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8400000009

第9章 教育思想(3)

这是他临死前一个月,强调讲学重“行”的主张。这不是很强调知识道德是在“行”中完成的,在习行中学习知识道德的吗?所以,我们认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并不完全排斥行,它在一定意义上又主张不离行以求知,而反对离行求知。他说:“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徒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耶?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歧之险夷,必待亲身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亲身履历而已先知路歧之险夷者耶?”在不离行以求知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它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是企图解决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的。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究竟是重“行”还是重“知”,是合行于知还是合知于行,还是主张“知行并进”,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侯外庐先生认为:“王阳明既然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就是“用闭门参悟的心理活动来代替实践。”吕振羽先生说:“王阳明的‘致良知’

工夫,主张实践,实践的方法是‘知行合一’,这在一方面是有积极因素的;但他的所谓实践或‘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实践,而是内心修养方面的实践,是首尾颠倒的。”即以知为行。钱穆先生在《王守仁》一书中说:王守仁“在重行的一点上,不徒其为学精神全注在此即其学术理论上的组织,也集中在这一面”。总之,侯、吕两位认为王守仁是以不行为行,钱氏则主张他的学说重在“行”上,而不在“知”上。我们认为,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从哲理的性质上说,是“以行为知”,但在经验上,他是重“行”的。所以,王守仁的弟子黄绾说:

王氏倡“知行合一”,是“欲人言行相顾,勿事空言以为学也。”清初的大思想家黄宗羲解释说:“王守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致字即是‘行’字,以救空空穷理,只在知上讨个分晓之非。”王氏倡“知行合一”,所重在“行”,其主观愿望,是为了救“章句训诂之支离”与“空空穷理”、知行脱离的弊病,他主张讲与学都要着重实践。

王守仁认为,在勤学作圣作贤的过程中,要勇于“改过从善”。

一个人有过当要“悔悟”,因为“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如果只悔而不悟,或悔而不改,使之留滞于心中,则还会“因药发病”。要作到使学者顺利的“改过从善”,就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解决学生的思想顾虑,树立学生改过从善的信心。然后学生才能觉悟到“攻我之失”的人是“我师”,才会作到“乐受而心感之”。

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的“改过”条中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

然不害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只要能改过从善,“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既往不咎,能改过者仍可取信于人。

(四)论教师

王守仁关于教师的观点,是与他的“致良知”说和教育目的论有密切联系的。他认为教育者有两大任务:一为传道授业以“成德”

二为移风易俗以“复民性”。他所说的“成德”,就是培养学者成为他理想的人格,作“圣人”,作有道德的人。若“性分有蔽悖,是不得为人矣”。所以,教育者必须向学生传“良知”之道,授有助于“致良知”

之业。这些“业”又都不过是“反求诸己”的工具。如学“六经”,他认为“‘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是“吾心之记籍”;“六经”只不过是我致良知、明天理的工具,“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所以读经的作用即在于印证“吾心之良知”。

教师在成就一个人的“德业”上有极重要的作用。他自己现身说法,来证明这个问题。他说:“吾惟幼而失学无行,无师友之助,迨今中年,未有所成。尔辈当鉴吾既往,及时勉力,毋又自贻他日之悔如吾今日也。”不但德业要有师友之助,就是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术的方向,也得有师友帮助。否则若“无师友之助”,则会“未有所成”。王守仁教育弟子时,常常论证教师在成就一个人的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从他学说的总体来看,他是以“己”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人家”为中心的,更不是以外物为中心的。即他所说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这就是说,除己之外的一切人一切物,都不过是帮助自己已有的“良知”而已。他之所以把教师的作用提得那样高是因为若无别人的帮助,自己固有的“良知”不能转化为现实。特别是他所指的“常人”,更是如此。如果去掉他唯心主义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的内因和外因的问题,内因同外因的结合统一问题。

教师除了培养学者“成德”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格民心”、“复民性”,以移风易俗。他说:“天下之患,莫大于风俗之颓靡而不觉。”同时,他想利用教育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教师具体的任务,是在于宣传“致良知”之道以及“三纲”、“五常”之德,即他所说的“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

