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52000000069

第69章 胆石症 (2)

第19章 胆石症 (2)

【解析】本案患者为胆石症行多次手术,正气受损,虚实夹杂,现以脾虚不运,肝胆失于疏泄为主要表现,顾氏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利胆。顾氏方中,以党参、白术、云茯苓、山药益气健脾,以枳壳、木香、陈皮、延胡索行气疏肝,以玄明粉、虎杖、山楂、金钱草排石化瘀,以制大黄助结石从大便排出,诸药合用既扶助正气,又能疏肝排石,标本兼顾,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三)邓铁涛治疗胆石症验案(《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简某,30岁,教师。1973年11月4日来诊。

患者1972年因胆石症手术治疗,至1973年5月胆绞痛又再发作,巩膜黄染,肝功能改变。从5月至9月发作7次(牵拉痛)。医院建议再一次手术治疗,未作。来诊时证见胆区钝痛,每日早上10时、下午5时左右其痛必增,舌黯苔白,舌边齿印,脉稍滑。

辨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疏肝利胆活血法。

【处方】太子参、白芍各12g,柴胡、郁金各9g,金钱草24g,蒲黄、五灵脂各6g,甘草5g,服12剂。

11月再诊病减,未见大发作,舌稍红活,齿印明显,脉缓滑,治守前法。

【处方】金钱草30g,太子参15g,柴胡、郁金各9g,白芍12g,蒲黄、五灵脂各6g,甘草5g。

服上药10剂后已无痛,稍见口干,加白芍18g,以后每周服2~3剂,至1974年3月已能上班工作。服之日久,曾出现贫血,乃减去蒲黄、五灵脂,加首乌,金钱草亦减量,或予四君子汤加味以健脾间服。

【解析】本案为胆石症术后发为胆绞痛、黄疸,邓氏辨为气滞血瘀,从肝胆治疗,方中白芍、柴胡、郁金疏肝利胆,金钱草促进排石,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太子参、甘草顾护正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活血之效。

(四)张镜人治疗胆石症验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镜人》)

(1)陆某,女,56岁,初诊于1985年7月29日。

主诉:右上腹胀满疼痛。

病史:近来右上腹胀满疼痛,牵掣不舒,口苦,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

舌脉:舌苔根部薄黄腻,脉细。

辨证:肝胆湿热壅结。

诊断: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治法:疏泄肝胆,清化湿热。

【处方】软柴胡6g,炒黄芩9g,广郁金9g,炙延胡索9g,川楝子9g,八月札15g,青陈皮各6g,炒枳壳6g,赤芍、白芍各9g,水炙甘草3g,制香附9g,连翘9g,炙鸡内金6g,金钱草30g,海金沙9g(包),香谷芽12g。14剂。

随访:服药2周症状消失,自行停药。1986年7月胁痛再次发作,仍予上方,药后症状又较快缓解。1987年5月又一次症状加重,再服上方,症状消失后,嘱服用成药金胆片、保和片巩固治疗。

【解析】患者为胆石症,同时合并胆囊炎、胁痛,张氏辨为肝胆湿热壅结之证,治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合用是常用的一组排石药,同时以柴胡、延胡索、川楝子、青陈皮、枳壳等疏肝理气之品,使肝胆之气机通畅则疗效更明显,因为“肝以通为用”,肝胆之气机通畅,则诸症可除。

(2)杨某,男,58岁,初诊于1984年7月22日。

主诉:脘胁胀痛伴口腔溃疡多年。

病史:多年来反复胃脘及右胁胀满疼痛,曾在外院检查诊断为“胆囊炎,多发性胆结石”。且口腔及舌面经常出现溃疡,疼痛较明显,平素头晕,口燥,便行欠畅。

舌脉: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辨证:肝胆失于疏泄,湿热交阻蕴结。

诊断:胆囊炎,胆石症,口腔溃疡。胁痛,口疮。

治法:疏理肝胆,清化湿热。

【处方】金钱草30g,炒黄芩9g,广郁金12g,知母5g,夏枯草9g,炒赤芍12g,连翘9g,炒薏苡仁12g,炒枳壳5g,桑叶9g,菊花9g,川楝子9g,金银花12g,干芦根30g,香谷芽12g,甘露消毒丹12g(包)。14剂。

二诊:8月5日。药后诸症均减,右腹略有隐痛,脉弦滑,苔薄黄腻,再守前法。

【处方】金钱草30g,黄芩9g,广郁金12g,炒赤芍12g,夏枯草9g,炒枳壳6g,瓜蒌皮9g,川楝子9g,知母5g,炙延胡索5g,炒薏苡仁12g,干芦根30g,香谷芽12g,金银花12g,炙远志5g,甘露消毒丹12g(包)。

