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6400000014

第14章 使贫者富富者贫——商鞅的管理智慧(1)

“使贫者富,富者贫。”“利出一孔。”“羞恶劳苦,民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危也。”以强力迫使民众务农参战,先“行其所恶”,然后“致其所欲”。保持民众物质需求欠缺,确保永久调动指挥的原动力。在整个社会进行法制教育。“任法不任贤”,“刑无等级。”“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38年),本名公孙鞅,因为是卫国人,又称为卫鞅。后来,秦孝公封他于商地,故号为商君,史称商鞅。商鞅是战国中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商鞅年青时就“喜好刑名之学”,研究过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深得魏国宰相公孙痤的赏识,公孙痤称赞他“年虽少,有奇才”。然而,魏王不识商鞅之才,不得见用。后来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挟李悝《法经》离魏赴秦。据说,商鞅与秦孝公谈论“强国之术”,孝公极为高兴,“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之后,商鞅获得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国变法。变法,这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力量打击、扫除奴隶制残余,为建立和巩固封建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实行授田制,国家直接征收赋税;废除官爵世袭制度,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等。

当时的秦国,奴隶主贵族势力很大,商鞅经过激烈斗争,终于使秦国变法成功。

商鞅的变法,绩效显著,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乡邑大治”。秦国由此迅速强盛起来。然而,变法损害了一大批人的实际利益,尤其是旧贵族的利益。为复仇,秦孝公死后,秦惠公继位,他们借故车裂商鞅。商鞅个人以悲剧结束了一生。但是,商鞅死了,商鞅之法未死。正如韩非说的“及孝公,商鞅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商鞅变法奠定了以后秦统一中国的基础。

研究商鞅思想的主要著作是《商君书》。《商君书》并非商鞅著作,而是商鞅以后的法家编撰的,成书时间大约在秦昭襄王的晚年,也就是公元前251年。《商君书》的内容大体首尾一贯,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也基本相符,是反映商鞅思想和政治主张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商鞅的主要依据。

人性探索

商鞅主张,明君应“见本然之故”,“知必然之理”,要掌握了解民众的本性要求。他广泛论述了人的本性需求,由此引发出来赏罚并用的管理纲领。

商鞅认为,人都是有需求的、活生生的。从目标指向上看,人的本性需求包括名和利两个方面。他说: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民之生,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索利。”

“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名利之所出,不可不审也”!

就是说,人的需求集中在两个方向上,或为名,或为利。不同的人,处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追求,但是,都超不出这两者。商鞅还认为,人的需求本性也可以从性质上划分,这就是欲和恶两个方面。他说:

“人生而有好恶。”

“好爵禄而恶惩罚。”

“民之有六欲有六恶也,欲有六淫,恶有四难。”

“羞恶劳苦者,民之所恶也;显荣佚乐者,民之所乐也。”

“夫农,民之所苦,而战,民之所危也。”

人的本性都喜欢高上的地位和丰厚的财富,喜欢安佚快乐,也就是名和利;同时,又厌恶耕种、打仗、吃苦和羞耻,这就是人的本性。应该说,商鞅的说法,具有抽象的色彩,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其所欲所恶都受社会的制约。一般地说,人不愿受耻辱,而现实生活中就有甘心蒙受耻辱的人。应该从自然与社会结合的角度,从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统一中去把握人的本性。商鞅受当时历史的局限,还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但是,从欲到恶两个方面研究人性,确是商鞅的一大贡献。人的欲和恶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所厌恶的是什么,方能比较清楚地知道需要的是什么。商鞅正确地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从欲和恶矛盾结合的角度,阐发人的本性,显示了中国古人辩证思维的闪光。

商鞅的人性论,比较接近西方管理学界的X理论。X理论是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格提出来的。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3)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X理论认为,人的本性就在于物质利益需求,这是正确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具有血肉之躯的活人,自然有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是,今人的常识,对二千多年前的商鞅说来,却是难能可贵的。人首先是物质的,经济的人,领导要把满足人的物质经济利益当做首要的任务,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商鞅的人性论,把人性内容仅仅归结为追名逐利,未免过于粗糙、武断、简单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需求包含有丰富的内容,有生理需要,如饥、渴、性等;安全需要,如生活有保障、年老生病有依靠;社交需要,人都渴望爱别人,也需要别人的爱;尊重需要,需要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的理想、抱负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这种需要层次的划分,说明人性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且还有其它的内容。把人性简单地归结为物质利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从实践上看,有些领导人,一味醉心于物质奖励的威力,无视职工人性需求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结果并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先秦时期,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对人性的看法,大体上都相当于X理论。这种理论的不足,被儒家学派所弥补。与法家不同,孔子、孟子等人比较全面地分析阐述了人的精神层面,提出了与法家不同的德治教化的领导战略。

