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4500000016

第16章 卷三 (1)

第三章 卷三 (1)

外科枢要

十****

第一内消法:内消者,肿痛初起,随即用药消散也。凡病痈疽、发背、对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壮热,有似伤寒而痛偏着一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当初起时,脓尚未成,不过血气乖违逆于内里耳。外敷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即时消散。若系疔疮,急宜刺破,或艾灸肿处,搽上蟾酥饼,贴以万全膏,内服菊花甘草汤随即平复。菊花连翘根带叶皆治疔疮之圣药也。其中亦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以散之,随服菊花、金银花等药,即可内消,务早下手,不可迟滞。膏、汤载后痈疽门 。

第二艾灸法:隔蒜灸法,胜用刀针。书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痛时,凡治痈疽、疔肿、流注及一切无名肿毒,以大蒜切片,安疮头上,用陈艾炷安蒜上,香点灸之,其艾炷大小看疮毒大小为取裁。若痈疽之大者,以蒜捣饼敷上灸之。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若内已有脓,即将乌金膏涂,灸其外,用普救万全膏贴之。烂开其口,卸却瘀脓,易收功也。若口不收,或腐肉不脱,洗用防风汤,敷用海浮散,外贴万全膏。腐自去,新自生,计日可愈,真神药也。乌金膏载痈疽门,防风汤载诸疮门第三神火照法:凡肿在头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火气上攻,宜用火照法,神乎其神。

法用火照散安纸捻中,以麻油浸点,每用火三枝,离毒半寸许照之,自外而内俾药气透入,皮色紫滞者,立转红活。疮势平塌者,立转高耸,仍须不时照之,则毒气顿解,转阴为阳,以收全功。且此法不止施于头面,即如发背等毒,亦宜用之,其头面患毒,亦有用艾灸而愈者,因其毒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但艾炷宜小如麦粒样式。二法乃疮疽门之宝筏,宜互相参考,以神其用。火照散方见痈疽门第四刀针砭石法:凡毒有胀痛紧急,脓已成熟,无暇待艾灸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的确脓熟之时,又须要浅深合度,以左手按肿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脓已成矣。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

若脾虚气弱者,宜托补之。又须看其脓之深浅,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毒不出而内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内,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气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磁锋,用竹箸夹定紧扎,放锋出半分,封患处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贴片时,再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之,此地不宜成脓,头内中空,耳前后更多曲折,提脓拔毒更多未便,故砭法断宜早施。第五围药法:古云: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凡肿毒之大者,将已成脓。

用乌金膏贴疮头上,然后用万全膏盖之,四旁用芙蓉膏敷之,贴膏处取其出脓,敷药处取其消散。并能箍住根脚,不令展开,共作三层敷围法。第一层:用乌金膏贴疮头,若漫肿无头,以湿纸贴上,先干处是疮头也。第二层:万全膏贴之。第三层:芙蓉膏围之,然尝用万全膏遍覆肿处,连根脚一齐箍住,其中消处自消,溃处自溃,竟收全功。可见膏药之妙矣。芙蓉膏载痈疽门第六开口除脓法:凡治痈疽,口小脓多,则脓多不出,或出而不尽,或薄脓可出,硬脓难出,以致瘀不出而新不生,延绵难愈。法当烂开大口,俾瘀脓尽出为善。其烂药乌金散最佳,祛瘀肉不伤新肉,且不甚焮痛为至妙也。若有脓管,以绵纸捻裹药线插入,频换数条,即化祛耳。亦有顽硬之极,非乌金散所能去者,则用化腐紫霜膏搽之,然终不若乌金散为至稳。化腐膏载痈疽门第七收口法:凡痈疽最难收口者,皆由瘀肉夹杂瘀脓不尽所致。庸工不识,妄用补涩之剂勉强收口,恐他日内毒复发更甚于目前,惟所用海浮散堪称至宝。以此敷上,瘀肉自脱,不必用刀,新肉自生又不藏毒,万举万当也。大法先用防风汤洗之,再上末药。洗时须避风为主。

