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8400000012

第12章 《传习录》导读(1)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明代余姚(今浙江绍兴)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朱熹,为明代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的创始人,其学说思想在明中叶以后影响深广且久远,且流播于海外。

王守仁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封建官僚家庭。相传他幼年语音器官不发达,但智力颇高,5岁时开始启蒙。少年时不满师教,豪迈不羁,常以“读书学圣贤”为志向。18岁时曾师事广信(今江西上饶)着名理学家娄谅,21岁举乡试后,两次春闱落第,直至28岁方登进土第。在仕途中屡不得意,苦恼于求师友之不可得,又深感“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故精神无所寄托,时而泛滥于辞章,时而是非朱学,时而出入佛老,年30辞职回乡筑阳明洞,习道引术,久之悔悟遂绝出世之念。年33岁时主考山东乡试,改兵部选清吏司主事。次年与湛若水联讲席于京师,从此专志授徒讲学,讲学内容主要是“格物之说”。

正德元年冬,王守仁因上疏相救以言得罪的戴铣等言官,引起了宦官刘瑾的愤怒和报复,被廷杖后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在这里他居夷处困,冥思苦想,顿悟“格物致知之旨”,因此他提出了与程朱理学大相异趣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教育哲学命题,并开始在书院讲学实践中宣传他的这一思想主张和建构他的学说思想体系。

正德五年(1510),王守仁离开龙场,出任庐陵知县历七月,于次年初回京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此后历任吏部郎中、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等职。后因受命镇压农民起义,升任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左都御史等职,因其镇压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民起义、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和镇压广西思、田等地少数农民起义有功,授予南京兵部尚书,封为新建伯,死后谥文成。王守仁在地方从政和治军时,大办书院,广授门徒,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教育学说,提出了继“心即理”、“知行合一”说之后的“致良知之教”,并创立了“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的阳明学派。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在学术观点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故开一代学术风气。总体说来,他的教育思想是为了矫正程朱理学流弊以“整治人心”而为挽救明王朝政治、道德、教育危机而因时阐发的,他自称其学说主张是救时救弊的。他认为程朱理学的教育哲学,“析心与理为二”,“外心以求理”;在教育实践上只是“空口讲说”的章句支离末学,故“以学术杀天下”,是造成明王朝士风衰薄,使“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导致政治、道德和教育危机的根源。针对程朱理学教育的流弊,他提出要重振孔孟之道突出伦理本位,扭转空疏学风为实德实行的“实学”,重建新儒家教育学说,以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和明王朝封建统治秩序。王守仁的教育学说,其主要命题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其核心命题是“知行合一”。所谓“心即理”,作为“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讲人的心性即人的本质与伦理道德关系的。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天赋的道德理性来体现的,这种理性即是“心”,“心”的本体和作用只要顺其自然发用流行就是“天理”,外在的客观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等,都是“心”作用和表现的结果。由此他提出了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动机与效果、知识与德行、心理与伦理等在道德实践主体身上完全得到有机统一的“知行合一”说。所谓“知”,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德理性和道德价值与作用的认识,它包涵道德实践主体的道德意识、选择、判断和自我良心(良知)的觉醒,所以王守仁所讲的这种“知”,他称其为有别于朱熹所讲的对儒家经典和对道德规范等外在知识的认知,换句话说,王守仁所指的“知”是一种超经验超知识的内心体认,而非通常所言的感性认识,因此他称这种内心德性体认为“真知”或“良知”。“知行合一”的“行”,在王守仁这里也不是指的对知识技术的运用,更不是指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而是指个人的道德实行。他认为“真行”应当以“真知”为起点,它包括道德实践主体的“一念之发”到由良知支配下的一切心理活动与由这种心理向外延伸的一切道德实践。王守仁依据上述理论,提出了旨在伸张个性的道德修养的“致良知之教”。致良知即要求道德实践主体按照“知行合一”的逻辑路线,由内向外地将“良知”“良能”引伸到现实道德生活领域,在道德实践(包括主观道德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以致达到内在与外在完全统一的“心即理”境界,成为内圣外王的表里一致的“圣人”、“君子”。在对待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矛盾问题上,王守仁要求打破儒家传统的“先知后行”和朱熹强调的“读书穷理”等为学原则与为学步骤,使“尊德性”与“道问学”完全统一在“致良知”的全过程中,在道德实践层次把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完全成为发展与完善道德实践主体个性的方法。由此他指出“经学即心学”,要求千经万典均要为我所用,不要把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割裂开来,以知代行,因为以知代行的结果是“析心与理为二”,最终造就的只是空口讲说的“道学模样”的功名利禄之徒。