强国弱民之道

商子从人的本性需求中,发现了民众、臣属同君主利益的对立。在他看来,君主的根本利益是兵强马壮,国力强大,在列国纷争的实力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君主的利益需要民众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但是,民众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为君主效命,他们乐生恶死、孜孜为名,孜孜为利。同君主的利益截然相反。基于君主同民众利益的对立性,商子建立了以强制力量迫使民众服从指挥的领导战略。

我们知道,在商子之前,孔子已经为当政者设计了以德服人的领导策略。这一策略立足于领导同下属民众的统一性,立足于顺应民心和民性,主张“仁者,爱人”,把民众当做人来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惠民”“博施济众”,获取民心支持,近者悦之,远者来之,从而牢固树立领导者的地位。后来,稍晚于商子的孟子提出“仁政”之说,主张“制民之产”,省刑罚,薄赋敛,以求得多助,“天下归之”。儒家不否认刑罚,但不提倡把领导的重心放在刑罚之上,儒家领导的核心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天下归心。儒家的策略用今人的语言说,就是以非强制性影响力影响下属。

商子反是,他设计的是逆民心、以力服人的策略。他说: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就是说,民众对法令的抗拒力弱小,国家的力量就强大;民众对法令的抗拒力强大,国家的力量就弱小。强制推行民众所厌恶的东西,民众就会被法令制服而变弱;推行民众所喜欢的东西,民众就不受法令约束而变强。商子将君主同民众的关系形容为力量消长的关系。君主推行主观意志、法令是一种力量,民众基于本性对君主的抗拒,也是一种力量,两种力量,竞长争高,此强彼弱,此弱彼强。民众对君主意志法令的抗拒力量大小,取决于物质欲望的满足状况。如果民众能够脱离君主的约束,采取自己的办法,满足本性的需求,那么,就会无视君主的存在,抗拒君主的指令,我行我素,成为不服领导的“悍民”。商子主张,绝不能让民众需求满足方式放任自流,必须将其纳入到君主意志和法令的体系之中。办法是用强制的力量,迫使民众去做民众本性不愿意做的事,“行其所恶”,也就是去做对君主有益的事,为国家的强大做出功绩,然后,给予奖赏,得到物质利益的满足,得到名和利,“致其所欲”。

使民众做出违反本性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君主手中握有强大的压迫力量。

商鞅是强制性影响力的鼓吹者,认为民众不能感化,只能靠强力征服。商鞅对社会管理法规的作用抱天真的信仰,认定法规的制裁完全可以征服民众。固然,商鞅是讲赏罚并用的,然而在两者之间他更重视罚和刑。他说:

“治国,刑多而赏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

他还论述说,社会安定的前提在于确立国君的领导专制地位;要保证君主的地位就要实行法制;实行法制的关键在于除去奸民,实行严刑。就是说,严刑是安定社会,维持统治的第一方案。商鞅主张轻刑重判。通过严刑酷法,造成畏法循绳的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作为社会的文化环境,反过来又从各个方面支配人们的行为。他举例说,一当发动对外战争,临行前总有长亭相送的局面。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说些什么呢?可能内容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说法:“不成功可不要回来呀!”,“不要违反军令,贪生怕死!你这样做等于毁了我们一家!”(因为商鞅的变法里有亲戚之间连坐的制裁)这种说法无疑是外界的压力,它会迫使战士奋勇杀敌,积极立功。可见,商鞅是想通过严刑酷法造成普遍的畏服心理,从而达到统治的目的。所以,他说:

“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商鞅相信依靠强力和刑罚,可以使民众从之如流,死不还踵。

实际上,强制影响力的作用很有限,它只能使民众在强力的威胁之下暂时听命。因为这种影响力是外在的,不能获得从心而发的行动,是靠不住和不长久的。后来,商鞅的谋士赵良分析道:“教之化民也深于命,民之效上也摄于令。”(《史记·商君列传》)百姓的行为都是迫于威势不得已,一旦强力不存,或有所削弱,那么这种影响力就化为乌有了。赵良的分析切中其弊。