书云:频将汤洗,切忌风吹是已,更有体虚不能收口者,须内服补药以助之。第八总论服药法:凡痈疽服药,宜照顾脾胃为主,不得已而用清凉,切勿过剂。大法初起时,设有挟风寒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一剂以散之,散后而肿未消,随用金银花、甘草以和解之。若肿势焮痛,大便闭结,内热极盛者,则用卫生汤加大黄以疏利之。若病势极盛而气渐虚者,则清药中须兼托补之剂,透脓散主之。若脓水已溃,必须托补元气为主,参芪内托散主之。如或元气虚寒,则托补药中须用辛热以佐之。脾虚者,理中汤、参苓白术散。气虚下陷者,补中益气汤。胃经受寒,饮食停滞者,藿香正气散。气血两虚者,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鹿茸辈。间亦有虚而挟热者,即于前方中去附子、姜、桂,加麦冬、金银花、丹皮等药以收功,是又不可不知也。大抵有阳毒、有阴毒、有半阴半阳,宜细辨之。

阳毒者,疮势红肿,疮顶尖耸,根脚不散,饮食如常,口渴便结,五心烦热,脉洪数。阴毒者,疮势灰白,平塌,顽麻少痛,根脚走散,食少便溏,手足厥冷,口鼻气冷,脉沉迟。半阴半阳者,疮肿虽红,不甚尖耸,饮食差减,大便不结,寒热往来,微渴喜热,脉虚软,此三者必须细辨。俾用药寒温得宜,方为合法。治阳者,清凉解毒。治阴者,温中回阳。半阴半阳之治,清不伤胃,温不助邪,如斯而已矣。香苏散、透脓散俱载痈疽门 第九复论五善七恶救援之法:或问痈疽,五善、七恶何谓也?答曰:五善者,饮食知味一也;便溺调匀二也;脓溃肿消,脓水不臭三也;神清气爽,动息自宁四也;脉息有神,不违时令五也。七恶者,大渴发热,泄泻淋闭一也;脓清尤肿,脓稀臭秽二也;目睛无神,语声不亮三也;食少不化,服药作呕四也;恍惚嗜卧,气短乏力,腰背沉重五也;唇清鼻臭黑,面目水肿六也;脉息无神或疏动不和七也。

古语云:五善得三则吉,七恶得四则凶。余谓七恶之凶,不待四矣。然而拯救之法,正不容以不讲,大抵热渴淋闭,喘急内热,皆真阴受伤,宜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如不应,用八珍汤加麦冬、五味,更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兼服六味地黄丸,此补阳生阴之说也。若气短倦怠,昏聩乏力,饮食不化,乃阳虚之候,宜用补中益气汤。若睡卧不宁,宜用归脾汤。若饮食减少,面目浮肿,宜用香砂六君子汤。若兼脾胃虚寒,更用理中汤。肾气虚寒,须用桂附八味丸,兼用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此温补回阳之法也。若痈疽溃后,脓血去多,变为角弓反张,手足搐搦,肢体振摇而发痉者,并用参、芪、归、术、附子等药以救之。如不应,用十全大补汤。间亦有可生者,当此时势,性命急如悬缕,司命者,宜叮咛反复,熟思而审处之。第十将息法:凡病中设有挟风寒者,即宜断去荤腥油腻,微服散药,俟外邪祛尽,再用滋味调补,大抵将息痈疽不可缺少滋味,以血肉能生血肉也。

