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1300000010

第10章 解表药 (10)

第一章 解表药 (10)

白秀璞经验 白氏认为干姜的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干姜之所以能够“回阳”,这是与其能温暖上、中、下三焦分不升的。“温中”是“回阳”的主要因素。白氏认为,干姜在上焦“温肺止咳”,“温通心脉”,在中焦“温暖脾胃”,在下焦“温肾助阳”,“暖肠止泻”。当然,这与药物配伍亦有关系。比如,干姜与细辛、五味子同用,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与桂枝同用,能温经通脉,扶助心阳;与白术同用,能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与附子同用,能温肾回阳,止痛祛湿。说明干姜功在上、中、下三焦。

白氏在临床上用干姜治疗多种疾病,确实收到满意的疗效。如1971年应邀去某医院会诊一女性患者。19岁。做阑尾手术后月余,一直纳呆不食,精神恍惚,体质甚弱,每日以鼻饲及输液维持营养,白氏诊毕认为患者体质甚弱,胃阳不振,当以救胃气和中为先,故投以干姜6g,甘草10g,嘱其家属用勺缓缓少量缓饮。次日即觉思食有饥饿感,连服3天,病人明显好转,已有食欲,在胃口开、胃气渐复的基础上,处方六君子汤3剂以善其后。当病人胃呆滞时,往往开始投以治疗药物不能取大效,因为胃呆时药物的吸收也受一定影响,故应先开其胃,待开胃后再投以治疗药物。

白氏还用干姜治疗一些出血性疾病,效果也较明显。一般出血性疾病是很少用干姜的,因为有“见血无寒”之说,多数认为出血为血热妄行,然亦不可以偏概全。出血证有三个因素:劳伤、努伤、热伤,其中劳伤者,宗“劳者温之”之旨。白氏用干姜以温中助阳,祛除里寒而收效。(《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葱 白

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味辛,性温。归肺、胃、肝经。发表散寒,通阳宣窍,解毒杀虫。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身痛麻痹,阴寒腹痛,二便不通,喉痹,痢疾,脚气,乳痈,疮疖肿痛,虫积腹痛,跌打损伤,鱼肉中毒,虫蛇咬伤。

朱良春经验 巧用葱白鲜散外感风寒 葱白,辛温而润,是一味发散表邪、宣通阳气之佳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谓其“主伤寒寒热”。晋代葛洪《肘后方》载有葱豉汤,治伤寒初起,寒热无汗。方中豆豉功擅解表透邪,与宣肺通阳之葱白相伍,对外感初起寒热身痛者,不失为简约速效之良方。朱老用葱白治外感初起,有以下三法:一法,用葱白一握,和米煮粥,粥成,加入食醋,趁热食之,可迅速收发汗解表退热之效。此方又名“神仙粥”。盖藉米粥以助胃气,充养津液以益汗源,托邪外出,对老人、虚人之外感发热更为相宜。二法,婴儿感冒,不便服汤药者,用葱白绞汁,兑入母乳或牛奶中,然后放奶瓶中吮吸,服后得汗便热退身安。此用药之巧法也。三法,葱白、生姜各30 g,同捣如泥状,临用加食盐少许,布包,对感冒发热患者,涂擦其前胸后背,1日2次,涂后盖被取汗,如适当加热后用,效果更好,此外治法也。(《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薄 荷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味辛,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治风热表证,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嘶,鼻渊,牙痛,麻疹不透,瘾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

张锡纯经验 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如以鲜薄荷汁外擦皮肤少用殊觉清凉,多用即觉灼热)。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瘛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薄荷冰善消霍乱毒菌,薄荷亦善消毒菌可知),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疹瘾,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麻黄服后出热汗,热汗能解寒,是以宜于伤寒;薄荷服后出凉汗,凉汗能清温,是以宜于温病。若以麻黄发温病之汗,薄荷发伤寒之汗,大抵皆不能出汗,即出汗亦必不能愈病也。