随访:以后根据原方加减,服药经年,有时仍感右胁不舒,或口腔溃疡举发,但整体病情比较稳定。

【解析】胆囊炎、胆石症致气机不畅发为脘胁胀痛,因肝胆湿热之邪上蒸故发为口腔溃疡,张氏方中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之品为主,同时加用甘露消毒丹以化湿泄浊。

(五)焦树德治疗胆石症验案(《医学实践录》)

让某,男,60岁,某国驻华大使。初诊日期1985年10月10日。

主诉:右胁下隐痛15年。

病史:15年来经常右胁下隐痛不适,失眠有恶梦,无恶心呕吐,饮食及二便正常。4年前曾在法国B超检查为“肝内结石”,40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已治愈。

皮肤黏膜及白睛未见黄染,舌苔白,根部微黄,舌质正常。腹部平软,未扪及积块,右脉沉弦滑有力,左脉沉滑。

B超提示:肝左叶48cm×65cm,右叶厚123cm,肝左叶内可见1个05cm的强光团,后部有声影。胆囊前后径27cm,胆管06cm。B超诊断肝内小结石,余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肝经湿热蕴结,久滞不散而成石。

治法:疏肝散结,清利湿热,佐以化石。

【处方】燮枢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炒川楝子12g,茯苓30g,猪苓20g,泽泻20g,土茯苓30g,鸡内金12g,海金沙15g(包煎),金钱草30g,郁金10g,生明矾2g,皂刺6g,珍珠母30g(先下),车前子12g(包煎)。7剂,水煎服。

二诊(1985年10月17日)右胁隐痛减轻,舌苔尚白,根部已不黄,脉象沉滑略弦。前方内去生明矾,加王不留行10g,泽泻改为25g。14剂。

三至八诊(1985年10月31日至1986年4月17日):服上药20剂后,胁痛隐痛即消失。饮食、大便均正常,睡眠好,小便有时浑浊。即主要以上方去珍珠母,加焦四仙、红花、白蒺藜,改金钱草为40g,海金沙为20g进行治疗,下肢酸痛时曾加威灵仙、牛膝。

九诊(1986年4月24日):自觉良好,舌苔薄白,脉象和缓。1986年4月18日B超复查:肝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强回声。肝胆未见异常,肝内结石已消失。为巩固疗效,如下处方,隔日服1剂,服完即停药。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炒川楝子12g,茯苓30g,炒内金12g,泽泻20g,半夏10g,厚朴9g,远志10g,枳实10g,金钱草30g,藿香10g,红花10g,焦四仙40g,土茯苓30g。14剂。

1986年12月又在法国做B超检查,肝内胆石已不见。

【解析】患者以右胁下隐痛15年为主诉,可见病在肝胆,久病肝络不通,固定不移,故隐痛不除。肝郁化火,肝火燎心故睡眠不佳;舌根部苔微黄,脉见滑象为湿邪不化。湿热久蕴不散,灼湿成痰,渐发为结石。焦氏在治疗时以疏肝散结顾护肝胆之气机为先,兼用清利湿热化石之品。方中以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配柴胡、黄芩清利肝胆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分消;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利湿化石,明矾、郁金消痰燥湿,皂刺、红花化瘀消癥,加珍珠母以育心潜神安眠。诸药合用,综合调理,症状逐渐改善。

(六)高辉远治疗胆石症验案(《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陈某,女,55岁。1989年5月10日初诊。

素有右胁部隐痛,近3个月来加重,时有阵痛如针刺。伴有反酸、恶心、纳呆、腹胀、大便不畅,时干时稀。舌苔黄,脉弦细。B超示:胆囊增大,胆囊、胆管均有泥沙样结石。辨证为肝胆气郁,脾胃失和之候,治拟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之法。

【处方】柴胡8g,白芍10g,郁金10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枳壳8g,陈皮8g,海金沙15g,金钱草15g,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竹茹10g,当归10g,官桂6g,炙甘草5g。

服用7剂后,自觉症状减轻。续服1个月,疼痛情况大为好转。B超示:胆管结石消失,胆囊结石少量。于上方中去延胡索、川楝子、当归,加焦三仙30g,守方服用2个月,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已除。

【解析】本案患者之胆石症以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伴有反酸、恶心、纳呆、腹胀、大便不畅中焦气机失运之症,高氏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配合疏肝理气、利胆通腑。以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和逍遥散加减,同时加用郁金、延胡索、川楝子、枳壳、海金沙、金钱草等理气排石之品,官桂能助化气,可鼓舞药力直达病所。

同类推荐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不孕不育门诊百问百答

    不孕不育门诊百问百答

    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5%-20%,近些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以及生育年龄普遍延后,此外加上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得不孕不育症患者显著增加。本书针对不孕不育症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问题,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本书所搜集的问题都是患者最关心、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本书对不孕不育症的正确认识、病因、诊断以及中医疗法、西医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预防措施均做了详尽的解说。本书内容精炼,通俗易懂,内容全面丰富,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及家属阅读。
  •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 关节炎外治验案

