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2800000013

第13章 ——针刺疗法 (2)

第十章——针刺疗法 (2)

[主穴] 按证型分3组。①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②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③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配穴] 肾俞、次髎、地机、天枢。

[施术] 据所辨之证型取主穴,酌加配穴。用28号2寸长之毫针,迅速破皮,然后沿皮下刺入1.5寸。针刺的方向,腹背部穴均向下,四肢穴均向上。然后施行提插加小捻转的补泻手法,气滞血瘀型用泻法,寒湿凝滞型用平补平泻手法,气血两虚型用补法。但刺激宜轻。留针20~30分钟,每隔3~5分钟运针1次。针后,关元、足三里及归来可以艾卷做温和灸15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

6. 温针治痛经

[主穴] 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内关、肾俞。

[配穴] 关元、命门。

[施术] 主穴每次取2穴,均双侧,配穴酌加1穴。以28号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选一对主穴行温针。其方法为:用薄铁皮卷成高3~5厘米,直径2~4厘米圆筒,在筒壁上穿5~7排孔,每排8~10孔,在筒下端1.5厘米处做一铁篦上装满艾绒。先将鲜姜片中间穿孔套于针体贴放在皮肤上,点燃筒下端艾绒套在针体上,并行固定,随时从底部用吸附橡皮球打气助燃。当皮肤有灼热感时再加生姜片垫上,保持筒内一定温度。于月经来潮第3~5日行第1次温针,以后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7. 电针治痛经

[主穴] 中极、关元、血海、三阴交、曲骨。

[配穴] 足三里、地机、太冲、商丘、合谷。

[施术] 以主穴为主,如效不显,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之前面4穴用28号毫针刺之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为20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曲骨穴用红外线照射。每次均为30分钟。配穴亦施以电针,法同上。每日1次。

8. 皮肤针治痛经

[主穴] 行间、公孙、隐白、太冲、三阴交、关元。

[施术] 主穴均取。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以腕力进行弹刺,刺时要求落针要稳、准,针尖与皮肤垂直。每分钟叩刺70~90次。每穴叩刺约1分钟,中等强度刺激,以局部微出血为度。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治疗,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3个月)。

9. 针刺承山穴治痛经

承山属膀胱经的穴位,在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用力伸小腿时,人字纹凹陷中就是本穴。针刺时要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用2~3寸毫针,快速直刺1.5寸深,得气后用泻法行针2分钟,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

承山穴具有舒筋活络等功能,主治腰痛、腹痛等症。本法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良好。

10. 针刺至阴穴治痛经

至阴属膀胱经穴位,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至阴穴具有温经通脉、暖宫散寒的功效,对寒性及寒湿凝滞型痛经有良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也有一定疗效。治疗痛经多用灸法,患者取坐位,双手各持艾条1根,点燃后,在双侧至阴穴的上方或侧方,距穴位约1寸远,固定不动悬灸之,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不能烫,直至穴位周围有红晕为止,每次灸15~30分钟,于月经前3天开始,至月经净后为1个疗程,对宫寒性痛经一般2个疗程可治愈。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精的充盛与否关系到胞宫的发育和月经的通畅。至阴穴为膀胱经穴位,故灸至阴穴可温通经脉、暖宫散寒,对虚寒性及寒湿凝滞而痛经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1. 针刺次治痛经

次髎穴为膀胱经穴位,在第一骶后孔凹陷中,或在髂后上棘与背正中线之间,距正中线0.8寸处。治疗痛经时患者取俯卧位,取双侧次髎穴,常规消毒,用4寸毫针进针2~3寸,当病人小腹内有沉胀或酸麻感时,用小幅度泻法捻转毫针,留针20~30分钟,期间行针1~2次。

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肾经相表里,位居腰骶,具有壮腰补肾、通经活血、理气调经之功。故针灸次髎穴治疗痛经有良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痛经患者,对寒凝性痛经加灸法效果更佳。

12. 针刺提托穴治痛经

提托穴适用于虚寒性痛经的治疗。此穴位于下腹部,脐下3寸,左右旁开各4寸处;或髂前上棘前0.5寸,腹股沟上1寸处。它位于脾经大横穴下3寸处。

适用于子宫脱垂、痛经、下腹痛、肾下垂等。治疗痛经时可采用双侧针灸方法,针刺0.8~1寸深,针感酸、麻至耻骨联合部。痛经开始时使用,每日1次,留针20~30分钟。如果采用艾灸法,每次灸3~7壮(艾绒做成枣核大小,放在涂有凡士林的穴位皮肤上,艾柱尖点燃,燃之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时去掉,此为灸1壮,再换艾柱灸之为第2壮……),每日灸1次,直至痛经缓解或消失为止。