他要教师不仅“尽心训导”学生,而且还要“复化喻其父兄”,“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

因此,王守仁认为,教师应当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才能完成“成德”、“善俗”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居道有德古语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师生之所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就是因为教育者有“道存之”,即韩愈之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而学者有求道之心,这才发生了师生关系。若彼无求道之心则不可“抗颜以师道自居”。因此,“师法者,非可自处得也”。反之若师无道无德,则不能称师。可见师的决定条件是“道德”二字了。

他说:“若其德器之风成,识见之超诣者,虽生于吾后数十年,其大者吾师,次者吾友也。将以齿序论之哉!”教育的先决条件之所以为道德,是因为王守仁认为,教育任务主要不在于积累经验、知识,而是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培养学生作人,作“圣人”、“贤人”。他说:“今之习技艺者,则有师;习举业求声利者,则有师。彼诚知技艺之可以得衣食,举业之可以得声利,而希美官爵也。夫技艺之不习,不过乏衣食;举业之不习,不过无官爵。已之性分有所蔽悖,是不得为人矣。人愿明彼而暗此也,可不大哀哉!”只知贪衣食、求声利的人,不得为人师。

其次,根据他的“知行合一”原则,教师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可言不由衷,或有知无行。

这才是严师的真意。而施教之道,就在于“洁源胜私”,而“毋忽其细”。这才可以为人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他有一首关于教师修养的《箴言》,这里抄录几句,以见他对教师的要求。“师严道尊教乃可施”;“庄敬自持,内外若一”;“施教之道,在胜己私”;“毋事于言,以身先之”。

第三,教师要有“师法”

他对教师还有教学法上的要求,也是很可贵的。首先是教学态度,他要求教师,教学态度要“诚”,“教不由诚,曰惟自欺”。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忠诚于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于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态度,当与学生相处或讲说时,“须做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对学生不仅要以诚相待,而且要以平等的身份相待。

其次,他认为要教育好学生,使学生有不断的长进,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各随人分限所及”而进行教育。

他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王守仁“随其分限所及”的教学思想,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1.“随人分限”,含有量力性的教学原理

教育学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程度和接受能力进行施教。他说: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即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程度和能力进行教学,不能给学生超分量的负担,否则学生只会对学习“厌苦”,而无“自得之美”。学习如人之饮食一样不能过量,否则会影响消化。他说:“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世学者,博学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教学内容过多,要求过量,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就会食而不化,欲速不达。

2.“随人分限”,含有施教有序、循序渐进的原理

他说:“学起立移步,便是学步趋庭除之始;学步趋庭除,便是学奔走往来于数千里之基。”教学要循序施教,犹如襁褓之孩学步,开始不免扶墙傍壁,既而步趋庭除之间,进而才能往来于数千里。但对年力壮健者,已能奔数千里,当然不必再庭除之间学步趋,更不必扶墙傍壁学起立移步,但后者却是前者的开始和基础。由此可知,“人品力量自有阶级,不可躐等而能也。”

3.“随人分限所及”,还包含使学生长进的一个教学原理,即因材施教

因为学生不但各有所长,而且才能也有所差别,要使每人都得到长进,就必须因材施教。他说:譬如有三个人习射,“一能步箭,一能马箭,一能远箭,射得到俱谓之力,中处俱可谓之巧;但步不能马,马不能远,各有所长,便是才力分限之日处。”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应当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所以,教人的工作,犹如良医之治病,既应对症下药,又要“随机引导”。他说:“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而“君子养心之学”,培养人们的德行、知识,亦不异于此,要善于因人随机引导。他说:当今之时,“学绝道丧,俗之陷溺”,尤如人在海波浪涛中,急须援救登岸,而不是先授之衣食,“若以衣食投之波涛中,是适重其溺,彼将不以为德,而反以为尤矣。”对学生的教育也需要如此,故曰:“凡今之时,且须随机引导,因事启沃,使其感发兴起,而后开之以其说,则为力易而收效溥。”可知,王守仁要求教师教人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而“因人施教”。