王守仁的着作,多由其门人徐爱、王畿、钱德洪、欧阳德、邹守益等人记录、搜集和整理印行。嘉靖四十五年(1566)基本整理完毕。隆庆六年(1572),浙江巡抚谢廷杰汇集阳明学派弟子整理的王守仁着作刊刻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其中《传习录》3卷,《文录》、《别录》、《外集》、《续编》等共28卷,《年谱》与《世德纪》共7卷。自此以后,王守仁的着作在明中后期至清末,乃至今天,随着社会思想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屡有印行。在明末传至日本,印有日文版本。本世纪在欧美,尤其在美国也广为流播,1916年由雷德里克·古德里奇·享克翻译的《王阳明年谱》、《传习录》、《大学问》以及书札51篇、杂文20篇合辑为《王阳明哲学》在芝加哥出版。50年代美藉华人学者陈荣捷编译有《传习录与其他王阳明理学着述》

andOtherNeo-ConfucianWritingsbyWangYang-ming)在美国出版。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卷上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卷中主要是王守仁写给时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书,此外还有《社会教条》等。在卷中最有影响的是《答顾东桥书》(又名《答人论学书》)和《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着重阐述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卷下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朱子晚年定论》包括王守仁写的序和由他辑录的朱熹遗文中三十四条“大悟旧说之非”的自责文字,旨在让朱熹作自我批评与自我否定,证明朱熹晚年确有“返本求真”的“心学”倾向。卷下收录的王守仁讲学语录主要是讨论“良知”与“致良知”的。《传习录》

是由王门弟子徐爱和钱德洪等编辑的,它包括了王守仁学说的主要观点,历来被视作阳明学派的“教典”,是研究王守仁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其中的语录是王门弟子分别记录的,编辑者只作了汇编工作,注明哪些条是由谁记录的,未作进一步地整理,因此各条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7封书信出自王守仁的手笔,是王守仁论学书的代表作,但阅读这些书信时,如果与其他有关论学书信联系起来看,它们更多的反映了王守仁晚年比较成熟的教育思想,但由于编者的取舍,如《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大学问》等重要着作未予收录其中,它对于了解和研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显有不足之感。所以在评介《传习录》一书时,有必要联系《全书》中的其他篇章。

《传习录》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介绍。

(一)关子教育哲学

王守仁在其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由此突出道德的主观性。他指出“明德”即“天理”,是“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照不昧者也”。也就是说,道德是人心良知的实质内容,至于仁义礼智不过是“表德”而已,是人心良知见诸于外在道德实践的作用表现。《传习录》在充分肯定道德的主观性同时,把有关道德心理因素如志向、动机、情感、意志以及道德主体的性格等,都说成是既源于心又影响心之良知的东西,或者说成是“心之本体”的“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呢?这要从“知行合一”、“心即理”前提来考虑它的逻辑起点。《传习录》下讲:

“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意之灵明处谓之知”,“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便谓之欲”。这就是说,心作为道德心理诸因素的主宰,主要是通过“心之体”的“用”

宋体现的,所以道德教育重在“良知之用”上“正心诚意”。“正心诚意”是《礼记·大学》所提出的德育命题,但王守仁反对宋明理学家把“正心诚意”只看作内心修养的方法,而是看作使心理伦理化并使伦理化心理由内向外无限延伸的一种主观道德实践过程。因为“意之所在便是物”,意不是空洞抽象的意念,而是包含了意念指涉的客观事物,意念往往作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它对支配和影响人的道德认识、判断、选择以及道德实践,都有导向性的作用。所以,《传习录》

在“诚意”问题上着重阐述它作为德育过程起点的重要性,认为“一念之发”处正是“诚意”的功夫,也正是“致良知”的切紧处。王守仁说:“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

若无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所谓“诚意”,就是正念头,使每一意念的萌发都本着“良知”的发用流行,也就是说每一意念都应当是符合道德的。这叫做“功夫不离本体”,或叫做“本体功夫”。王守仁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总的说来,王守仁在道德教育方面,更突出的是强调端正道德动机对道德实践的支配乃至决定作用,所以《传习录》所阐述的道德修养原则与方法,着重于个体的主观道德实践,着重道德个体的道德理性培养与训练。

(二)关于知识教学

《传习录》以“知行合一”说阐述了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中的诸关系以及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1.什么是教学的本质?《传习录》在卷中以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唐虞三代和孔子的教学旨在“明心”、“尽心”、“惟以成德为务”。