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则用葛根又何如用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吾人当药物既备之时,而不能随时化裁与古为新,是仍未会古人制方之意也。医界之研究伤寒者,尚其深思愚言哉。(《医学衷中参西录》)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胃经。疏风散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疹出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张芙蓉经验 牛劳子善利气通络 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胃二经。唐·甄权言牛蒡子“除诸风气,去丹石毒,利腰脚。又食前熟挼三枚吞之,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金·李杲也认为其能“利凝滞腰膝之气”,可见牛蒡子有利气行经通络的作用。元·忽思慧《饮膳正要》中有“恶实菜(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治中风、燥热、口干、手足不遂及皮肤热疮”的记载。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更载“牛蒡子散”(牛蒡子、新豆豉、羌活、生地黄、黄芪)“治风热或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遇暑热或大便秘即作”。笔者临证以“牛蒡子散”为基础,用治痹证。

特别是以该方加忍冬藤、连翘、当归、知母、黄芩、海桐皮、桑寄生、怀牛膝之属,治疗热痹阴虚证,效果尤为显著。如治疗一王姓女青年,患痹证反复发作已2年,四肢关节肿胀疼痛,且有灼热感,伴低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痛、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微黄,脉细清数。即以上述方药增损,连服20剂,关节疼痛肿服消失,诸症均减。后以原方加益气和血之品以善后而痊。临床所见热痹阴虚证,多兼咽痛、便秘,用牛蒡子既可利气通络,又能利咽止痛,通利大便,一举而三益。另外,因本品质地坚硬,炮制时宣炒香捣碎用之,才可以较好地发挥作用,否则药性难以发挥,效用不宏。[张芙蓉,周益新.牛蒡子善利气通络.浙江中医杂志,1995(11):496]

葛 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经。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泄泻,痢疾,酒毒,胸痹心痛。

陈建新经验 葛根重用取奇效 余用葛根治外感风热之头痛、项背强痛、肌肉痉痛和湿热泻痢或脾虚泄泻、热病口渴等症均以量大取效,每每下笔即120g一剂,药房中人因量大曾质询于余。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辛味虽有发散之力,使本品具发表、解肌、升阳透疹之功。但甘味重而辛味轻,其升透力并不强,兼之性凉并不甚寒。而脾虚泄泻则葛根宜炒,世人有土炒,余用米汁浸润后炒至老黄,与方中诸药同煎亦获其效,米汁有健脾胃作用,炒后葛根凉性减,升发清阳之力增。

余用葛根大量取效来自三证:以生活中实例证之,世人每用塘葛菜或生鱼煲葛汤,一家四口每用1~1. 5kg葛煲汤,实即1000~1500g。四人平均分之,每人250~270g,诚然为鲜品,但葛根120g仅及一半或1/3而已,故虑其升散太过或过凉诚属多余之虑。其次证之古人:仲景《伤寒论》葛根芩连汤证“喘而汗出”用葛根0. 25kg。《梅师方》治热毒下血用生葛根1kg。三证之今人:有郭姓患者,女,33岁。1983年2月来诊,连日头项痛不能转侧,微恶寒,舌淡苔薄,脉浮紧,笔者头二诊4剂均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初诊15g,二诊30g),证如故。三诊葛根改用120g,上午服药下午头项痛即止,转动自如。

1983年秋,有李姓患儿,男性,2岁。患秋季泄泻3天,日下十数行,前医以葛根芩连汤(葛根12g),笔者以同方葛根30g,按上法处理。下午服药,当晚泻即止。

由此看来,葛根可重用而取奇效,无论从生活饮食或长期临床实践都说明葛根重用得当,可药到病除。(《南方医话》)

柴 胡

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黄疸,胸胁胀痛,头痛目赤,耳聋口苦,月经不调,脏器下垂,脱肛阴挺。

张锡纯经验 柴胡,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枢转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神农本草经》柴胡主寒热,山茱萸亦主寒热。柴胡所主之寒热,为少阳外感之邪,若伤寒疟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热,为厥阴内伤之寒热,若肝脏虚极忽寒忽热,汗出欲脱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补敛之。二证之寒热虽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渊,临证者当细审之,用药慎勿误投也。