王守仁要求教师的教育工作要“随人分限所及”而“因人施教”

同类推荐
  • 南极有约

    南极有约

    新浪新生活主义“自我绽放”人物张彬彬最新力作。当地球已经被人类践踏得不堪入目的时候,南极这个为冰雪覆盖的、占世界陆地面积1/10的白色大陆,是地球上最后的一块净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国籍的地方。这是一本告诉你怎样去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书。去南极,去呼吸很少有人呼吸的纯净空气,去丈量很少有人踏上的冰原,去体验极其宁静、极其晶莹、与世隔绝的生活,不光能看很少有人看到的极地风光,更踏着探险先驱者的足迹,感悟他们的精神境界。
  •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树人文库-欢笑一生的妙语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的、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汉家烟尘

    汉家烟尘

    楚汉烽烟、吕雉当权、文景盛世、汉武大帝、昭宣中兴、昭君出塞、汉宫飞燕、王莽篡位、绿林起义、光武中兴……本书以史籍为蓝本,为您重现大汉王朝。
  • 我只想做一个低调的富豪

    我只想做一个低调的富豪

    “王超,做我的男朋友吧!”校花林菲儿当众表白。“你是个好人,我们不合适!”王超一脸平静的说道,随后转身夹着书本离开了阶梯教室,在转身的一瞬间,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 盛世清歌:腹黑世子的独宠

    盛世清歌:腹黑世子的独宠

    这一生,去不尽的相思,解不尽的蛊毒,即便恨,也心心相恋,寸寸想念,死死追寻。“星辰已换,江山更替,昨已非昨,而你,还是不是你,那个曾经许下‘踏马归来闲看花,合欢树下诗酒茶。小桥流水迎晚霞,执子之手共天涯’的你?”“星辰还在,江山亦安,昨日虽逝,但我,还是那个,一直等着与你‘素手执花与春闹,赌书泼墨博卿笑。庭间共看暮与朝,青丝白发同偕老’的我。”他是她毕生的温暖,她是他毕生的思念。兜兜转转间,命运纠缠中,且看这一场盛世繁华如何谱就这一曲绝爱不离的倾世之歌。此文非一贯的宠文,但也温馨甜蜜!文笔有限,阴谋四起,狼烟遍地的江山乱可能描述得不尽人如意细水长流,浓烈似火,结局完美,放心入坑
  • 太阳之逍遥传说

    太阳之逍遥传说

    太阳无时无刻不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以放射出足够的温暖与光芒!玄晖为何,天地为何,只看一个忧郁的男孩,如何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间辗转修炼,收获美满的人生!
  •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

    有愈来愈多的教育家都说:“父母不应该为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了,因为溺爱,会害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列举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情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不想溺爱孩子,所以有些事情才不得不做。我们不为孩子包办任何事情,但是我们要教给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我们不想主宰孩子的人生,但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判断、自己选择;我们要给孩子智慧的头脑、美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难道这些事情父母不需要去做吗?
  • 明变之我的大明没人知道

    明变之我的大明没人知道

    明末的天灾人祸,决定了满清的崛起,也铸就了中华百年屈辱的根基。屌丝股民王烁,稀里糊涂就跑到了这个年代。集冷静、暴虐于一身的闯王,一代枭雄多尔衮,神经质的崇祯,忠厚善良的老回回,牛气冲天的左髻王……·魏德藻,周奎,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刘宗敏,李岩,宋献策,辛思忠,党守素……利玛窦,汤若望……还有陈圆圆,小博尔济吉特氏……这一切让他目不暇给……他终于明白自己有机会改变历史的时候,一场变革就此开始!大明以后就非得是大清吗?请耐心等待一个现代屌丝给你一步步带来的明变……
  • 妄想者是谁

    妄想者是谁

    安然是一位心理医生,遇见自己的第一位病人小宛,,但小宛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病人。小宛以陌生的朋友自居,定期找安然倾诉自己的经历。而在这期间,安然的生活却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不正常的事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