同类推荐
  • 夜读百年中国

    夜读百年中国

    本书遴选有关近现代100年间中国历史变迁的新浪博文,分帝国晚钟、甲午/辛丑、立宪/共和、民国旧事、思想文化、人物春秋几个部分,大致勾勒出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的景况,同时,也从文化、思想等方面显示了近现代一批仁人志士拯救民族危亡、探索民族觉醒的道路的努力。
  • 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党务通:党委、支部建设与实务全书

    党务工作机构是党务工作的组织形式,担负着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党的事务的具体实施任务。党务工作机构根据党的建设的要求,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及“改革、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设置。党务工作机构是庞大复杂的组织体系,具有整体中的层次性、职能上的分项性和组织内的系统性的特点。根据党的现行组织建制,党务工作机构一般分为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组织。根据不同职能分类,可以分为:(1)行使决策和领导职能的机构;(2)行使执行职能的机构;(3)行使保证监督职能的机构;(4)行使监督检查职能的机构。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我们用“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的活动”的定义来代替“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的定义。后者是我国教育理论中广为流行的看法。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实施个性化教育

    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那么,何为个性,个性何为?这不仅是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美漫里的最强王者

    美漫里的最强王者

    正在参加王者荣耀kpl赛季的何欢突然猝死并穿越到了漫威的世界,发现自己成了物理学家伊森也就是钢铁侠一代盔甲的发明参与者。。。的儿子!老铁们,开局就被绑架了怎么办?
  • 命定痴缠,天命贵女小痞妃

    命定痴缠,天命贵女小痞妃

    她是他厚着脸皮求来的妻子,曾经高高在上的王爷娶了她后便沦为妻奴,昔日禁欲男神光环不再,老婆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老婆要去逛青楼,要去卖唱?这可不行,万一那些个不要脸的又凑上来拐他老婆怎么办?
  • 男主一起灵魂碰撞吧

    男主一起灵魂碰撞吧

    瞧一瞧看一看买不了吃亏上不了当 十樱:我喜欢有趣的灵魂当然如果你没有..只要你长得帅嘿嘿当我没说。
  • 穿越之我要做怪医

    穿越之我要做怪医

    一个怪异的穿越,遇到怪怪的他。难得他第一次有想法,想把这个小女人留在身边,她却不屑和他在一起,还要闯荡江湖,做什么怪医!还是和他最好朋友。那怎么行,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将她留下。
  • EXO别爱我

    EXO别爱我

    内向高冷的尹落遇上逗比的EXO吴亦凡:小落,我好像爱上你了朴灿烈:小落,能接受旺仔吗?把我带走吧边伯贤:小落,只要你跟我走,以后的草莓我一定不跟你抢金钟仁:小落,天黑的时候要记得不要弄丢我鹿晗:小落,你说过我的眼里有星星,那么,你愿意成为我眼中的星星吗金珉硕:小落,我好像离不开你了张艺兴:小落,我愿意做你身边唯一的酒窝男孩都暻秀:小落,你愿意抱一只大眼萌回家吗金钟大:小落,我的心只留给你黄子韬:小落,我永远是你么功夫熊猫金俊勉:小落,我不愿只是你心里的朋友吴世勋:小落,我愿成为你最依赖的人
  • 懒汉变猫

    懒汉变猫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论什么肤色,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使用哪一种语言,笑都是表示善意,表示友好,表示和谐的通用表情。
  • 萧兮爱讲故事

    萧兮爱讲故事

    穿越剧情,乱写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
  • 一人无敌

    一人无敌

    迟隐,跟着十八个人格,时不时切换一下,别人穿越惊天动地,他身体都要跟自己挤。他只是个小弟,人格有大佬有疯子有杀神有义师有种赋者。这是一个正常的人格分裂活活把别人搞不正常的故事。一个人,就是无敌。
  • 风铃花开时

    风铃花开时

    她本是一朵世间最珍有的黑色风铃花妖,却因爱上一个仙族男子,哪怕...知道自己只是一颗棋子,至死不渝。终究跳入了轮回...仙族男子却后悔了,誓要找回轮回的她。但她...还会再爱上这个人吗?前世的她早已情殇....
  • 月吟诵魔传

    月吟诵魔传

    “这能证明人类什么?他们残暴还是贪婪?你也曾是人类,不是吗?这什么也证明不了,这我眼中,这唯一能证明的便是人类善良到了软弱,忠诚到了不知所措,当上任国王奴役你们的时候,为什么你们没有一开始就反抗呢?嗯...虽然我说出来有点奇怪,但这说明的是你们善良吧?你们不敢伤害自己的同类,也不愿意违背君主的意志,当然这或许是个好的情感,不过就是你们自己的犹豫不决导致了最后你们的结果,不是吗?”