苏里曼。

一见面,杨经理就谴责他言而无信,质问他为什么三百万货款到现在还迟迟不发。

苏里曼却把玩着手中的油笔,说他账面上有的是钱,但俄罗斯把银行封了,汇不出去;还说他有大量的石油,但俄罗斯封锁了海陆空运输,运不出去。说完,他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双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架势。

一连几天,都是在这种毫无成效的谈判中度过的。

在这里,时时都能感受到战争前的恐怖。白天还算平静,一到晚间,站在旅店窗前往外一看,远处炮火连天,枪炮声像爆豆似的,火光把半边天空都烧红了!再低头往窗下看,身着迷彩服、荷枪实弹的士兵,三五成群地在马路上走着,“咔咔”的皮靴声整夜整夜敲着无眠者的耳鼓……后来得知,这就是在俄罗斯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的车臣黑手党。

一到晚间,我们谁都不敢出门,每人买一把斧子,白天出去腰里都别着斧子。说来可笑,一把斧子能抵挡住黑手党的冲锋枪吗?自己给自己壮壮胆呗!

要说不害怕那是撒谎,但我丝毫不后悔,反而觉得挺自豪,经历过车臣这样的战乱环境以后,后来再去韩国,去欧洲,就觉得非常轻松了。

在格鲁兹尼的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乞丐。这里的乞丐非常多。在一座几十米长的桥上,我数了数,不下十几个。一位父亲领着三个十来岁的孩子,一看我们过来,三个小家伙立刻齐刷刷地跪下来,向我们一齐伸出小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身黑色长裙,一条黑头巾,身旁放着一只红色小木桶,毫无表情,一动不动地坐在桥头,远远看去,就像一幅色调深沉的油画。我很想扔给她一点钱,但随行的杨经理告诉我,千万不要发善心,更不要露富,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这儿,中国男同胞经常会遇到漂亮的车臣女郎,勇敢地向他们“求爱”:“先生,请留下来吧,我爱你!”她们认为中国人有钱,想嫁给中国人。在这儿,有一万元人民币就算富翁了。

在车臣逗留了一周,第八天早晨,我们乘客车准备离开这里……

上车后,我望着满目萧条、充满恐怖的城市,想起旅店老妈妈跟我们告别时说的话:“唉,你们回中国多好,没有战争……”

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多么渴望和平的生活啊!

我曾问过老妈妈,车臣人愿不愿意独立,她悻悻地说:“独立有什么好?车臣四面都被俄罗斯包围着,光有石油有什么用?现在连面包都没有!闹独立的都是那些当官的,都是为了争权夺势!老百姓要的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鬼知道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老妈妈说得极是,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老百姓发起的,更不是老百姓所希望的。后来在电视上看到车臣爆发战争以后,我不禁想起那位老妈妈以及在桥头乞讨的那些孩子,不知她们是否还活着……

上车后,满嘴起泡的杨经理长叹一声:“唉,这趟又白跑了!”

为这三百万货款,杨经理冒着生命危险六次来到车臣,曾找到车臣共和国总理玛玛大耶夫和后来被俄方炸死的总统杜达耶夫,都没有解决问题。他的密码箱被人抢跑,在旅馆房间里发现子弹头……可是一分钱都没要回去。

客车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停下来,我急忙往窗外看,只见公路两旁停着大炮,身穿迷彩服的士兵端着冲锋枪,前面的公路上摆着长长的蛇形水泥预制板的路障,路障中间只能容下一辆汽车经过,所有的枪炮都齐刷刷地对准我们这辆客车,只见两个端着冲锋枪的士兵走上车,让我们交出护照,打开旅行包……

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不知这是什么地方,更不知他们要干什么,我们毕竟是外国人。只见司机下车了,跟路边一个当官模样的人交涉了好一阵……

客车终于重新启动了,在狭窄的路障中间像蛇一样缓缓地向前驶去,我这才舒了一大口气,总算离开了这个鬼地方。原来这是车臣与俄罗斯的交界处,车臣方面要对过往行人进行严格检查,看有没有俄罗斯派来的间谍。

1992年10月5日,我从莫斯科登上开往哈巴罗夫斯克的旅客列车。这趟横跨欧亚大陆、行程七天七夜的列车,是世界上行程最长的列车。

七天七夜,太难熬了。

俄罗斯的十月很冷,车里没有暖气,四面透风,穿了好几条裤子仍然觉得冷。车窗外面除了遮天蔽日的森林还是森林,车里除了寂寞还是寂寞。最要命的是买不到吃的,连热水都没有。俄国人不喝热水。