然又不宜过多使肉气胜谷气,更忌生冷滞气之物,恐反伤脾胃也。并宜避风邪,戒嗔怒,寡思虑,少言语,刻刻保养为贵,至于病后将息,毒大者,三年内宜远帏幙,毒小者,期年内宜远帏幙,犯之则成虚损,或成偏枯,或阴减天年,不可不慎也。其他戒怒慎风亦宜常作有病时想。以上十法,乃治痈疽发背之大纲。大者可为,小者又可知也已。余生平善治外症,其心法全在于此,约而能该确而可宁也。至于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备载于后,以资参考。外科症治方药生于背,名曰发背,肺经火毒也。生于背下与心相对,名曰对心发,心经火毒也。生于腰,名曰肾俞发,肾经相火之毒也。生于肩背,名曰背搭。右为肺火,左为肝火也。生于手背,名曰手发,生于足背,名曰足发,脾经湿热之毒也。有如莲子形者,头多突起。有如蜂窝形者,孔多内陷,外结螺靥,此二种须防毒陷,大率此病多由膏粱厚味,或六淫外客,七情内郁所致,积聚不散,以致荣气不从逆于内里耳。

初觉肿痛,即宜用药消散之。散而不去,则用艾灸提脓等法。痈疽之症始为热中,末传寒中,热中宜清凉,寒中宜温补,不可不察也。生于脑,名曰脑疽。生于颈后,名曰对口。生于颈旁,名曰偏对口。正对口易治,偏对口难治,因其软肉与喉相近也。多因膏粱醇酒,风寒壅遏所致,宜用神火照法,次用乌金膏搽之,外贴万全膏,取其易溃,溃后则用防风汤洗之,掺以海浮散,仍贴万全膏,频换数次即愈矣。生于耳前后,名曰鬓疽。生于两颐,名发颐。初起宜用银花甘草汤,加柴胡、荆芥、薄荷、蒡子,以清散之。若肿势极盛,须用砭法。若已成脓而未溃者,以乌金膏搽疮头上,盖以万全膏自然腐溃,溃后则用海浮散,并贴万全膏,自应寻愈。颏下漫肿无头,名曰时毒,俗名虾蟆瘟是也。

头面尽肿,名曰大头天行,俗名大头瘟是也。此皆风火郁热所致,初起宜用加味甘橘汤以消散之,若肿热极盛,兼用砭法。生于心,名曰井口疽。生于胁,名曰胁痈。生于腹,名曰肚痈。生于手脚腕,名曰穿骨疽。生于腿岔,名曰鱼口。生于臀,名曰臀痈。施治并如前法。疮疔初起如芥形,如粉刺,或小泡,坚硬如钉,故名曰疔。大凡肉色红肿,根脚不散者吉;若平塌漫肿,四围灰白者凶。其状不一,其色不同,有红、紫、黄、白、黑之五种,以应五脏。若生两足多有红系至脐,生两手多有红系至心,生唇面多有红系入喉,俱难治,速宜针刺。红系出血多有生者,若患于肢末之处毒愈凝滞,药难导达,艾灸之功为大,内服菊花甘草汤至效。如妄用疏利之剂,耗损真气,不惟无以去毒而害反随之矣。

其治法即见前十法中。喉间肿痛,名曰喉痹。古人多用甘桔汤主之。然有实火、虚火之分,紧喉、慢喉之别,不可不审。虚火者,色淡微肿,溺清便利,脉虚,饮食减少。此因神思过多,脾气不能中护,虚火易至上炎,乃内伤之火,名曰慢喉风,虚症也。午前痛甚者,属阳虚,四君子汤加桔梗、麦冬、五味子、当归。午后痛甚者,属阴虚,四物汤加桔梗、玄参。如不效,必加桂附,以为引导之用。加减八味汤加牛膝主之。若脉数有热,六味汤主之。更有中寒咽痛,始用半夏桂甘汤,不可误投凉药。实火者,醇酒膏粱,风火积热,火动痰生,肿痛暴发,甚则风痰壅塞,汤水不入,声音不出,此外至之火,名曰紧喉风,实症也。宜用灯窝油和浆水灌之,导祛痰涎,或用土牛膝捣烂,和酸醋灌之,或针刺红肿之处,发泄毒血,或用金钥匙吹之,俾喉门渐松,饮食可入,声音得出,乃止。