柴胡非发汗之药,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汤多用之至八两,按今时分量计之,且三分之(古方一煎三服,故可三分)一剂可得八钱。小柴胡汤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阳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发汗,则上升之力不专,小柴胡汤之去渣重煎,所以减其发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汤既非发汗之药,何以《伤寒论》百四十九节服柴胡汤后有汗出而解之语?不知此节文义,原为误下之后服小柴胡汤者说法。夫小柴胡汤,系和解之剂,原非发汗之剂,特以误下之后,胁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于手少阳三焦,因少阳为游部,手、足少阳原相贯彻也。此时仍投以小柴胡和解之,则邪之散漫于三焦者,遂可由手少阳外达之经络作汗而解,而其留于胁下者,亦与之同气相求,借径于手少阳而汗解,故于发热汗出上,特加一却字,言非发其汗而却由汗解也。然足少阳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汤后,胁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后气虚不能助之通过,而其邪之散漫于手少阳者,且又以同类相招,遂于蓄极之时而开旁通之路,此际几有正气不能胜邪气之势,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争之象,而后发热汗出而解,此即所谓战而后汗也。观下后服柴胡汤者,其出汗若是之难,则足少阳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是以愚生平临证,于壮实之人用小柴胡汤时,恒减去人参,而于经医误下之后者,若用小柴胡汤必用人参以助其战胜之力。

用柴胡以治少阳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热往来也。但知其人纯系外感,而有恶心欲吐之现象,是即病在少阳,欲借少阳枢转之机透膈上达也。治以小柴胡可随手奏效,此病机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见寒热往来,亦并不喜呕,惟频频多吐黏涎,斯亦可断为少阳病,而与以小柴胡汤。盖少阳之去路为太阴湿土,因包脾之脂膜原与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类相招之义,此少阳欲传太阴,而太阴湿土之气经少阳之火铄炼,遂凝为黏涎频频吐出,投以小柴胡汤,可断其入太阴之路,俾由少阳而解矣。又:柴胡为疟疾之主药,而小心过甚者,谓其人若或阴虚燥热,可以青蒿代之。不知疟邪伏于胁下两板油中,乃足少阳经之大都会,柴胡能入其中,升提疟邪透膈上出,而青蒿无斯力也。若遇阴虚者,或热入于血分者,不妨多用滋阴凉血之药佐之;若遇燥热者,或热盛于气分者,不妨多用润燥清火之药佐之。是以愚治疟疾有重用生地、熟地治愈者,有重用生石膏、知母治愈者,其气分虚者,又有重用参芪治愈者,然方中无不用柴胡也。

同类推荐
  •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黄春林教授肾病医案医话集

    本书包括医案集与医话集两部分内容,医案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在肾病的治疗经验与临床案例,医话集主要介绍黄春林教授的学术观点。
  • 杨东中医男科论

    杨东中医男科论

    中医男科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中医男科学是男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男科疾病的防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宁夏中医男科名医,杨东勤奋刻苦,勇于探索,对中医男科生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颇多心得。对宁夏中医男科学的发展,贡献卓越。
  •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新编临床护理1000问

    在护理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全国护理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当今护理学已从护“病”转变到护“人”,但我们仍然脱离不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书结合临床护理新观点、新知识及新技术,向读者介绍了现代的“三基”,反映了国际上临床护理工作的先进水平。
  •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张学文中医世家经验辑要——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

    本书分“家传史略”、“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传世密录”5个部分对中医名家张学文中医世家的学术及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
  •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本草纲目家用说明书

    随着人们对中医和自然养生观念的日益推崇,被称为千古医书之首的《本草纲目》又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词汇。为什么《本草纲目》时隔数百年仍然焕发无穷魅力,被人们争相阅读?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这部书的集成性和实用性。这部成书于明代的奇书蕴藏着众多养生保健,抗衰老、延年益寿的观点与知识,几乎囊括当世所有医典著述中的精髓,而且《本草》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即使是略通文字的普通百姓也可在其中找到自我保健的妙方。拿《本草纲目》中针对长寿抗衰相关内容的著述来说,书中除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285首,涉及衰老性病症211种外,更有鲜明的医学理念作为理论……
热门推荐
  • 空间王妃逆天下

    空间王妃逆天下

    前世,经堂妹陷害,进入冷宫重活一世,不料被高冷王爷缠上,附带空间时期,看她怎样逆转天下
  • 至尊废材:魔妃好威武

    至尊废材:魔妃好威武

    一朝重生,废材之身,受尽欺凌,外带未婚先孕,是整个云曜国的笑点。可惜,今非昔比了,什么废材?自带空间,随手一丢就是一宝,丹药肆意挥霍,招招手,神兽灵兽一堆,尤其还有个牛逼轰轰的师虎兼孩纸他爹……曾经欺她者,一一玩爆,纵横东北、西南、四方三大陆,谁与争锋?欢迎加入狐狸小说交流群~,群号码:285825581
  • 敢问妻主在否