上车前,我以为车上有卖食品的,只买了一个西瓜,上车后才发现,车上除了黑面包什么都没有,没办法,只好把西瓜皮都吃光了。每到一个小站我就第一个跑下车去,却发现站台上空荡荡的,只买到一次马铃薯馅的饺子。俄罗斯旅客都自己带着食品。只有我和几个中国人,一连七天,光啃黑面包及国内带去的咸香椿,回国后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我不理解,俄罗斯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怎么就没人种呢?弄得蔬菜奇缺,黄瓜折合人民币十几元一斤。在那儿要是能吃上一根黄瓜、一个西红柿,就是最大的奢侈了。我奇怪,俄国人个个健壮得像北极熊似的,为什么这么懒惰呢?是不是社会主义大锅饭把他们惯坏了?更让人费解的是,一个被我们向往、效仿、崇拜几十年的老大哥,一个称雄世界堪称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一个被中国人称为“明天”的伟大民族,为什么“一夜之间”变得如此贫穷、如此“瘦弱不堪”、如此匮乏呢?

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看到偶尔从森林里走出来的彪悍男人,以及头上扎着三角巾、手拎奶桶的丰满女人,我心中的迷惑越发感到难以释然。

不过,当我回想起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心里也就渐渐释然了。

是的,体制决定一切。

我坚信,俄罗斯早晚会强大起来,走出困境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我发现俄罗斯是一个爱读书、崇尚知识的民族,随处可见手捧书报的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上车时拎着两个大提包,一提包是食品,另一提包就是要看的书。你看吧,车厢里一个个因颠簸而晃动的脑袋都俯在一本本书上,就连孩子都捧着画报津津有味地看着。而我走过几个车厢却发现,中国人没一个看书的,都在聊天,打扑克……

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位同行的男同胞搂着俄罗斯姑娘在车厢过道上接吻。男同胞悄声告诉我:“这姑娘向我要烟,我提出要亲她……”

一连七天,他们都是在这种无声的交易中度过的。

这使我想起在哈巴罗夫斯克干过的一件傻事,我去敲一位同胞的屋门,敲半天也没人应声。一位男同胞悄声对我说:“张大姐,你敲什么呀?”

我说:“我明明看着他们几个刚进去,怎么不开门呢?”

他说:“张大姐,你挺聪明的人怎么就糊涂呢?”

同类推荐
  • 牡丹亭

    牡丹亭

    如果认为古代人的爱情迂腐,那么且来读读《牡丹亭》吧,这里有你不曾了解的古人生活。作家白先勇曾玩笑说道:古人的后花园是最危险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里演绎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古代名门闺秀,进了后花园看到宜人美景,就开始蠢蠢思春,然后就邂逅了一段生生死死的爱情……一曲《牡丹亭》,写尽了天下痴男怨女的缠绵心事,连《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读得“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爱情标本

    爱情标本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静静的爱河

    静静的爱河

    女儿长期不在我们身边,高中毕业后又出国留学。期间与她通信十多年,面对她成长中遇到的挫折、压力等各种问题,一封封带着情感温度、带着一片爱心的书信,陪伴孩子顺利地度过了孤独、寂寞、悲伤、沮丧、彷徨的困难阶段,同时也分享着她进步、成长、幸福、喜悦的开心时刻。书信是最传统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能充分、细致、准确表达情感、思想、主张的方式。如今人们有了各种即时的交流方式,但书信的独特魅力犹在,不可替代。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文字是思维和语言的载体,中文丰富的词汇让文字表达充分而得体。十多年来写给女儿的书信,犹如一条河流,汇集着父母对孩子的爱,静静流淌,泽被心田。
热门推荐
  • 豪门盛宠:国民老公求抱抱

    豪门盛宠:国民老公求抱抱

    家人欲把她推入地狱,绝望之际,她火速同他领证;未料订婚当日,她重见死在她眼前的初恋,他却唤初恋一声“小叔”;婚后,她得知他有青梅竹马,他亦看出小叔是她的虐心恋人;她心凉如水,离婚协议放在他面前,“去找你的青梅竹马,我们再无瓜葛。”他怒极反笑,“想吃回头草?可惜小叔已经结婚了。”欲决绝离开,却被他反身圈住,嗓音低哑:“不要走。”“老公,你的青梅竹马到底是谁?”终有一天,她忍不住好奇追问。他无奈,戳她脑袋,宠溺依旧:“笨蛋,是你啊。”“欸?我怎么不记得了?”“……今晚好好惩罚你!”她是他的挚爱珍宝,是他的青梅竹马。她忘记的事情他都记得,她喜欢的东西他皆铭记。无论她走多远,他一直都在原地等她。
  • 我真是齐天大圣