同类推荐
  • 贫血的饮食与中医调养

    贫血的饮食与中医调养

    本书为贫血患者(主要是缺铁性贫血患者)提供了大量的药物之外的保健措施和治疗建议,主要包括:贫血与铁、维生素、其他营养素的关系,适合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原则、食物,强化铁食品对贫血的作用,贫血中医调养方法等,并着重介绍了维生素C对于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意义。
  • 男人的饮食健康计划

    男人的饮食健康计划

    主要是通过饮食营养达到保健、养生、壮阳、滋补、调理、食疗的功效,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是指导现代男性健康饮食的良好读物。
  • 每天懂一点保肝护肝知识

    每天懂一点保肝护肝知识

    目前,肝病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每年的传染病报告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占据首位。因此,保肝护肝的行动势在必行。养护肝脏就等于守护健康美好的生活。肝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保肝护肝。应当从细节着手,不论是在饮食、娱乐方面,还是在运动、用药方面,都有需要注意却被人们忽略的防治细节。
  • 药膳药茶药酒·冠心病药膳

    药膳药茶药酒·冠心病药膳

    檀香芳香温通,可祛寒行气止痛;三七活血补血、散瘀定痛;鸡蛋能养心安神。本品有行气活血、祛寒止痛功效,适宜单纯性心绞痛、指端麻胀者。温阳益气、养血宁心。狗肉性温,大补心肾之阳气以祛肌腠风寒,故宜用于形寒肢冷之冠心病病人服食。扶阳通痹。羊肉阴阳双朴而长于补阳,五香粉中均系温通益阳之晶,葱白通阳开窍醒脑。合而起温阳强心作用,对冠心病心动过缓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下)(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热门推荐
  • 僵尸先生是奶爸

    僵尸先生是奶爸

    王道刚刚从山上休道回来,遇见了他,僵尸先生,他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儿女正准备去吃饭。
  • 娱乐全球

    娱乐全球

    他是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高产男演员顾致澄,她却只是一个初出茅庐偏爱“十八线小明星”廖简的待业女青年——姜眠星。在一次泰乔娱乐公司的助理招聘面试中,两人却以一场“踩踏”事故结上了梁子。自此,顾致澄让她变成了自己的助理……
  • 神级作死系统
  • 纨绔修仙记

    纨绔修仙记

    本是豪门纨绔,五花马千金裘,一场骗局化为乌有。初到异世大陆,穿越身纨绔心,不栽跟头怎么可能?不管是豪门公子妖魔鬼怪,看我宋日天如何最牛B。新人新书新尝试,谢谢看官大人们。
  • 帝国隐婚:狼性老公轻点宠
  •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我怎么突然无敌了

    孟浩天赶上了一个穿越的潮流,而且尽然穿越到自己的小说里去了,这太tm爽了当发现穿越成了一只狗,孟浩天真的是痛苦流泪啊,但是我有系统,还能发育一波。孟浩天也开启了坑主角之路
  • 母女训狼记

    母女训狼记

    花朵朵:“我都说了我根本就不记得了,你为什么还要缠着我啊?”狼王:“我要抓到真凶!必须要和你在一起!”花蕊:“叔叔你是来做我的爸爸的吗?不是啊!那没有关系啊,你做我妈妈的老公也可以啊!”三个人,三个目标,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着,但是到底谁能够最终达到目标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奇思妙想的爱情

    奇思妙想的爱情

    一个女生奇思妙想般的爱情故事,一段被尘封的故事,一段美好的暗恋,一份真挚的爱情,一颗至死不渝的爱你的心,都随着故事的结尾尘埃落定。当一切结束时才发现。。。。。。。。。。。。。。。。。。。。。。。。。。。。。。。。。。爱情才刚刚开始!
  • 陨落主宰

    陨落主宰

    身处异界,万族林立,其中美女甚多。我有超级传承在身,就算我只是个来自地球上的普通人,我也要主宰整个世界。赏善罚恶吾为先,用我的规则守护世间一切!!!我的这部小说是一部爽文,但愿客官们可以看得美,看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