对商鞅的逆民心、以力服人和儒家的顺民心、以德服人,应该加以具体分析。从管理和领导的立场言,被领导者的本性有可顺应的一面,也有不可顺应的一面。儒家的物质利益吸引和人格尊重办法,固然是成功可行的,但也不是普遍有效的灵丹妙药,被领导者同领导者之间毕竟存在利益的差异甚至对立。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同被领导的分岐和对立依然存在,诸如长远利益同暂时利益,全局利益同局部利益,整体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冲突,必然反映到领导同被领导的关系中来。利益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顺民”的办法,“以德服人”的策略,便难以奏效了。这时,需要有强制的力量办法,需要“以力服人”。“以德服人”和“以力服人”,各有其运用的界限。对领导来说,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应该使两者结合起来。商子之后的荀子就看到了这一问题。但商子达不到这个水平,他片面鼓吹以力服人,最终自食其果。

变法之后,秦孝公死,惠公继位,为报旧仇,发兵捕杀商鞅。他东奔西走,慌慌如落网之鱼,累累若丧家之犬,天下之大难以找到一个安身之处。他感叹道:“嗟呼!为法之蔽一至此哉!”结果被车裂身亡。商鞅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权力和地位的力量开展领导活动固然是无可非议的,强制领导也是必需的。然而,切不可盲目信仰崇拜权力的作用,应该思考如何在权力之外,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科学的领导方法,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朴实高尚的道德人格去感召群众,也就是靠威信去影响群众,这样,方能有希望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利出一孔和贫者富富者贫

商子实行逆民心的领导策略,并非无视民众本性的存在,而是规范民众满足物质欲望的方式。如上所述,商鞅正确看到了君主和民众的需求是有矛盾的,甚至根本相反的。君主需要的(欲)恰好是民众反对的(恶),“民有欲有恶也,欲有六淫,恶有四难。从六淫,国弱;行四难,兵强。”就是说,民众的欲望有六个方面,厌恶的有四个方面。六种欲望得以实现,国家必然削弱了;如果四种不愿干的事情办到了,那么国家就兵强马壮。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作为领导者,当然是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要让民众去做不愿做的事情。怎样驱使民众去做不愿做的、最厌恶的事情?商鞅的办法是,将民众欲望的满足(所欲)和做他不愿做的事情(所恶)结合起来,将后者作为前者的必备条件,使民众“先行其所恶”,然后,“致其所欲”。具体说来,就是把务农、参战,把多产粮食和建立军功做为得名得利的唯一手段,使民众为了追求名利,不得不努力务农参战。他说:

“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民非一则无以致其欲,故作一,作一则力抟,力抟则强。”

这就是“利出一孔”。

商子认为,君主的实力在于耕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他批评当时的一些君主,整日冥冥幻想壮大力量,却找不到力量在哪里,太糊涂了。他提醒君主:力量在农战之中,要采取一切办法,将民众本性需求的满足途径确定到农战上来。

为了使民务农,商子主张君主要正视务农并不是民众本性所愿的事,“民之所苦者无(作“唯”字义)农”,“民之内事,莫苦于农”,必须采取软和硬的两手,迫使民众不得不务农。一是“劫以刑”,建立刑罚,民一旦不务农,处罚得比务农还苦,让民众觉得务农并不比受刑罚更苦,便乐而务农了。这是正题反作的阴谋。二是“驱以赏”。把赏作为驱使民众务农的一条鞭子。对力耕者赏以“官爵”。同样道理,民众也是不愿上阵打仗的。“民之外事,莫难于战”。然而,政治的妙用在于使民勇敢地上阵杀敌。同使民务农一样,杀敌立功者,可以分别功劳大小,得到二十等军爵,每升一级都有相应的利益。反之,不敢上阵杀敌,临阵脱逃的,会受到重罚和株连。

商子说:

“欲战其民者,必以重法。赏则必多,威则必严。民见战赏之多则忘死,见不战之辱则苦生。赏使之忘死,而威使之苦生。”就是说,重赏之用,必有勇夫;严刑之下,变怯为勇。这就是商子的驱兵上阵之道。

商子主张把农战作为民众满足物质利益的唯一通道,除此之外的一切途径,都必须杜绝,要打击一切不利于耕战的人和事,他把“豪杰”“商贾”“游士”“食客”“余子”“技艺者”等列入打击取缔之列。因为这些人不耕战,对从事耕战的人起到瓦解的作用。他说:

“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百人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百人皆怠于农战矣。”

打击知识分子、手工业者,让民众一心一意耕农打仗,便会国家富强。

“利出一孔”,自然会使民众富起来。富起来的民众,又同君主的利益发生冲突了。为此商鞅阐发了“使贫者富,富者贫”的策略。

同类推荐
  • 妙算商机

    妙算商机

    主要包括:看好市场,把危机作为机遇,沉着应对,笑看危机找市场,千万不能这样说不,因为路就在你的脚下。
  • 网络营销与实训

    网络营销与实训

    本书由11章构成,知识点介绍从网络营销概述出发,到网上市场调研、网上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策略、网站推广工具、无线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广告、网络营销的策略组合、以网络营销为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的实施到网络营销实训。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 创业其实没那么难