    关节炎外治验案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精选了大量名家的医案、医论、治疗方法及经验心得等。
  •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专家诊治肺结核病

    本书不仅有助于病人和家属了解结核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常识,同时也适合于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查阅与参考。介绍了肺结核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
热门推荐
  • 愿每个初晨暮年都有你

    愿每个初晨暮年都有你

    凤流倜傥的富家阔少,自从母亲死后被迫和继母生活在一起,而遇见她之后仿佛一切都变了。她就那样漫无目的闯入她的生活,然后再留在他的心里。
  • 鬼蜮天子

    鬼蜮天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子不仁,化厉鬼乱苍生。自桀纣以来,亡国之君多无善终。亡者死不瞑目,一口怨气不散,挣扎阳间,久化为鬼。又因身居帝王命格,顿生诡变,常人难敌,苍生惊惧而畏之,称其为——鬼天子。天子化鬼,变幻恶龙,故“欲除鬼天子,必学屠龙术”的训言代代相传。师徒传承,共赴屠龙,庇护人间,在苍茫世间听他们引吭高歌——“世人莫学朱评漫,散尽千金学屠龙。刀斩逆鳞支离益,四海纵横笑苍生……”
  • 可不可以做自己

    可不可以做自己

    若珂从小就内向,不会表达,不善于交际,长着一副柔弱的样子,在同学眼里,她一直都是可以被欺负的对象,若珂每天都会尝试着和别人交往,可却没有谁愿意……因为同学们都看不起她每一天,班上那几个讨厌鬼就会经常欺负若珂,而她却不敢反抗,只能忍着而最后,连自己最亲的哥哥也因为自己的软弱而离开人世的时候,她变了,变的彻彻底底……“我不想当圣母,也当不成圣母,以前的我总是受欺负,丢我哥哥的脸,而现在…你们一个个……我都会一一的讨回来……哈哈哈哈哈哈!!”
  • 有点忙

    有点忙

    顾清是一名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学生,本文围绕顾清的中学生活来写,一些中学片段可能会雷同现实。
  • 雷神之王

    雷神之王

    在看似平凡的社会之下,隐藏着许多不显山不露水的高手,这些看似普通的人却是暗中影响着世界的走向。雷震子转世为人,历经尘世喧嚣,再度回归神界之时,发现自己的身世更加不凡。究竟前路存在哪些未知的凶险?不服输的王雷都会选择淡然的微笑面对。
  • 蔺少宠我我超甜

    蔺少宠我我超甜

    继妹:下药,她毁了,蔺晨就是她的!渣男:蛊惑她,骗走她手里的股份,总经理之位就是他的!父亲:谋杀,她死了,酒店就是他的!继母+渣女:……林念之:都是渣渣!重生就是我最大的金手指。我看这一世谁能斗过我!她一心只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复仇,不曾想,那个跺一跺脚整个江城都要抖三抖的男人却向她抛出橄榄枝,“林念之,跟我合作,我让你顺利活过22岁。”林念之无视他,潇洒走开,不久后,她主动找到他,“蔺少,求合作!”然而代价……后来,林念之渐渐想通了,放着这么个送上门的大腿不抱,她是傻吗?她开启撒娇卖萌模式,“蔺少宠我,我超甜!”这是一个男追女感情发展甜到齁,虐渣虐得酣畅淋漓的故事!
  •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所撰写的有关中国古典文艺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文章的汇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生要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思想的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全书以现代阐释与历史还原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些重要范畴、命题或理论形态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作了深入剖析,并对20世纪以来有关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些重要研究作了学术史清理。批判性地把握中国古典文艺美学问题的起源语境和演变历史的谱系学,注重其理论精髓、文化基质和精神原型的敞现及其现代意义的发掘,是作者的重要学术追求,也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论稿》所汇集的研究义章的一大特色。
  • 位面带路党

    位面带路党

    意外进入主神空间,林玄原以为要经历残酷的团战厮杀,但这主神貌似与众不同?这里不需要轮回者,只需要潜入诸位面,给主神吞噬位面意识带路的带路党。面对一个个气运爆棚的位面之子,充满恶意的位面意识,以及抠门至极的主神。林玄暗暗定下了三个小目标:“吊打位面之子,调戏位面意识,让主神叫爸爸。”
  • 星煜文明

    星煜文明

    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战争,当文明到达了一定高度,就需要一位强大的守护者来守护文明的成长,而这个守护者就是:神!
  • 山野少年之神路

    山野少年之神路

    更新时间,暂定每天一更,于10:30前加更原则:有喜事了加一更,推荐票每涨一百加一更,遇到个萌萌哒,然后啪啪啪了爬起来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