    我真是齐天大圣

    我真是齐天大圣,从未变过;就像大闹天宫,踏破灵霄,桀骜不灭。愿我与天齐平,无战不胜之物,从此逍遥自在。我痛恨的,终将烟消云散;我守护的,必会永生不灭。
  • 芳情止落

    芳情止落

    《芳情止落》又名《情中殇》明朝初年,朱元璋登基称帝,看似一片祥和,实则暗流涌动,内有宰相专权,结党营私,外有蒙古一族虎视眈眈。当今太孙朱允炆更是与燕王朱棣,共分天下,同争一女!……“你爱我吗?”“为什么要骗我?为什么要灭我族人?”“不,你不是他。”“希望来世,你不再是皇子而我也不再是宰相之女。”……洪武十三年,宰相一门惨遭灭族,唯有胡芳芷和她的四哥胡承坤活了下来。五年后,胡芳芷委身下嫁蒙古统领乌力罕,率领百万蒙古骑兵紧逼大明皇宫……!不忍心删,留个纪念!她,胡芳芷,“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他,朱允炆,“允保四海,好德之端。”她,欧阳紫宸,“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他,朱棣,“文思安安,威仪棣棣。”…………明朝年间,正值秋闱大庆之日宰相胡惟庸携其家眷进宫庆贺。然,宰相之女胡芳芷因生性贪玩,便于宴席中偷溜至御花园。谁料,这一“偷溜”竟误了她终生……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专权结党,中饱私囊,威胁皇权,以“谋不轨”的罪名被诛杀,其案牵连甚广,前后诛杀近三万人。本故事纯属虚构!!!
  • 妖孽王子的萌公主

    妖孽王子的萌公主

    从最初的不经意间的动心到为她义无反顾,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记忆的恢复,带来的是欢喜还是无尽的黑暗……直待最后故人的出现,谜团终将解开……
  • 王朝之梦

    王朝之梦

    重回香江八十年代,这一年香江电影进入繁荣时期,这一年没有英雄本色,没有赌神,没有逃学威龙,没有无间道。全球游戏霸主雅达利轰然倒塌,家用游戏机一片空白。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主角无所不用其极,掉尽节操,坑蒙拐摸骗,只要你想不到的,没有不做的。
  • 九灭苍穹

    九灭苍穹

    亘古传说,红色月亮为至阴至寒之相,兆示人间正气弱,邪气旺,怨气盛,戾气强;风云剧变,山河悲鸣;天下动荡,火光四起;故称:血月!“血月见、妖孽现”曾有记载,血月现,国之将衰,气尽,如堕狱!伴随的是祸乱,荒,战,冤,邪等。不过这个真实性无从考证,只是书中有记载,在月圆之夜出现红色,属大凶之兆!当天不要,地不收,就连无间炼狱也容不下你的时候,一念是魔,一念是死!
  • 自斗罗开始

    自斗罗开始

    穿越而来的廖双与海军大战三天三夜,最终力竭,在临死之际,再次触动了自己的天赋异能——时空穿梭来到了斗罗大陆之上,展开了一段全新的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口才制胜:开口就能打动人,句句说到心里去

    本书本着怎样才是会说话的目的,引用大量的生动事例,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站在客观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口才制胜的规则,便于读者提升说话能力。
  • 万古之巅

    万古之巅

    寒风刺骨、大雪漫天,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小身影,正衣不蔽体,赤着双脚,在大雪中颤抖前行……“纪元之道,始于足下,一步亿万载,三步已证道,汝为然否?”否的苍老声音,回荡天际,那一刹那,这道匪夷所思出现的声音,仿佛穿过了九霄,穿过了浩瀚的星宇世界,穿过了莽莽大荒,穿过了浩浩荡荡的无尽位面,让寰宇颤抖,让苍穹弯腰,让万千绝世天才黯然失色,又让无尽上神,焚香祷告,祈求一面之缘。就此,一穷苦少年,他的传奇起步于平凡,却通往未知的无上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