    创业其实没那么难

    根特·法汀以自身丰富的创业经验,直指现今的大环境,只要有好创意,就能成功创业!此处说的“创意”,绝非惊人的神来之笔,而是长时间仔细琢磨出来的周全计划;换句话说,创意是系统性思考的结果。作者将明白告诉你,如何有意识、有系统地发展创意,并从中获得成功的机要。
  • 安利给中国直销员的9个忠告

    安利给中国直销员的9个忠告

    在无数成功的直销个案中,直销员自己如何训练自己的能力并且高效地运作方案?这是摆在第一位的问题。作为影响全球、被誉为最具“直销智慧”的安利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有着卓越的见识,他认为:“任何一名直销员都必须不能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去应付自己的工作环节,而是要以简捷、高效的方式去面对直销目标、面对直销过程和面对直销的客户。”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虎奇遇记

    小虎奇遇记

    张小虎从小是在张家村长大的,然后突遭横祸,父母被冰冻住,在李捃的鼓励下,踏上江湖路。在天台山华顶再遇年少玩伴小捃,她答应帮他找到真凶,后来,因遇跟踪及偷窃,小虎他们来到了天姥山脉遇见了小虎的师傅天姥,就这样小虎跟着天姥学习本领,于是就有了畅游杭州,南下雪窦山之说,在雪窦山中多年没有反应的宝物竟然有了反应。雪窦山上宝物招来了以前杀害小虎父母的真凶来抢夺,哪知道之后的连番波折竟然成就了小虎小捃的幸福生活。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 人法自然

    人法自然

    天荒与真源之间,遥遥相隔,此为空海所在,大陆另三分之二分为六份,是那四大凶险无常,两大仙家地界,虽说修仙之人行走世间并不少见,但那漫天神佛还是大多数存于两大仙家地界,人间相传,修仙之士达那大乘之期,都将引受天劫,立步为仙,飞升仙界,却不知此乃是以讹传讹,真源大界修仙之道奉行,凡有能力者皆意愿为修士,却不知仙途难行
  • TFBOYS之神界公主请别走

    TFBOYS之神界公主请别走

    他们是人界明星,她们是神界公主,一次相遇后相爱却遇上了重重危机,最终公主们会留下来吗?他们还能像从前一样快乐的在一起吗?
  •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我的晨青梅我的辰竹马

    林晨,林辰。都是linchen却性别不同,外貌不同,性格不同,人缘不同,各种不同。但两人却是一起长大,比谁都了解彼此......当二人因为长大分道扬镳后又再次重逢,埋藏在心底的那份情系再次放大。或许有一种人,上帝一早就安排在你的身边,让她来折磨你,她就是你的克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亮了

    天亮了

    妮妮的第一本完结小说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哦!吼吼~地址:【http://novel.hongxiu.com/a/241208/《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你》】新文文推荐:【http://novel.hongxiu.com/a/609592/《原来你也在这里》】爱是一场莫名的劫,情是一座迷宫,爱情就像一座在劫难逃的迷宫,有缘的人得而穿越,无缘的人深陷迷途……也许,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我而言,你却是整个世界。你在时,你是一切,你不在时,一切是你。其实,我想要的并不多,只想你能珍惜我。所以亲爱的,请不要把我对你的爱当成你伤害我的理由,不要把我对你的宽容当成你欺负我的借口!
  • 朝露待日晞(棋乐无穷系列番外)

    朝露待日晞(棋乐无穷系列番外)

    她是朝露,他是日晞,这辈子注定了她的生命只为等待他的出现。因为,他是她的阳光啊!曾经,她苦恋了他三年。看着他在爱情里跌宕起伏,她仍是拼了命地贪恋他给的朝阳,一心只想做他手心里的露珠。却不知,她的贪恋已成了他不堪背负的重担,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她以为他们之间就这么结束了,遗忘,是她唯一能做的。四年后,他重现“为非作歹”,而昨日,昨日又岂会重现?
  • 谨行慎言

    谨行慎言

    什么?勾错魂这种事居然出现在她身上?居然还无法还魂?一定要好好敲诈敲诈鬼差,不然岂不是白死了。天啊,居然是还魂在这样的身体里,真是人算不如鬼算!算了,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就算卑微丑陋如斯也要活出个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