13. 针刺气海幕穴治痛经

气海幕穴位于膀胱经气海俞穴内侧0.5寸处,位于腰背部第3~4腰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各1寸处。

适用于附件炎、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下腹胀痛、腰痛等症。治疗痛经时采用针法,用2~3寸不锈钢毫针,针尖向下沿皮下斜刺1.5~2.5寸,针感局部胀痛。痛经时开始施针,每日1次,留针30分钟,直至痛经缓解止。

14. 针刺腰灵穴治痛经

腰灵穴位于督脉阳关穴两侧旁开1寸处,于腰背部第4~5腰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各1寸处。针刺腰灵穴主治腰痛、痛经、膀胱炎等。治疗时用2.5~3寸不锈钢针,直刺进针2寸深,针感腰部及臀部酸麻胀。痛经发作时施针,每日双侧各1针,留针30分钟,直至痛经缓解。

15. 针刺合阳穴治痛经

合阳属于膀胱经穴位,在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的交会之处,故名合阳。合阳穴具有散寒导气、调经止痛之功,针灸合阳穴治疗痛经效果良好。

合阳穴位于肋腘窝横纹中央下2寸,俯卧取穴在委中穴直下2寸,与承山穴的连线上。针灸时取双侧合阳穴,常规消毒,用2~3寸毫针进针1~1.5寸深,平补平泻法,使针感放射到足底部2~3次,然后用0.5~1寸长的艾条段插到针柄上点燃,灸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经期、经前均可施治。有人用上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取得了痊愈(疼痛消失,半年内无复发)36例,显效(疼痛减轻,半年内有复发)9例的良好效果。

16. 针刺十七椎穴治痛经

十七椎穴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在两侧关元俞穴连线的正中点。治疗痛经时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十七椎穴处皮肤,用2~3寸毫针,直刺1~1.5寸深,得气后予以强刺激,快速旋转,使针感向小腹传导,持续行针0.5~1分钟,痛经减轻或消失后,留针10分钟,待患者面色转红后才能取针。有人曾用本方法治疗痛经64例,痊愈(针后0.5~3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留针10分钟后面色转红,腹痛消失)59例,显效(针后痛虽减轻,但未完全消失)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8%以上。

十七椎为经外奇穴,又名腰孔。从循经上看,穴居督脉,与督脉密切相关。由于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经气之功能,故取十七椎穴通调诸阳,通而不痛。其能疏经活络、调理冲任,治疗腰腿痛、痛经等症。另外,从解剖部位上看,十七椎穴下有第5腰神经分布,与其他神经形成盆腔神经丛,组成子宫阴道丛等次级神经丛,分布于生殖器官,因此针刺十七椎穴可调节子宫肌收缩,解除子宫痉挛性收缩,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17. 针刺心悸点、头顶点治痛经

心悸点,位于手掌部,第5掌指关节的桡侧缘。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悸、痛经、月经量过多等症。治疗痛经的方法是:取心悸点穴,局部皮肤消毒,用0.5~1寸毫针,直刺0.2~0.5寸深,针感麻酸至指尖部。痛经发作时,取双侧心悸点穴施针后,可留针0.5~1小时,期间每10~20分钟来回捻转刺激1次,直至痛经缓解为止。

头顶点,位于手中指背侧桡侧缘,中指呈屈曲位,近侧指节骨与中指节骨的指间关节部,左、右手各1穴。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顶痛、痛经等症。治疗痛经的方法是:取头顶穴,用0.5~1寸毫针,紧靠骨膜直刺0.3~0.5寸,不进入骨膜,针感局部痛。痛经双侧施针后,可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针1次,直至痛经缓解为止。

18. 梅花针治痛经

梅花针,又名七星针、皮肤针,是一种多针浅刺的针术。适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梅花针针刺的方法分重刺和轻刺,重刺叩打时用力较重,以微出血为度,适用于背部、腰部及臀部肌肉较厚的部位施针;轻刺用力较小,以不出血为度,适用于眼周围及头部等肌肉较薄的部位施针。弹刺部位因病而异。梅花针治疗一般隔日1次,10~15次为1个疗程,休息5~10天后可再行第2个疗程。

梅花针治疗痛经可选用腰骶部的夹脊穴,一般以肾俞到次髎穴范围内的夹脊穴(离脊柱后中线旁左右0.5寸范围内,每一脊突一组穴位)。采用重刺法,顺着肌肤纹理由肾俞到次髎,由内到外弹刺一遍,从月经前2~3天开始,隔日1次,到月经完止。另外,治疗痛经的梅花针也可选用腰骶部、下腹部、带脉区的关元穴为主,配胸椎8~10两侧、三阴交穴等,采用中等强度刺激。从经前1周开始,每日或隔日1次,至月经完为止。