    敢问妻主在否

    她重生而来,决心要好好过日子,好好做人!可是却遇上了穿书而来的他,日子突然就不能好好过了……她表示非常心塞!只是走向越来越不对劲了,她当时脑子一抽就同意迎娶他,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她本来可以做个渣女的,却只想把这一世的心给他。本书就是无脑玛丽苏恋爱文,背景架空,慎入!锅作者不背~友情提醒:要是看着觉得不高兴了,赶紧就退了~
  • 梧桐语

    梧桐语

    是的,我不相信上帝,也同样不相信命运,但我却信奉这样一句真理:“凡事只要有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番外篇预告:《SafeandSound》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一乐千秋

    一乐千秋

    钟离簌:虽卿本无心/身护血亲钟离绡:愿不亏不负/自绝恩怨年如磊:当手段不择/为己而争栾珹毅:因微不足道/明路自造也许本为血亲至亲,但在一次次恩怨面前,只为情,义,利,怨四字。↓任之清穷及一生想追求的,便是妹妹安好快乐。但是她无法接受的是,她爱护了她十多年,却让她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杀。在任之清百般疑惑,几近绝望之时,任之清看到了她的日记本。知道了那段不为人知的事——侵!规!则!她几近颠狂,却告发未果,最后,她将那禽兽投入安定桥下,而她自己,自行了断。谁知却卷进了一场赌约。奖品可谓是扎中任之清的心——让她妹妹复活!所以,她穿越异世,与仇人相斗。虽然生来卑微,但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钟离簌:若许我来世,亲人在侧,定不复恩情栾珹毅:身有万般苦,心有千番乐,该是我者还为我钟离绡:用我几朝,复尔仇怨,用我几载,换卿恩情年如磊:独有千计万谋,自有千痛万苦,为己而计,为己而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祭司的噩梦

    大祭司的噩梦

    沈夜的悲剧生活自从天降丽丽才如同噩梦般展开,从此爱徒爱人爱将都被卷入混乱的状况中。
  • 人间暖阳不及你

    人间暖阳不及你

    纪牧尘觉得很奇怪,第一次见到俞清欢,俞清欢就表现的很排斥他,然而他还是对俞清欢感兴趣了,他想知道,堂堂俞家大小姐怎么会把自己的腿给玩断了。可是,俞清欢好像有毒,一旦沾染,就再也戒不掉了……俞清欢的世界在十八岁那年就塌陷了,再也不可能复原了,成人礼,是她一生最大的噩梦,后来,一个叫纪牧尘的人看似温柔实则强硬的闯入了他的世界,她无比排斥,却根本躲不开他的纠缠。只是,纪牧尘好像在用他自己的方法,把她崩塌了的世界一点一点的粘合,她愿意再相信一个人一次,就一次……俞华年看着某个看似温润无双的好哥们儿,无比想戳瞎自己的双眼:特么的,怎么就没看出这家伙的狼尾巴,让他帮我看着妹子,他居然给看回家了!
  • 七分甜吖

    七分甜吖

    十七岁的楚辞,明媚耀眼而放纵。即使是在学霸云集的江市一中,也名列前茅,但她也是传说中的一朵带刺玫瑰。而温熙,众人眼中的高冷学神,高不可攀。却因为楚辞化为绕指柔。人人都以为温熙也喜欢楚辞,直到楚辞自己也信了。只是后来的那天让楚辞坠入了深渊……明媚耀眼大小姐×对外高冷对内温软小狼狗女宠男,追妻火葬场。
  • 八界演义

    八界演义

    人界、妖界、地界、鬼界、仙界、佛界、冥界、异界,八界纵横!故事发生于一九七二年,那一年,八岁的杜涛与众放牛娃一起,于无意之中闯入了一个水底石洞,第一次见到了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可惜身入宝山空手归。为给叔叔带点卷烟纸,杜涛随手拿了本古籍。由此,开始了他修真求道的漫长旅程。是福?是祸?一丝淡淡的悲伤贯穿于演义的始终,一股难舍的情感充盈于征途!有离愁、有惊喜、有欢笑、有悲泪!让我们一起跟着主角一起去体会八界的悲与伤、喜与乐、伤与痛、因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