19. 针刺疗法的注意事项

针刺可选用单穴,也可选用几个穴位为一组进行。若欲增强某一方面功能者,可用单穴,以突出其效应;如果想要调整整体功能者,可选一组穴位,以增强其效果。在具体运用中,可酌情而定。

用针刺保健养生益寿,用针宜和缓,刺激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

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过于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禁针。此外,凡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刺。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部位,不宜针刺。

同类推荐
  • 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高血压在我国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在2004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而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30.2%、24.7%和6.1%。
  •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现在,我们把这句话用到这里:养生智慧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间。从民间谚语与中医理论的相互论证,从我们惯常的的生活习俗到常用的土方疗法,从少数民族医学的来源与发展、古老而正宗的民间疗法到民间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养生要点,都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是经典的中医论著,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神奇土方,其根源无不是来自于民间,可以说,民间蕴含着最深厚、最广博的养生智慧。
  • 5分钟远离痛风

    5分钟远离痛风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痛风的常识、痛风对健康的威胁等知识,重点介绍了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痛风的简便方法,并对常见的痛风误区进行了科学的纠正。为了提高对此病的防治能力,本书提供了数种菜谱、汤谱、粥谱、药酒、药膳等食疗佳肴,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治疗并预防痛风。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本非物治疗、预防痛风的理想科普通俗读物,对痛风患者大有裨益,适用于痛风患者及其家庭使用,同时也有益于广大群众了解痛风和预防痛风。
  • 女人的漂亮饮食计划

    女人的漂亮饮食计划

    主要是通过饮食营养达到保健、美容、亮肤、护发、减肥、养生、食疗之功效,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是指导现代女性健康饮食的良好读物。
  • 膳食营养与保健

    膳食营养与保健

    本书将膳食营养、养生保健和医疗知识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介绍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膳食营养与预防保健的关系;膳食营养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以及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选择营养和膳食。
热门推荐
  • 北语南

    北语南

    一个跨越了十年之久的故事,一个爱与疼痛相互交织的青春故事,一个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故事。与你不见不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同界两生

    同界两生

    两个平行世界的相同的自己,互相穿越到彼此的世界?且看两个相同的人,怎么度过不同的人生!
  • 谁敌手

    谁敌手

    一杯江湖且酩酊莫辨风云何处兴涛涛浪中驭舟过酒沾琴弦弦不鸣是非之境,池水起波澜,想要变强的萧芦荻毅然决然离开了皇州城皇家元翰院,在苏果薇陪同下,前往千里迢迢的岁寒庄园,五世之身,渐渐苏醒,而路途上的种种事迹,暗藏着大陆的种种危机,越是走到后面,越是发现,整个是非之境已然创痕累累,亲眼目睹的萧芦荻,突然发现,原来这条路,一辈子也走不完。
  • 樱树下的诺言

    樱树下的诺言

    一场作者自己都被晕了的故事,一场关于青春的爱情,一个关于儿时的承诺,一个爱上了三个女主的男三……到最后,有谁能弄懂这场故事,有谁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个承诺实现了吗?这个男三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呢?想知道就来看看吧!本书已在别的书城发布过了,请大家不要误会,只是名字改了改。
  • 梦起九源

    梦起九源

    九源万族共存,人族不过沧海一粟。一个普通少年,误入一个圈套,却也因此开启仙路。魂断落云,梦逐万妖;剑斩天溟,举世孤寂。当一切都已破灭,他该如何前行。。。。。。
  • 惊悚日记

    惊悚日记

    头七那天跟兄弟去包夜,我总觉得网吧里不太对劲……果然死党老肥没了。
  • 如初望

    如初望

    我随口的说找【一个爱的人,然后做一个贤妻良母。女子无才就是德,大概在古代一个女子能做的就是这些吧!哥哥听后,反复重复道【找一个爱的人?只做一个贤妻良母吗?】
  • 左眼读灵右眼见凶

    左眼读灵右眼见凶

    “可我从不信宿命,又如何。”“我能看清的无非神鬼人心。”
  • 九州风乍起

    九州风乍起

    版本一:九州风乍起,四国铮铮铁骑踏红江山万里!男儿束发从军去,马革裹尸归!远方悲歌击筑,寒甲犹记黄粱梦里,叹一声!山河永寂!版本二:九州风乍起,乱世迷离!拾起旧事笔迹,落款人消了踪影。可记?初相遇,街头轻语,予我一段死生铭记!权谋、戏假情真、兄弟情义、帝后传奇房宜主:“家国不宁,为何不重披战甲、再战沙场,还百姓一片平和世?!”扶杨:“心已死,身体不过一具行尸走肉,就算再上战场,也不过多一具尸体。”房易安:“满愿,哥哥接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